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方法及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93703发布日期:2021-06-22 17: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置于白车身主线人工工位进行预装;

采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抓取白车身车体结构;

采用所述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同时或依次抓取两个白车身翼子板衬板,在所述浮动定位抓手装置的浮动机构的位置纠正后,将两个所述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的位置锁死,两个所述白车身翼子板衬板分别位于所述白车身车体结构左右两侧并位于预设位置;

采用一个或两个焊接机器人同时或分别对两个所述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于所述白车身车体结构上。

2.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方法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动机构,能同时在x方向和y方向浮动,且x方向和y方向垂直;

第一支架,用于与白车身焊接主框架固定;

第二支架,通过所述浮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可同时做x方向和y方向浮动;

车体定位抓手,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并跟随所述第二支架运动,用于抓取白车身车体结构;

两个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并跟随所述第二支架运动,用于抓取白车身翼子板衬板,两个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分别位于所述车体定位抓手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包括:

矩形浮动块,四个侧边端面为中部向外凸起的v形面;

四个滑轨,采用v形滑轨,分别固定于所述浮动块的四个v形面上;

四个滑块,内侧端面为中部向外凹进的v形面,四个所述滑块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浮动块四个所述端面的外侧且分别与四个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矩形浮动块和四个所述滑块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滑块为一组,所述第一支架分别与一组所述滑块固定,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另一组所述滑块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四组限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浮动块四周的四个角部,四个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相邻两组所述限位组件之间;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矩形浮动块的一个角部,端部伸出于所述矩形浮动块并位于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的所述滑块侧边;

第一限位杆,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块;

第二限位块,固定于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的滑块侧边;

第二限位杆,通过第二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矩形浮动块的所述角部,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侧壁上设有凸起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也设有凸起块,两个所述凸起块相对设置且距离大于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定位抓手,包括:

两个车体抓手组件,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车体抓手组件,包括:

车体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轴向为竖向;

车体定位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并位于所述车体定位销侧边;

车体定位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

车体活动杆,通过车体连接杆与所述车体定位气缸的活动端固定,位于所述车体定位杆下方,所述车体定位气缸带动所述车体活动杆做上下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定位杆为两个,两个所述车体定位杆呈前后方向并排设置,所述车体活动杆为两个,两个所述车体活动杆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车体定位杆下方;

所述车体定位销位于两个所述车体定位杆之间侧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抓手组件,还包括:

车体位置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用于检测车体是否到位,所述车体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端朝向下方。

9.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包括:

翼子板衬板定位组件,位于所述车体定位抓手的左侧或右侧;

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组件包括:

翼子板衬板定位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

两个翼子板衬板定位销,轴向为横向,通过翼子板衬板定位座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气缸的活动端固定,一个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销位于另一个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销的前下方,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气缸带动两个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销同时做左右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还包括:

两个翼子板衬板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组件的前后两侧;

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组件包括:

翼子板衬板夹紧固定杆,固定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座上,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气缸带动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固定杆做左右运动;

翼子板衬板夹紧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

翼子板衬板夹紧活动杆,通过第一翼子板衬板连接杆与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气缸的活动端固定,位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固定杆侧边且端部朝向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固定杆,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气缸带动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活动杆做左右运动时靠近或远离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固定杆;

翼子板衬板夹紧辅助杆,通过第二翼子板衬板连接杆与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气缸的活动端固定,位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活动杆外侧并与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活动杆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辅助杆的外侧侧面设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的端部设有倒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固定杆通过叠设的固定垫片固定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座上;

所述翼子板衬板夹紧活动杆通过叠设的固定垫片固定于所述第一翼子板衬板连接杆上。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还包括:

翼子板衬板限位组件,位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组件和所述车体定位抓手之间;

所述翼子板衬板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翼子板衬板限位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

第一限位凸块,底面中部向下凸起,形成t形块,顶面通过翼子板衬板限位座与所述第一翼子板衬板限位气缸的活动端固定;

第一硬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左侧或右侧,一端设有倒钩,另一端通过叠设的限位垫片固定于所述翼子板衬板限位座上,所述第一翼子板衬板限位气缸通过所述翼子板衬板限位座带动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一硬限位块同时上下运动;

第一限位凹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顶面中部向下凹进,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配合;

第二翼子板衬板限位气缸,相对于所述第一翼子板衬板限位气缸倾斜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

两个第二硬限位块,上下倾斜设置,分别通过叠设的限位垫片固定于翼子板衬板连接座上,所述翼子板衬板连接座与所述第二翼子板衬板限位气缸的活动端固定,所述第二翼子板衬板限位气缸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硬限位块同时做上下倾斜运动;

所述第二硬限位块的底面为向下凸起的v形面,所述第二硬限位块的底面中部均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v形面圆滑过渡。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主定位组件,所述主定位组件包括:

主定位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主定位销,轴向为竖向,位于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上方,底部朝向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顶部穿过所述第二支架后与所述主定位气缸的活动端固定,所述主定位气缸带动所述主定位销做上下运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导向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每个所述导向板的底部设有向一侧弯曲的导向面,每个所述导向板中间设有纵向的通槽;

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和所述所述车体定位抓手之间靠近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处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板,且所述导向板导向面向所述翼子板衬板定位抓手弯曲;

所述车体定位抓手的中部设有两个所述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沿前后方向相背设置,位于前侧的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朝向前侧,位于后侧的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朝向后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汽车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方法及焊接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将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置于白车身主线人工工位进行预装;采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抓取白车身车体结构;采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同时或依次抓取两个白车身翼子板衬板,在浮动定位抓手装置的浮动机构的位置纠正后,将两个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的位置锁死;采用一个或两个焊接机器人同时或分别对两个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焊接于白车身车体结构上。本发明通过XY方向同时浮动的浮动机构能对白车身车体与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的相对位置进行位置纠正,保证了白车身车体与白车身翼子板衬板精确的相对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骞;谭秀阳;张峰;景海浪;陶祥季;张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鑫燕隆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4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