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拉刀装置、电主轴及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86941发布日期:2022-03-02 01: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组件(10)、拉刀杆(20)、碟簧(30)、碟簧座(40)、碟簧压盖(50)以及浮动油缸(60);所述主轴组件(10)包括具有内孔(111)的主轴(11),所述拉刀杆(20)活动设于所述内孔(111)中,所述碟簧压盖(50)位于所述主轴组件(10)的一端,且与所述拉刀杆(20)相连,所述碟簧座(40)与所述碟簧压盖(50)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相对设置,所述碟簧(30)位于所述碟簧座(40)与所述碟簧压盖(50)之间,且预压于所述主轴组件(10)与所述碟簧压盖(50)之间;所述浮动油缸(60)设于所述碟簧压盖(50)远离所述主轴组件(10)的一端,所述浮动油缸(60)包括油缸壳体(61)及活塞组件(62),所述碟簧座(40)与所述油缸壳体(61)相连,且能够相对所述主轴组件(10)移动;所述活塞组件(62)受控能够相对所述油缸壳体(61)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移动,以推动所述碟簧压盖(50)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拉刀杆(20)作松刀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30)套设于所述主轴(11)靠近所述碟簧压盖(50)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30)套设于所述主轴(1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10)包括第一限位件(12),所述第一限位件(12)设于所述主轴(11)的外侧,所述碟簧座(40)能够在所述拉刀杆(20)作所述松刀动作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2)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10)还包括第一轴承座(13)及第一轴承(14),所述主轴(11)穿设所述第一轴承座(13),所述第一轴承(14)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13)内,且与所述主轴(11)相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12)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13)内,且能够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轴承座(13)的端部相抵,以对所述第一轴承(14)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座(40)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2)的外侧,所述碟簧座(40)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2)的外壁相配合,以沿所述主轴(11)的径向对所述碟簧座(40)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10)还包括第一轴承座(13)及第一轴承(14),所述主轴(11)穿设所述第一轴承座(13),所述第一轴承(14)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13)内与所述主轴(11)相配合;所述碟簧座(40)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轴承座(13)内,所述碟簧座(4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承座(13)的内壁相配合,以沿所述主轴(11)的径向对所述碟簧座(40)限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压盖(50)包括盖本体(51)及配合部(52),所述配合部(52)连接于所述盖本体(51)朝向所述碟簧(30)的一端,所述配合部(52)远离盖本体(51)的一端伸入所述主轴(11)的所述内孔(111)中与所述拉刀杆(20)相连;所述配合部(52)的外壁与所述内孔(111)的内壁相配合,以沿所述主轴(11)的径向对所述碟簧压盖(50)限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52)
的外壁包括至少两个沿周向设置的环形精磨面(521),所述至少两个环形精磨面(521)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间隔设置;全部所述环形精磨面(521)与所述内孔(111)的内壁相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52)远离所述盖本体(51)的一端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开设有连接凹槽(522),所述拉刀杆(20)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凹槽(522)内与所述配合部(52)相连;其中,所述拉刀杆(20)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凹槽(522)的内壁相配合,以沿所述主轴(11)的径向对所述拉刀杆(20)限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杆(20)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21),所述碟簧压盖(50)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压盖(50)与所述拉刀杆(2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杆(20)的外壁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环形配合面(22),所述环形配合面(22)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所述内孔(111)的内壁与所述环形配合面(22)相配合。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杆(20)包括杆体(23)及第一限位部(24),所述第一限位部(24)凸设于所述杆体(23)的外壁;所述电主轴(11)的松刀卸荷机构还包括锁紧环(80),所述锁紧环(80)套设于所述杆体(23)的外侧,且锁紧于所述内孔(111)的内壁,所述第一限位部(24)朝向所述浮动油缸(60)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锁紧环(80)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相抵,以限制所述拉刀杆(20)移动。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11)的松刀卸荷机构包括连接件(85),所述碟簧座(40)与所述油缸壳体(61)通过连接件(85)相连;所述连接件(85)围绕所述碟簧压盖(50)及所述碟簧(30)设置。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壳体(61)包括壳本体(613)及盖体(614),所述连接件(85)的一端穿设所述壳本体(613)与所述碟簧座(40)相连,所述连接件(85)的另一端与所述壳本体(613)朝向所述盖体(614)的一侧相抵;所述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还包括锁紧件(90),所述锁紧件(90)的一端与所述盖体(614)相连,所述锁紧件(90)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壳本体(613)凸伸,以使所述连接件(85)压紧于所述壳本体(613)。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11)的松刀卸荷机构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能够放置于所述壳本体(613)朝向所述盖体(614)的一侧,且夹持于所述壳本体(613)与所述连接件(85)之间,以调节所述碟簧座(40)与所述主轴组件(10)之间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的距离值。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还包括油缸定位套(95),所述浮动油缸(60)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油缸定位套(95)内。
19.一种拉刀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拉刀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100)包括油缸定位套(95),所述油缸定位套(95)远离所述主轴组件(10)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拉刀装置(200)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端盖(210);所述活塞组件(62)远离所述主轴组件(10)的一端伸出所述油缸壳体(61),所述端盖(210)能够在所述活塞组件(62)向远离所述主轴组件(10)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活塞组件(62)限位。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拉刀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装置(20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220),所述第二限位件(220)连接于所述活塞组件(62)远离所述主轴组件(10)的一端,并沿所述主轴(11)的径向凸伸出所述活塞组件(62);所述第二限位件(220)能够在所述活塞组件(62)向远离所述主轴组件(10)移动的过程中与所述端盖(210)相抵而限位,且能够在所述活塞组件(62)向靠近所述主轴组件(10)移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油缸壳体(61)相抵而限位。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拉刀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装置(200)还包括保护件(250),所述保护件(250)设于所述浮动油缸(60)与所述端盖(210)之间,所述保护件(250)环绕所述活塞组件(62)远离所述主轴组件(10)的一端设置,以在所述保护件(250)的外侧形成能够保护外部走线的保护空间(260)。23.一种电主轴(3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拉刀装置(200)。24.一种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主轴(3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主轴的松刀卸荷机构、拉刀装置、电主轴及数控机床,松刀卸荷机构包括主轴组件、拉刀杆、碟簧、碟簧座、碟簧压盖以及浮动油缸,主轴组件包括具有内孔的主轴,拉刀杆设于内孔中,碟簧压盖位于主轴组件的一端,且与拉刀杆相连,碟簧座与碟簧压盖沿主轴的轴向相对设置,碟簧位于碟簧座与碟簧压盖之间,且预压于主轴组件与碟簧压盖之间;浮动油缸包括油缸壳体及活塞组件,碟簧座与油缸壳体相连,且能够相对主轴组件移动;活塞组件受控能够相对油缸壳体沿主轴的轴向移动,以推动碟簧压盖移动,进而带动拉刀杆作松刀动作。故能在松刀过程中,使碟簧的反作用力施加在主轴组件上,而非主轴轴承,故避免了主轴轴承收到冲击力而受损。力而受损。力而受损。


技术研发人员:邵启鹏 陈卢生 耿继青 何圳涛 戴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3/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