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1155发布日期:2022-01-19 15:3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
3.现有的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定位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夹具将两侧板竖直放置,然后用横板在两侧板的中间位置方式,然后通过焊接的形式将它们连接处进行焊接连接在一起并形成“h”型结构,现有的加工定位方法通过螺栓配合夹具夹持较为繁琐,工作劳动强度大。
4.另外,现有的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两侧板的卡槽内径值是与侧板的内径值适配的,不可改变,这便为加工工作缩短了适用范围,设定了局限性,不适合多种规格侧板的加工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定位装置,具有定位效果好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升降筒,所述底架下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机前后两端的收缩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索,所述底架上端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下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吊耳。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左侧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底板正面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后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后面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块左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升降筒的顶部放置有横板,所述底板的顶部放置有侧板,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滑块。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板上端的右侧与水平面成十五度角,所述挤压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插孔,当侧板的内径值小于常规时,为了本装置也能适用,挤压板上端的斜坡可以供侧板倚靠,在定位环节中通过横板与两侧侧板中下端相抵,从而将侧板与挤压板下端相抵并竖直与横板两侧紧贴,过程中也可根据情况用手辅助将侧板竖直,从而更好实现定位工作。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右端的外表面和圆形插孔的内壁均刻有螺纹,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挤压板为固定连接,可通过拧动顶杆使其转动,则挤压板会沿着顶杆缓缓向外侧移动,从而增大了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则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侧板;当钢丝绳索不绷直时,弹簧由于自身弹力可拉动挤压板和底板复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共有三个且等距安装在底板的底部,所述固定块右端的上端开设有与滑块内径值相适配的滑槽,三个滑块和滑槽的存在为底板和挤压板提供了支撑力,从而能更稳定的承重,同时也给底板一个限位作用,使其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外斜,弹簧的存在可以保证升降筒与光滑块相接触时,升降筒和横板不再向上移动,转动杆转动拉动并缠绕两边的钢丝绳索使得两边的侧板与横板紧贴,以适用不同规格的侧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上端的外表面和升降筒下端的内壁均刻有螺纹,所述钢丝绳索的下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且上端与吊耳为固定连接,当电机工作带动转动杆转动时,由于螺纹和收缩杆的存在,则升降筒会缓缓上升,转动杆则会缠绕并拉动两边的钢丝绳索,从而通过吊耳拉动两边的底板缓缓向内挤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升降筒、转动杆和钢丝绳索等以实现定位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启动电机工作带动转动杆转动,由于螺纹和收缩杆的存在,则升降筒会缓缓上升,转动杆则会缠绕并拉动两边的钢丝绳索,从而通过吊耳拉动两边的底板缓缓向内挤压,从而使得横板与侧板紧贴固定,然后即可进行焊接工作,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人工操作,全程机械自动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便可以达到定位效果好的目的。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挤压板、顶杆和连接板等以实现适用范围广的优点,通过拧动顶杆使其转动,由于顶杆右端的外表面和挤压板上圆形插孔的内壁均刻有螺纹,挤压板又被限位住,则挤压板会沿着顶杆缓缓向外侧移动,从而增大了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则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侧板,然后通过拧紧转动杆,使得连接板与底板侧面紧贴固定,接着将挡板翻折与底板相贴即可;由于挤压板缓缓向内侧移动时会拉动弹簧,使其产生弹力,当电机带动转动杆反转时,钢丝绳索不绷直,则两边的弹簧便会拉动挤压板和底板缓缓向外侧移动,这样便可以达到适用范围广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挡板位置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顶杆位置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收缩杆位置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升降筒与转动杆连接处剖面示意图。
20.图中:1、底架;2、电机;3、升降筒;4、收缩杆;5、横板;6、侧板;7、固定块;8、弹簧;9、挤压板;10、顶杆;11、滑块;12、吊耳;13、转动杆;14、连接板;15、挡板;16、底板;17、转动杆;18、光滑块;19、钢丝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升降筒3,底架1下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机2前后两端的收缩杆4,转动杆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索19,底架1上端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16,底板16下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吊耳12。
23.其中,底板16左侧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顶杆10,顶杆10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挤压板9,底板16正面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后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后面活动连接有挡板15,固定块7左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8,升降筒3的顶部放置有横板5,底板16的顶部放置有侧板6,转动杆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滑块18。
24.其中,挤压板9上端的右侧与水平面成十五度角,挤压板9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插孔,当侧板6的内径值小于常规时,为了本装置也能适用,挤压板9上端的斜坡可以供侧板6倚靠,在定位环节中通过横板5与两侧侧板6中下端相抵,从而将侧板6与挤压板9下端相抵并竖直与横板5两侧紧贴,过程中也可根据情况用手辅助将侧板6竖直,从而更好实现定位工作。
25.其中,顶杆10右端的外表面和圆形插孔的内壁均刻有螺纹,弹簧8的右端与挤压板9为固定连接,可通过拧动顶杆10使其转动,则挤压板9会沿着顶杆10缓缓向外侧移动,从而增大了与底板16之间的距离,则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侧板6;当钢丝绳索19不绷直时,弹簧8由于自身弹力可拉动挤压板9和底板16复位。
26.其中,滑块11共有三个且等距安装在底板16的底部,固定块7右端的上端开设有与滑块11内径值相适配的滑槽,三个滑块11和滑槽的存在为底板16和挤压板9提供了支撑力,从而能更稳定的承重,同时也给底板16一个限位作用,使其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外斜,弹簧8的存在可以保证升降筒3与光滑块18相接触时,升降筒3和横板5不再向上移动,转动杆17转动拉动并缠绕两边的钢丝绳索19使得两边的侧板6与横板5紧贴,以适用不同规格的侧板6。
27.其中,转动杆17上端的外表面和升降筒3下端的内壁均刻有螺纹,钢丝绳索19的下端与转动杆17固定连接且上端与吊耳12为固定连接,当电机2工作带动转动杆17转动时,由于螺纹和收缩杆4的存在,则升降筒3会缓缓上升,转动杆17则会缠绕并拉动两边的钢丝绳索19,从而通过吊耳12拉动两边的底板16缓缓向内挤压。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9.可将横板5放置与升降筒3顶部,再将两个侧板6分别放在两端的底板16上,然后通过拧动顶杆10使其转动,由于顶杆10右端的外表面和挤压板9上圆形插孔的内壁均刻有螺纹,挤压板9又被限位住,则挤压板9会沿着顶杆10缓缓向外侧移动,从而增大了与底板16之间的距离,则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侧板6;
30.然后通过拧紧转动杆13,使得连接板14与底板16侧面紧贴固定,接着将挡板15翻
折与底板16相贴即可;
31.接着通过启动电机2工作带动转动杆17转动,由于螺纹和收缩杆4的存在,则升降筒3会缓缓上升,转动杆17则会缠绕并拉动两边的钢丝绳索19,从而通过吊耳12拉动两边的底板16缓缓向内挤压,从而使得横板5与侧板6紧贴固定,然后即可进行焊接工作;
32.焊接工作结束后,由于挤压板9缓缓向内侧移动时会拉动弹簧8,使其产生弹力,当电机2带动转动杆17反转时,钢丝绳索19不绷直,则两边的弹簧8便会拉动挤压板9和底板16缓缓向外侧移动,升降筒3也会缓缓下降,以便下次工作。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