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定位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2.在板材加工过程中,为保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通常需要先对板材的位置进行定位。
3.传统的定位手段均为手动定位,手动定位的效率缓慢,并且很难保证定位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定位工装,具有定位效率高以及定位精准度高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定位工装,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端部活动安装有初始定位板,且所述初始定位板的纵向切面为“l”状结构,在所述初始定位板的竖直部上活动安装有初始定位组件;所述加工平台的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侧板,在两个所述侧板的对立面上均固定有物料载板,且在两个所述侧板的对立面上均固定有处在所述物料载板上方的侧夹稳定组件,在所述加工平台下方安装有调节两个所述侧板间距的调宽组件;在所述物料载板的顶面粘合固定有一号橡胶衬垫。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工平台的底面固定有二号滑轨,在所述初始定位板的水平部顶面固定有与所述二号滑轨相配合的二号滑座;还包括初始定位电动推杆,在所述加工平台的底面固定有托板,在所述二号滑座的外侧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初始定位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托板上,且所述初始定位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柱,在所述加工平台内开设有滑孔,在所述连接柱的顶面固定有滑块,且所述滑块的顶端贯穿滑孔后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工平台的底面还固定有一号滑轨,在所述连接柱的端部固定有与所述一号滑轨相对应的一号滑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宽组件包括调宽电机和双向螺杆,在所述加工平台的底面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所述双向螺杆利用轴承支撑架设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调宽电机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并驱动所述双向螺杆转动;所述双向螺杆贯穿连接柱并通过螺纹旋合方式与所述连接柱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初始定位组件包括微调推板和微调电动推杆,所述微调推板处在所述初始定位板的竖直部一侧,所述微调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初始定位板的竖直部上,且所述微调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所述微调推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微调推板的表面粘合固定有二号橡胶衬垫,在所述微调推板的背面固定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导杆,且所述导杆贯穿所述初始定位板的竖直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夹稳定组件包括伸缩杆、安装板和
伸缩弹簧,所述伸缩杆固定在所述侧板表面,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杆端部,所述伸缩弹簧套接在所述伸缩杆上且处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在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转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工装,能够自动地实现板材的快速定位和稳定,无需手动定位,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保证了定位的精度,极大地为板材后续的加工提供了方便;装置结构紧凑,使用和维护方便,能够保证板材结构的完整性,定位安全。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中侧夹稳定组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中初始定位组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加工平台;2、侧板;3、物料载板;4、一号橡胶衬垫;5、侧夹稳定组件;6、滑孔;7、调宽组件;8、初始定位板;9、初始定位组件;10、一号滑轨;11、一号滑座;12、连接柱;13、滑块;14、连接板;15、调宽电机;16、双向螺杆;17、二号滑轨;18、二号滑座;19、伸缩杆;20、安装板;21、转辊;22、伸缩弹簧;23、微调推板;24、微调电动推杆;25、二号橡胶衬垫;26、导杆;27、固定板;28、托板;29、初始定位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定位工装,包括加工平台1,加工平台1的端部活动安装有初始定位板8,且初始定位板8的纵向切面为“l”状结构,在初始定位板8的竖直部上活动安装有初始定位组件9;加工平台1的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侧板2,在两个侧板2的对立面上均固定有物料载板3,且在两个侧板2的对立面上均固定有处在物料载板3上方的侧夹稳定组件5,在加工平台1下方安装有调节两个侧板2间距的调宽组件7;在物料载板3的顶面粘合固定有一号橡胶衬垫4,在使用时,根据加工需要,先调整初始定位组件9的位置,根据板材的宽度,利用调宽组件7调节两组侧板2的间距,使两组侧板2的内侧空间足以容纳板材,且物料载板3能够支撑板材,之后将板材放置到物料载板3上,利用物料载板3进行稳定支撑,一号橡胶衬垫4可保证板材结构的完整性,之后利用调宽组件7使两组侧板2相互靠近,直到利用侧夹稳定组件5夹住板材,完成对板材的快速定位,同时侧夹稳定组件5在能够保证板材结构的完整性的同时,还保证板材的稳定性,对后续的加工提供了极大方便。
21.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工平台1的底面固定有二号滑轨17,在初始定位板8的水平部顶面固定有与二号滑轨17相配合的二号滑座18;还包括初始定位电动推杆29,在加工平台1的底面固定有托板28,在二号滑座18的外侧面固定有固定板27,初始定位电动推杆29安装在托板28上,且初始定位电动推杆29的活塞杆与固定板27固定连接,在对板材进行初始定位时,启动初始定位电动推杆29,初始定位电动推杆29利用固定板27带动二号滑座18移动,二号滑座18带动初始定位板8移动,利用初始定位组件9对板材进行初始定位,其中,初始定位电动推杆29为sc系列,可直接在市面上采购,使用时需连接电性电源。
22.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柱12,在加工平台1内开设有滑孔6,在连接柱12的顶面固定有滑块13,且滑块13的顶端贯穿滑孔6后与侧板2固定连接,在加工平台1的底面还固定有一号滑轨10,在连接柱12的端部固定有与一号滑轨10相对应的一号滑座11,在对板材进行定位时,连接柱12利用一号滑座11带动滑块13移动,滑块13带动侧板2沿着滑孔6移动。
23.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调宽组件7包括调宽电机15和双向螺杆16,在加工平台1的底面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14,双向螺杆16利用轴承支撑架设在两个连接板14之间,调宽电机15安装在连接板14上并驱动双向螺杆16转动;双向螺杆16贯穿连接柱12并通过螺纹旋合方式与连接柱12连接,在对板材进行定位时,启动调宽电机15,利用调宽电机15驱动双向螺杆16旋转,在螺纹旋合作用下,连接柱12移动,利用两侧的侧板2实现对板材的定位。
24.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初始定位组件9包括微调推板23和微调电动推杆24,微调推板23处在初始定位板8的竖直部一侧,微调电动推杆24安装在初始定位板8的竖直部上,且微调电动推杆24的活塞杆与微调推板23固定连接,在微调推板23的表面粘合固定有二号橡胶衬垫25,在微调推板23的背面固定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导杆26,且导杆26贯穿初始定位板8的竖直部,在板材定位完成后,还可启动微调电动推杆24,微调电动推杆24推动微调推板23移动,利用微调推板23推动板材移动一定距离,实现对板材位置的微调,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其中,微调电动推杆24为sc系列,可直接在市面上采购,使用时需连接电性电源。
25.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夹稳定组件5包括伸缩杆19、安装板20和伸缩弹簧22,伸缩杆19固定在侧板2表面,安装板20固定在伸缩杆19端部,伸缩弹簧22套接在伸缩杆19上且处在侧板2与安装板20之间,在安装板20上安装有转辊21,板材定位完成后,转辊21抵住板材,安装板20受力带动伸缩杆19收缩,伸缩弹簧22压缩,实现柔性夹紧的效果,保证板材的稳定,同时,转辊21的存在,方便后续对板材的位置进行微调,避免板材在移动时与侧板2产生滑动摩擦而受损,其中,伸缩杆19为两段空心圆柱体构件套接组成。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定位工装,在使用时,根据加工需要,先调整初始定位组件9的位置,根据板材的宽度,利用调宽组件7调节两组侧板2的间距,使两组侧板2的内侧空间足以容纳板材,且物料载板3能够支撑板材,之后将板材放置到物料载板3上,利用物料载板3进行稳定支撑,一号橡胶衬垫4可保证板材结构的完整性,之后利用调宽组件7使两组侧板2相互靠近,直到利用侧夹稳定组件5夹住板材,完成对
板材的快速定位,同时侧夹稳定组件5在能够保证板材结构的完整性的同时,还保证板材的稳定性,对后续的加工提供了极大方便;
27.在板材定位完成后,还可启动微调电动推杆24,微调电动推杆24推动微调推板23移动,利用微调推板23推动板材移动一定距离,实现对板材位置的微调,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