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
背景技术:
飞机机匣一般为薄壁筒型工件,制备时一般将整个机匣分为两个对开机匣进行分别加工,然后将两个对开机匣进行装配成型,为了确保对开机匣的高精度装配,就需要确保对开机匣分合面的粗糙度,以及分合面与对开机匣端面的垂直度。
如图1所示,对开机匣包括壳体1,壳体1上下两端均设有翻边11,壳体1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合面12,在分合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现有工艺一般通过线切割的方式进行对开机匣分合面的加工,这类工艺存在一些不足:1、线切割后分合面的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线切割后分合面与对开机匣上下端面的垂直度难以保证;3、线切割后对开机匣有应力释放,导致工件有较大形变。
同时,对分合面进行常规机械加工时,由于对开机匣厚度较薄,对开机匣在自由状态下和被束缚状态下形状差异较大,在对分合面进行装夹并对分合面处理的过程中,对开机匣在装夹前后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容易导致分合面与工件上下端面的垂直度无法保证,从而导致两个对开机匣无法进行装配。
所以,目前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飞机机匣的对开分合面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不容易装夹稳定,影响飞机机匣的制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飞机机匣的对开分合面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不容易装夹稳定,影响飞机机匣的制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及其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上设有用于放置对开机匣的安装面,所述支撑部件上设有压紧部件和夹紧部件,所述压紧部件用于将对开机匣下部压紧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分别从对开机匣内外两侧对对开机匣进行夹紧。
本实用新型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将对开机匣放置在支撑部件的安装面上,首先通过压紧部件将对开机匣的下部压紧在安装面上,此时对开机匣上部处于自由状态,再通过夹紧部件对对开机匣上部进行夹紧,实现对开机匣的稳定装夹,从而确保分合面切削的精度,使分合面的粗糙度达到装配要求;而且夹紧部件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是从分合面两侧分别对对开机匣进行夹紧,减小夹紧过程中对开机匣偏摆的弧度,夹紧后再对对开机匣的分合面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将对开机匣从工装上拆卸,使得对开机匣在装夹前后形变量较小,从而使装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分合面与对开机匣端面的垂直度与对开机匣在工装上卸下后的垂直偏差较小,提高对开机匣分合面的装配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夹紧部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压紧部件和所述夹紧部件。设置至少两个压紧部件分别对对开机匣下部两侧进行压紧,同时设置至少两个夹紧部件分别对对开机匣上部两侧进行夹紧,使得对开机匣两侧分合面同时被固定,便于对对开机匣的两个分合面同时进行加工,一方面提高加工效率,另一方面对开机匣两侧同时装夹,也更能确保对开机匣的装夹稳定,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安装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通过在安装壳上设置第一限位板实现对开机匣的放置,并通过压紧部件将对开机匣压紧在第一限位板的安装面上,实现对开机匣的下部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板沿安装壳端部的轮廓线设置。使得对开机匣下端面整体均能够在第一限位板上进行放置,从而使对开机匣在第一限位板上的安装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壳上设有若干减轻槽。减轻安装壳的重量,便于工装的安装和转运,同时减轻槽也便于吊装工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紧部件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可分离的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用于将所述压板压紧在对开机匣下端翻边上。支撑块的高度与对开机匣下端翻边高度相适配,在压板上设有与压紧螺栓所述适配的螺纹孔,在加工平台或者支撑部件上设有与螺纹孔适配的连接孔,压紧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与连接孔连接的过程中,使得压板被压紧在对开机匣下端翻边上,实现了对开机匣下部的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壳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压板伸入所述避让槽,压紧在对开机匣下部的翻边上。通过在安装壳上设置避让槽,支撑块和对开机匣下端的翻边分别位于避让槽的两侧,压板放置在支撑块和对开机匣下端翻边上,压紧螺栓穿过压板与加工平台相连,实现了对开机匣下部的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所述安装壳上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安装壳、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对开机匣的安装腔。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板便于安装夹紧部件,以实现对开机匣的上部夹紧,同时安装壳、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形成安装腔,便于对对开机匣在工装上进行初步定位,便于后续装夹中对开机匣的下部压紧和上部夹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栓,所述安装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栓适配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调节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在第一调节螺栓继续旋紧的过程中,第一调节螺栓顶紧在对开机匣贴近安装壳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栓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上设有用于顶紧对开机匣的调节板。第二调节螺栓在第二螺纹孔中旋紧的过程中,调节板随第二调节螺栓向对开机匣运动,从而使调节板顶紧在对开机匣远离安装壳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与所述调节板为可转动连接。第二调节螺栓在第二螺纹孔中转动旋紧的过程中,可以固定住调节板,使得调节板不会随第二调节螺栓一同转动,使得调节板能够始终为对开机匣提供支撑,提高夹持稳定性,以及夹持的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板为l型。使得调节板一侧可以悬挂在对开机匣上端的翻边上,在第二调节螺栓旋转过程中,即使不通过人为的固定调节板,调节板也不会随第二调节螺栓转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压紧部件将对开机匣的下部压紧在安装面上,再通过夹紧部件对对开机匣上部进行夹紧,实现对开机匣的稳定装夹,从而确保分合面切削的精度;
2、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是从分合面两侧分别对对开机匣进行夹紧,减小夹紧过程中对开机匣偏摆的弧度,使得对开机匣在装夹前后形变量较小,从而减小对开机匣在装夹时和对开机匣从工装上卸下时分合面垂直度的偏差,进而提高对开机匣的装配精度;
3、通过铣削的方式对对开机匣分合面进行加工,提高表面质量,减小加工前后对开机匣的形变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开机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n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图5中p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q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1-壳体,11-翻边,12-分合面,2-安装壳,21-第一限位板,211-安装面,22-第二限位板,23-减轻槽,24-避让槽,3-压紧部件,31-支撑块,32-压板,33-压紧螺栓,4-第一调节组件,5-第二调节组件,51-第二调节螺栓,52-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上设有用于放置对开机匣的安装面211,所述支撑部件上设有压紧部件3和夹紧部件,所述压紧部件3用于将对开机匣下部压紧在所述安装面211上,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件5,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件5分别从对开机匣内外两侧对对开机匣进行夹紧。
具体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安装壳2,所述安装壳2上设有第一限位板21,所述安装面211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21上,通过在安装壳2上设置第一限位板21实现对开机匣的放置,并通过压紧部件3将对开机匣压紧在第一限位板21的安装面211上,实现对开机匣的下部压紧;
压紧部件3包括支撑块31,所述支撑块31上可分离的设有压板32,所述压板32上设有压紧螺栓33,所述压紧螺栓33用于将所述压板32压紧在对开机匣下端翻边11上,支撑块31的高度与对开机匣下端翻边11高度相适配,在压板32上设有与压紧螺栓33所述适配的连接孔,在加工平台或者支撑部件上设有与连接孔适配的螺纹孔,压紧螺栓33穿过所述连接孔与螺纹孔连接的过程中,使得压板32被压紧在对开机匣下端翻边11上,在安装壳2上设有避让槽24,压板32横向伸入避让槽24,支撑块31和对开机匣下端的翻边11分别位于避让槽24的两侧,压板32放置在支撑块31和对开机匣下端翻边11上,压紧螺栓33穿过压板32与加工平台相连,实现了对开机匣下部的压紧;
安装壳2上设有第二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2设置在安装壳2上端,所述安装壳2、第一限位板21和第二限位板22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对开机匣的安装腔,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板22便于安装夹紧部件,以实现对开机匣的上部夹紧,同时安装壳2、第一限位板21和第二限位板22形成安装腔,便于对对开机匣在工装上进行初步定位,便于后续装夹中对开机匣的下部压紧和上部夹紧;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调节螺栓,所述安装壳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栓4适配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调节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在第一调节螺栓继续旋紧的过程中,第一调节螺栓顶紧在对开机匣贴近安装壳2的一侧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5包括第二调节螺栓51,所述第二限位板2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栓51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栓51上设有用于顶紧对开机匣的调节板52,第二调节螺栓51在第二螺纹孔中旋紧的过程中,调节板52随第二调节螺栓51向对开机匣运动,从而使调节板52顶紧在对开机匣远离安装壳2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螺栓51与所述调节板52为可转动连接,第二调节螺栓51在第二螺纹孔中转动旋紧的过程中,可以固定住调节板52,使得调节板52不会随第二调节螺栓51一同转动,使得调节板52能够始终为对开机匣提供支撑,提高夹持稳定性,以及夹持的精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52为l型,使得调节板52一侧可以悬挂在对开机匣上端的翻边11上,在第二调节螺栓51旋转过程中,即使不通过人为的固定调节板52,调节板52也不会随第二调节螺栓51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公开了使用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对对开机匣进行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对开机匣下端面放置在支撑部件的安装面211上;
步骤2:使用压紧部件3将对开机匣下部压紧在所述安装面211上;
步骤3:使用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件5从分合面12两侧对对开机匣上部进行夹紧;
步骤4:通过铣削的方式对分合面12进行加工。
本方法,将对开机匣放置在支撑部件的安装面211上,实现对开机匣的初步定位,通过压紧部件3对对开机匣下部的翻边11压紧,实现对开机匣的压紧,再通过夹紧部件对对开机匣上部进行夹紧,实现对开机匣的整个固定,便于对分合面12进行铣削加工,确保分合面12的粗糙度;而且对开机匣上部夹紧过程中,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件5从分合面12两侧对对开机匣进行夹紧,减小夹紧过程中对开机匣上部的偏摆,使得对开机匣在装夹前后形变量较小,从而减小对开机匣在装夹时和对开机匣从工装上卸下时分合面12垂直度的偏差,进而提高对开机匣的装配精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1:将千分表的探头固定在对开机匣的分合面12上,依据千分表指针的偏摆来对应调节第一调节组件4或第二调节组件5。
具体的,千分表可以通过支撑架进行固定,使调节千分表的探头位于分合面12上,并调节千分表的位置,使千分表指针归零。
本方案中,从分合面12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件5向壳体1靠拢,在靠拢期间壳体1不会发生偏摆,但是在夹紧过程中壳体1可能会发生微量偏摆;
对开机匣的分合面12在未加工之前,表面较为粗糙,将千分表的探头固定在分合面12上时,如果对开机匣上部在夹紧过程中发生微量偏摆,则千分表的指针会相应发生摆动;
调节第一调节组件4或第二调节组件5使千分表的指针归零,即可减小对开机匣上部夹紧过程的微量偏摆,进一步的减小对开机匣装夹前后的变形量,从而确保对开机匣分合面12与端面的垂直度,进而确保对开机匣之间的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薄壁对开机匣分合面机加工装,将对开机匣放置在支撑部件的安装面211上,首先通过压紧部件3将对开机匣的下部压紧在安装面311上,此时对开机匣上部处于自由状态,再通过夹紧部件对对开机匣上部进行夹紧,实现对开机匣的稳定装夹,从而确保分合面12切削的精度,使分合面12的粗糙度达到装配要求;而且夹紧部件的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件5是从分合面12两侧分别对对开机匣进行夹紧,减小夹紧过程中对开机匣偏摆的弧度,夹紧后再对对开机匣的分合面12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将对开机匣从工装上拆卸,使得对开机匣在装夹前后形变量较小,从而使装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分合面12与对开机匣端面的垂直度与对开机匣在工装上卸下后的垂直偏差较小,提高对开机匣分合面12的装配精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压紧部件3和所述夹紧部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压紧部件3和所述夹紧部件,设置至少两个压紧部件3分别对对开机匣下部两侧进行压紧,同时设置至少两个夹紧部件分别对对开机匣上部两侧进行夹紧,使得对开机匣两侧分合面12同时被固定,便于对对开机匣的两个分合面12同时进行加工,一方面提高加工效率,另一方面对开机匣两侧同时装夹,也更能确保对开机匣的装夹稳定,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1沿安装壳2端部的轮廓线设置,使得对开机匣下端面整体均能够在第一限位板21上进行放置,从而使对开机匣在第一限位板21上的安装更加稳定。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安装壳2上设有若干减轻槽23,减轻安装壳2的重量,便于工装的安装和转运,同时减轻槽23也便于吊装工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