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用于轧制金属带板的多辊轧机,尤其涉及适于对硬质材料得到高生产性和高产品品质的带板的多辊轧机。
背景技术:2.作为在侧部支承六辊轧机中设置组入了多区工作辊冷却喷雾器的新型侧部支承构造体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内容:六辊轧机通过具备相对于中间辊具有偏移的工作辊,在动作过程中产生以使工作辊与支承辊卡合的方式作用的实际水平力,实质上由支承辊主要带来工作辊的水平支承。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315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6.在以往的使用硬质材料轧制用的小径工作辊的六辊轧机中,基于中间辊驱动产生的驱动切线力作用于小径工作辊。
7.为了防止该小径工作辊的挠曲,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以下构造:配置有在小径工作辊的入侧及出侧的板宽方向全长上以入侧出侧对称的方式以工作辊偏移量0支承小径工作辊的支承辊和支承轴承。
8.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工作辊的入侧和出侧设置支承衬垫的构造。
9.然而,在以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以往技术中,由于设置用于在板宽方向全长上进行支承的支承轴承和支承衬垫,所以存在没有空间的问题。因此,存在难以设置用于轧机入侧的工作辊冷却和/或板形修正用的冷却区域流量控制的冷却液喷雾头、难以设置用于轧机出侧的除水的防缠导板(cobble guard)的问题。
10.另外在轧制力矩变大的情况下,基于中间辊驱动产生的驱动切线力变大。因此,存在作用于工作辊的水平力增加、结果为支承辊组中的尤其是支承轴承的寿命变短的问题。
11.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是在工作辊入侧或出侧设置固定的支承衬垫的构造,所以存在在轧制过程中产生断板时等工作辊正在旋转的状态下对固定的支承衬垫瞬时作用大荷载的情况。因此,担心在该情况下支承衬垫产生大的磨损。
12.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轧制硬质材料并且适于得到高产品品质的带板的多辊轧机。
13.本发明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若列举其一例,则为一种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对金属带板进行轧制的一对工作辊;支承上述工作辊的一对中间辊;支承上述中间辊的一对加强辊;设于上述工作辊的入侧及/或出侧且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上述工作辊的第1支承辊组或支承轴承;配置在上述金属带板的板宽方向中央部的冷却液喷雾头及/或防缠导板,上述中间辊在上下点对称的方向上设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并具有使上述
中间辊在辊轴方向上位移的位移装置,通过使上述第1支承辊组或上述支承轴承、上述中间辊的轴承中的至少某一方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而改变上述工作辊和上述中间辊中的至少某一方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
14.发明效果
15.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轧制硬质材料,并且能够得到高产品品质的带板。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从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16.图1是说明以往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17.图2是图1的a
‑
a’剖视图。
18.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
19.图4是图3的b
‑
b’剖视图。
20.图5是图3的c
‑
c’剖视图。
21.图6是图4的d
‑
d’剖视图。
22.图7是图3的e
‑
e’剖视图。
23.图8是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偏移(offset)的状况的图。
24.图9是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工作辊偏移时的作用于工作辊的各力的平衡的图。
25.图10是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挠曲的状况的图。
26.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
27.图12是说明第2实施例中的中间辊的偏移的状况的图。
28.图13是说明第2实施例中的中间辊偏移时的作用于工作辊的各力的平衡的图。
29.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30.图15是图14的f
‑
f’剖视图。
31.图16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
32.图17是图16的g
‑
g’剖视图。
33.图18是图16的h
‑
h’剖视图。
34.图19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被切换的四辊轧机的详情说明图。
35.图20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说明图。
36.图21是说明第7实施例的六辊轧机中的边降(edge drop)控制的详情的图。
37.图22是图21的i
‑
i’剖视图。
38.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39.图24是说明第8实施例的其他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40.图25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串联式轧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轧机的实施例。
42.<第1实施例>
43.使用图3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轧机的第1实施例。图3是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b
‑
b’剖视图,图5是图3的c
‑
c’剖视图,图6是图4的d
‑
d’剖视图,图7是图3
的e
‑
e’剖视图。图8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偏移的状况的图,图9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工作辊偏移时的作用于工作辊的各力的平衡的图,图10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挠曲的状况的图。
44.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是对带板1进行轧制的六辊轧机。在图3中,多辊轧机100具备工作辊2a、2b、中间辊3a、3b、加强辊5a、5b。
45.而且,除了这些工作辊2a、2b、中间辊3a、3b、加强辊5a、5b以外,如图3至图7所示,还具备中间辊轴承4a、4b、4c、4d、4e、4f、加强辊轴承箱6a、6b、6c、6d、轧制线调整装置7a、7b、压下液压缸8a、8b、轧机机架9a、9b、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轴12a、12b、12c、12d、防缠导板13a、13b、13c、13d、液压缸14a、14b、14c、14d、14e、14f、14g、14h、侧块15a、15b、15c、15d、出侧调整楔16a、16b、16c、16d、入侧调整楔16e、16f、16g、16h、调整楔17a、17b、17c、17d、17e、17f、17g、17h、液压缸18a、18b、18c、18d,18e、18f、18g、18h、冷却液喷雾头19a、19b、推力轴承20a、20b、轴21a、21b、托架22a、22b、液压缸23a、23b、23c、23d、弯辊缸24a、24b、24c、24d、轴33a、33b、33c、33d、33e、33f、33g、33h、位移缸41a、41b、41c、41d等。
46.此外,在图3等中被添加括弧的附图标记表示因前方存在的相同构造而难以图示的部件,例如在图3中表示液压缸14b存在于因液压缸14a而无法图示的位置。其余带括号的附图标记也是同样的。
47.如图3等所示那样,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对作为被轧制材料的带板1进行轧制。
48.该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各自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而且,该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各自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加强辊5a、5b。
49.如图7等所示,其中,在中间辊3a的辊颈部,经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而安装有中间辊轴承4a、4b、4e。另外,在中间辊3b的辊颈部,经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而安装有中间辊轴承4c、4d、4f。
50.如图7所示,在这些中间辊轴承4a、4b、4c、4d分别具备赋予辊弯曲量的弯辊缸24a、24b、24c、24d。由此对中间辊3a、3b赋予辊弯曲量。
51.另外,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分别相对于带板1的板宽中心在上下点对称方向上的辊体端部位置具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3c、3d。
52.而且,中间辊3a构成为经由驱动侧的中间辊轴承4e并通过图7所示那样的位移缸41a、41b,而能够在辊轴方向上位移。另外,中间辊3b构成为经由驱动侧的中间辊轴承4f并通过图7所示那样的位移缸41c、41d,而能够在辊轴方向上位移。
53.铅垂方向上侧的加强辊5a支承于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及加强辊轴承箱6a、6b。另外,这些加强辊轴承箱6a、6b经由轧制线调整装置7a、7b而支承于机架9a、9b。
54.这些轧制线调整装置7a、7b由蜗杆千斤顶(worm jack)或调整楔及带层差的锁板等构成,优选的是,期望在轧制线调整装置7a、7b的内部内置测力传感器来测量轧制载荷。
55.另外,铅垂方向下侧的加强辊5b支承于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及加强辊轴承箱6c、6d。另外,这些加强辊轴承箱6c、6d经由压下液压缸8a、8b支承于机架9a、9b。
56.话题回到工作辊2a、2b,如图4等所示,其在操作侧的轴端支承于推力轴承20a,在驱动侧的轴端支承于推力轴承20b。这些推力轴承20a、20b分别经由轴21a、21b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托架22a、22b。
57.另外,托架22a、22b分别由液压缸23a、23b或液压缸23c、23d支承。
58.因此,通过液压缸23a、23c的拉回及液压缸23b、23d的推出,能够使推力轴承20a、20b以其中心对齐的方式向轧道方向出侧移动,由此能够使推力轴承20a、20b的中心向工作辊2a、2b的轧道方向出侧偏移。
59.另外,通过液压缸23a、23c的推出及液压缸23b、23d的拉回,能够使推力轴承20a、20b以其中心对齐的方式向轧道方向入侧移动,由此能够使推力轴承20a、20b的中心向工作辊2a、2b的轧道方向入侧偏移。
60.此外,在工作辊2a、2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量小的情况下,无需将该推力轴承20a、20b以其中心对齐的方式在轧道方向上移动。
61.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中,上述的工作辊2a如图5等所示,在水平方向出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设置在操作侧的支承轴承10a及设置在驱动侧的支承轴承10b。在水平方向入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设置在操作侧的支承轴承10e及设置在驱动侧的支承轴承10f。
62.另外,工作辊2b在水平方向出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设置在操作侧的支承轴承10c及设置在驱动侧的支承轴承10d。在水平方向入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设置在操作侧的支承轴承10g及设置在驱动侧的支承轴承10h。
63.另外,这些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分别经由轴33a、33b、33c、33d、33e、33f、33g、33h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各个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
64.这些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中的臂11a、11b分别经由轴12a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a、4b。另外,臂11e、11f分别经由轴12c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a、4b。臂11c、11d分别经由轴12b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c、4d。臂11g、11h分别经由轴12d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c、4d。
65.这些中间辊轴承4a、4b、4c、4d相当于中间辊3a、3b用的轴承座(chock)。
66.另外,臂11a、11b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a支承,侧块15a经由出侧调整楔16a、16b及调整楔17a、17b支承于机架9a。
67.臂11c、11d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c支承。侧块15c经由出侧调整楔16c、16d及调整楔17c、17d支承于机架9b。
68.臂11e、11f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b支承,而且侧块15b经由入侧调整楔16e、16f及调整楔17e、17f支承于机架9a。
69.臂11g、11h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d支承,侧块15d经由入侧调整楔16g、16h及调整楔17g、17h支承于机架9b。
70.调整楔16a、16b、16c、16d、16e、16f、16g、16h分别通过由液压缸18a、18b、18c、18d、18e、18f、18g、18h进行插拔从而能够改变向调整楔17a、17b、17c、17d、17e、17f、17g、17h侧的插入厚度。
71.例如,若将入侧调整楔16e、16f、16g、16h推入则其厚度变厚,与之相应地侧块15b、15d向出侧移动,经由臂11e、11f、11g、11h及轴33e、33f、33g、33h及支承轴承10e、10f、10g、10h,工作辊2a、2b向出侧移动偏移δ。
72.与此同时,若将出侧调整楔16a、16b、16c、16d拔出则其厚度变薄,与之相应地侧块15a、15c向出侧移动,经由臂11a、11b、11c、11d及轴33a、33b、33c、33d,支承轴承10a、10b、10c、10d也向出侧移动δ,支承工作辊2a、2b。
73.相反地若将出侧调整楔16a、16b、16c、16d推入则其厚度变厚,与之相应地侧块15a、15c向入侧移动,经由臂11a、11b、11c、11d及轴33a、33b、33c、33d及支承轴承10a、10b、10c、10d,工作辊2a、2b向入侧移动所期望的偏移量。
74.与此同时,若将入侧调整楔16e、16f、16g、16h拔出则其厚度变薄,与之相应地侧块15b、15d向入侧移动,经由臂11e、11f、11g、11h及轴33e、33f、33g、33h,支承轴承10e、10f、10g、10h也向入侧移动所期望的偏移量,支承工作辊2a、2b。
7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利用液压缸18a、18b、18c、18d、18e、18f、18g、18h使调整楔16a、16b、16c、16d、16e、16f、16g、16h进出的方式,但也能够取代液压缸18a、18b、18c、18d、18e、18f、18g、18h而使用马达驱动的蜗杆千斤顶方式。
76.返回图3,工作辊2a、2b在其带板1的板宽方向中央部分的入侧设有防缠导板13b、13d。另外,在该防缠导板13b、13d设有冷却液喷雾头19a、19b。
77.该冷却液喷雾头19a、19b进行工作辊2a、2b的冷却和润滑。而且该冷却液喷雾头19a、19b能够通过在板宽方向上设置多个区域而按该每个区域将冷却液的流量设为可变或开启关闭。由此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板形控制。
78.例如,在板宽方向上板局部鼓胀(未伸平)的情况下,冷却液喷雾头19a、19b减少该板宽方向的相同位置的区域的冷却液的流量或关闭,由此工作辊2a、2b相应地被抑制冷却,热膨胀变大,与之相应地该部分的直径变大。其结果为,板形仅在该部分从鼓胀状态变为伸平方向,成为平坦形状。
79.防缠导板13b、13d通过固定于轧机机架9a、9b的液压缸14e、14g,能够在中间辊3a、3b的辊更换时缩回。
80.本实施例示出了冷却液喷雾头19a、19b仅设置在入侧的例子,但也能够仅设置在出侧,还能够设置在入侧及出侧这两侧。另外,该冷却液喷雾头19a的用于板形控制的对板宽方向的多个区域的适用仅在上侧有效,但若将其也设在下侧则该效果变得更显著。
81.另外在工作辊2a、2b的带板1的板宽方向中央部分的出侧,出于防止轧机出侧的断板时板碎片卷入辊的目的以及除水目的,设置防缠导板13a、13c,防止冷却液向板落下。
8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轴33a、33b、33c、33d、33e、33f、33g、33h、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经由轴12a、12b、12c、12d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a、4b、4c、4d的例子。
83.但是,这些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轴33a、33b、33c、33d、33e、33f、33g、33h、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也可设为经由轴12a、12b、12c、12d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侧块15a、15b、15c、15d。
84.另外,也能够是使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直接由液压缸或蜗杆千斤顶支承的构造。
85.而且,说明了安装有冷却液喷雾头19a、19b的防缠导板13b、13d、和防缠导板13a、13c能够利用固定于轧机机架9a、9b的液压缸14a、14b、14c、14d、14e、14f、14g、14h缩回的情况,但这些安装有冷却液喷雾头19a、19b的防缠导板13b、13d、和防缠导板13a、13c也能够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a、4b、4c、4d。另外,冷却液喷雾头19a、19b也可以内置于侧块15b、15d。
86.在此,使用图8至图10说明工作辊2a、2b的偏移位置的设定方法。
87.首先,在驱动中间辊3a、3b的方式的情况下,如图8及图9所示,作用于工作辊2a、2b
的工作辊水平力fwh由以下所示的(1)式表示。
88.fwh=ft
‑
q
·
tan(θiw)
‑
(tf
‑
tb)/2
……
(1)
89.在此,q表示轧制载荷,是可由测力传感器测量的量或根据压下液压缸8a、8b的压力计算出。tf、tb分别表示出侧张力、入侧张力。本值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张力计等测量。
90.若将工作辊2a、2b的偏移量设为图8及图9所示的δ,则(1)式中的θiw以下述所示的(2)式求出。
91.sin(θiw)=δ/((di+dw)/2))
……
(2)
92.在此,(2)式中,dw、di分别表示工作辊2a、2b的直径、中间辊3a、3b的直径。
93.另外(1)式中,驱动切线力ft以下述所示的(3)式求出。
94.ft=(ti/2)/(di/2)
……
(3)
95.在此,(3)式中,ti表示中间辊3a、3b的上下驱动力矩的合计值。
96.即,根据这些(1)
‑
(3)式,可知通过改变工作辊偏移量δ,能够减小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水平力fwh。
97.因此,如图10所示,能够减小将该工作辊水平力fwh除以工作辊2a、2b的长度l得到的线性压力q。另外,由于线性压力q减小而能够抑制工作辊2a、2b的挠曲ξ,结果为能够减少板形缺陷。
98.为此,工作辊偏移量δ设为其工作辊挠曲ξ为0附近值或容许值的固定值。
99.在此工作辊挠曲ξ由简支梁的式子以下面的(4)式示出。
100.ξ=(5
·
q
·
l4)/(384
·
e
·
i)
……
(4)
101.在此,(4)式中,e表示工作辊2a、2b的纵弹性系数,i表示工作辊2a、2b的截面惯性矩。
102.在上述本实施例中,关于工作辊2a、2b的直径范围,d(工作辊直径)/b(板宽)=0.08~0.16的小径尤其合适。但不限定于该工作辊直径。
103.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104.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具备:对带板1进行轧制的一对工作辊2a、2b;支承工作辊2a、2b的一对中间辊3a、3b;支承中间辊3a、3b的一对加强辊5a、5b;设在工作辊2a、2b的入侧及出侧且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工作辊2a、2b的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以及配置在带板1的板宽方向中央部的冷却液喷雾头19a、19b及防缠导板13a、13b、13c、13d,中间辊3a、3b在上下点对称的方向设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3c、3d,并具有使中间辊3a、3b在辊轴方向上位移的位移缸41a、41b、41c、41d,通过使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来改变工作辊2a、2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
105.由此,能够在带板1的板宽方向中央的空间设置用于轧机入侧的工作辊冷却和用于板形修正用的冷却区域流量控制的冷却液喷雾头19a、19b、用于轧机出侧的除水的防缠导板13a、13b、13c、13d。因此,能够利用例如冷却液喷雾头19a、19b有效地对工作辊2a、2b的入侧进行辊冷却,能够实现高速的轧制。另外,由于能够设置防缠导板13a、13b、13c、13d,能够实现轧机出侧的除水,所以从该点来看也能够实现高速轧制。另外,能够实现冷却区域流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板形。
106.另外,由于不是在工作辊2a、2b的板宽方向全长进行支承,所以有引起工作辊的挠曲增加、结果为产生板形缺陷的遗憾,为了减少该板形缺陷,通过改变工作辊2a、2b的入侧或出侧的偏移量,能够使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水平力降低,抑制工作辊2a、2b的挠曲,减少板形缺陷。
107.而且,不是在工作辊2a、2b的板宽方向全长而是仅在操作侧及驱动侧进行支承,且不是利用固定衬垫而是利用能够旋转的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进行支承,因此无轴承印记(bearing mark)的担忧而能够得到表面品质优异的板,并且能够延长支承轴承的寿命。另外,可得到无需使用在轧制中的断板时等担心产生大的磨损的固定衬垫这一效果。
108.这样的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尤其适于硬质材料的轧制,是非常适于得到高生产性和高产品品质的带板的轧机。
109.另外,由于使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所以能够与带板1的轧制条件相应地使工作辊2a、2b可靠且简单地偏移,从而抑制挠曲。
110.而且,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与中间辊3a、3b用的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通过利用可调整轧道方向位置的侧块15a、15b、15c、15d调整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的轧道方向位置,能够以高精度调整工作辊2a、2b的偏移量。
11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工作辊2a、2b的构造部件而使用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的情况,但也能够取而代之,使用包含如下支承辊的第1支承辊组,该支承辊是在后述的图14和图16等所示那样的支承辊25a、25b、25c、25d中变更为不是在板宽方向全长而是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工作辊2a、2b的构造。
112.另外,说明了在工作辊2a、2b的入侧和出侧的操作侧及驱动侧均利用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进行支承的情况,但也能够将入侧和出侧中的某一方设为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工作辊2a、2b的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对另一方使用由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工作辊2a、2b的支承辊构成的第1支承辊组。
113.<第2实施例>
114.使用图1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轧机。图11是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图12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中的中间辊的偏移的状况的图,图13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中的中间辊偏移时的作用于工作辊的各力的平衡的图。
11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是同样的。
116.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的基础上,还具有使中间辊3a、3b在轧道方向上偏移的构造。但其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使中间辊3a、3b的中间辊轴承4a、4b、4c、4d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即可。
117.例如,如图11所示,中间辊3a经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及中间辊轴承4a、4b,利用出侧处的操作侧的液压缸32a及驱动侧的液压缸32b的推出拉回、以及入侧处的操作侧的液压缸32c及驱动侧的液压缸32d的拉回推出而在轧道方向上偏移偏移量α。
118.另外,如图11所示,中间辊3b经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及中间辊轴承4c、4d,利用出侧处的操作侧的液压缸32e及驱动侧的液压缸32f的推出拉回、以及入侧处的操作侧的液压缸32g及驱动侧的液压缸32h的拉回推出而在轧道方向上偏移偏移量α。
119.例如,通过利用液压缸32a、32b将中间辊3a向轧道方向入侧方向推出并且将液压缸32c、32d与之相应地向轧道方向入侧方向拉回,从而中间辊3a向轧道方向入侧偏移偏移量α,该偏移量α被保持。
120.同样地,通过利用液压缸32e、32f将中间辊3b向轧道方向入侧方向推出并且将液压缸32h、32h与之相应地向轧道方向入侧方向拉回,从而中间辊3b向轧道方向入侧偏移偏移量α,该偏移量α被保持。
121.相反地,通过利用液压缸32a、32b将中间辊3a向轧道方向出侧方向拉回并且将液压缸32c、32d与之相应地向轧道方向出侧方向推出,从而中间辊3a向轧道方向出侧偏移偏移量α,该偏移量α被保持。
122.同样地,通过利用液压缸32e、32f将中间辊3b向轧道方向出侧方向拉回并且将液压缸32h、32h与之相应地向轧道方向出侧方向推出,从而中间辊3b向轧道方向出侧偏移偏移量α,该偏移量α被保持。
123.以下,利用图12及图13说明本实施例的中间辊3a、3b的偏移位置的设定方法。
124.本实施例也是,由于驱动中间辊3a、3b,从而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水平力fwh以上述的(1)式表示。
125.若将中间辊3a、3b的偏移量如图12及图13所示表示为α,则(1)式中的θiw在本实施例中以下述所示的(4)式求出。
126.sin(θiw)=α/((di+dw)/2))
……
(4)
127.在此,(4)式中,dw、di分别表示工作辊2a、2b的直径、中间辊3a、3b的直径。
128.另外,(1)式中,驱动切线力ft在本实施例中也以上述的(3)式求出。
129.即,根据这些(1)、(3)、(4)式,可知通过改变中间辊偏移量α,能够减小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水平力fwh。
130.因此,可知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为此,中间辊偏移量α设为使得其工作辊挠曲ξ成为0附近值或容许值的为固定值的值。
131.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132.如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轧机那样,通过使中间辊3a、3b的轴承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也会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133.此外,说明了在第1实施例中仅使工作辊2a、2b偏移、在第2实施例中仅使中间辊3a、3b偏移的情况,但本发明只要在其原理上能够减小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水平力fwh即可,为此,重要的是调整工作辊2a、2b与中间辊3a、3b在轧制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134.因此,也能够使工作辊2a、2b和中间辊3a、3b均偏移,以减小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水平力fwh。
135.<第3实施例>
136.使用图14及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轧机。图14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图15是图14的f
‑
f’剖视图。
137.如图14、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a中,与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同
样地,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分别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而且,该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分别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加强辊5a、5b。
138.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a中也是,在中间辊3a的辊颈部,经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而安装有中间辊轴承4a、4b、4e。另外,在中间辊3b的辊颈部,经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而安装有中间辊轴承4c、4d、4f。
139.与之相对,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a中,在中间辊轴承4a、4b,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分别经由轴29a、29c安装有臂28a、28c。
140.另外,在臂28a上,经由轴27a、27b安装有支承轴承26a、26b,在臂28c上,经由轴27e、27f安装有支承轴承26e、26f。
141.同样地,在中间辊轴承4c、4d,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分别经由轴29b、29d安装有臂28b、28d。
142.另外,在臂28b上,经由轴27c、27d安装有支承轴承26c、26d,在臂28d上,经由轴27g、27h安装有支承轴承26g、26h。
143.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a中,在支承轴承26a、26b安装有支承辊25a,在支承轴承26e、26f安装有支承辊25c。这些支承辊25a、25c如图15所示在板宽方向全长上支承工作辊2a。
144.同样地,在支承轴承26c、26d安装有支承辊25b,在支承轴承26g、26h安装有支承辊25d。这些支承辊25b、25d也如图15所示,在板宽方向全长上支承工作辊2b。
145.这些支承辊25a、25b、25c、25d相当于第2支承辊,对支承辊25a、25b、25c、25d进行支承的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相当于第2支承辊组。另外,关于第2中间辊轴承座,中间辊轴承4a、4b、4c、4d与之相当。这些构造相当于第2组束臂(cluster arm)。
146.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a中,该第2组束臂能够向机架9a、9b的操作侧拔出。
147.在第2组束臂拔出后的部位,能够插入具备上述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第1支承辊组或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保持第1支承辊组或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的第1中间辊轴承座、以及能够摆动地与第1中间辊轴承座连结的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的第1组束臂。
148.即,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a中,与带板1的特性等相应地,将第1组束臂向机架9a、9b的操作侧拔出,取而代之将第2组束臂插入机架9a、9b内。另外相反地将第2组束臂向机架9a、9b的操作侧拔出,取而代之将第1组束臂插入机架9a、9b内。
149.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150.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轧机中,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151.另外,由于第1组束臂与第2组束臂能够选择性更换,所以能够实现与以往的多辊轧机的切换,作业的灵活性增加。例如,在使用第1组束臂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冷却液喷雾头19a、19b,因此能够实现工作辊2a、2b的有效冷却,能够实现更高速的轧制。另外通过向第2组束臂切换,能够使用更小径的工作辊2a、2b,因此能够实现更硬质的轧制材料的轧制。
152.<第4实施例>
153.使用图16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轧机。图16是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
主视图,图17是图16的g
‑
g’剖视图,图18是图16的h
‑
h’剖视图。
154.如图16至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b中也是,与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同样地,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分别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而且,该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分别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加强辊5a、5b。
155.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b中,带板1的出侧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同样地,如图16至图18所示,具备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保持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的第3中间辊轴承座、以及与第3中间辊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
156.或者,能够取代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而具备第1支承辊组。
157.另外,在带板1的出侧,在该带板1的板宽方向中央部分的出侧设有防缠导板13a、13c。防缠导板13a、13c的作用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此外,由于对出侧的轧制后的辊表面喷射冷却液,所以冷却、形状控制的效果大于在入侧设置冷却液喷雾头的情况。
158.与之相对,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b中,如图17及图18所示,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在带板1的入侧分别在板宽方向全长上由支承辊25a、25b能够旋转地支承。
159.另外,支承辊25a由支承轴承26a、26b能够旋转地支承。而且,支承轴承26a、26b分别经由轴27a、27b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臂28a。
160.同样地,支承辊25b由支承轴承26c、26d能够旋转地支承,这些支承轴承26c、26d分别经由轴27c、27d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臂28b。
161.臂28a经由轴29a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a、4b,并且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b支承。
162.另外,臂28b经由轴29b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c、4d,并且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d支承。
163.侧块15b、15d的支承构造与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相同,能够代替调整楔16a、16b、16c、16d、16e、16f、16g、16h的进出方式而使用马达驱动的蜗杆千斤顶方式。
164.关于本实施例中的第3中间辊轴承座,中间辊轴承4a、4b、4c、4d与之相当。
165.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b中也是,调整楔16e、16f、16g、16h利用液压缸18e、18f、18g、18h进行插拔,能够改变其厚度。
166.例如,若将入侧调整楔16e、16f、16g、16h推入则其厚度变厚,与之相应地侧块15b、15d向出侧移动,经由臂28a、28b、轴27a、27b、27c、27d、支承轴承26a、26b、26c、26d及支承辊25a、25b,工作辊2a、2b向出侧移动偏移量δ。
167.同时若将出侧调整楔16a、16b、16c、16d拔出则其厚度变薄,与之相应地侧块15a、15c向出侧移动,经由臂11a、11b、11c、11d及轴33a、33b、33c、33d,支承轴承10a、10b、10c、10d也向出侧移动δ而支承工作辊2a、2b。
168.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b的情况下,即使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偏移量δ为零,作用于图8等所示的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水平力fwh也仅作用于入侧方向。
169.另一方面,由于该工作辊2a、2b的入侧被支承辊25a、25b在板宽方向全长上支承,所以工作辊2a、2b的挠曲极少。因此,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能够使工作辊2a、2b和中间辊3a、3b的偏移量δ为零。
170.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171.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轧机中,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172.另外,带板1的出侧具备第1支承辊组或支承轴承、保持第1支承辊组或支承轴承的第3中间辊轴承座、以及与第3中间辊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带板1的入侧具备在工作辊2a、2b的板宽方向全长上支承工作辊2a、2b的第2支承辊组、保持第2支承辊组的第3中间辊轴承座、与第3中间辊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28a、28b、28c、28d,由此,能够在出侧的其中央的空间设置用于轧机出侧的除水的防缠导板。
17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在入侧配置支承辊25a、25b、支承轴承26a、26b、26c、26d的例子,但能够将它们仅设置在出侧,并在入侧设置由支承轴承10a等进行支承的构造组。
174.另外,示出了支承辊25a、25b、支承轴承26a、26b、26c、26d、轴27a、27b、27c、27d、臂28a、28b经由轴29a、29b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a、4b、4c、4d的例子,但这些支承辊25a、25b、支承轴承26a、26b、26c、26d、轴27a、27b、27c、27d、臂28a、28b能够经由轴29a、29b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侧块15b、15d。
175.而且,能够设为使支承辊25a、25b、支承轴承26a、26b、26c、26d直接由液压缸或蜗杆千斤顶支承的构造。
176.<第5实施例>
177.参照上述的图14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轧机。
178.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中,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对作为被轧制材料的带板1进行轧制。
179.该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如图14至图18所示,分别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而且,该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如图15和图18所示,分别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加强辊5a、5b。
180.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中,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在其入侧分别由支承辊25a、25b在板宽方向全长上能够旋转地支承。另外,这些支承辊25a、25b由支承轴承26a、26b或支承轴承26c、26d能够旋转地支承。
181.工作辊2a、2b在其出侧分别由支承辊25c、25d在板宽方向全长上能够旋转地支承。另外,这些支承辊25c、25d由支承轴承26e、26f或支承轴承26g、26h能够旋转地支承。
182.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支承辊25a、25b、25c、25d设于工作辊2a、2b的入侧及/或出侧,相当于在工作辊2a、2b的入侧及出侧的板宽方向全长上支承工作辊2a、2b的第3支承辊,支承这些支承辊25a、25b、25c、25d的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相当于第3支承辊组。
183.而且,支承轴承26a、26b分别经由轴27a、27b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臂28a,支承轴承26c、26d分别经由轴27c、27d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臂28b,支承轴承26e、26f分别经由轴27e、27f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臂28c,支承轴承26g、26h分别经由轴27g、27h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臂28d。
184.这些臂28a、28b、28c、28d分别经由轴29a、29b、29c、29d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
中间辊轴承4a、4b、4c、4d(中间辊3a、3b用的轴承座)。
185.在此基础上,臂28a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b支承,臂28b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d支承,臂28c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a支承,臂28d在轧道方向上被侧块15c支承。
186.这些侧块15a、15b、15c、15d的支承构造与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相同,通过使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而改变工作辊2a、2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
187.例如,若将入侧调整楔16e、16f、16g、16h推入则其厚度变厚,与之相应地侧块15b、15d向出侧移动,经由臂28a、28b、轴27a、27b、27c、27d、支承轴承26a、26b、26c、26d及支承辊25a、25b,工作辊2a、2b向出侧移动偏移量δ。
188.同时,若将出侧调整楔16a、16b、16c、16d拔出则其厚度变薄,与之相应地侧块15a、15c向出侧移动,经由臂28c、d及轴27e、f、g、h、支承轴承26e、f、g、h,支承辊25c、d也向出侧移动δ而支承工作辊2a、2b。
18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是,示出了调整楔16a、16b、16c、16d、16e、16f、16g、16h的进出方式,但能够使用马达驱动的蜗杆千斤顶方式。
190.或者,能够如第2实施例那样,采用使中间辊3a、3b的轴承(中间辊轴承4a、4b、4c、4d)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的构造来改变中间辊3a、3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
19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支承辊25a、25b、25c、25d、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轴27a、27b、27c、27d、27e、27f、27g、27h、臂28a、28b、28c、28d经由轴29a、29b、29c、29d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辊轴承4a、4b、4c、4d的例子,但这些支承辊25a、25b、25c、25d、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轴27a、27b、27c、27d、27e、27f、27g、27h、臂28a、28b、28c、28d能够经由轴29a、29b、29c、29d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侧块15a、15b、15c、15d。
192.另外能够设为使支承辊25a、25b、25c、25d、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直接由液压缸或蜗杆千斤顶支承的构造。
193.在上述本实施例中,关于工作辊2a、2b的直径范围,d(工作辊直径)/b(板宽)=0.06~0.16的小径尤其合适。但是并不限定于该工作辊直径。
194.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195.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多辊轧机中也是,通过改变工作辊2a、2b的偏移量δ,能够减小(1)式所示的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工作辊水平力fwh。其结果为,能够减轻对经由支承辊25a、25b、25c、25d支承工作辊2a、2b的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的负载载荷。
196.因此,能够降低作用于工作辊2a、2b的水平力,延长支承辊组中的尤其是支承轴承26a、26b、26c、26d、26e、26f、26g、26h的寿命,并且能够减小其尺寸,能够使用更小径的工作辊。
197.另外,第3支承辊组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与中间辊3a、3b用的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28a、28b、28c、28d,通过利用可调整轧道方向位置的侧块15a、15b、15c、15d调整臂28a、28b、28c、28d的轧道方向位置,能够高精度地调整工作辊的偏移量。
198.<第6实施例>
199.使用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轧机。图19是本实施例的被切换的四辊轧机的详细说明图。
200.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c如图19所示,其一样式为四辊轧机,作为被轧制材料的带板1被上下一对的工作辊30a、30b轧制。
201.该上下一对的工作辊30a、30b与图3等所示的工作辊2a、2b相比为大径,分别接触支承于上下一对的加强辊5a、5b。
202.另外,上下一对的工作辊30a、30b在其操作侧、驱动侧分别经由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轴承,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工作辊轴承31a、31b。
203.带有这些工作辊轴承31a、31b的上下一对的工作辊30a、30b分别能够相对于机架9a、9b的操作侧拔出、插入。
204.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c中,能够将上述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包含图3至图7所示那样的工作辊2a、2b及中间辊3a、3b在内的第1组束臂从机架9a、9b内拔出且能够将其插入。
205.因此,在使用第1组束臂的情况下设为六辊轧机,在使用工作辊30a、30b的情况下成为四辊轧机,能够进行切换。
206.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207.在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轧机中,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208.另外,通过设为能够选择性地更换工作辊2a、2b及中间辊3a、3b、和比工作辊2a、2b大径的一对大径工作辊30a、30b,例如,能够在硬质材料的轧制中使用适于轧制硬质材料的六辊轧机的更小径的工作辊2a、2b,在轧制软质材料的情况下切换成四辊轧机并使用适于轧制软质材料的大径的工作辊30a、30b。
209.<第7实施例>
210.使用图20至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轧机。图20是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说明图,图21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中的边降控制的详情的图(图20的j
‑
j’剖视图),图22是图21的i
‑
i’剖视图。
211.如图20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d是在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中,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相对于带板1的板宽中心在上下点对称方向的辊体端部位置分别具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2c、2d。
212.因此,如图21及图22所示,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在操作侧轴端支承于推力轴承34a、34b,在驱动侧轴端支承于推力轴承34c、34d。各个推力轴承34a、34b、34c、34d分别经由轴35a、35b、35c、35d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托架36a、36b、36c、36d。
213.另外,托架36a、36b、36c、36d分别安装于使工作辊2a、2b在辊轴方向上位移的液压缸37a、37b、37c、37d。
214.因此,上工作辊2a通过液压缸37a的推出及液压缸37c的拉回而向辊轴方向驱动侧位移。另外,上工作辊2a通过液压缸37a的拉回及液压缸37c的推出而向辊轴方向操作侧位移。
215.同样地,下工作辊2b通过液压缸37b的拉回及液压缸37d的推出而向辊轴方向操作侧位移。另外,下工作辊2b通过液压缸37b的推出及液压缸37d的拉回而向辊轴方向驱动侧
位移。
216.由此,通过使工作辊2a、2b的尖端变细状的辊肩2c、2d位移到板端部附近,能够减少被称为边降的板端部的急剧板厚。
217.以下对基于具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2c、2d的工作辊2a、2b的位移实现的边降减少方法进行说明。
218.首先,在工作辊2a、2b的上下点对称的方向设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2c、2d,将该辊肩位置到板端为止的距离如图21所示设为δw。
219.另外,在多辊轧机100d的出侧,设置对操作侧及驱动侧的板端部附近的1点或多点的板厚进行测量的板厚计38。
220.若在该操作侧测量出的板端部附近的1点或多点的板厚比规定的板厚薄,则使上工作辊2a向辊轴窄幅方向即驱动侧位移。即,使上工作辊2a向使δw变大的方向位移。
221.相反地,若测量出的板端部附近的板厚比规定的板厚厚,则使上工作辊2a向辊轴宽幅方向即驱动侧位移。即,使上工作辊2a向使δw变小的方向位移。
222.另外,在驱动侧测量出的板端部附近的1点或多点的板厚与规定的板厚不同的情况下,同样地使下工作辊2b位移以成为规定的板厚。
223.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224.在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轧机中,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225.另外,工作辊2a、2b在上下点对称的方向设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2c、2d,还具备使工作辊2a、2b在辊轴方向上位移的液压缸37a、37b、37c、37d,由此,能够减少板端部的急剧板厚减少即边降,能够得到边降少的高产品品质的带板。
226.<第8实施例>
227.使用图23及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轧机。图23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图24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其他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228.图2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e是在第1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的基础上,在调整楔17a、17b、17c、17d、17e、17f、17g、17h与机架9a、9b之间还设置有测力传感器39a、39b、39c、39d、39e、39f、39g、39h。
229.利用这些测力传感器39a、39b、39e、39f测量作用于上工作辊2a的入侧和出侧的水平力fwh。另外利用测力传感器39c、39d、39g、39h测量作用于下工作辊2b的入侧和出侧的水平力fwh。
230.在此基础上,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将工作辊2a、2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量δ设为使得作用于该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的入侧、出侧的水平力fwh成为0附近值或容许值的为固定值的值。由此能够抑制工作辊挠曲ξ,其结果为能够减少板形缺陷。
231.或者,与第2实施例同样地,将中间辊3a、3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量α设为使得作用于该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的入侧出侧的水平力fwh成为0附近值或容许值的为固定值的值。
232.此外,能够取代直接测量作用于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的入侧及出侧的水平力fwh,而利用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的力矩仪来测量上下一对的中间辊3a、3b的上下驱动力矩并测量其驱动力矩,根据式(1)、(2)、(3)、(4)计算出作用于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的入侧
出侧的水平力fwh。
233.而且,如图24(c
‑
c’剖面下的其他实施例图)所示,能够如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f那样,在防缠导板13a、13b、13c、13d上,在辊轴方向中央设置间隙传感器40a、40b、40c、40d,测量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的水平方向间隙,由此能够检测出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的水平方向挠曲ξ。
234.在此基础上,将工作辊2a、2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量δ或中间辊3a、3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量α设为使得该上下一对的工作辊2a、2b的挠曲ξ成为0附近值或容许值的为固定值的值。其结果为能够减少板形缺陷。
235.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236.在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轧机中,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237.另外,还具备检测工作辊2a、2b的挠曲量或水平力的间隙传感器40a、40b、40c、40d或测力传感器39a、39b、39c、39d、39e、39f、39g、39h,基于它们的检测结果改变工作辊2a、2b或中间辊3a、3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量,由此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设为使得工作辊2a、2b的水平方向挠曲ξ成为0附近值或容许值的为固定值的值,能够得到更高品质的带板1。
238.<第9实施例>
239.使用图25说明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轧机。图25是本实施例的串联式轧机的说明图。
240.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串联式轧机1000在第1机座、第2机座、第3机座具备第6实施例中说明那样的四辊轧机200,并且在第4机座具备实施例1中说明的多辊轧机100。
241.此外,串联式轧机的机座数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为2机座以上。另外,只要至少1机座为实施例1中说明的多辊轧机或实施例2等中说明的多辊轧机即可,也能够是全部机座为实施例1等的多辊轧机。
242.其他的结构、动作为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轧机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情。
243.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串联式轧机1000在至少1个以上机座具备第1实施例至第8实施例所记载的多辊轧机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或四辊轧机200,因此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等的轧机大致相同的效果。
244.另外,在串联式轧机中,在后级机座谋求高速轧制和良好板形,并且谋求轧机出侧的良好的除水。因此,通过设置第1实施例等中说明的轧机入侧的工作辊冷却和板形修正用的冷却区域控制用的冷却液喷雾头、和/或轧机出侧的防缠导板,成为对于该目的非常有效的对策。
245.另外在将第7实施例中说明那样的工作辊位移轧机适用于串联式轧机的情况下,若适用于全部机座,则边降减少效果最大。但是即使仅适用于第1机座和/或第2机座,在这些机座中板厚也会大于其他机座,与之相应地工作辊位移的边降减少效果也比其他机座大,因此投资报酬率大。
246.<其他>
247.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地进行说明而详细进行说明的,不限定为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248.另外,也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
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追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进行相对于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249.附图标记说明
250.1:带板(金属带板)
251.2a、2b:工作辊
252.2c、2d:辊肩
253.3a、3b:中间辊
254.3c、3d:辊肩
255.4a、4b、4c、4d、4e、4f:中间辊轴承(轴承座,中间辊轴承座)
256.5a、5b:加强辊
257.6a、6b、6c、6d:加强辊轴承箱
258.7a、7b:轧制线调整装置
259.8a、8b:压下液压缸
260.9a、9b:轧机机架
261.10a、10b、10c、10d、10e、10f、10g、10h:支承轴承
262.11a、11b、11c、11d、11e、11f、11g、11h:臂
263.12a、12b、12c、12d:轴
264.13a、13b、13c、13d:防缠导板
265.14a、14b、14c、14d、14e、14f、14g、14h:液压缸
266.15a、15b、15c、15d:侧块
267.16a、16b、16c、16d、16e、16f、16g、16h:调整楔
268.17a、17b、17c、17d、17e、17f、17g、17h:调整楔
269.18a、18b、18c、18d、18e、18f、18g、18h:液压缸
270.19a、19b:冷却液喷雾头
271.20a、20b:推力轴承
272.21a、21b:轴
273.22a、22b:托架
274.23a、23b、23c、23d:液压缸
275.24a、24b、24c、24d:弯辊缸
276.25a、25b、25c、25d:支承辊(第2支承辊组)
277.26a、26b、26c、26d、26e、26f、26g、26h:支承轴承
278.27a、27b、27c、27d、27e、27f、27g、27h:轴
279.28a、28b、28c、28d:臂
280.29a、29b、29c、29d:轴
281.30a、30b:大径工作辊
282.31a、31b:工作辊轴承
283.32a、32b、32c、32d、32e、32f、32g、32h:液压缸
284.33a、33b、33c、33d、33e、33f、33g、33h:轴
285.34a、34b、34c、34d:推力轴承
286.35a、35b、35c、35d:轴
287.36a、36b、36c、36d:托架
288.37a、37b、37c、37d:液压缸(位移装置)
289.38:板厚计
290.39a、39b、39c、39d、39e、39f、39g、39h:测力传感器(检测器)
291.40a、40b、40c、40d:间隙传感器(检测器)
292.41a、41b、41c、41d:位移缸(位移装置)
293.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多辊轧机
294.200:四辊轧机
295.1000:串联式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