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3161发布日期:2023-02-04 01: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以使加压介质能够顺畅地循环的静水压装置,更详细而言,属于涉及如下一种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的技术领域,即,包括:外部容器,其形成有插入槽,并将加压介质接收至所述插入槽;上部盖,其结合于所述插入槽;内部容器,其结合于所述上部盖的下部而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磁驱动器,其以通过磁力的非接触方式动作;以及循环部,其由所述磁驱动器动作以使所述加压介质循环,从而使所述插入槽,即内部容器的内部的加压介质的温度偏差最小化,以便能够在均匀的温度下执行压缩成型。


背景技术:

2.通常,静水压装置,换言之,等静压加压装置是在将被加工物放入内部容器的内侧的状态下向所述内部容器的内侧注入气体或流体,即加压介质,以通过气体或流体的压力执行压缩成型的装置,其用于金属或陶瓷等粉末的成型,尤其是制造芯片零件,也用于食品的杀菌等。
3.在以往的等静压加压装置中,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7-0112718号公开了一种“等静压加压装置”,其具备形成容纳被加工物的处理室的隔热体、覆盖所述隔热体的压力容器、对所述压力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能够向所述压力容器的内部供应压力介质的压力介质供应装置,并且被配置为在隔热体与压力容器之间设有能够引入压力介质的压力介质引入空间,处理室经由形成在隔热体的上部的连通孔连通到压力介质引入空间,并且压力介质供应装置经由形成在压力容器的下部的压力介质引入口连通到压力介质引入空间。
4.上述以往的等静压加压装置利用加热装置加热压力介质并将其供应至压力介质引入空间,并也向压力容器供应加热后的压力介质,以便能够在加热的状态下执行被加工物的压制成型。
5.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等静压加压装置中,为了密封压力容器,需要将上部盖和下部盖结合于主体的上部和下部,而这需要具有将上部盖和下部盖彼此紧固起来以防止其脱离压力容器,即主体的紧固结构,或者单独设置支撑其以防止其分离的外部容器,因而存在不但因结构复杂而导致制造成本上升,而且由于这样的结构,在将被加工物搬入或搬出压力容器时需要较长的时间的问题。
6.此外,在上述以往的等静压加压装置中,实际上若在所述上部盖和下部盖与主体结合时未能牢固地结合,则存在发生可能会因压力介质的高压而引起爆炸等事故的风险,而当前需要对此的安全装置和牢固的结合结构。
7.同时,上述以往的等静压加压装置采用为了加热被加工物而直接加热压力容器的方式,因此,不仅加热被加工物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还存在热损失的浪费严重且难以以均匀的温度加热被加工物的问题。
8.在其他以往的等静压加压装置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容纳被加工物的内部容器中
形成循环路径来使压力介质循环的技术,但存在的问题是,压力容器释放热,并且温度较低的压力介质在升压时循环而接触,从而导致温度精度恶化的问题。
9.即,以往的等静压加压装置虽然以能够以均匀的温度加热被加工物的方式使压力介质循环或加热压力容器,但不但无法顺畅地进行利用循环路径的压力介质的循环,而且还存在难以在加热压力容器时均匀地加热压力介质的问题。
10.现有技术文献
11.专利文献
12.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71952号(2008.11.27)


技术实现要素:

13.技术问题
1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构思的,在以往的静水压装置中发生的问题是,难以使用于加热或冷却被加工物的加压介质在内部容器的内侧循环,且难以均匀地加热或冷却加压介质,导致温度精度下降,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来提供对此的解决方案,所述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包括:外部容器,其形成有插入槽,并将加压介质接收至所述插入槽;上部盖,其结合于所述插入槽;内部容器,其结合于所述上部盖的下部而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磁驱动器,其以通过磁力的非接触方式工作;以及循环部,其由所述磁驱动器工作以使所述加压介质循环,从而通过利用磁驱动器的顺畅的循环部的工作提高加热或冷却的加压介质的温度精度,即能够快速且以均匀的温度形成内部容器内侧的加压介质,从而能够在均匀的温度下执行压制成型。
15.技术方案
16.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容器,其在上部面形成有插入槽,并从供应部将加压介质接收至所述插入槽;上部盖,其插入结合于所述插入槽的上部以密封所述插入槽的下部;内部容器,其结合于所述上部盖的下部而插入于所述插入槽,并且形成有在内部容纳被加工物的容纳空间;磁驱动器,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的上部,且设置为旋转轴贯通所述上部盖;以及循环部,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的下部面,且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的下部。
17.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循环部包括:叶轮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的下部面,且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的下部以吸入加压介质;以及排出管,其设置于所述叶轮部件的一侧或另一侧而将所吸入的加压介质排出至所述插入槽的下部。
18.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叶轮部件包括:本体,其上部嵌入而设置于所述上部盖的下部面,并贯通地形成有吸入孔,并且在所述吸入孔的一侧贯通地形成有结合排出管的上部的排出孔;以及叶轮,其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的下部,并且设置为位于所述本体的吸入孔的上部。
19.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叶轮包括:多个叶片,其与水平面平行地形成;以及弯曲部,其以向下部方向倾斜的方式弯曲地形成在所述叶片的一端。
20.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内部容器的内侧面和所述外部容器的插入槽的内侧面包括导热性较高的金属或合成树脂材质的涂层。
21.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外部容器在所述插入槽凸出地形成有第一锯齿部,所述上部盖在外周面凸出地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锯齿部对应的第二锯齿部。
22.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由多个锯齿垂直地排列而形成,所述锯齿形成为沿凸出方向厚度变小的三角形形状。
23.此外,本发明包括固定销部件,该固定销部件插入并结合于在所述外部容器的第一锯齿部和所述上部盖的第二锯齿部啮合而结合时形成在所述插入槽的夹缝空间。
24.此外,本发明包括:基架,其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盖的上部;以及一对缸销,其设置于在所述外部容器的第一锯齿部和所述上部盖的第二锯齿部啮合而结合时形成在所述插入槽的夹缝空间,且贯通所述基架而设置,并且被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一锯齿部和所述第一锯齿部的两侧。
25.此外,本发明包括:基架,其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盖的上部;旋转缸,其以后方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架的下部面,并且连杆的前方连接于所述上部盖的上部面;以及限制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基架以感测所述旋转缸的连杆的末端。
26.此外,本发明的所述限制传感器包括:结合感测传感器,其在所述旋转缸以使连杆的长度变长的方式工作时感测所述连杆的末端;以及分离感测传感器,其在所述旋转缸以使连杆的长度变短的方式工作时感测所述连杆的末端。
27.发明的效果
28.如上提出本发明的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包括:外部容器,其形成有插入槽,并且在所述插入槽凸出地形成有第一锯齿部;上部盖,其在外周面凸出地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锯齿部对应的第二锯齿部以旋转结合于所述插入槽;内部容器,其结合于所述上部盖的下部而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磁驱动器,其以通过磁力的非接触方式工作;以及循环部,其由所述磁驱动器操工作使被供应至所述插入槽的加压介质循环,从而通过利用磁驱动器的顺畅的循环部的工作提高加热或冷却的加压介质的温度精度,即能够快速且以均匀的温度形成内部容器内侧的加压介质,从而可以获得能够在均匀的温度下执行压制成型的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静水压装置系统的立体图。
30.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静水压装置的立体图。
31.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合有上部盖的静水压装置的立体图。
32.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合有上部盖的静水压装置的正视图。
33.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34.图6是图4的“a-a”线部分放大剖视图。
35.图7是图5的“b”部分放大图。
36.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循环部的立体图。
37.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静水压装置的平面图。
38.图10是图9的“c-c”线剖视图。
39.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静水压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40.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静水压装置的又一角度的立体图。
41.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上部盖和旋转缸的平面图。
42.图14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外部容器和上部盖结合的部分剖视图。
43.图1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外部容器和上部盖结合的状态下测量锯齿的应力强度的结果的实验图。
44.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合有固定销部件的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45.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合有缸销的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46.附图标记
47.10:供应部,20:涂层,100:外部容器,110:插入槽,112:夹缝空间,120:第一锯齿部,122、212:锯齿,200:上部盖,210:第二锯齿部,220:基架,230:旋转缸,232:连杆,240:限制传感器,242:结合感测传感器,244:分离感测传感器,250:吸入槽,300:内部容器,310:容纳空间,320:加热管,330:冷却管,400:磁驱动器,410:旋转轴,412:衬套,414:螺栓,500:循环部,510:叶轮部件,512:本体,512a:导向块,514:叶轮,514a:叶片,514a-1:楔,514b:弯曲部,520:排出管,600:固定销部件,700:缸销。
具体实施方式
48.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以使加压介质能够顺畅地循环的静水压装置,更详细而言,属于涉及如下一种具备非接触搅拌输送系统的静水压装置(下称“静水压装置”)的技术,即,包括:外部容器100,其在上部面形成有插入槽110,并从供应部10将加压介质接收至所述插入槽110;上部盖200,其插入结合于所述插入槽110以密封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内部容器300,其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而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并且形成有在内部容纳被加工物的容纳空间310;磁驱动器400,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且设置为旋转轴410贯通所述上部盖200;以及循环部500,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且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从而使供应至所述插入槽110,即内部容器300的内部的,即所注入的加压介质的温度偏差最小化,以便能够在均匀的温度下对被加工物进行压制成型。
49.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构思的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容器100,其在上部面形成有插入槽110,并从供应部10将加压介质接收至所述插入槽110;上部盖200,其插入结合于所述插入槽110以密封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内部容器300,其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而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并且形成有在内部容纳被加工物的容纳空间310;磁驱动器400,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且设置为旋转轴410贯通所述上部盖200;以及循环部500,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且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
50.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循环部500包括:叶轮部件510,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且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以吸入加压介质;以及排出管520,其设置于所述叶轮部件510的一侧或另一侧而将所吸入的加压介质排出至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
51.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叶轮部件510包括:本体512,其上部嵌入而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并贯通地形成有吸入孔(未示出),并且在所述吸入孔的一侧贯通地形成有结合排出管520的上部的排出孔(未示出);以及叶轮514,其连接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并且设置为位于所述本体512的吸入孔的上部。
52.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叶轮514包括:多个叶片514a,其与水平面平行地形成;以及弯
曲部514b,其以向下部方向倾斜的方式弯曲地形成在所述叶片514a的一端。
53.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内部容器300的内侧面和所述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的内侧面包括导热性较高的金属或合成树脂材质的涂层20。
54.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外部容器100在所述插入槽凸出地形成有第一锯齿部120,所述上部盖100在外周面凸出地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对应的第二锯齿部210。
55.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和第二锯齿部210由多个锯齿122、212垂直地排列而形成,所述锯齿122、212形成为沿凸出方向厚度变小的三角形形状。
56.此外,本发明包括:固定销部件600,其插入并结合于在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时形成在所述插入槽110的夹缝空间112。
57.此外,本发明包括:基架220,其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一对缸销700,其设置于在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时形成在所述插入槽110的夹缝空间112,且贯通所述基架220而设置,并且被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两侧。
58.此外,本发明包括:基架220,其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旋转缸230,其以后方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架220的下部面,并且连杆232的前方连接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面;以及限制传感器240,其设置于所述基架220以感测所述旋转缸230的连杆232的末端。
59.此外,本发明的所述限制传感器240包括:结合感测传感器242,其在所述旋转缸230以使连杆232的长度变长的方式工作时感测所述连杆232的末端;以及分离感测传感器244,其在所述旋转缸230以使连杆232的长度变短的方式工作时感测所述连杆232的末端。
60.下面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至图17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61.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外部容器100在上部面形成有插入槽110,并在所述插入槽110的内周面凸出地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锯齿部120,并且从供应部10将加压介质供应至所述插入槽110,所述供应部10和下部通过连接管(未示出)连接并将加压介质接收至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内部容器300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并且待后面详细描述的上部盖200结合于所述插入槽110,从而以维持气密的状态密封所述插入槽110。
62.若再次描述所述插入槽110,其以上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外部容器100,使得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内部容器300和上部盖200从上部进入,并通过所述上部盖200密封上部。
63.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在所述插入槽110的内周面凸出地形成至少一个,优选地形成有两个以上的第一锯齿部120,以便能够更稳定地牢固地结合待后面详细描述的上部盖200,在本发明中将以形成有四个第一锯齿部120为基准进行描述。
64.此时,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可以形成为一般的螺纹的形状,既可以形成为倾斜,也可以不倾斜而在水平方向,即所述插入槽110的内周缘方向上形成,只要在待后面详细描述的上部盖200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后旋转而结合时能够维持牢固地结合的状态以形成气密,则可以以任何方法形成,在本发明中,以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长度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且沿所述插入槽110的内周缘方向凸出地形成为基准进行描述。
65.同时,在所述插入槽110中,由于在内周面凸出地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锯齿部
120,因而形成未形成有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内周面,这使得在结合待后面详细描述的上部盖200后在未形成有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内周面形成夹缝空间112,所述夹缝空间112使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固定销部件600或缸销700插入以防止所述上部盖200的旋转,从而可以实现能够稳定地维持结合有所述上部盖200的状态的效果。
66.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的上部盖200随着插入于所述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的上部后旋转而结合,密封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通过使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内部容器300位于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从而能够通过密封所述插入槽110的上部来在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形成气密,以便能够由被供应并填充于所述插入槽110的加压介质对被加工物进行成型。
67.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上部盖220在外周面凸出地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对应的第二锯齿部210,并随着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和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密封所述插入槽110的上部,以在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形成气密,所述第二锯齿部210在位于未形成有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垂直线上后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并通过待后面详细描述的旋转缸230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和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于外部容器100。
68.此时,在所述插入槽110的内周面形成倾斜的台阶(未示出),在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外周面形成与倾斜的所述台阶对应的倾斜面,从而随着结合所述上部盖200密封所述插入槽110的上部以在下部形成气密,当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内部容器300以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的状态一同插入于插入槽110时,位于形成有气密的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从而通过加压介质对被加工物进行成型。
69.即,所述上部盖200仅仅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即可密封所述插入槽110的上部以在下部形成气密,并随着旋转使得第二锯齿部210啮合于第一锯齿部120而结合,能够稳定的维持在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形成有气密的状态。
70.所述第二锯齿部210形成为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数量相对应,并且形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对应而啮合。
71.在本发明的上部盖200中,由于至少一个第二锯齿部210凸出地形成于外周面,形成未形成有所述第二锯齿部210的外周面,而这如上述在第一锯齿部120和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后与所述插入槽110一同形成夹缝空间112。
72.与上述相关地,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和第二锯齿部210分别由多个锯齿122、212垂直地排列而形成,因此,当所述上部盖200旋转时,所述第二锯齿部210的锯齿212进入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锯齿122之间并啮合而结合。
73.此时,所述锯齿122、212的特征在于,形成为沿凸出的方向厚度变小的梯形形状,由此实现能够维持结构上更稳定的结合状态,即啮合的状态的效果。
74.具体地,所述锯齿122、212的特征在于,形成为沿凸出方向厚度变小的梯形形状,且下部面与水平面形成为角度为40~50
°
,上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0
°
,由此使得在加压介质被填充于所述插入槽110的密闭的下部而产生压力时能够维持更稳定地结合的状态,最优选地,形成45
°
,从而可以维持稳定且牢固地结合的状态。
75.此外,所述锯齿122、212的特征在于,垂直地排列的锯齿122、212与锯齿122、212之间的距离,即齿距为55~65mm,这与前述的下部面的角度一起使得能够维持结构上更安全且牢固地结合的状态,最优选地,形成为60mm,从而可以维持更稳定且牢固地结合的状态。
76.此外,所述锯齿122、212的特征在于,凸出的长度,即从插入槽110的内周面到末端、从上部盖200的外周面到末端的长度为35~37mm,这与前述的下部面的角度和节距一起使得能够维持结构上更安全且牢固地结合的状态,最优选地,形成为36mm,从而可以维持更稳定且牢固地结合的状态。
77.具体地,若以形状为基准对所述第二锯齿部210的锯齿212进行描述,其特征在于,下部面朝向凸出方向,即,上部盖200的外侧方向,向上方倾斜地形成,且上部面与水平面平行地形成,并且形成为梯形形状,以实现如前所述的能够维持结构上更稳定且牢固的结合状态的效果。
78.此时,所述第一锯齿部120的锯齿122形成为与所述第二锯齿部210的锯齿212对应的形状,换言之,与所述第二锯齿部210的锯齿212在形状上相同,但上部面和下部面形成为翻转的形状。
79.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上部盖200可以包括在插入于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时能够向外部排出所述插入槽110的内部的空气或加压介质等的通风部(未示出)。
80.如图6所示,所述通风部可以包括:止回阀(未示出),其被弹性部件(弹簧)向上部方向弹性支撑,以便在因所述插入槽110的内部的空气或加压介质等产生压力时能够被更牢固地封闭;以及排出通道(未示出),其与所述止回阀的上部连通而沿上部盖200的侧向形成,所述上部盖200还可以包括控制缸(未示出),该控制缸设置于上部,且与所述止回阀连接以开放或封闭所述止回阀。
81.此时,所述外部容器100形成有与所述排出通道对应的排出流路(未示出),以便能够向外部排出并去除通过所述排出通道排出的空气或加压介质。
82.与上述相关地,本发明的静水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基架220,其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旋转缸230,其以后方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架220的下部面,并且连杆232的前方连接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面;以及限制传感器240,其设置于所述基架220以感测所述旋转缸230的连杆232的末端。
83.所述基架220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换言之,所述基架220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并在通过所述旋转缸230使所述上部盖200旋转时稳定地支撑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
84.此时,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贯通所述基架220而结合,优选地以通过轴承(未示出)稳定地旋转的方式结合。
85.所述旋转缸230通过旋转所述上部盖200使前述的第一锯齿部120和第二锯齿部210啮合,使得所述上部盖200结合于所述外部容器100,即所述插入槽110。
86.此时,所述旋转缸230的后方固定结合于所述基架220的下部面,且以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方式结合,连杆232的前方以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面的一侧或另一侧,以通过所述连杆232的工作来旋转上部盖200。
87.加之,所述旋转缸230包括固定结合于所述基架220的下部面的后方支架(未示出),并且后方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后方支架。
88.此外,所述旋转缸230包括后方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地结合于所述连杆232的前方、且前方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面的一侧或另一侧的前方支架(未示出)。
89.即,所述旋转缸230由控制本发明的静水压装置的控制部或控制面板(以下统称为“控制部”)工作,并通过所述连杆232旋转所述上部盖200,使得插入于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的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稳定地结合于第一锯齿部120。
90.此时,所述旋转缸230可以包括设置于内部以感测所述连杆232进出的长度的动作感测传感器(未图示),所述动作感测传感器将感测到的连杆232的长度传递至控制部,以便能够由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旋转缸230的工作计算上部盖200旋转的角度,从而实现能够确认上部盖200是否牢固地结合于外部容器100的效果。
91.所述限制传感器240设置于所述基架220以感测所述旋转缸230的连杆232的末端,使得能够确认上部盖200是否与所述动作感测传感器一同重叠地精确旋转预设的角度,从而实现能够确认上部盖200和外部容器100是否牢固且精确地结合的效果。
92.附带而言,由于实际上前方支架的后方结合于所述连杆232的前方,因而所述限制传感器240与所述前方支架的后方接触以感测所述旋转缸230的工作。
93.具体地,所述限制传感器240包括:结合感测传感器242,其在所述旋转缸230以使连杆232的长度边长的方式工作时,即,在以使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与第一锯齿部120啮合的方式由所述旋转缸230旋转上部盖200时,感测所述连杆232的末端,即所述前方支架的后方;以及分离感测传感器244,其在所述旋转缸230以使连杆232的长度变小的方式工作时,即,在以使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与第一锯齿部120分离的方式由所述旋转缸230旋转上部盖200时,感测所述连杆232的末端,即所述前方支架的后方。
94.即,所述限制传感器240如上所述使结合感测传感器242和分离感测传感器244感测所述旋转缸230的工作,使得能够确认上部盖200结合于外部容器100或从外部容器100分离,从而实现能够更安全地进行成型的效果。
95.同时,本发明的静水压装置可以包括一对旋转防止缸800,其设置于所述基架220,以在所述上部盖200正向地,即向以使第二锯齿部210啮合于第一锯齿部120的方式旋转的方向旋转,或逆向地,即向以使第二锯齿部210从第一锯齿部120分离的方式旋转的方向旋转后,防止所述上部盖200旋转。
96.具体地,所述旋转防止缸800设置于所述基架220的上部,且连杆(未示出)朝下方贯通所述基架220而设置,所述上部盖200包括固定槽(未示出),该固定槽形成为在正向或逆向旋转后使所述旋转防止缸800的连杆可以进出,从而,如前所述,通过所述旋转防止缸800,在上部盖200旋转之后,可以限制所述上部盖200的旋转以获得更提高的稳定性。
97.与上述相关地,本发明的静水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架220的一侧下部或另一侧下部中的某一个以上的升降缸222,所述升降缸222被控制部控制以使所述上部盖200升降,使得所述上部盖200稳定插入于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或从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分离。此时,显而易见地,所述升降缸222设置于所述基架220的前方下部或后方下部,即所述基架220的下部,且可以位于外部容器100的外侧的方式设置一个以上的升降缸222,因此对其数量不作限制。
98.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本发明的静水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销部件600,其在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时,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即形成在所述外部容器100与所述上部盖200之间的夹缝空间112而结合。
99.换言之,所述固定销部件600在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上部盖
200的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时,即,在上部盖200插入于插入槽110之后旋转而结合时,插入并结合于不设有所述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第二锯齿部210的所述插入槽110。
100.所述固定销部件600插入于所述夹缝空间112以限制结合于所述外部容器100的所述上部盖200的旋转,使得能够牢固地维持所述上部盖200结合于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状态,以便能够确保更提高的稳定性。
101.此时,当将所述固定销部件600结合于所述夹缝空间112时,可能会因所述基架220难以结合,因而优选在所述基架220形成有以与所述夹缝空间112对应的方式贯通形成的贯通孔(未图示),并在上部盖200通过所述贯通孔结合于外部容器100之后将所述固定销部件600顺畅地插入于夹缝空间112。
102.此外,本发明的静水压装置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取代所述固定销部件600地包括至少一个缸销700,该缸销700在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时设置于所述插入槽110,即形成在所述外部容器100与所述上部盖200之间的夹缝空间112,且贯通所述基架220而设置,并且被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或所述第二锯齿部210的两侧。
103.换言之,所述缸销700在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第一锯齿部120和所述上部盖200的第二锯齿部210啮合而结合时,即在上部盖200插入于插入槽110之后旋转而结合时贯通所述基架220而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或第二锯齿部210的两侧。
104.所述缸销700插入于所述夹缝空间112而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锯齿部120或第二锯齿部210的两侧以限制所述第二锯齿部210旋转,使得能够牢固维持所述上部盖200结合于所述外部容器100的状态,从而能够确保更提高的稳定性。
105.此时,当将所述缸销700结合于所述夹缝空间112时,可能会因所述基架220而难以结合,并且可能难以固定于所述夹缝空间112,因而优选在所述基架220形成有与所述夹缝空间112对应,且以对应于插入而设置所述缸销700的位置的方式贯通形成的贯通孔(未图示),并且使得能够在通过所述贯通孔使上部盖200结合于外部容器100之后将所述缸销700顺畅地插入于夹缝空间112后进行固定。
106.同时,可以构成为进一步包括固定缸(未图示),该固定缸设置于所述基架220的上部,且使所述缸销700升降,所述固定缸使得实现在所述上部盖200结合于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之后被控制部控制以便能够维持所述缸销700被稳定且牢固地设置的状态的效果。
107.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内部容器300结合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以使所述上部盖200在插入于所述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时一并插入而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并且形成有在内部容纳被加工物(未图示)的容纳空间310,当所述上部盖200插入于所述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后结合时,通过被供应至所述插入槽110的内部的加压介质对被加工物进行成型。
108.此时,本发明的内部容器300可以具备能够开闭的门(未示出)以将被加工物安放于容纳空间310,而在所述容纳空间31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加热或冷却加压介质的加热管320和冷却管330,所述加热管320和冷却管330分别与外部的加热器(未图示)和供应冷却水的冷却装置(未图示)连接,以通过所述加热器加热加压介质或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来冷却加压介质。
109.附带而言,所述被加工物通过填充于形成有气密的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的加压
介质成型,尤其,随着被容纳于所述内部容器300的容纳空间310主要通过被填充于所述容纳空间310内部的加压介质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成型。
110.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磁驱动器400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上部,且以使旋转轴410贯通所述上部盖200的方式设置,具有能够以通过使用磁力使位于外磁体的内侧的内旋转磁体的旋转方式,即以通过磁力的非接触方式旋转位于外侧磁体的内侧的物体(连通与内侧旋转磁体结合的物体)的结构,所述内侧旋转磁体和旋转轴410结合,所述旋转轴410连接于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循环部500的叶轮514以旋转所述叶轮514。
111.这样的本发明的磁驱动器是以往在多种工业领域中使用的技术,详细描述从略,通过使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循环部500的叶轮514顺畅地旋转,能够有效地进行内部容器300内部的加压介质的循环。
112.同时,所述旋转轴410与所述上部盖200形成气密以防止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叶轮514所吸收的加压介质泄漏,且能够旋转地结合。
113.更详细而言,所述上部盖200包括形成于下部面且形成为以使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末端所位于的衬套槽(未示出),所述旋转轴410包括设置于下部外周缘且设置于所述衬套槽的衬套412,所述衬套412起到轴承的作用,在使所述旋转轴410顺畅地旋转的同时,使所述衬套槽的上部被密封,从而实现防止所述旋转轴410致使加压介质泄漏。
114.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循环部500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且被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通过前述的磁驱动器400旋转待后面详细描述的叶轮514以使填充于内部容器300的内部的加压介质能够循环,使得被冷却或加热的加压介质的温度均匀,从而能够在均匀的温度下执行被加工物的成型。
115.具体地,本发明的循环部500包括:叶轮部件510,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且被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以吸入加压介质;排出管520,其设置于所述叶轮部件510的一侧或另一侧而将所吸入的加压介质排出至所述插入槽110的下部。
116.附带而言,所述叶轮部件510包括:本体512,其设置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并贯通形成有吸入孔(未示出),并且在所述吸入孔的一侧贯通形成有结合排出管520的上部的排出孔(未示出);以及叶轮514,其连接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并且被设置为位于所述本体512的吸入孔的上部。
117.此时,所述叶轮514和旋转轴410通过贯通所述叶轮514的中央并螺纹结合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下部面的结合螺栓414结合,优选所述结合螺栓414通过与所述旋转轴410的旋转方向反方向的螺纹结合而结合于所述旋转轴410,以防止因所述旋转轴410的旋转而松动。
118.附带地,显而易见地,所述上部盖200可以包括形成于下部面的吸入槽250,并在所述吸入槽250设置有所述叶轮514,使得通过所述磁驱动器400顺畅地旋转以吸入加压介质,所述吸入槽250可以在上部形成有前述的衬套槽。
119.即,通过本发明的循环部500,当通过磁驱动器400的工作使所述叶轮514旋转时,被加热或冷却的加压介质中位于上部的温度相对高的加压介质可以通过所述叶轮514被吸入本体512的吸入孔之后沿设置在所述排出孔的排出管520移动而移动至插入槽110的下部,即容纳空间310的下部以进行循环,从而可以更有效地使加压介质的温度均匀。
120.换言之,就本发明的循环部500而言,在所述上部盖200的下部面设置有本体,在位
于密闭的插入槽110的上部,即位于容纳空间310的上部的加压介质被吸入后排出被吸入插入槽110的下部,即容纳空间310的下部的加压介质,以使所述加压介质循环,从而可以获得更有效地使被加热或冷却的加压介质的温度均匀的效果。
121.此时,所述叶轮514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叶片514a,其形成为放射状,且与水平面平行地形成;以及弯曲部514b,其以向下方弯曲而形成在所述叶片514a的一端,且形成为向旋转方向倾斜,通过所述弯曲部514b,不但可以获得更顺畅地吸入加压介质的效果,而且在被吸入后使形成涡流的加压介质能够向排出孔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使通过排出管520吸入的加压介质顺畅地移动的效果。
122.附带地,所述本体512包括导向块512a,该导向块512a设置于上部面,且设置于所述叶轮514与排出孔之间以向排出孔的方向引导所吸入的加压介质,所述导向块512a使所述吸入槽250的宽度朝向形成在上部盖200的下部面的吸入槽250的另一侧,即朝向形成有排出孔的吸入槽250的侧向变窄,从而进一步增加所吸入的加压介质的流速,使得加压介质能够通过排出孔,即排出管520被更顺畅地排出,从而实现能够使加压介质更有效地循环的效果。
123.同时,所述叶片514a包括楔部514a-1,楔部514a-1形成于另一端,且形成为位于叶轮514的外侧末端,并且沿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凸出地形成,所述楔部514a-1不但增加所述弯曲部514b所吸入的加压介质的流速以使吸入能够顺畅地进行,而且还防止所吸入的加压介质向下部方向逆流,从而实现能够使所吸入的加压介质向排出孔,即排出管的方向顺畅地移动以被排出的效果。
124.另一方面,所述内部容器300的内侧面和所述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的内侧面的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性较高的金属或合成树脂材质的涂层20,至于形成所述涂层20的金属或合成树脂的材料,可以将通常导热性较高的材质中的任意材质与用于涂层的粘合成分一起使用,因而将省略详细的说明。
125.这样的所述涂层20可以涂布于内部容器300的内侧面和外部容器100的插入槽110的内侧面,以提高加热或冷却的加压介质的温度精度,即,使加压介质形成均匀的温度,从而与所述循环部500一同实现可以进行更精密的成型的效果。
126.从结果而言,本发明的静水压装置可以通过非接触方式的磁驱动器400和循环部500使加热或冷却的加压介质顺畅地循环,尤其,通过使温度比位于下部的加压介质相对高的位于上部的加压介质向下部循环,更有效地提高加压介质的温度精度,即使温度更均匀,从而可以获得更提高的成型效果。
127.上文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通过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实施为多样的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