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铣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1227发布日期:2021-06-18 20:2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转子铣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转子铣切工艺。



背景技术:

电机中固定的部分叫做定子(stator),在其上面装设了成对的直流励磁的静止的主磁极;而旋转部分(转子-rotor)叫电枢铁芯,在上面要装设电枢绕组,通电后产生感应电动势,充当旋转磁场后产生电磁转矩进行能量转换。

转子在安装之前需要对转子的电刷进行铣切,以使得电刷更为光滑,便于转子进行使用。现在转子加工工艺为:操作人员将转子拿取至铣床,然后利用铣床上的铣刀对转子的电刷进行铣切,然后操作人员再将转子从铣床上取下,如此,一方面不仅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操作人员直接拿取转子,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转子铣切工艺,以提高转子加工过程中,转子加工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转子铣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未铣切转子放置于运输机构上,通过运输机构将未铣切转子运输至抓取位置;

s2:未铣切转子达到抓取位置后,将转子顶升,并利用抓取机构将未铣切转子抓取;

s3:通过抓取机构将转子运输至铣刀机构,调节铣刀机构的位置,再通过抓取机构将未铣切转子放置于铣刀机构上,再次调整铣刀机构的位置,直至铣刀机构的铣刀与未铣切转子的电刷相抵;

s4:通过铣刀机构对转子的电刷进行铣切,直至形成转子成品;

s5:通过抓取机构同步抓取转子成品和未铣切转子,抓取机构抓取未铣切转子后重复s3,同时,抓取机构将转子成品运输至运输机构。

本发明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通过运输机构将未铣切转子运输至抓取位置,再通过抓取机构将未铣切转子抓取,并利用抓取机构运输至铣刀机构,在铣刀机构上调节未铣切转子的位置,以保证铣刀机构能够对未铣切转子进行铣切,形成转子成品后,再通过抓取机构对转子成品运输至运输机构,同时,也将未铣切转子抓取运输至铣刀机构。

本方案中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与铣刀机构等接触,大大的提高了操作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同时,能够同步抓取转子成本和未铣切转子,提高了整个工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s1中,运输机构间歇性对转子运输。

有益效果:运输机构间歇性对转子进行运输,以保证未铣切转子的加工时间。

进一步,运输机构每次运输转子的时间为2~5min。

有益效果:未铣切转子加工至成品转子的时间为2~5min,当转子成品放置于运输机构上时,运输机构工作时正好将转子成品运输走。

进一步,s2中,未铣切转子顶升的高度为3~10cm。

有益效果:将未铣切转子顶升3~10cm以保证抓取机构能够将未铣切转子的抓取。

进一步,s2中,抓取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抓取机构包括与工作台转动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固定有转动板,转动板的两侧均固定有气缸爪,转动轴的下端同轴固定有齿轮,齿轮啮合有若干齿条,工作台上固定有若干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齿条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任意一个驱动气缸工作时,驱动气缸带着与之对应的齿条滑动,齿条带动齿轮和转动轴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得一个气缸爪对准运输机构上的转子,另一个气缸爪对准铣刀机构,两个气缸爪同时抓取或放下转子。两个气缸爪同步工作,以提高转子的运输效率。本方案中,有多个驱动气缸,任意一个驱动气缸工作时,齿轮和转动轴转动的角度不同,可以达到角度调节的目的。

进一步,转动轴包括上轴和下轴,上轴和下轴之间设置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固定在下轴上,调节气缸的输出轴与上轴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气缸以调节气缸爪的位置,直至气缸爪能够抓取未铣切转子。

有益效果:调节气缸工作时,调节气缸可以带动上轴竖向滑动,进而上轴带着转动板和气缸爪竖向滑动,以调节气缸爪的高度位置,以便于对转子进行抓取或放下。

进一步,s3中,铣刀机构包括铣切板和与铣切板转动连接的若干张紧轮,铣切板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主动轮,主动轮和张紧轮上套设有皮带,张紧轮的下方设置有与工作台水平滑动连接的支撑座。

有益效果:在转子放置于支撑座之前,支撑座滑动至气缸爪的下方,当转子放置于支撑座上之后,支撑座复位至张紧轮下方,当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时,主动轮通过皮带和张紧轮转动,并且皮带会带动转子转动,转子转动以便于铣刀对转子的电刷进行铣切。

进一步,通过支座气缸调节支撑座的位置,直至支撑座位于气缸爪的下方。

有益效果:支座气缸推动支撑座滑动,以减少人工操作。

进一步,支撑座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有弧形槽。

有益效果:安装板对转子进行支撑,弧形槽对转子的两端进行支撑限位,由于转子的两端为圆柱,在皮带转动时,便于皮带带动转子转动。

进一步,通过抓取机构对未铣切转子进行抓取之前,通过定位槽对转动板定位。

有益效果:当转动板转动至定位槽,调节气缸带动转动板朝向定位槽移动,以对转动板定位,进而对气缸爪进行对位,以保证气缸爪能够抓取运输机构上的转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子铣床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子铣床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子铣床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子铣床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e-e向剖视图;

图6为图4的f-f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1、定位槽12、铣刀机构2、铣刀座21、铣刀22、铣刀板31、电机32、支座气缸33、皮带34、支撑座35、安装板36、主动轮37、张紧轮38、转动板41、气缸爪42、调节气缸43、轴承44、转动轴45、齿轮46、齿条47、驱动气缸48、运输机构5、支撑板51、限位槽52、升降板53、横移气缸54、横移板55、支撑槽56、顶升气缸57、升降气缸58、开口59、顶升槽60。

实施例:

一种转子铣切工艺,使用一种转子铣床,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未铣切转子放置于运输机构上,通过运输机构将未铣切转子运输至抓取位置。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运输机构5包括机架,机架上的上部两侧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51,支撑板51相对的一侧均开有通槽,通槽的底壁上均开有若干限位槽52,本实施例中限位槽52纵截面呈弧形,两侧的支撑板51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位升降板53和若干升降气缸58,升降板53位于两侧的支撑板51之间,升降板53上开有若干支撑槽56,支撑槽56的纵截面呈弧形。支撑槽56和限位槽52内均螺钉固定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弹性材料如:橡胶材料。升降气缸58位于升降板53的下方,顶升气缸57的输出轴与升降板53的底部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升降气缸58为两个,且两个升降气缸58分别位于升降板53的两侧。

升降板53上开有开口59,开口59呈矩形且沿升降板53的长度方向布置,升降板53的下方设置有顶升气缸57,顶升气缸57螺栓固定在机架上,顶升气缸57的输出轴位于开口59内。顶升气缸57的输出轴上开有弧形的顶升槽60。升降气缸58的下方设置有横移组件,横移组件包括横移板55和横移气缸54,升降气缸58螺栓固定在横移板55上,横移气缸54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横移气缸54的输出轴与横移板55螺栓固定连接。

将未铣切转子的两端放置于支撑板51上的限位槽52上,支撑板51对未铣切转子进行支撑,限位槽52对未铣切转子进行限位,以避免未铣切转子发生位置偏移。在未铣切转子移动过程中,通槽对未铣切转子的两端进行导向,降低未铣切转子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的几率。升降气缸58工作时,升降气缸58推动升降板53向上移动,以使得未铣切转子的主体部分位于支撑槽56内,升降板53持续上升,使得未铣切转子的两端与限位槽52内脱离。然后启动横移气缸54,横移气缸54推动横移板55,横移板55带动升降气缸58、升降板53和未铣切转子水平横向移动,使得未铣切转子的两端对准下一个位置的限位槽52,再次启动升降气缸58,升降气缸58带着升降板53向下移动,直至未铣切转子的两端位于下一个位置的限位槽52内,升降板53向下移动且与未铣切转子的主体部分脱离,如此达到运输转子的目的。横移气缸54带动横移板55复位,横移板55带动升降气缸58和升降板53复位。运输机构整体间歇性工作,运输机构运输整个运输转子的时间件为2~5min。

s2:未铣切转子达到抓取位置后,将转子顶升3~10cm,并利用抓取机构将未铣切转子抓取。

结合附图4至附图6所示,抓取机构包括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45,转动轴45包括上轴和下轴,上轴和下轴之间设置有调节气缸43,调节气缸43的输出轴与上轴同轴螺栓固定连接,调节气缸43的缸体与下轴螺栓固定连接,上轴上固定有转动板41,转动板41的两侧均螺栓固定有气缸爪42,下轴的上部套设有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上的轴承44,下轴的下部同轴螺栓固定有齿轮46,齿轮46的外周啮合有若干齿条47,若干齿条47呈正三角形布置,齿条47上均设置有驱动气缸48,驱动气缸48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上,驱动气缸48的输出轴与齿条47固定连接。抓取机构与运输机构5之间设置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的上部开口59。

当任意一个未铣切转子位于开口59和顶升气缸57的上方时,启动顶升气缸57,顶升气缸57配合顶升槽60推动未铣切转子上升,根据需要的转动角度,启动任意一个驱动气缸48,驱动气缸48带动齿条47滑动,齿条47带动齿轮46和转动轴45转动,转动轴45带动转动板41和气缸爪42转动,任意一个气缸爪42对准未铣切转子,气缸爪42工作将未铣切转子抓取。在抓取转子时,调节气缸43带动转动板41和气缸爪42向下移动至定位槽12内,如此对气缸爪42以定位,保证气缸爪42对准转子。

s3:通过抓取机构将转子运输至铣刀机构,调节铣刀机构的位置,再通过抓取机构将未铣切转子放置于铣刀机构上,再次调整铣刀机构的位置,直至铣刀机构的铣刀与未铣切转子的电刷相抵。

具体为:铣刀机构2包括铣刀板31和螺栓固定在铣刀板31上的电机32,电机32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主动轮37,铣刀板31上转动连接有若干张紧轮38,主动轮37与若干张紧轮38呈三角形布置,主动轮37和张紧轮38上套设有皮带34,张紧轮38的下方水平滑动连接有支撑座35,工作台1上螺钉固定有支座气缸33,支座气缸33的输出轴与支撑座35螺钉固定连接,支撑座35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螺钉固定有安装板36,安装板36上开有弧形槽。支撑座35的一侧设置有铣刀座21,铣刀座21与工作台1水平滑动连接,铣刀座21上螺栓固定有铣刀22。

驱动气缸48带动齿条47滑动,齿条47带动齿轮46和转动轴45转动,直至抓取未铣切转子的气缸爪42转运动至铣刀机构2,另一个气缸爪42位于开口59的上方。抓取未铣切转子的气缸爪42移动至铣刀机构2时,支座气缸33推动支撑座35朝向抓取未铣切转子的气缸爪42的下方运动,再次启动调节气缸43,调节气缸43带动转动板41和抓取未铣切转子的气缸爪42将转子放置于安装板36上,调节气缸43带动气缸爪42复位后,支座气缸33带动支撑座35和转子运动至皮带34的下方,此时皮带34与转子的主体部分相抵。水平滑动铣刀座21和铣刀22与转子的电刷相抵。

s4:通过铣刀机构对转子的电刷进行铣切,直至形成转子成品。

启动电机32,电机32带动主动轮37转动,主动轮37通过皮带34带动张紧轮38转动,在皮带34转动时,皮带34会带动转子转动,转子与铣刀22相对转动,如此铣刀22对电刷进行铣切直至形成转子成品。

s5:通过抓取机构同步抓取转子成品和未铣切转子,抓取机构抓取未铣切转子后重复s3,同时,抓取机构将转子成品运输至运输机构。

支撑座35上的未铣切转子铣切完成之后,再次启动支座气缸33推动支撑座35移动至气缸爪42的下方,调节气缸43再次驱动转动板41和气缸爪42向下运动,此时,一个气缸爪42抓取支撑座35上的转子成品,另一个气缸爪42抓取运输机构5上未铣切转子,驱动气缸48通过齿条47再次带动齿轮46和转动轴45转动,使得两个气缸爪42换位,气缸爪42将转子成品放置于运输机构5上(此时转子成品位于升降板上),未铣切转子放置于支撑座35上未铣切转子重复s3。运输机构5工作将转子成品运输至另一个位置的限位槽52(此时,运输机构工作时,一个未铣切转子位于顶升气缸的上方,并且对准运输机构的气缸爪对准未铣切转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