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料结构、V-CUT刀及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3944发布日期:2022-01-22 11:46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料结构、V-CUT刀及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连料结构、v-cut刀及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料结构、 v-cut刀及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2.连续冲压的产品为配合注塑、组装等的定位要求,或者连续清洗、电镀等的工艺要求,常常需要在产品和连料载体(carrier)之间形成冲压预断(v-cut),以便于后期将产品和连料载体分离,其中,制作形成冲压预断的过程可以叫做冲压预断,冲压预断过程用到v-cut刀。v-cut 刀于产品上打出的v-cut结构在后续折弯过程中在折弯两次或更多次以后断裂。但是,现有产品在v-cut处折断后,产品断口处会产生金属丝,严重影响产品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现有v-cut刀冲压形成的冲压预断在折弯产品与连料载体过程中,会出现拉伸和挤压,造成拉伸时材料延展,挤压时材料溢出,最终造成断裂后断口处产生金属丝,严重影响产品的尺寸和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料结构、v-cut刀及冲压模具,以使产品和连料载体之间冲压预断之处可脆断,有效防止v-cut折断后断面产生金属丝。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料结构,包括:包括相互连接的产品与连料载体,连料载体与产品的连接处形成有冲压预断;冲压预断包括预断槽以及位于预断槽内的一条预断筋条或间隔设置的多条预断筋条,预断槽贯通连料载体与产品的连接处,预断筋条连接预断槽的两侧壁并垂直于预断槽。
5.优选的是,连料载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延伸形成的至少两个臂部,每个臂部与产品连接,冲压预断形成于臂部与产品之间。
6.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至少两个臂部与产品之间的多个冲压预断排布成一条线或平行排布或垂直排布。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v-cut刀,用于冲压形成上述第一方面及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连料结构的冲压预断,v-cut刀包括:本体,具有避让面;刀刃,用于冲压形成冲压预断的预断槽,刀刃凸出于避让面并与本体连接,沿刀刃的长度方向,刀刃上设置有用于冲压形成冲压预断的预断筋条的通槽,通槽与刀刃边缘连通,通槽走向与刀刃长度方向垂直。
8.优选的是,刀刃与本体一体成型。
9.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刀刃与本体可拆卸连接。
10.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本体靠近避让面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刀刃设置有卡条,刀刃通过卡条和卡槽的配合,与本体连接。
1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槽为u型槽或v型槽。
12.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预断筋条为多条时,通槽数量为多个,相邻两通槽沿刀刃长度方向间距相等。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上均安装有上述第二方面及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v-cut刀。
14.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料结构、v-cut刀及冲压模具,通过产品和连料载体连接处进行冲压预断后形成带有预断筋条的冲压预断,使得在折断产品和连料载体的连接处时形成脆断,预断筋条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冲压预断的受力情况,使断面整齐,避免产生材料延展造成的产品金属丝外露,降低产品不良率。
附图说明
1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16.图1为相关技术中连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v-cut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v-cut刀a区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v-cut刀a区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产品;2-连料载体;21-冲压预断;211-预断槽;212
‑ꢀ
预断筋条;22-基部;23-臂部;3-本体;31-避让面;4-刀刃;4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2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24.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相关技术中,连续冲压的产品为配合注塑、组装等的定位要求,或者连续清洗、电
镀等的工艺要求,常常需要在如pcb板等产品和连料载体(carrier)之间冲压预断(v-cut),已便于后期连料载体2和产品1 分离/折断。图1为相关技术中连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折弯连料载体2和产品1的连接处过程中不会出现脆断,多半会在折弯两次或更多次以后断裂,在折弯过程中连料载体2和产品1的连接处的材料出现拉伸和挤压,此时的受力点为一个面,不易出现断裂缝即脆断,反而造成拉伸时材料延展,挤压时材料溢出,最终造成断裂后断口处产生金属丝。其中,冲压预断这一操作可以是通过使用v-cut刀将产品1 和连料载体2连接处的一面或者两面切出预断槽211,但连料载体2和产品1保持连接状态。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连料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2所示,该连料结构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产品1与连料载体2,其中,连料载体2与产品1的连接处形成有冲压预断21;冲压预断21可以包括预断槽211以及位于预断槽内的一条预断筋条212或间隔设置的多条预断筋条212,预断槽211贯通连料载体2与产品1的连接处,预断筋条212连接预断槽211的两侧壁并垂直于预断槽211。
29.本实施例的连料结构由于在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的上述预断筋条212,在折断连料载体2和产品1的连接处时,该预断筋条212由于拉伸容易产生断裂。预断筋条212置于预断槽211内部,在折弯连料载体2与产品1过程中,预断筋条212从预断槽211的外部向其内部逐渐裂开,从而形成裂口,更容易将连料载体2与产品1折断。
30.在折断连料载体2与产品1过程中,冲压预断21产生由于受到弯折的影响,其产生的应力集中在预断筋条212处,超过预断筋条212拉伸所能承受的最大力之后,预断筋条212首先开裂。继续弯折冲压预断21,裂口逐渐增大,最终使连料载体2与产品1产生断裂。
31.本实施例的连料结构在冲压预断21处设置预断筋条212,使冲压预断21更容易产生开裂,进而在分离连料载体2与产品1过程中,本实施例中连料结构的产品1与连料载体2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冲压预断21折断时的受力情况,材料由面受力改为点受力,点受力更容易出现断裂缝隙,从而出现脆断。冲压预断21产生脆断,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在断面出现金属丝外露的现象,降低了产品不良率,使连料载体2与产品1断裂处的端面更整齐、美观。
32.在预断槽211内设置的预断筋条212的数量可以根据冲压预断21的材料或者折弯料载体2与产品1的力度确定。可以在预断槽211内设置一个预断筋条212,预断筋条212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多个进行间隔设置,多个预断筋条212情况下相邻两预断筋条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另外,预断筋条212沿预断槽211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33.预断槽211内通过设置预断筋条212连接预断槽211的内侧面,一方面可以保障本实施例的连料结构可以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避免产生连料载体2与产品1由于晃动或碰撞产生分离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在分离连料载体2与产品1过程中更迅速,连料载体2与产品1断裂处的断面更整齐美观,避免出现金属丝影响产品的使用安全。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料载体2可以包括基部22和自基部22延伸形成的至少两个臂部23,每个臂部23与产品1连接,冲压预断21形成于臂部23与产品1之间。本实施例中基部22与臂部23可以是一体成型。其中,基部22可以用于操作者或者机械手等把持,通过基部22移动或者翻转整个连料结构;臂部23可以用于连接产品1和基部22,并在臂部23与产品连接处形成冲压预断21,方便产品1与连料载体2分离。
35.相邻两臂部23之间可以存在间隙,采用本实施例的方式设置连料载体2来与产品1连接,既可以保障连料载体2与产品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牢固性,还可以减少连料载体2与产品1之间的连接面积,减小冲压预断21处在折断过程中所需的力,使冲压预断21在弯折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脆断,避免冲压预断21由于受到挤压、拉伸造成的端面粗糙或露出金属丝。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臂部23与产品1之间的多个冲压预断21排布成一条线或平行排布或垂直排布。其中,设置于不同臂部23上的冲压预断21平行设置,或者如图2所示的一条直线,这样在产品1 或者臂部23弯折的过程中,冲压预断21中的预断筋条212受力同步且大小相同,冲压预断21更容易断裂。多个冲压预断21垂直排布所指为在不同臂部23与产品1之间的冲压预断21可以是相互垂直,并不是同一臂部23与产品1之间设置两个或者多个相互垂直的冲压预断21。
37.基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思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v-cut刀,图3为本实用新型v-cut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v-cut刀a区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v-cut刀a区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一种v-cut刀,用于冲压形成上述第一方面及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连料结构的冲压预断21,该v-cut刀可以包括本体3与刀刃4,其中,本体3可以具有避让面31;刀刃4可以用于冲压形成冲压预断21的预断槽211,刀刃凸出于避让面31并与本体3连接,沿刀刃4的长度方向,刀刃4上设置有用于冲压形成冲压预断21的预断筋条212的通槽41,通槽41与刀刃4边缘连通,通槽41走向与刀刃4长度方向垂直。
38.本实施例中,本体3和/或刀刃4可以是skd11钢制作而成,其中, skd11是高耐磨韧性通用冷作模具钢、高碳高铬合金工具钢和真空脱气精炼钢。该精炼钢的钢质纯净,具有淬透性好、淬火变形量小的良好淬硬性。该钢经球化、退火、软化等处理,可加工性较高,碳化物颗粒细小均匀,无须担心淬火开裂强化元素钼、钒的特殊加入。
39.本体3可以设置避让面31,在使用本实施例的v-cut刀加工上述连料结构过程中,该避让面31可以朝向连料载体2和产品1的一侧,该避让面3可以用于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实现避让,防止在使用本实施例的v-cut刀过程中本体3与连料载体2和产品1产生接触干涉,避免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产生挤压伤。
40.本实施例中避让面31可以是圆弧凸面,也可以是平面,这样,在使用本实施例的v-cut刀过程中,最先接触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的是刀刃4,以更顺利地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进行预断操作。避免将避让面31设置为圆弧凹面,或者向内凹陷的折面等,避让面31 向内凹陷容易在预断过程中避让面31的边缘首先接触连料载体2和产品 1连接处,影响使用刀刃4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进行预断。
41.本实施例中刀刃4可以是横截面为梯形或者三角形的长条。若刀刃 4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则梯形的上底远离本体3,下底与本体3连接在一起,此处优选等腰梯形。若刀刃4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优选等腰三角形或者是等边三角形,则等腰三角形的底与本体3连接在一起,两腰交汇形成的棱边远离本体3;等边三角形的任意一边与本体3连接在一起,另两边交汇形成的棱边远离本体3。
42.在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进行预断操作过程中,本体3带动刀刃4同步朝向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运动,接触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后继续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处施加压力,使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形成与梯形刀刃4匹配的三面的预断槽211,或者与
三角形刀刃4匹配的两面的预断槽211。
43.本实施例的刀刃4还在远离本体3处沿刀刃4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槽 41,该通槽41可以是u型槽或v型槽。在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进行预断的过程中,通槽41处填充有与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相应的材料。
44.如图2所示,预断过程完成后,在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形成与通槽41内形匹配的条状结构预断筋条212,连接连料载体2和产品1。本实施例通过在刀刃4设置通槽41,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分离方式更容易断裂,有效降低了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露出金属丝以及材料过渡延展产生的形变,降低了连料载体2产品的不良率。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至图5,刀刃4可以与本体3一体成型。将刀刃4与本体一体成型设置,可以保障本实施例v-cut刀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
4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刀刃4也可以与本体3可拆卸连接。具体实施过程中,本体3靠近避让面31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刀刃4设置有卡条,刀刃4通过卡条和卡槽配合,与本体3连接。在避让面31开设一卡槽,刀刃4可以从不同于避让面31的另一侧插入到该卡槽中,然后在卡槽的端部将刀刃4固定在卡槽内。上述卡槽可以是通槽,刀刃4可以从两端中的任意一端插入卡槽内,在安装刀刃4过程中将刀刃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本体3上;上述卡槽也可以是一端封闭的槽,刀刃4从一端插入卡槽中,然后将该端固定在本体3上。卡槽内形截面可以与刀刃4的部分匹配,用于接触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进行预断的部分通过避让面31凸出本体3,宽度较大的另一部分被卡在卡槽内。
47.本实施例的v-cut刀通过将本体3与刀刃4可拆卸连接的设计方式,可以根据本体3上设置的卡槽更换刀刃4,在刀刃4损坏的情况下只更换相应的刀刃4,节约了维护成本。还可以根据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预断所需的尺寸要求更换不同的刀刃4。虽然上述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结构强度较一体成型方式较差,但通过上述方式设计可以扩大本实施例本体3的适用范围,避免了本体3与刀刃4一一对应设置的局限性。
48.在一些实施例中,预断筋条212为多条时,通槽41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在多个的情况下相邻两通槽41沿刀刃4长度方向的间距可以是相等的,以避免在折断过程中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受力集中、不均匀,造成折断面处不美观。如图4至5所示,本实施例中刀刃4可以设置为锯齿状结构。使用如图3至5所示的v-cut刀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进行预断过程中形成的条状凸起-预断筋条212 间隔均匀。在折断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时受力较均匀,连料载体 2和产品1连接处几乎同时断裂,端面整齐、美观,不会造成金属丝外露现象。
4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刀刃4上设置的通槽41的方式还可以如下:至少两通槽41为一组,每组的相邻两通槽41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组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即每组中通槽4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组与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组中相邻两通槽41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在刀刃4上开设的通槽41的数量,为刀刃4的结构强度提供保障。
50.基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思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上均安装有上述第二方面及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v-cut刀。本实施例中,在冲压模具上安装v-cut刀的方式可以是如下三种:一种是只在上模安装v-cut刀,在下模未安装v-cut刀,下模起支撑作用,上模带动
v-cut刀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的上侧进行预断操作;另一种是只在下模安装v-cut刀,在上模未安装v-cut刀,上模可以对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施加压力,在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朝向下模的一侧形成预断筋条212;再一种是在上模与下模均安装v-cut刀,且上模与下模上的v-cut刀的刀刃4正对,刀刃4上的通槽41可以正对,也可以交叉或交错相对。
51.前述两种方式需该种方式设计在朝向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形成预断筋条212的另一侧施力进行折断,折断效果佳;采用在上模与下模上均设置的v-cut刀分方式,可以在连料载体2和产品1连接处的两侧均形成长条结构,在折断时折断方向不受限制,提高了操作灵活性。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