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刃插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1504发布日期:2021-11-10 00:4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错刃插铣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刃插铣刀。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端刀通常刀具采用刀具直径小,且刀头较长的设计方式,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因刀头长度较长,使得刀具刚性较差,刀具的刀头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同时,刀头较长导致在加工工件时,工件的孔内侧壁上刀纹严重,无法得到合格的工件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错刃插铣刀,旨在减小所述刀头部分的长度,使得错刃插铣刀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提升刀具的刚性。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错刃插铣刀,包括刀柄和设于所述刀柄一端的刀头,所述刀头包括刀体和多个侧刃,多个所述侧刃设于所述本体的周侧,所述侧刃包括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每一所述侧刃的第一端部和前一所述侧刃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本体包括轴线,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06mm。
5.在多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所述刀头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一直径的距离为两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最大值。
6.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径至少为2.5mm。
7.在多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轴线方向,所述刀头的长度至少为2mm。
8.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错刃插铣刀进一步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刀头和所述刀柄之间,且连接所述刀头和所述刀柄。
9.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二直径,沿所述轴线方向,所述第二直径与所述第一直径之间形成避空间隙,所述避空间隙用以避让工件。
10.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
11.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夹角,所述夹角大于或者等于30
°
,且小于或者等于35
°

12.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部至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
13.在多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刃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圆弧连接。
14.本技术提供的错刃插铣刀,通过将所述侧刃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06mm,使得所述刀具的刀头部分的尺寸减小,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能够保证所述刀头部分的刚性,提升工件加工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错刃插铣刀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错刃插铣刀的右侧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错刃插铣刀刀头的俯视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的错刃插铣刀加工工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5为图4所示的错刃插铣刀加工工件沿v

v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0.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1.错刃插铣刀
ꢀꢀꢀꢀꢀꢀꢀꢀꢀꢀꢀꢀꢀꢀꢀꢀꢀꢀꢀ
100
22.刀柄
ꢀꢀꢀꢀꢀꢀꢀꢀꢀꢀꢀꢀꢀꢀꢀꢀꢀꢀꢀꢀꢀꢀꢀꢀꢀ
10
23.刀头
ꢀꢀꢀꢀꢀꢀꢀꢀꢀꢀꢀꢀꢀꢀꢀꢀꢀꢀꢀꢀꢀꢀꢀꢀꢀ
20
24.本体
ꢀꢀꢀꢀꢀꢀꢀꢀꢀꢀꢀꢀꢀꢀꢀꢀꢀꢀꢀꢀꢀꢀꢀꢀꢀ
21
25.轴线
ꢀꢀꢀꢀꢀꢀꢀꢀꢀꢀꢀꢀꢀꢀꢀꢀꢀꢀꢀꢀꢀꢀꢀꢀꢀ
211
26.侧刃
ꢀꢀꢀꢀꢀꢀꢀꢀꢀꢀꢀꢀꢀꢀꢀꢀꢀꢀꢀꢀꢀꢀꢀꢀꢀ
22
27.第一端部
ꢀꢀꢀꢀꢀꢀꢀꢀꢀꢀꢀꢀꢀꢀꢀꢀꢀꢀꢀꢀꢀ
221
28.夹角
ꢀꢀꢀꢀꢀꢀꢀꢀꢀꢀꢀꢀꢀꢀꢀꢀꢀꢀꢀꢀꢀꢀꢀꢀꢀ
α
29.第二端部
ꢀꢀꢀꢀꢀꢀꢀꢀꢀꢀꢀꢀꢀꢀꢀꢀꢀꢀꢀꢀꢀ
222
30.排屑槽
ꢀꢀꢀꢀꢀꢀꢀꢀꢀꢀꢀꢀꢀꢀꢀꢀꢀꢀꢀꢀꢀꢀꢀ
223
31.第一直径
ꢀꢀꢀꢀꢀꢀꢀꢀꢀꢀꢀꢀꢀꢀꢀꢀꢀꢀꢀꢀꢀ
23
32.连接部
ꢀꢀꢀꢀꢀꢀꢀꢀꢀꢀꢀꢀꢀꢀꢀꢀꢀꢀꢀꢀꢀꢀꢀ
30
33.第二直径
ꢀꢀꢀꢀꢀꢀꢀꢀꢀꢀꢀꢀꢀꢀꢀꢀꢀꢀꢀꢀꢀ
31
34.避空间隙
ꢀꢀꢀꢀꢀꢀꢀꢀꢀꢀꢀꢀꢀꢀꢀꢀꢀꢀꢀꢀꢀ
32
35.工件
ꢀꢀꢀꢀꢀꢀꢀꢀꢀꢀꢀꢀꢀꢀꢀꢀꢀꢀꢀꢀꢀꢀꢀꢀꢀ
200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7.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39.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错刃插铣刀,包括刀柄和设于所述刀柄一端的刀头,所述刀头包括刀体和多个侧刃,多个所述侧刃设于所述本体的周侧,所述侧刃包括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每一所述侧刃的第一端部和前一所述侧刃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本体包括轴线,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06mm。
40.通过采用上述的错刃插铣刀,将所述侧刃上的端部减小,以减小所述刀头的整体
的尺寸,进一步地,减小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刀头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保证所述刀头部分的刚性,从而提升所述错刃插铣刀在加工工件过程中的良率,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42.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错刃插铣刀100包括刀柄10和设于所述刀柄10一端的刀头20,所述错刃插铣刀100通过所述刀柄10固定在外部装置上,如固定在数控加工的刀盘上。所述刀头20设于所述刀柄10未固定的一侧,并与工件(图未示)相对应,以使得所述错刃插铣刀100能够对所述工件进行加工。
43.请参阅图1,所述刀柄10大致呈圆柱体结构,其中“大致”的含义为大体上看起来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刀柄10的形状不限于此,还可替换为长方体形等,同样也可以固定在刀盘上。
44.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刀头20包括本体21和多个侧刃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20包括六个所述侧刃22,六个所述侧刃22等间隔设于所述本体21的周侧。进一步地,所述本体21和所述侧刃2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
45.所述刀头20包括第一直径23,所述第一直径23为所述刀头20相对两端点之间的最大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径23至少为2.5mm。
4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1大致呈圆柱体形,且所述本体21具有轴线211,沿所述轴线211方向,所述刀头20的整体长度至少为2mm。进一步地,所述本体21沿所述轴线211方向长度至少为2mm,所述侧刃22沿所述轴线211方向的长度与所述本体21的长度相同,如此设置可避免所述侧刃22的长度大于所述本体21的长度时,多出所述本体21的部分所述侧刃22无法达到一定的强度而出现断刃的情况,以对工件(图未示)造成损坏。
47.请参阅图3,所述侧刃22从所述本体21的周侧边缘处延伸出,所述侧刃22包括第一端部221和与所述第一端部221连接的第二端部2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221和所述第二端部222之间采用圆弧连接,以在加工工件上的孔内侧壁时,所述错刃插铣刀100的外轮廓能够更好的与工件的孔内侧壁相贴合,以对其进行加工。可以理解的是,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孔的内侧壁为其他形状,如孔内壁侧为平面时,所述第一端部221和所述第二端部222之间也可以平面的方式连接,以适用于孔内侧壁的加工。
48.请参阅图2和图3,每一所述侧刃22的第一端部221与前一所述侧刃22的第二端部222连接,所述第一端部221至所述轴线21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部222至所述轴线211之间的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221至所述轴线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部222至所述轴线211之间的距离,即所述第一端部221和所述第二端部222不在同一弧面上,以使得所述侧刃22能够对工件的孔内侧壁进行加工。所述刀头20的第一直径23为位于所述本体21相对两侧的第一端部221之间的最大值,即所述第一直径23的距离为相对两所述第一端部221之间的距离。
49.在一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轴线211的方向,所述第一端部221和与其连接的第二端部22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06mm。例如,将所述第一端部221与相连接的所述第二端部22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06mm,相较于现有的加工工件的端刀,本技术中的多个所述侧刃22上的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之间距离减小,进一步提升了所述侧刃22的强度,从而能够加强所述刀头20部分的刚性,在加工工件时可以有效避免孔内侧壁上刀纹严重的情
况。
5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适用不同的工件及不同客户对工件的要求不同,所述第一端部221和所述第二端部222之间的距离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替换,如还可替换为0.05mm、0.07mm、0.08mm等。
5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221还包括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所述第一端部221与前一所述第二端部222连接线的切线与同一所述侧刃22上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连接线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具体的,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大于或者等于30
°
,且小于或者等于35
°
,将所述第一端部221的夹角α设置在此范围内,能够有效保证工件加工出来的尺寸符号要求,提升工件的良率。
52.请再参阅图1和图3,所述错刃插铣刀100还包括排屑槽223,所述排屑槽223形成于相邻两所述侧刃2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侧刃22的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之间采用圆弧连接,其圆弧连接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端部222与后一所述第一端部221连接的侧壁形成所述排屑槽223。所述排屑槽223用以排出所述刀头20对工件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等。
53.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错刃插铣刀100还包括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设于所述刀头20和所述刀柄10之间,且连接所述刀头20和所述刀柄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30大致呈一柱状体结构,且所述连接部30包括第二直径31,沿所述轴线211方向,所述第一直径23和所述第二直径31之间形成避空间隙32,所述避空间隙32形成于所述连接部30上。
5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径31小于所述第一直径23,具体的,所述第二直径31为2.42mm。使所述第二直径31小于所述第一直径23,在采用所述错刃插铣刀100加工工件时,通过所述刀头20对所述孔内侧壁进行加工后,所述连接部30伸入孔内时,能够避免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孔内侧壁接触,造成工件的孔内侧壁上的破损等情况。
55.同时设置所述连接部30,使得所述刀头20在进行加工时,能够对孔内侧壁不同的位置进行加工,以提升所述错刃插铣刀100的适用范围。
56.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错刃插铣刀100沿竖直方向对所述工件200进行加工。采用沿竖直方向插铣的方式,因受力为径向方向,高转速低进给满足切削加工条件,能够有效改善加工中出现断刀现象。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刀纹和孔内侧壁垂直度不良的现象。
5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错刃插铣刀100,所述刀头20上设置多个设于本体21周侧的侧刃22,同时减小刀具侧刃22的尺寸,有效的增加了所述错刃插铣刀100的刚性,在切削加工中有效提升刀具的寿命及尺寸的稳定性。另外改变所述错刃插铣刀100的加工模式,由原本的横向等高加工改为沿竖直方向进行插铣,该种方式使得的刀具的受力方向改变,改善了加工过程中出现刀纹的情况,同时在进行插铣时,因所述刀头20的长度减小,满足了低进给的切削加工条件,有效改善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断刀现象,提升了刀具的寿命。
58.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