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多冲头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0725发布日期:2021-12-01 10:5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向多冲头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向多冲头模具。


背景技术:

2.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工件,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冲压在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中都很普遍,例如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3.金属零件通常由冲压生产出来的,冲压过程中经常遇到在比较厚的金属材料上面冲裁直径比较小的圆孔或者异型小孔,因为孔太小,现有技术中的冲压装置因为冲头强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在生产的时候发生冲头断裂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是冲头损坏需要更换冲头,但是频繁更换冲头,会导致生产断断续续,生产效率降低,而且人力物力成本会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向多冲头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头强度不够,容易断裂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导向多冲头模具,包括上模导向组件、下模模具组件、控制单元及其安装在所述上模导向组件内部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端通过承接板电性连接有液压动力系统,所述动力轴底部安装有用于冲压工件的冲头组件,所述动力轴在所述上模导向组件的导向作用下接受所述液压动力系统的驱动,从而使得所述冲头组件在所述下模模具组件的上端面上完成对工件的冲压。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导向组件包括与所述液压动力系统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底端安装有导向组装板,且所述导向组装板对称分布在所述动力轴的两侧,每个所述导向组装板接近所述动力轴的一侧均通过向外延伸的连接板安装有竖向弹簧组,且所述竖向弹簧组另一端均与所述承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导向组装板靠近所述动力轴的一侧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横向弹簧组,所述横向弹簧组远离所述导向组装板的一端安装横向导向板;
8.所述液压动力系统驱动所述承接板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承接板向下挤压所述竖向弹簧组达到竖向的弹性导向作用,所述动力轴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与所述横向导向板接触,并且所述动力轴在两侧的所述横向弹簧组的弹性导向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导向板一侧的所述横向弹簧组始终保
持被压缩状态,从而使得所述横向导向板始终与所述动力轴贴合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导向板为弧形,且两块所述横向导向板的切面形成有与所述动力轴直径一致的圆形,从而所述动力轴与所述横向导向板完全贴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轴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开口朝向所述动力轴两侧的导向组装板,所述动力轴下端安装有冲头,所述冲头内部安装有多个弹性缓冲垫层,且所述弹性缓冲垫层的长度大于所述冲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导向组装板靠近所述动力轴的一侧安装有多个用于增加所述冲头强度的补强机构,且每个所述补强机构通过进入所述凹槽与所述动力轴对应连接;
13.所述补强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导向组装板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靠近所述动力轴的一侧安装有多个伸缩轴,所述伸缩轴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靠近所述动力轴的一侧安装有补强卡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伸缩轴向所述第二电机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电机在所述伸缩轴的推动作用下靠近所述动力轴,所述补强卡件在所述第二电机的推动作用下进入所述动力轴上的凹槽,所述补强卡件在所述凹槽内接受第二电机的驱动作用,向靠近所述冲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所述动力轴进行补强。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伸缩轴、所述补强卡件和所述凹槽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均相等。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液压动力系统均与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压动力系统的启动或者关闭,所述动力轴上的所述凹槽在所述液压动力系统的驱动下逐渐靠近所述补强卡件,所述补强卡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的上表面持平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压动力系统关闭,同时所述第一电机启动,所述补强卡件进入所述凹槽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液压动力系统同时启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模具组件内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包括上端的两侧安装有两块移动块,两块所述移动块在所述第三电机的作用下座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改变两块所述移动块之间的距离。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块所述移动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冲头的宽度一致,所述冲头组件上的所述冲头在所述液压动力系统的驱动下进入两块所述移动块形成的腔体,从而完成对工件的冲压。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使得冲头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导向组件的作用,从而冲头在冲压过程前后都受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模具与冲头产生刚性碰撞,损坏冲头,并且增设了冲头补强机构来增加冲头强度,达到了保护冲头的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冲头的冲压效果,大量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强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5]1‑
上模导向组件;2

下模模具组件;3

控制单元;4

动力轴;5

承接板; 6

液压动力系统;7

冲头组件;8

补强机构;
[0026]
101

连接件;102

导向组装板;103

竖向弹簧组;104

安装槽;105

弹簧组;106

横向导向板;
[0027]
201

第三电机;202

移动块;
[0028]
701

凹槽;702

冲头;703

弹性缓冲垫层;
[0029]
801

第一电机;802

伸缩轴;803

第二电机;804

补强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向多冲头模具,包括上模导向组件1、下模模具组件2、控制单元3及其安装在上模导向组件1 内部的动力轴4,动力轴4上端通过承接板5电性连接有液压动力系统6,动力轴4底部安装有用于冲压工件的冲头组件7,动力轴4在上模导向组件1的导向作用下接受液压动力系统6的驱动,从而使得冲头组件7在下模模具组件2的上端面上完成对工件的冲压。
[0034]
现有技术中,金属零件通常由冲压生产出来的,冲压工程中经常遇到需要在比较厚的金属材料上,冲裁直径比较小的圆孔或者异型小孔,因为孔太小,板材过后,导致在生产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冲头强度不够而发生冲头断裂,一旦冲头断裂,就会使得生产停滞,给量产带来困难,而且更换、维修冲头,人力和力成本会提高。
[0035]
本实施方式在增添了多种导向机构,无论冲头在下降冲压工件,还是上升回收冲头,都有对应的弹性导向结构,从而保证冲头不会与其他金属材质刚性碰撞,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了冲头的强度,有使得冲头与各个部件之间都是柔性接触,避免冲头与工件直接接触从而损坏冲头,大量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0036]
上模导向组件1包括与液压动力系统6连接的连接件101,连接件101底端安装有导向组装板102,且导向组装板102对称分布在动力轴4的两侧,每个导向组装板102接近动力
轴4的一侧均通过向外延伸的连接板安装有竖向弹簧组103,且竖向弹簧组103另一端均与承接板5的下端固定连接,每个导向组装板102靠近动力轴4的一侧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104,安装槽 104内安装有横向弹簧组105,横向弹簧组105远离导向组装板102的一端安装横向导向板106;
[0037]
液压动力系统6驱动承接板5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承接板5向下挤压竖向弹簧组103达到竖向的弹性导向作用,动力轴4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与横向导向板106接触,并且动力轴4在两侧的横向弹簧组105的弹性导向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
[0038]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横向导向板106一侧的横向弹簧组105始终保持被压缩状态,从而使得横向导向板106始终与动力轴4贴合接触,无论是动力轴4在下降进行冲压,还是上升回收轴体,横向导向板106始终与动力轴4 保持紧密贴合,并且吸收动力轴4一部分的震动,避免动力轴4与导向组装板102刚性接触,横向导向板106可以选择橡胶、海绵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材质,即达到紧密贴合,又不会因为长久挤压损坏横向导向板106。
[0039]
其中,横向导向板106为弧形,且两块横向导向板106的切面形成有与动力轴4直径一致的圆形,从而动力轴4与横向导向板106完全贴合,两块横向导向板106将动力轴包裹在其中,最大程度的保证动力轴4与两块横向导向板106接触面积,将吸收动力轴4震动的效果发挥最大。
[0040]
动力轴4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凹槽701,凹槽701开口朝向动力轴4两侧的导向组装板102,动力轴下端的冲头702内部安装有多个弹性缓冲垫层703,且弹性缓冲垫层703的长度大于冲头702。
[0041]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冲头702直接接触工件,容易使得冲头702与金属工件刚性碰撞,冲头702极有可能损坏,当弹性缓冲垫层703 的长度大于冲头702时,冲头702下降冲压工件时,弹性缓冲垫层703首先接触工件进行一个缓冲,从而冲头702与工件之间不会直接碰撞,减小了冲头702损伤的几率。
[0042]
每个导向组装板102靠近动力轴4的一侧安装有多个用于增加冲头702 强度的补强机构8,且每个补强机构8通过进入凹槽701与动力轴4对应连接;
[0043]
补强机构8包括安装在导向组装板102上的第一电机801,第一电机801 靠近动力轴4的一侧安装有多个伸缩轴802,伸缩轴802远离第一电机80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电机803,第二电机803靠近动力轴4的一侧安装有补强卡件 804,第一电机801驱动伸缩轴802向第二电机803的方向伸出,第二电机803 在伸缩轴802的推动作用下靠近动力轴4,补强卡件804在第二电机803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动力轴4上的凹槽701,补强卡件804在凹槽701内接受第二电机803的驱动作用,向靠近冲头702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动力轴4进行补强。
[0044]
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有些工件的厚度较厚,液压动力系统6的功率可能不够,在原有的基础增添了多个补强机构8,补强机构8在原有液压动力系统6提供的压力基础上再增添一定的压力,在一定方位内改变冲压的强度;
[0045]
其中,多个补强机构8可以选择性的开启和关闭,在导向组装板102两侧对称分布的补强机构8称为一组补强机构,当需要开启补强机构的时候,竖直方向上的多组补强机构8根据需要增加的压力开启,但导向组装板102 两侧对称分布的补强机构8都要开启,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平衡性。
[0046]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伸缩轴802、补强卡件804和凹槽701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均相等,第一电机801将补强卡件804完全推进凹槽701中,放置补强卡件804在凹槽中晃动,同时也避免了第二电机803带动补强卡件804向下增添压力时,补强卡件804的上下晃动。
[0047]
第一电机801、第二电机803和液压动力系统6均与控制单元3通讯连接,控制单元3控制液压动力系统6的启动或者关闭,动力轴4上的凹槽701在液压动力系统6的驱动下逐渐靠近补强卡件804,补强卡件804的上表面与凹槽701的上表面持平后,控制单元3控制液压动力系统6关闭,同时第一电机801启动,补强卡件804进入凹槽701后,第二电机803和液压动力系统6 同时启动。
[0048]
下模模具组件2内安装有第三电机201,第三电机201包括上端的两侧安装有两块移动块202,两块移动块202在第三电机201的作用下座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改变两块移动块202之间的距离,且两块移动块202 之间的距离与冲头702的宽度一致,冲头702在液压动力系统6的驱动下进入两块移动块202之间,从而完成对工件的冲压。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5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051]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