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管材轧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数的钢管制造厂家,在生产钢管时,根据不同规格的钢管,在轧机上应使用不同规格的轧辊,对钢管进行轧制成型,在对钢管轧制成型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类型的轧辊组件(即工作辊),其中轧辊组件包括一对轧辊,一对轧辊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通过送料辊向轧辊组件(即工作辊)送料,通过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或挤压力对钢管轧制成型。
根据轧辊的轧制成型程度不同,可将上轧辊和下轧辊的外径设置成不同,或将下轧辊设计成带有凹槽的槽辊结构,将待轧制的胚料或钢管放置在下轧辊上,通过上轧辊的挤压轧制,使胚料或钢管轧制成型。由于下轧辊设置成带有槽体的槽辊结构,此时可定义槽体的底部与下轧辊转轴之间距离为l1,槽体顶部或外边缘与下轧辊之间距离为l2,则l1小于l2。当在下轧辊上放置有胚料或钢管时,并通过上轧辊进行轧制时,由于l1小于l2,下轧辊为一体式构件,胚料或钢管在槽体内,随着下轧辊的旋转,则槽体顶部的线速度和槽体底部的线速度不同,对于胚料或钢管来说,作用于胚料或钢管上的线速度不同,在轧制过程中会导致变形或移位,影响胚料或钢管的轧制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轧辊装置,旨在解决具有槽体的下轧辊在旋转过程中槽体内侧和外侧线速度不同影响胚料或钢管轧制精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材轧辊装置,包括上轧辊、第一下轧辊和第二下轧辊,上轧辊可旋转轧制胚料或钢管且受控于轧机;第一下轧辊位于所述上轧辊下方且与所述上轧辊轴向平行排布,所述第一下轧辊上设有槽体结构,胚料或钢管置于所述槽体结构内部且可被所述上轧辊轧制;第二下轧辊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下轧辊的两端侧部,所述第二下轧辊上靠近所述槽体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槽体结构内侧面的向外延伸面平齐,胚料或钢管均置于所述槽体结构内和所述第二下轧辊的侧面上且可被轧制,所述第二下轧辊与所述第一下轧辊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第一下轧辊带动胚料或钢管移动,胚料或钢管移动可带动所述第二下轧辊旋转,所述槽体结构上的线速度和所述第二下轧辊上的线速度相同。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轧辊包括两个工作辊,两个所述工作辊均以垂直于所述第一下轧辊的转轴的径向平面为对称线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工作辊之间相接处形成的接缝线与所述上轧辊中心线重合,两个所述工作辊用于与所述上轧辊配合挤压轧制胚料或钢管。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个所述工作辊上沿轴向的外侧边均呈折线状,两个所述工作辊的外侧边组合形成所述槽体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轧辊的外侧边上且位于所述空隙处设有多个油槽,所述油槽内设有润滑油,所述第二下轧辊与所述第一下轧辊之间通过润滑油滑动摩擦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下轧辊包括轴承套、轴承和轧辊本体,轴承套套接并限位在所述第一下轧辊的转轴上;轴承套接在所述轴承套外圆周上且可绕所述轴承套周向旋转;轧辊本体套接在所述轴承外圆周上,且可绕所述轴承周向旋转,所述轧辊本体的旋转受控于配料或钢管的移动,所述轧辊本体与所述第一下轧辊之间设有空隙。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下轧辊上设有适用于向所述油槽内注油的注油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下轧辊的两端侧面上均设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固设于所述轧辊本体侧壁上且用于封盖阻挡所述轴承轴向移动,所述轴承端盖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下轧辊的转轴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内壁滑动密封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工作辊上呈折线状结构的弯折处为圆弧过渡。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注油孔的外端口设有用于防止润滑油外漏的端堵。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轧辊截面呈矩形,所述槽体结构截面呈梯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轧辊装置,将下轧辊分解为相互连接的第一下轧辊和第二下轧辊,第一下轧辊带动胚料或钢管移动,胚料或钢管再次带动第二下轧辊旋转,第二下轧辊相当于一种从动件,可理解为由现有技术中的主动件变成了从动件,则在轧制过程中作用于从动件上线速度会相应降低,第一下轧辊旋转后作用于槽体结构上的线速度能与第二下轧辊上的线速度相同,相对于采用一体式结构件,产生于下轧辊外侧和内侧的线速度差,本实用新型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线速度差,对于被轧制的工件来说,避免了影响轧制精度或质量,解决了具有槽体的下轧辊在旋转过程中槽体内侧和外侧线速度不同影响胚料或钢管轧制精度的技术问题,具有对具有槽体的下轧辊在旋转过程中槽体内侧和外侧线速度相同,且不影响胚料或钢管轧制精度和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上轧辊;2、第一下轧辊;21、工作辊;3、第二下轧辊;31、轴承套;32、轴承;33、轧辊本体;34、轴承端盖;35、油封;4、槽体结构;5、油槽;6、胚料或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进行说明。所述一种管材轧辊装置,包括上轧辊1、第一下轧辊2和第二下轧辊3,上轧辊1可旋转轧制胚料或钢管6且受控于轧机;第一下轧辊2位于上轧辊1下方且与上轧辊1轴向平行排布,第一下轧辊2上设有槽体结构4,胚料或钢管6置于槽体结构4内部且可被上轧辊1轧制;第二下轧辊3为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下轧辊2的两端侧部,第二下轧辊3上靠近槽体结构4的外侧面与槽体结构4内侧面的向外延伸面平齐,胚料或钢管6均置于槽体结构4内和第二下轧辊3的侧面上且可被轧制,第二下轧辊3与第一下轧辊2之间设有空隙,第一下轧辊2带动胚料或钢管6移动,胚料或钢管6移动可带动第二下轧辊3旋转,槽体结构4上的线速度和第二下轧辊3上的线速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轧辊装置,将下轧辊分解为相互连接的第一下轧辊2和第二下轧辊3,第一下轧辊2带动胚料或钢管6移动,胚料或钢管6再次带动第二下轧辊3旋转,第二下轧辊3相当于一种从动件,可理解为由现有技术中的主动件变成了从动件,则在轧制过程中作用于从动件上线速度会相应降低,第一下轧辊2旋转后作用于槽体结构4上的线速度能与第二下轧辊3上的线速度相同,相对于采用一体式结构件,产生于下轧辊外侧和内侧的线速度差,本实用新型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线速度差,对于被轧制的工件来说,避免了影响轧制精度或质量,解决了具有槽体的下轧辊在旋转过程中槽体内侧和外侧线速度不同影响胚料或钢管6轧制精度的技术问题,具有对具有槽体的下轧辊在旋转过程中槽体内侧和外侧线速度相同,且不影响胚料或钢管6轧制精度和质量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就是将现有技术中的下轧辊分体成第一下轧辊2和第二下轧辊3,相当于分解成一个主动件、一个从动件,主动件带动工件(胚料或钢管6)移动,则工件再次带动从动件旋转,相当于从动件上的线速度比现有技术中的作为主动件的线速度减小或降低了,能达到的最佳的情况是,槽体结构4上的线速度与第二下轧辊3上的线速度相等。则工件在被轧制过程中,不会应为在槽体结构4内所形成的线速度差,而影响对工件的轧制精度或质量。
当现有技术中的轧辊采用平面状结构(即轧辊的外表面呈平面状时),上轧辊1和下轧辊在轧制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线速度差,因此作用于下轧辊上的线速度均是相同的。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槽体结构4的轧辊,就容易产生作用于槽体结构4内侧和外侧的线速度差,在轧制过程中会影响对工件的轧制精度或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即可适用于对钢管的轧制,也可适用于对带钢的轧制和其他钢材的轧制,在名称中具体写明是管材轧制装置,而不局限于对管材的轧制,也不能将名称作为限制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下轧辊2包括两个工作辊21,两个工作辊21均以垂直于第一下轧辊2的转轴的径向平面为对称线呈对称设置,且两个工作辊21之间相接处形成的接缝线与上轧辊1中心线重合,两个工作辊21用于与上轧辊1配合挤压轧制胚料或钢管6。槽体结构4设置在两个工作辊21的外圆周上,沿着轴向的结构呈槽型。上轧辊1与第一下轧辊2均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均居中对齐。
两个工作辊21可理解为一副对辊,对称设置且同时旋转,这样设置的优点是容易制造和安装,便于进行轧辊作业,还可配合选用不同形式的工作辊21进行轧制。当槽体结构4的宽度需要调整时,可在两个工作辊21之间增加一个圆柱形的平辊,则槽体结构4的宽度就实现加宽了,这样可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或形式的胚料或钢管6进行轧制,相对于采用一种固定形式的下轧辊,使用较便利,可多次使用,使用率高,同时也节省了固定形式的下轧辊的制造成本,和节省了对胚料或钢管6的轧制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两个工作辊21上沿轴向的外侧边均呈折线状,两个工作辊21的外侧边组合形成槽体结构4。该槽体结构4呈广口的槽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下轧辊2的外侧边上且位于空隙处设有多个油槽5,油槽5内设有润滑油,第二下轧辊3与第一下轧辊2之间通过润滑油滑动摩擦连接。
油槽5呈长条形槽体,截面可为圆形或为矩形或正方形等,通过向油槽5内注入润滑油或润滑油,则第一下轧辊2与第二下轧辊3之间的滑动摩擦更加顺利,能够有效防止第一下轧辊2在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二下轧辊3同时旋转,目的是使第一下轧辊2与第二下轧辊3之间产生线速度差。润滑油优选采用润滑脂,防止液体状的润滑油从空隙处向外渗漏,影响润滑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下轧辊3包括轴承套31、轴承32和轧辊本体33,轴承套31套接并限位在第一下轧辊2的转轴上;轴承套31接在轴承套31外圆周上且可绕轴承套31周向旋转;轧辊本体33套接在轴承32外圆周上,且可绕轴承32周向旋转,轧辊本体33的旋转受控于配料或钢管的移动,轧辊本体33与第一下轧辊2之间设有空隙。设置轴承32的作用是,第一下轧辊2带动胚料或钢管6移动时,胚料或钢管6带动轧辊本体33旋转,又因为轧辊本体33与轴承套31之间通过轴承32连接,则轧辊本体33的旋转不会带动轴承套31的旋转,因此,轧辊本体33的旋转只受胚料或钢管6的移动,故可防止轴承套31给轧辊本体33带来的线速度差(与槽体结构4之间的线速度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下轧辊3上设有适用于向油槽5内注油的注油孔(注油孔在图中未示出)。当油槽5内的润滑油量比较少时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注油孔向油槽5内加入润滑油,注油操作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下轧辊3的两端侧面上均设有轴承端盖34,轴承端盖34固设于轧辊本体33侧壁上且用于封盖阻挡轴承32轴向移动,轴承端盖34中部设有通孔,第一下轧辊2的转轴位于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滑动密封连接。轴承端盖34的设置,可以防止轴承32在轴承套31上产生轴向移动,影响轧辊作业,设有有轴承端盖34后,轴承32在轴承套31上没有轴向移动,而且轧辊本体33也不会发生轴向移动。轴承端盖34与轧辊本体33之间通过螺钉或螺丝紧固连接。
具体的,在轴承套31的内侧圆周上设置油封35,防止轴承32上的润滑油渗漏到第一下轧辊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工作辊21上呈折线状结构的弯折处为圆弧过渡,为防止应力集中,设置圆弧过渡,可以防止工件在被轧制过程中发生应力集中,影响工件的轧制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注油孔的外端口设有用于防止润滑油外漏的端堵。端堵的材质可选用塑料,当需要注油时打开端堵,当不需要注油时,关闭端堵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材轧辊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上轧辊1截面呈矩形,槽体结构4截面呈梯形,以上所指的截面均为沿竖直方向的截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