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8342发布日期:2021-12-18 00:0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轴类零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夹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


背景技术:

2.当中小批量加工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需要铣削或者磨削加工时,如螺钉一字槽、六方面、销轴端面、刻字加工等,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应尽量避免单件装夹,而是采用批量装夹方式进行。
3.传统的批量装夹工装有两种方式,如下:
4.(1)如图1所示,在夹具上加工出与螺钉光杆尺寸配合的孔,然后通过线切割将工装剖为两半。使用时将夹具安装在台虎钳上,两半对齐,将螺钉装入孔内,通过此夹具夹紧进行铣削。
5.(2)如图2所示,专利cn205415038u设计了另外一种装夹方式,采用串行夹紧方式,零件与零件之间采用多个滑块间隔,端头夹紧。
6.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批量装夹工装存在以下问题:
7.(1)第一种装夹方式:装夹可靠性受工装加工质量影响较大,当零件光杆部分尺寸存在一定差异时,尺寸较小的零件会就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必须进行测量分组装夹,影响工作效率和装夹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被加工零件的规格不通用,一套夹具只适合加工一种尺寸规格的零件。
8.(2)第二种装夹方式:相较于第一种方式,解决了零件尺寸误差引起的夹紧问题,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不同规格零件的批量装夹,但依然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取卸零件的时候需要手动移动松开滑块,效率低;二是加工产生的铁屑堆积在滑块与滑块之间,不易清扫,影响下一组零件的装夹。
9.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10.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装夹工装不能对不同规格的零件进行装夹、装夹效率低及不易清扫的技术问题。
11.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包括夹具体,所述夹具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板和盖板,所述定位板与盖板相对的一侧侧壁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装夹孔,所述装夹孔内设置待加工零件,所述盖板底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设有顶紧组件。
12.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和盖板通过螺钉和定位销固定于夹具体上。
13.优选的,若干个所述装夹孔沿定位板的侧壁形成锯齿形。
14.优选的,所述顶紧组件包括压块和若干个顶紧件,所述顶紧件和压块之间设有两组传动体组件,一组传动体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传动体,另一组传动体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传动体,每个所述顶紧件的一端中心分别与对应的装夹孔中心相对应,每个所述顶紧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传动体接触,所述第二传动体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传动体之间,所述第二传动体的另一侧与压块接触。
15.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体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体的直径。
16.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体和第二传动体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传动体和第二传动体平行设置,第一传动体的轴线与顶紧件的轴线垂直。
1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体和第二传动体均采用淬硬材料加工制成。
18.优选的,所述顶紧件外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移动槽的内端面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顶紧件的端部连接。
19.优选的,所述压块的宽度小于移动槽的宽度。
2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中,顶紧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待加工零件在加工完成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自动松开所有零件,从而方便取出零件,提高装夹效率。
22.2、本实用新型中,装夹工装待加工零件装夹区域为全开放式,待加工零件加工完成后用毛刷或气枪可以很方便的将铁削等杂质清理干净,保证下一组零件的安装快速可靠。
23.3、本实用新型中,装夹工装为封闭式装配结构,不易进入铁削等杂质,可以保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24.4、本实用新型中,装夹孔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待加工零件的装夹,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25.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轴类零件批量装夹工装图。
26.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轴类零件批量装夹工装图。
27.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图。
28.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分解图。
29.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元件标号说明
[0031]1‑
夹具体,2

定位板,3

螺钉,4

待加工零件,5

定位销,6

盖板,7

弹簧,8

顶紧件,9

第一传动体,10

压块,11

第二传动体,12

装夹孔,13

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3]
请参阅图3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
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34]
请参阅图3

5,本发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端头型面铣磨批量装夹工装,包括夹具体1,所述夹具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板2和盖板6,所述定位板2与盖板6相对的一侧侧壁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装夹孔12,所述装夹孔12内设置待加工零件4,所述盖板6底部开设有移动槽13,所述移动槽13内设有顶紧组件。
[0035]
本实施例使用时,使用装夹工装时,f面靠近虎钳活动钳口装夹,用螺钉3和定位销5将定位板2和盖板6固定在夹具体1上,定位板2上的装夹孔12与盖板6相对,盖板6内装有顶紧组件。当虎钳夹紧时,夹紧力作用于f面,并将夹紧力传递给顶紧组件,进而将待加工零件4夹紧,起到装夹的作用,装夹完成后,对轴类精炼端头型面进行铣削或磨削加工。
[0036]
本实施例中,夹具体1、定位板2和盖板6的长度及装夹孔12的数量、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从而增加或减少零件的装夹数量,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扩大使用范围。
[0037]
本实施例中,待加工零件4的装夹区域为全开放式,待加工零件4加工完成后用毛刷或气枪可以很方便的将铁削等杂质清理干净,保证下一组零件的安装快速可靠。
[0038]
本实施例中,装夹工装为封闭式装配结构,不易进入铁削等杂质,可以保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0039]
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和盖板6与夹具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通过螺钉3和定位销5进行固定,其他能够实现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均可。
[0040]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若干个所述装夹孔12沿定位板2的侧壁形成锯齿形。
[0041]
本实施例使用时,装夹孔12形成锯齿形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的待加工零件4的安装,扩大装夹工装的适用范围。
[0042]
本实施例中,装夹孔12的大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004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顶紧组件包括压块10和若干个顶紧件8,所述顶紧件8和压块10之间设有两组传动体组件,一组传动体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传动体9,另一组传动体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传动体11,每个所述顶紧件8的一端中心分别与对应的装夹孔12中心相对应,每个所述顶紧件8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传动体9接触,所述第二传动体11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传动体9之间,所述第二传动体11的另一侧与压块10接触。所述顶紧件8外套设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移动槽13的内端面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顶紧件8的端部连接。
[0044]
本实施例使用时,对待加工零件4装夹过程中,虎钳夹紧力作用于f面,并传递于第二传动体11,第二传动体11将夹紧力传递于第一传动体9,通过第一传动体9传动到顶紧件8上,顶紧件8向靠近待加工零件4的方向移动的同时压缩弹簧7,对待加工零件4进行固定。待加工零件4加工完成后,松开虎钳,f面作用力撤销,待加工零件4在弹簧7的作用下,顶紧件8、第一传动体9、第二传动体11及压块10向远离待加工零件4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取出零件。因此,可以使待加工零件4在加工完成时在弹簧7的作用力下自动松开所有零件,从而方便取出零件,提高装夹效率。
[0045]
本实施例中,顶紧件8的数量与装夹孔1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动体9的数量与顶紧件8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0046]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传动体11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体9的直径。所述第一传动体9和第二传动体11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传动体9和第二传动体11平行设置,第一传动体9的轴线与顶紧件8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传动体9和第二传动体11均采用淬硬材料加工制成。
[0047]
本实施例使用时,由于第一传动体9和第二传动体11受力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自由移动并达到受力均衡,因此可将每一个零件夹紧,适用不同尺寸的待加工零件4的装夹。
[0048]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块10的宽度小于移动槽13的宽度。
[0049]
本实施例使用时,压块10的外壁与移动槽13的槽壁接触,既可以保证压块10在移动槽13内自由移动,从而带动顶紧件8对待加工零件4进行顶紧装夹,又可以防止压块10在移动槽13内左右移动而影响对待加工零件4的顶紧效果。
[0050]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待加工零件进行装夹固定,适用范围广,同时,取卸零件时由弹簧的作用力自动松开所有零件,装夹效率高。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51]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