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车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
背景技术:2.车厢的种类有很多种并且可以用于很多交通工具上,如火车,地铁,汽车等,而每个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形态各不相同,车厢是有很多不同零部件组成的,在地铁车厢里通常会利用特制的钢管作为支架,以方便安装扶手方便乘坐人员使用,一种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就是一种对地铁车厢里钢管支架进行加工的装置。
3.现有的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存在不能有效的对钢管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给实际操作时带来了不便;现有的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存在进行夹持固定操作时安装板和弧形板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给实际操作时带来了不便,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底座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一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滑轨,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均与顶板的底端外表面相固定,所述顶板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
6.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靠一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安装板的底端靠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靠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传动连接有切割刀片,所述安装板的底端靠另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
7.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两组活动槽,所述弧形板的外表面靠两侧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两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两组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内壁均活动贴合有活动块。
8.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数量共有四组,四组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四组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均与对应活动杆的对应一侧外表面相固定,两组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块,两组所述活动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两组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压块。
9.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滑块的大小相等,且两组第一滑块呈轴对称设置,两组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外表面均与对应滑轨的一侧外表面相滑动连接。
10.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二滑块的大小相等,且两组第二滑块呈轴对称设置,两组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外表面均与对应滑轨的一侧外表面相滑动连接。
11.优选的,两组所述活动杆的大小相等,且两组活动杆呈轴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活动杆均通过对应活动槽贯穿于弧形板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两侧内壁大小与切割刀片的厚度大小相适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两组第一滑块和两组第二滑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解决安装板和弧形板向下移动时产生晃动,进而使得安装板和弧形板能够稳定且顺畅的进行向下移动。
15.2.两组弹簧在收缩的过程中会对对应压块的外侧产生一定恢复力,而钢管的外表面会对应压块的内侧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在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下会使得对应压块对钢管外表面夹持更加稳定。
16.3.当两组压块贴合于钢管的外表面的同时,两组压块会挤压对应弹簧,对应弹簧会进行相应的收缩,进而使得对应两组活动块会在对应活动槽的两侧内壁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对应活动杆在进行移动时更加稳定且不易产生不必要晃动影响其夹持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板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柱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11、放置槽;2、支撑柱;21、滑槽;22、滑轨;3、顶板;4、第一电动推杆;5、安装板;51、第一连接杆;52、第一滑块;53、防护板;54、第二电动推杆;541、放置板;55、电机;56、切割刀片;57、连接柱;6、弧形板;61、活动槽;62、第二连接杆;63、第二滑块;7、活动杆;71、弧形块;72、安装杆;73、活动块;74、弹簧;75、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开设有放置槽11,底座1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两组支撑柱2的一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1,两组滑槽21的一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滑轨22,两组支撑柱2的顶端均与顶板3的底端外表面相固定,顶板3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4;
24.第一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两侧靠一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51,两组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52,两组第一滑块52的大小相等,且两组第一滑块52呈轴对称设置,两组第一滑块52的一侧外表面均与对
应滑轨22的一侧外表面相滑动连接,安装板5的底端靠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护板53,防护板53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两侧内壁大小与切割刀片56的厚度大小相适配,安装板5的底端靠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54,第二电动推杆5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板541,放置板54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机55,电机55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传动连接有切割刀片56,安装板5的底端靠另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柱57,连接柱5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6;
25.弧形板6的内部开设有两组活动槽61,弧形板6的外表面靠两侧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62,两组第二连接杆6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63,两组第二滑块63的大小相等,且两组第二滑块63呈轴对称设置,两组第二滑块63的一侧外表面均与对应滑轨22的一侧外表面相滑动连接,两组活动槽61的两侧内壁均活动贴合有活动块73,活动块73的数量共有四组,四组活动块73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72,四组安装杆72的一端均与对应活动杆7的对应一侧外表面相固定,两组活动杆7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块71,两组活动杆7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74,两组活动杆7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压块75,两组活动杆7的大小相等,且两组活动杆7呈轴对称设置,两组活动杆7均通过对应活动槽61贯穿于弧形板6的内部,使用人员可首先将待加工的钢管放入放置槽11的内部,这时使用人员便可启动第一电动推杆4,在第一电动推杆4的作用下使得安装板5能够进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切割刀片56和弧形板6能够进行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对应两组第一滑块52和对应两组第二滑块63会在对应滑轨22的外表面进行相应向下移动,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安装板5和弧形板6向下移动时产生晃动,进而使得安装板5和弧形板6能够稳定且顺畅的进行向下移动,直至将两组压块75贴合于钢管的外表面即可,当两组压块75贴合于钢管的外表面的同时,两组压块75会挤压对应弹簧74,对应弹簧74会进行相应的收缩,进而使得对应两组活动块73会在对应活动槽61的两侧内壁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对应活动杆7在进行移动时更加稳定且不易产生不必要晃动影响其夹持的效果,两组弹簧74在收缩的过程中会对对应压块75的外侧产生一定恢复力,而钢管的外表面会对应压块75的内侧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在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下会使得对应压块75对钢管外表面夹持更加稳定,当钢管夹持固定后,使用人员便可同时启动第二电动推杆54和电机55,在第二电动推杆54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放置板541、电机55和切割刀片56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切割刀片56能够从防护板53的内部移动出来,在电机55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切割刀片56进行旋转工作,进而对钢管进行切割操作,防护板53的设置可在闲置时对切割刀片56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防护,避免使用人员与切割刀片56接触而受伤的问题发生;
26.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可首先将待加工的钢管放入放置槽11的内部,这时使用人员便可启动第一电动推杆4,在第一电动推杆4的作用下使得安装板5能够进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切割刀片56和弧形板6能够进行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对应两组第一滑块52和对应两组第二滑块63会在对应滑轨22的外表面进行相应向下移动,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安装板5和弧形板6向下移动时产生晃动,进而使得安装板5和弧形板6能够稳定且顺畅的进行向下移动,直至将两组压块75贴合于钢管的外表面即可,当两组压块75贴合于钢管的外表面的同时,两组压块75会挤压对应弹簧74,对应弹簧74会进行相应的收缩,进而使得对应两组活动块73会在对应活动槽61的两侧内壁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对应活动杆7在进行移动时更加稳定且不易产生不必要晃动影响其夹持的效果,两组弹簧74在收缩的过
程中会对对应压块75的外侧产生一定恢复力,而钢管的外表面会对应压块75的内侧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在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下会使得对应压块75对钢管外表面夹持更加稳定,当钢管夹持固定后,使用人员便可同时启动第二电动推杆54和电机55,在第二电动推杆54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放置板541、电机55和切割刀片56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切割刀片56能够从防护板53的内部移动出来,在电机55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切割刀片56进行旋转工作,进而对钢管进行切割操作,防护板53的设置可在闲置时对切割刀片56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防护,避免使用人员与切割刀片56接触而受伤的问题发生。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