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具。
背景技术:2.在细长杆件上用走丝加工精密孔时,传统的方式是直接将待加工的工件固定在v型块上,然后将v型块固定在机床上进行加工。由于在精密孔加工过程中,v型块数量有限,较长的细长杆件在装夹过程中的直线度不容易控制,增加了工人在装夹时对精度的把控难度,从而产生因装夹位置发生改变造成的孔精度误差,导致产品加工报废。此外在走丝加工的过程中,因为细长杆件较小的直径,v型块装夹与杆件一般为线接触,装夹不够牢靠,也会导致孔加工误差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以解决现有走丝加工中对细长杆件的夹持难度较高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具,用于走丝加工,其包括:主动盘、基盘以及多个夹持部;
5.所述主动盘相对于所述基盘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多个所述夹持部围绕所述基盘周向布置;
6.所述基盘具有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围绕所述基盘的周向排布;
7.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被限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导向部被限制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沿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延伸方向运动;
8.所述主动盘具有多个第三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围绕所述主动盘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一导向部还被限制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沿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延伸方向运动;当所述主动盘转动时,所述主动盘通过所述第三限位槽驱动所述第一导向部,使所述夹持部远离或靠近所述基盘的中心运动。
9.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外侧。
10.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构成一个限位槽组,同一个所述限位槽组中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成角度布置。
11.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一个所述限位槽组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经过与其相邻的所述限位槽组的所述第二限位槽。
12.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成角度布置,且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不经过所述主动盘的中心。
13.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所
述第一区段远离所述基盘的中心的端点与所述基盘的中心连线为第一参考线,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线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区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线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限位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以所述第三区段远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的端点与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连线为第二参考线,所述第三区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四区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四夹角。
14.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区段的延伸方向成钝角;所述第三区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区段的延伸方向成钝角。
15.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第一区段的顺时针侧和逆时针侧中的一个,所述第四区段位于所述第三区段的顺时针侧和逆时针侧中的另一个。
16.可选的,在所述夹具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同轴连接的两个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中的一个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滑移,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中的另一个于所述第三限位槽中滑移;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承的轴线均与所述基盘的轴线平行。
17.可选的,所述夹具包括至少两个沿轴向相间隔布置的所述基盘以及至少两个沿轴向相间隔布置的主动盘;每个所述基盘与一个所述主动盘对应连接。
18.可选的,所述夹具还包括底板和连接件,所述基盘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主动盘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地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通过自身相对于所述底板的移动驱动所述主动盘转动。
19.可选的,所述夹具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所述底板上具有通孔,所述连接件沿自身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分别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用于锁定所述连接件沿自身轴向相对于所述通孔的位置。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包括主动盘、基盘以及多个夹持部;所述主动盘相对于所述基盘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多个所述夹持部围绕所述基盘周向布置;所述基盘具有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围绕所述基盘的周向排布;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被限制沿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运动,所述第二导向部被限制沿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运动;所述主动盘具有多个第三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围绕所述主动盘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一导向部还被限制沿一个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于所述第三限位槽中运动;当所述主动盘转动时,所述第三限位槽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导向部,使所述夹持部远离或靠近所述基盘的中心运动。
21.如此配置,使用中通过主动盘转动,可带动多个夹持部同步地远离或靠近基盘的中心运动,由此实现对杆件的装夹过程为自定心装夹过程,可调整长径比较大的杆件的直线度。进一步的,多个夹持部对杆件的装夹为面接触,其定位方式精度高且稳定性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v型块装夹精度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2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
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具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具的分解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基盘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盘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个夹持部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个夹持部的组合示意图。
30.附图中:
[0031]1‑
控制盘;2
‑
主动盘;21
‑
第三限位槽;211
‑
第三区段;212
‑
第四区段;22
‑
挡块;3
‑
垫圈;4
‑
轴承圈;5
‑
第一导向部;51
‑
第一轴承;52
‑
第二轴承;6
‑
基盘;61
‑
底板;62
‑
锁紧板;63
‑
第二限位槽;631
‑
第一区段;632
‑
第二区段;64
‑
第一限位槽;65
‑
通孔;7
‑
夹持部;711
‑
夹紧杆;712
‑
支撑杆;8
‑
销子;9
‑
连接件;10
‑
定位杆;11
‑
第一锁紧螺母;12
‑
锁紧卡簧;13
‑
第二锁紧螺母;14
‑
第二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33]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以解决现有走丝加工中对细长杆件的夹持难度较高的问题。
[0035]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0036]
请参考图1至图7,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具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具的分解图;图
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基盘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盘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个夹持部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个夹持部的组合示意图。
[0037]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具,其用于走丝加工,如慢走丝加工等,如可用于夹持细长的杆件。所述夹具包括:主动盘2、基盘6以及多个夹持部7;所述主动盘2相对于所述基盘6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多个所述夹持部7围绕所述基盘6周向布置;所述基盘6具有多个第一限位槽64和多个第二限位槽63,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64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63分别围绕所述基盘6的周向排布;所述夹持部7具有第一导向部5和第二导向部14,所述第一导向部5被限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64内沿所述第一限位槽64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导向部14被限制在所述第二限位槽63内沿所述第二限位槽63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主动盘2具有多个第三限位槽21,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21围绕所述主动盘2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一导向部5还被限制在所述第三限位槽21内沿所述第三限位槽21的延伸方向运动;当所述主动盘2转动时,所述主动盘2通过所述第三限位槽21驱动所述第一导向部5,使所述夹持部7远离或靠近所述基盘6的中心运动。
[0038]
如此配置,使用中通过主动盘2转动,可带动多个夹持部7同步地远离或靠近基盘6的中心运动,由此实现对杆件的装夹过程为自定心装夹过程,可调整长径比较大的杆件的直线度。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夹持部7如可包括夹块,夹块的形状可根据实际进行设置。进一步的,多个夹持部7对杆件的装夹为面接触,其定位方式精度高且稳定性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v型块装夹精度低的缺陷。
[0039]
可选的,所述夹具还包括底板61和连接件9,所述基盘6与所述底板6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9的一端与所述主动盘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件9的另一端可移动地与所述底板61连接,所述连接件9用于通过自身相对于所述底板61的移动驱动所述主动盘2转动。请参考图2至图5,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主动盘2通过轴承圈4与基盘6可转动地连接,轴承圈4如可安装于主动盘2与基盘6之间,通过销或螺栓等实现定位及夹紧,优选的,如图5所示,主动盘2的外周设有若干个挡块22,挡块22可限制主动盘2与轴承圈4连接后无周向自由度,使得主动盘2通过轴承圈4顺滑地与基盘6转动连接。
[0040]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母11和第二锁紧螺母13,所述底板61上具有通孔65,所述连接件9沿自身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65,所述第一锁紧螺母11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13分别与所述连接件9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锁紧螺母11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13分别位于所述通孔65的两侧,用于锁定所述连接件9沿自身轴向相对于所述通孔65的位置。
[0041]
可选的,所述夹具包括控制盘1,主动盘2与控制盘1连接,且被限制相对的周向转动,例如主动盘2通过销孔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控制盘1上,使控制盘1和主动盘2装配后,两者无相对的周向转动。更进一步的,垫圈3与基盘6通过螺栓联接,垫圈3用于挡住轴承圈4的外圈,从而防止控制盘1和主动盘2脱落。
[0042]
通过上述配置,可以理解的,当控制盘1转动时,可以带动主动盘2围绕基盘6的中心转动。进一步的,控制盘1还与定位杆10连接,可选的,定位杆10可通过锁紧卡簧12与控制盘1连接,使定位杆10相对于控制盘1无轴向位移,可避免定位杆10脱出控制盘1。更进一步的,底板61包括锁紧板62,锁紧板62上具有通孔65;所述通孔65供连接件9穿设,连接件9的
一端为螺杆,其穿设于锁紧板62上的通孔65,并可通过第一锁紧螺母11和第二锁紧螺母13锁定于锁紧板62上,通过调节第一锁紧螺母11和第二锁紧螺母13,可以调节连接件9相对于锁紧板62的轴向位置。连接件9的另一端为套筒,其可转动地套设于定位杆10上,如此配置,松开第一锁紧螺母11和第二锁紧螺母13后,可以调节连接件9相对于通孔65的轴向位置,进而通过定位杆10的带动,可以驱动控制盘1围绕基盘6的中心转动。进一步的,锁紧第一锁紧螺母11和第二锁紧螺母13,则可以固定控制盘1相对于基盘6的周向位置。可以理解的,由于定位杆10随着控制盘1转动时,除了沿连接件9的轴向移动,还会产生沿连接件9的径向的偏移,因此,锁紧板62上的通孔可相应地设置为腰型孔,其长轴沿平行于控制盘1的方向设置。
[0043]
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至少两个沿轴向相间隔布置的所述基盘6以及至少两个沿轴向相间隔布置的主动盘2;每个所述基盘6与一个所述主动盘2对应连接。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对于基盘6和主动盘2的数量不作特别的限制。在图2示出的示范例中,所述夹具包括两个基盘6以及两个主动盘2,两个基盘6同轴地间隔固定在底板61上。两个主动盘2通过两个轴承圈4分别与两个基盘6可转动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包括两个控制盘1,两个主动盘2分别与一个不同的控制盘1连接,两个控制盘1与同一个定位杆10连接,使得控制盘1(及其对应连接的主动盘2)形成同步地围绕基盘6的中心转动。
[0044]
请参考图4,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64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63的外侧。需要说明的,这里的外侧,是指距离基盘6的中心的距离更大。具体的,第一限位槽64位于第二限位槽63的外侧是指,第一限位槽64相对于基盘6的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限位槽63相对于基盘6的中心的距离。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槽64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槽63,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64和所述第二限位槽63构成一个限位槽组,同一个所述限位槽组中的所述第一限位槽6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槽63的延伸方向成角度布置。当一个夹持部7与基盘6进行装配时,同一个夹持部7的第一导向部5和第二导向部14分别设置于同一个限位槽组的第一限位槽64和第二限位槽63中。如此配置,由于夹持部7的第一导向部5和第二导向部14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当第一导向部5沿着第一限位槽64的延伸方向运动时,基于第二限位槽63对第二导向部14的限位,夹持部7除了沿基盘6的径向移动,还会围绕自身的轴向(夹持部7的轴向平行于基盘6的轴向)转动。由此,使得夹持部7能够以倾斜的角度逐渐向基盘6的中心靠拢或远离基盘6的中心,而非仅沿基盘6的径向移动,有利于夹持部7与被夹持的杆件形成面接触,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0045]
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限位槽组的所述第一限位槽64的延伸方向,经过与其相邻的所述限位槽组的所述第二限位槽63。如此配置,多个夹持部7依次倾斜地排布,形成如图7所示的排布方式,有利于减小主动盘2驱动夹持部7的阻力,也有利于夹持部7与被夹持的杆件形成面接触,提高夹持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64的延伸方向经过所述基盘6的中心。
[0046]
请参考图6,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5包括同轴连接的两个第一轴承51,两个所述第一轴承51中的一个于所述第一限位槽64中滑移,两个所述第一轴承51中的另一个于所述第三限位槽21中滑移;所述第二导向部14包括第二轴承52,所述第一轴承5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承52的轴线均与所述基盘6的轴线平行。在一个示范例中,夹持部7还包括两个夹紧杆711及支撑杆712,两个夹紧杆711分别与支撑杆712的两端连接,第一轴承51通过销子8可转动地安装于夹紧杆711远离支撑杆712的一端。夹紧杆711和支撑杆
712可为一体件,也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通过卡扣等连接方式装配在一起。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712还可以被设置成套管伸缩结构,以适配于不同间距的基盘6间距,从而适配于夹持不同长度的杆件。
[0047]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6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限位槽21的延伸方向成角度布置,而且,第三限位槽21的延伸方向不经过主动盘2的中心,使得第三限位槽21与主动盘2的径向具有一定的夹角。如此配置,当主动盘2转动时,相对倾斜的第三限位槽21能够对第一导向部5产生沿主动盘2的径向的分力,从而驱使第一导向部5沿第一限位槽64运动。
[0048]
下面结合附图3,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使用方式和原理。
[0049]
在需要夹紧时,可将需要夹紧的杆件沿基盘6的轴向插入多个所述夹持部7所围合形成的中空通道,进而往远离底板61的方向(图3中为向上)拉动定位杆10,使控制盘1沿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与之配合的主动盘2跟着转动。第一导向部5的两个第一轴承51中的一个在第三限位槽21上向内侧运动,同时迫使两个第一轴承51中的另一个在第一限位槽64上从动,带动第二导向部14的第二轴承52在第二限位槽63上向内侧运动,基于第一限位槽64和第二限位槽63的角度,此时夹持部7逐渐向内侧移动、合拢,从而实现夹紧杆件。较佳的,在夹紧杆件后,可通过锁紧第一锁紧螺母11和第二锁紧螺母13,使夹具保持对杆件的夹持。在需要放松时:首先将第二锁紧螺母13旋松或取下,往底板61的方向(图3中为向下)拉动定位杆10,同时往相反方向(指靠近连接件9的方向)松动第一锁紧螺母11。定位杆10即带动控制盘1沿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夹持部7逐渐向外侧移动,放松对杆件的夹持。
[0050]
请参考图4和图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63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区段631和第二区段632,以所述第一区段631远离所述基盘6的中心的端点与所述基盘6的中心连线为第一参考线,所述第一区段6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线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区段6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线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限位槽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区段211和第四区段212,以所述第三区段211远离所述主动盘2的中心的端点与所述主动盘2的中心连线为第二参考线,所述第三区段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四区段2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四夹角。将第二限位槽63划分为成角度的第一区段631和第二区段632,以及第三限位槽21划分为成角度的第三区段211和第四区段212,对于主动盘2转过相同的角度,当第二导向部14位于第一区段631时,夹持部7的运动量较大,而当第二导向部14位于第二区段632时,夹持部7的运动量较小,如此配置,若按照等速地转动主动盘2,在夹持部7夹紧杆件时,夹持部7在初期能够以较大的速率靠近杆件,形成对杆件的初步夹持,而夹持部7在靠近杆件后,第二导向部14由第一区段631进入第二区段632,第一导向部5由第三区段211进入第四区段212,夹持部7能够以较小的速率继续夹紧,从而提高夹持的精度和稳定性。基于上述原理,第二限位槽63大致呈j字形,其长柄为第一区段631,短勾部分为第二区段632。
[005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段6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区段632的延伸方向成钝角;所述第三区段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区段212的延伸方向成钝角,以减小第二导向部14由第一区段631进入第二区段632的阻力。特别的,第二区段632自与第一区段631的连接点处起始,其延伸方向应朝向基盘6的内侧;同样的,第四区段212自与第三区段211的连接点处起始,其延伸方向应朝向主动盘2的内侧。这样可避免主动盘2转动时,夹持部7被卡住的
情况产生。
[0052]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段632位于所述第一区段631的顺时针侧和逆时针侧中的一个,所述第四区段212位于所述第三区段211的顺时针侧和逆时针侧中的另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选择第二限位槽63和第三限位槽21的延伸方向,以适应需求。但应使两者的延伸方向为相反的配置。
[005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包括主动盘、基盘以及多个夹持部;所述主动盘相对于所述基盘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多个所述夹持部围绕所述基盘周向布置;所述基盘具有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围绕所述基盘的周向排布;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被限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导向部被限制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沿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主动盘具有多个第三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围绕所述主动盘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一导向部还被限制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沿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延伸方向运动;当所述主动盘转动时,所述主动盘通过所述第三限位槽驱动所述第一导向部,使所述夹持部远离或靠近所述基盘的中心运动。如此配置,使用中通过主动盘转动,可带动多个夹持部同步地远离或靠近基盘的中心运动,由此实现对杆件的装夹过程为自定心装夹过程,可调整长径比较大的杆件的直线度。进一步的,多个夹持部对杆件的装夹为面接触,其定位方式精度高且稳定性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v型块装夹精度低的缺陷。
[0054]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