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钻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的圆形工件加工用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2.钻孔装置是指用于实体材料上加工出孔的设备的总称,常见的钻孔装置有电钻,钻床等。随着加工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钻孔装置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钻孔装置出现在市面上,其中就包括对圆形工件进行加工的钻孔装置,但现有的钻孔装置在对圆形工件进行钻孔的过程中,通常对单个工件进行钻孔处理,因此极大的消耗了所需能源,不利于环保,同时在钻孔的过程中,不利于对圆形工件进行固定,因此降低了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同时不利于对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从而导致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圆形工件加工用钻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的圆形工件加工用钻孔装置,包括放置管、容纳盒、容纳抽屉、工作板、支撑腿、侧门、移动板、安装罩、顶盖、移动杆、连接板、升降电机、丝杆、连接杆、第一连接柱、固定板、第一紧固螺栓、钻头、打孔电机、限位管、防磨圈、固定座、第一滑块、固定管、弹簧、限位柱、第二紧固螺栓、限位杆、固定块、第二连接柱、第二滑块和箱门,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工作板,工作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容纳盒,容纳盒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抽屉,工作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置管,工作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且该通孔分别位于容纳抽屉的上方,工作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罩,安装罩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门,安装罩的一侧中心底端开设有通孔,且安装罩位于该通孔的上方设置有箱门,安装罩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顶盖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丝杆,且顶盖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丝杆的一端与安装罩的顶端中心处嵌入安装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丝杆上设置的滚珠螺母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上,连接板的底端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底端分别贯穿安装罩的顶端中心四角开设的通孔固定安装有移动板。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中心处插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应的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第二滑块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第一连接柱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打孔电机和固定管,且打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钻头,固定管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相向一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柱。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柱上绕接有弹簧,限位柱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位于弹簧的下方。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管,且限位管的底端粘接有防磨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安装的两个相互对应的打孔电机以及钻头,有利于同时对两个工件进行加工,降低了在打孔过程中的所需能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同时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将防磨垫首先与工件接触贴合,进行有利于对加工零件进行固定,避免了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零件产生位移降低了加工精度,同时利用安装的放置管以及限位管,随后废料通过工作板上开设的通孔掉落至容纳抽屉的内部,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14.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15.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剖视图;
16.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17.图5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18.图6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9.图中:1、放置管;2、容纳盒;3、容纳抽屉;4、工作板;5、支撑腿;6、侧门;7、移动板;8、安装罩;9、顶盖;10、移动杆;11、连接板;12、升降电机;13、丝杆;14、连接杆;15、第一连接柱;16、固定板;17、第一紧固螺栓;18、钻头;19、打孔电机;20、限位管;21、防磨圈;22、固定座;23、第一滑块;24、固定管;25、弹簧;26、限位柱;27、第二紧固螺栓;28、限位杆;29、固定块;30、第二连接柱;31、第二滑块;32、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的圆形工件加工用钻孔装置,包括放置管1、容纳盒2、容纳抽屉3、工作板4、支撑腿5、侧门6、移动板7、安装罩8、顶盖9、移动杆10、连接板11、升降电机12、丝杆13、连接杆14、第一连接柱15、固定板16、第一紧固螺栓17、钻头18、打孔电机19、限位管20、防磨圈21、固定座22、第一滑块23、固定管24、弹簧25、限位柱26、第二紧固螺栓27、限位杆28、固定块29、第二连接柱30、第二滑块31和箱门32,支
撑腿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工作板4,工作板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容纳盒2,容纳盒2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抽屉3,工作板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置管1,工作板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且该通孔分别位于容纳抽屉3的上方,工作板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罩8,安装罩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门6,安装罩8的一侧中心底端开设有通孔,且安装罩8位于该通孔的上方设置有箱门32,安装罩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9,顶盖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12,升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丝杆13,且顶盖9与升降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丝杆13的一端与安装罩8的顶端中心处嵌入安装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丝杆13上设置的滚珠螺母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1上,连接板11的底端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移动杆10,移动杆10的底端分别贯穿安装罩8的顶端中心四角开设的通孔固定安装有移动板7,移动板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9,固定块29的中心处插接有限位杆28,限位杆28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应的第二滑块31,且第二滑块31上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27,第二滑块31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30,第二连接柱30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15,第一连接柱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4,第一连接柱15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固定板16,且固定板16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17,利用设置的第一紧固螺栓17,有利于将固定板16固定在第一连接柱15上,便于对固定板16进行限位处理,固定板16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打孔电机19和固定管24,且打孔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钻头18,固定管24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2,固定座22的相向一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柱26,限位柱26上绕接有弹簧25,限位柱26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3,且第一滑块23位于弹簧25的下方,第一滑块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管20,且限位管20的底端粘接有防磨圈21,利用设置的防磨圈21,降低了其他物体与限位管20之间的摩擦,有利于保护限位管20;当使用该装置时,首先人工通过旋转第一紧固螺栓17以及第二紧固螺栓27使固定板16和放置管1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柱15和限位杆28上移动,随后人工将所需加工的工件放置在放置管1上,随后人工打开升降电机12和打孔电机19,随着升降电机12和打孔电机19的打开分别带动丝杆13和钻头18的转动,且随着丝杆13的转动打动连接板11位于丝杆13上移动,同时带动移动杆10和移动板7的移动,随着移动板7的移动进而带动钻头18和限位管20的移动,且随着限位管20的移动,通过限位管20的底端与钻头18的底端处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同时限位管20的底端粘接有防磨圈21,从而使防磨圈21的底端与所需加工零件贴合,且在贴合之前,人工通过移动固定板16位于第一连接柱15上移动,以及第二滑块31位于限位杆28上移动,调节钻头18与放置管1上放置的加工零件的加工位置,当调节完成后,人工通过旋转第一紧固螺栓17和第二紧固螺栓27分别使固定板16与第一连接柱15固定连接,第二滑块31与限位杆28固定连接,随后通过钻头18的不断移动,对所需加工零件进行钻孔处理,且在钻头18下移钻孔的过程中,第一滑块23位于限位柱26上移动,且使弹簧25处于压缩状态,进而使防磨圈21与加工零件贴合紧固,进而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利用安装的限位管20和放置管1,有利于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飞溅,且利用工作板4上开设的通孔,有利于使废料掉落至容纳抽屉3的内部,当对工件钻孔完成后,即可关闭钻头18,且使升降电机12的输出端反向转动带动钻头18和限位管20的反向移动,当防磨圈21与加工后的零件分离后,即可关闭升降电机12,随后取下加工后的零件即可。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