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扭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1834发布日期:2021-12-07 22:2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扭簧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装扭簧机构,用于将产品上初装的扭簧更完整地安装在该产品上。


背景技术:

2.扭簧为扭转弹簧的简称,属于螺旋弹簧的一种,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扭转弹簧的端部被固定到其他组件,当其他组件绕着弹簧中心旋转时,该弹簧将它们拉回初始位置,产生扭矩或旋转力。
3.扭簧具有两个端部,需将该两个端部都固定在产品上才能行使其功能。在含扭簧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制造者们通常先在产品上定位或固定扭簧的第一个端部,然后借助夹钳等工具人力地将第二个端部拉至产品的相应位置,以将该第二个端部弹性地抵接在产品上。这种人工的扭簧安装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借助机器设备对扭簧进行安装,难点在于前述第二个端部的安装。这是因为:
4.在将产品初装在产品上、并使其第一个端部处于所需位置的步骤中,扭簧一般不会发生扭转变形而产生弹力,故而在实施该步骤的过程中机器(或人)不需要克服弹力,借助常规手段(甚至是人工)便可轻易地实现。但在安装扭簧的第二个端部时,安装过程中扭簧发生了扭转变形而产生了弹力。更苦恼的是:因为产品上与扭簧第二个端部对应的抵接面和扭簧第二个端部之间,通常在扭簧的圆周方向上存在阻挡扭簧第二个端部周向运动的障碍物,或者,虽不存在前述障碍物,但二者之间存在轴向的位置偏差,所以若仅仅沿着扭簧的螺旋方向拉动其第二个端部并不能将其装配到位。
5.本技术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自动装扭簧机构,有助于将产品上初装的扭簧更完整地安装在该产品上。
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自动装扭簧机构,包括:
9.本体;
10.摆座,所述摆座以能够围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本体;
11.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摆座围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12.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连续延伸的导向曲面,所述导向曲面的长度具有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分量和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分量;以及
13.滑臂,所述滑臂以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摆座,所述滑臂上设置有抵接部以及用于抓取和释放扭簧端部的抓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
14.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滑臂相连,以对所述滑臂施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弹力、而
使得所述抵接部活动抵接所述导向曲面。
15.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导向曲面位于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背离所述抓放组件的一侧,而且所述导向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抓放组件设置;或者
16.所述导向曲面位于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抓放组件的一侧,而且所述导向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背向所述抓放组件设置。
17.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弹簧是连接在所述滑臂和所述摆座之间的压簧或拉簧。
18.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摆座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设置的导移孔,所述滑臂活动对穿所述导移孔;或者
19.所述摆座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设置的导移槽,所述滑臂活动嵌设于所述导移槽中。
20.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导向曲面的任意位置的宽度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
21.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导向曲面包括依次直接连接的第一面段、第二面段、第三面段、第四面段和第五面段,其中,所述第二面段的长度和所述第四面段的长度均仅在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面段的长度、所述第三面段的长度和所述第五面段的长度均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的延伸分量,所述第二面段与所述第四面段在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面段、所述第三面段和所述第五面段在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22.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导向曲面包括依次直接连接的第六面段、第七面段和第八面段,其中,所述第七面段的长度仅在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六面段的长度和所述第八面段的长度均具有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延伸分量,所述第六面段和所述第八面段在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23.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导向曲面包括直接连接的第九面段和第十面段,其中,所述第九面段的长度仅在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十面段的长度具有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延伸分量。
24.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抵接部是与所述滑臂转动连接的滚销,所述滚销可滚动地抵接所述导向曲面;或者
25.所述抵接部一体设置于所述滑臂上。
26.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摆座包括在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齿带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与所述齿带部啮合的齿条;或
27.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设置的可拆卸的圆柱件,所述导向曲面设置于所述圆柱件的外周面;或
28.所述抓放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作业臂,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滑臂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动力端连接所述作业臂,以驱动所述作业臂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作业臂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插孔;或
29.所述自动装扭簧机构还包括产品定位组件,所述产品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待安装扭簧的产品。
30.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本技术这种自动装扭簧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将扭簧快速高效地安装在产品上。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预装了扭簧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扭簧的自由端在导向曲面的导向下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为图8至图15所示动作过程的简化示意。
35.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一中扭簧的自由端在导向曲面的导向下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一中扭簧的自由端在导向曲面的导向下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自动装扭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图5的x1部放大图。
39.图7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作业臂上的插孔对准了扭簧的自由端,准备穿套扭簧的自由端。
40.图8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作业臂上的插孔已经套在扭簧的自由端。
41.图9是图8的x2部放大图。
42.图10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1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四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2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五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3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六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4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七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5是图5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八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6是图15中的x3部放大图。
49.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自动装扭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8是图17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作业臂上的插孔对准了扭簧的自由端,准备穿套扭簧的自由端。
51.图19是图17中自动装扭簧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作业臂上的插孔已经套在扭簧的自由端。
52.附图标记说明:
53.a

产品,a1

抵接面,a2

障碍部,b

扭簧,b1

自由端;
54.c

第一轴线;
55.f1

第一方向,f2

第二方向;
[0056]1‑
本体;
[0057]2‑
导向曲面,201

第一面段,202

第二面段,203

第三面段,204

第四面段,205

第五面段,206

第六面段,207

第七面段,208

第八面段,209

第九面段,210

第十面段;
[0058]3‑
摆座,301

导移孔,302

齿带部;
[0059]4‑
第一驱动装置;
[0060]5‑
滑臂;
[0061]6‑
抓放组件,601

第二驱动装置,602

作业臂,602a

插孔;
[0062]7‑
抵接部;
[0063]8‑
齿条;
[0064]9‑
产品定位组件;
[0065]
10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一些技术手段可相互替换或结合。
[0067]
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对象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对象。并且,“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不少于两个。
[0068]
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连接”、“安装”、“固定”、“收容”等,如无特别说明,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分体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地连接。又例如,“收容”并不一定表示整体完全收容,该概念还包括一部分突出于外部的部分收容情况。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前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69]
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且简化地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若图中装置被翻转,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方”的元件将被定位在其他元件的“上方”。
[0070]
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依次”、“顺次”,例如短语“依次排布的a、b、c”,仅指示元件a、b、c的排列顺序,并不排除在a和b之间和/或b和c之间布置其它元件的可能性。
[0071]
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被配置为”,取决于上下文,通常可以与“具有

能力”、“被设计为”、“用于”或“能够”互换。
[0072]
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关于运动的“方向上”,包括具有方向分量的运动,不一定将术语“在方向上”理解为仅在该一个方向上的运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前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73]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74]
图5至图16示出了本技术这种自动装扭簧机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自动装扭簧机构用于将已预装在产品a上、但没有完全安装到位的扭簧b进一步地完全安装到位。
[0075]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扭簧b仅被初步地安装至产品a上,该扭簧b的一端并未在产品a上装配到位,前述“一端”是与产品a脱离的自由端b1。本实施例的自动装扭簧机构用于将前述自由端b1装配至产品a的抵接面a1,使扭簧b的自由端b1抵接在产品a的抵接面a1。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扭簧b的自由端b1与产品a上的抵接面a1处在环绕扭簧b的同一个圆周上,而且在自由端b1与抵接面a1之间的圆周方向上存在位于产品a上的两个障碍部a2。故而,扭簧b的自由端b1并不能直接沿圆周方向到达产品a上的抵接面a1,必须需要跨越抵接面a1与图2和图6状态下自由端b1之间两个障碍部a2,才能顺利抵靠在抵接面a1上。可见,若在图6中仅仅使扭簧b的自由端b1沿逆时针方向运动是无法将其顺利装配至抵接面a1处的,这是因为自由端b1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运动无法跨越产品a上的障碍部a2。
[007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并可参考图1所示,产品a上的抵接面a1与扭簧b的自由端b1之间的圆周方向上仅存在一个障碍部a2,扭簧b的自由端b1并也不能直接沿圆周方向到达产品a上的抵接面a1,必须需要跨越抵接面a1与图3状态下自由端b1之间障碍部a2。
[007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并可参考图1所示,预装扭簧b的自由端b1与产品a上的抵接面a1处在环绕扭簧b的两个不同的圆周上,抵接面a1与自由端b1之间虽然不存在阻挡自由端b1周向运动的障碍部a2,但是若仅让扭簧b的自由端b1周向运动也无法使其抵靠在产品a的抵接面a1上,还必须使扭簧b的自由端b1进行轴向方向的运动。
[0079]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装扭簧机构主要包括本体1、摆座3、第一驱动装置4、导向曲面2、滑臂5和弹簧10。其中:
[0080]
摆座3以能够围绕第一轴线c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本体1,即摆座3连接到本体1,而且摆座3能够相对于本体1围绕第一轴线c转动。导向曲面2设置于本体1上,并且导向曲面2连续延伸。导向曲面2的长度具有在环绕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第一延伸分量和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第二延伸分量,导向曲面2的长度不仅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方向上延伸,还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方向上延伸。滑臂5以能够沿第一方向f1运动的方式连接到摆座3,其中,第一方向f1平行于前述第一轴线c。即,滑臂5连接到摆座3,而且滑臂5能够相对于摆座3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第一方向f1上运动。滑臂5上设置有抵接部7以及用于抓取和释放扭簧b端部(如图1中扭簧b的自由端b1)的抓放组件6。弹簧10与滑臂5相连,以对滑臂施加在第一方向f1上的弹力,从而使得抵接部7(在前述弹力作用下)活动抵接导向曲面2。
[0081]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曲面2位于抵接部7在第一方向f1上背向抓放组件6的一侧。换言之,单从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上观察时,抵接部7位于导向曲面2和抓放组件6之间,显然这并不意味着抓放组件6、抵接部7和导向曲面2一定处在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同一个直线上。而且,导向曲面2在第一方向f1上朝向抓放组件设置。
[0082]
基于上述结构关系可知,弹簧10对滑臂5施加的弹力在第一方向f1上由抓放组件6指向抵接部7。
[008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滑臂5以能够沿着平行于前述第一轴线c的第一方向f1运动的方式连接到摆座3,可以采用各种熟知的结构设计实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摆座3包括沿着前述第一方向f1贯通设置的导移孔301,即摆座3上制有导移孔301,而且该导移孔301是沿第一方向f1上贯通的通孔。滑臂5活动对穿前述导移孔301。
[0084]
上述抵接部7和抓放组件6分别位于导移孔301沿第一方向f1的相对两侧。
[0085]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摆座3包括沿着前述第一方向f1贯通设置的导移槽,滑臂5活动嵌设于该导移槽中。
[0086]
在工作时,首先将预装有扭簧b的产品a放置并固定在对应位置,最好保证扭簧b的轴线与第一轴线c重合。然后借助设置于滑臂5上的抓放组件6抓取图7中扭簧b的自由端b1。之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摆座3围绕第一轴线c在图8的视角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该摆座3会带动与之连接的滑臂5也围绕第一轴线c逆时针转动,滑臂5与本体1尤其是本体1上的导向曲面2产生了相对运动。在弹簧10对滑臂5的弹力作用下,滑臂5上的抵接部7与导向曲面2始终保持抵靠,从而由导向曲面2限定了滑臂5的运动轨迹。导向曲面2同时具有在环绕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第一延伸分量以及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第二延伸分量,其中第一延伸分量保证滑臂5能够跟随摆座3进行正常转动——第一运动,而第二延伸使得滑臂5在转动的同时还会产生平行于第一轴线c方向的运动——第二运动。可以理解,前述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可同时进行,也可以有时间先后地分段进行,这取决于导向曲面2的具体形状,后文对此有进一步描述。前述在环绕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第一运动使得设置于滑臂5上的抓放组件6带动扭簧b的自由端b1沿扭簧b的周向运动,从而提升扭簧b的预紧力;前述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第二运动使得设置于滑臂5上的抓放组件6带动扭簧b的自由端b1沿扭簧b的轴向运动,从而使得扭簧b的自由端b1能够顺利地(例如利用第二运动绕过相关障碍结构)到达面向产品a上抵接面a1的位置,而后控制抓放组件6释放扭簧b的自由端b1,使该自由端b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抵靠在产品的抵接面a1。
[0087]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曲面2包括依次直接连接的第一面段201、第二面段202、第三面段203、第四面段204和第五面段205。其中,第二面段202的长度和第四面段204的长度均仅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第一面段201的长度、第三面段203的长度和第五面段205的长度均具有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延伸分量,而且第二面段202与第四面段204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错位设置,第一面段201、第三面段203和第五面段205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重叠”的作用在于:实现自由端b1在轴向方向上的往返迂回。
[0088]
可以理解,“仅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延伸”,表明第二面段202及第四面段204的长度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方向上没有延伸分量。“第二面段202与第四面段204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错位设置”,表明第二面段202的长度与第四面段204的长度处在不同的圆周上。如此设置是具有优势的:方便了导向曲面2的加工,且保证了抵接部7沿导向曲面2长度方向运动的平滑性。
[0089]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自动装扭簧机构的主要工作过程可参照图10至图16并结合图2所示。首先,请参阅图10并结合图2,在图10中,第一面段201通过与之弹性抵接的抵接部7引导滑臂5和抓放组件6围绕第一轴线c逆时针转动的同时、还沿着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第一方向f1向外移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抓放组件6将扭簧b的自由端b1沿轴向拉至阻碍部a2的外侧(即图8中朝向观察者的一侧)。然后,请参阅图11并结合图2,第二面段202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在第一个阻碍部a2的外侧逆时针转动一段距离,从而使扭簧b的自由端b1移动至抵接面a1的第二个阻碍部a2附近。之后,请参阅图12并结合图2,第三面段203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围绕第一轴线c逆时针转动的同时、还沿着平行
于第一轴线c的第一方向f1在图12中向内运动一段距离,从而将扭簧b的自由端b1沿轴向运动至第二个阻碍部a2的内侧(图12中远离观察者的一侧)。而后,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2,第四面段204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在第二个阻碍部a2的外侧逆时针转动一段距离,从而使扭簧b的自由端b1移动至抵接面a1的斜前方。再后,请参阅图14并结合图2,第五面段205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向外移动至抵接面a1的正前方,也即正对抵接面a1的位置。再后,请参阅图15并结合图2,控制抓放组件6松开扭簧b的自由端b1,该自由端b1在扭簧b自身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抵接面a1上。
[0090]
在图3所示的上已述及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装扭簧机构的导向曲面2仅包括依次直接连接的第六面段206、第七面段207和第八面段208,其中,第七面段207的长度仅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第六面段206的长度和第八面段208的长度均具有在第一方向f1上的延伸分量,而且第六面段206和第八面段208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工作时,第六面段206用于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转动的同时、还沿着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第一方向f1向外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将扭簧b的自由端b1沿轴向拉至阻碍部a2的外侧。而后,第七面段207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在阻碍部a2的外侧转动一段距离,从而使扭簧b的自由端b1移动至抵接面a1的斜前方。再后,第八面段208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向内移动至抵接面a1的正前方,也即正对抵接面a1的位置,控制抓放组件6松开扭簧b的自由端b1,该自由端b1在扭簧b自身弹力作用下抵靠在产品a的抵接面a1上。
[0091]
在图4所示的上已述及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装扭簧机构的导向曲面2仅包括第九面段209和第十面段210,其中第九面段209的长度仅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第十面段210的长度具有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方向上的延伸分量。工作时,第九面段209引导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转动一段距离,此运动过程中扭簧b的自由端b1不会受到阻碍部a2的阻挡。然后,第十面段210引导抓放组件6带着扭簧b的自由端b1在逆时针转动的同时、沿着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第一方向f1向内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将扭簧b的自由端b1沿轴向推至抵接面a1的正前方,也即正对抵接面a1的位置,控制抓放组件6松开扭簧b的自由端b1,该自由端b1在扭簧b自身弹力作用下抵靠在产品a的抵接面a1上。
[0092]
上述导向曲面2可以是封闭的环形曲面(可参照实施例二中的图18),将导向曲面2设置为封闭的环形槽,其优势在于,可以使摆臂连续地360
°
转动,让抓放组件6将第一个扭簧b装配到位后,继续沿着原装配方向转动而回到第二个扭簧b的安装准备位置,从而连续完成流水线上多个产品a的扭簧b安装工作。
[0093]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曲面2的任意位置的宽度均与第一轴线c垂直。
[0094]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装扭簧机构的本体1包括与第一轴线c同轴设置的圆柱件,导向曲面2设置于该圆柱件的圆周表面。具体而言,该圆柱件是一个不锈钢材质的金属圆盘,其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1上。
[0095]
在本实施例中,摆座3包括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齿带部302。第一驱动装置4为气缸,该气缸的输出端连接齿条8,齿条8与前述齿带部302啮合。工作时,气缸带动齿条8直线移动,齿条8带动与之啮合的摆臂绕第一轴线c转动。
[0096]
具体的,上述齿带部302一体成型于摆座3的主体结构上。
[009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摆座3包括座体、以及与座体固定且与第一轴线c同轴设置的
齿轮,其中,齿轮上的多个齿形成前述齿带部302。
[009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摆臂上并未设置齿带部302,第一驱动装置4为电机,该电机与未配置齿带部302的摆臂连接。
[0099]
为了提升抵接部7沿导向曲面2运动的平顺度,本实施例将该抵接部7设置为与滑臂5转动连接的滚销,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该滚销可滚动地抵接导向曲面2。
[010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7是一体设置于滑臂7上的凸轴或光滑曲面。
[0101]
为了提升扭簧b在产品a上的安装质量,保证安装良率,还可以配置类似图5所示的产品定位组件9。工作时,先利用该产品定位组件9固定住待安装扭簧b的产品a,再对扭簧b的自由端b1做相应处理。可选的,产品定位组件9可以是夹座结构。
[0102]
在本实施例中,抓放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装置601和作业臂602。其中,第二驱动装置601固定在滑臂5上。第二驱动装置601的动力端连接作业臂602,以驱动该作业臂602沿第二方向f2运动,其中,第二方向f2与第一轴线c具有非零夹角。作业臂602上设置有沿前述第二方向f2延伸的插孔602a。
[0103]
具体而言,上述第二驱动装置601也为气缸,该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滑臂5的一端,气缸的输出轴连接作业臂602,以带动作业臂602沿前述第二方向f2运动,而且第二方向f2与第一轴线c垂直交叉。
[010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扭簧b的自由端b1在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方向上朝抓放组件6伸出,这种情况下,第二方向f2可与第一轴线c平行。
[0105]
在工作时,先将作业臂602上插孔602a对准扭簧b的自由端b1,然后控制作为第二驱动装置601的气缸驱动作业臂602朝向扭簧b的自由端b1移动,进而使扭簧b的自由端b1穿入作业臂602的插孔602a,实现对扭簧b自由端b1的“抓取”,由此使得作业臂602能够带动扭簧b的自由端b1向产品a的抵接面a1移动。当扭簧b自由端b1被作业臂602拖动至所需位置后,第二驱动装置601驱动作业臂602远离扭簧b的自由端b1移动,实际对扭簧b自由端b1的“释放”。
[0106]
此外,请再次参阅图7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自动装扭簧机构的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0107]
提供预装有扭簧b的产品a,其中,扭簧b具有脱离产品a的自由端b1,产品a具有用于抵接自由端b1的抵接面a1;
[0108]
控制抓放组件6抓取自由端b1;
[0109]
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摆座3围绕第一轴线c转动,进而使得抓放组件6带动自由端b1在环绕第一轴线c的方向上第一运动和平行于第一轴线c的方向(第一方向f1)上第二运动;上已述及,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段进行;
[0110]
当抓放组件6带动自由端b1运动至与抵接面a1相对时,控制抓放组件6释放自由端b1,使自由端b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抵接在抵接面a1。
[0111]
<实施例二>
[0112]
图17至图19示出了本技术扭簧安装结构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其具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的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一的描述进行理解,主要不同在于:
[011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曲面2位于抵接部7在第一方向f1上背向抓放组件6的一侧,导向曲面2在第一方向f1上背向抓放组件设置。
[0114]
导向曲面2位于抵接部7在第一方向f1上背向抓放组件6的一侧,可以这样理解:单从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方向观察时,导向曲面2位于抓放组件6和抵接部7之间。显然这并不意味着抓放组件6、导向曲面2和抵接部7一定处在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同一个直线上。
[0115]
基于上述结构关系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弹簧10对滑臂5施加的弹力在第一方向f1上由抵接部7指向抓放组件6。如果将实施例一中滑臂5受到的弹力方向称作第一方向f1的正向的话,那么在本实施例中滑臂5受到的弹力方向则为第一方向f1的负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