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3094发布日期:2022-01-15 09:3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


背景技术:

2.在模具的加工生产中,导柱与导套的快速摩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会对导柱以及导套造成高温变形的影响,进而缩短了导柱导套使用的寿命,所以需要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
3.但现有的导柱导套在使用过程中,大多只是在导柱和导套的外壁上增加冷却装置,但这种方式提高了导柱和导套的生产成本,同时在长时间使用时导柱和导套之间会产生磨损,从而需要对其进行更换,使得不具有重复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导柱和导套的冷却装置不具有重复利用的效果,提供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其包括:冷却套,所述冷却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和冷却套之间设有冷却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内部设有导套,所述导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导柱,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壳,两个所述限位壳的内部均设有固定机构。
6.优选的,所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拉簧,两个所述拉簧相对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缓冲板的内壁上,两个所述拉簧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贯穿缓冲板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并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连接板的底端贯穿缓冲板,所述导套的周壁上等均开凿设有多个散热孔。
7.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连接在冷却套内壁上的冷却管,所述冷却套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侧设有水泵,且水泵与冷却管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冷却管之间均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冲压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的顶端贯穿冷却套并与冷却管连接。
8.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端面上分别与两个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远离两个限位块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限位壳的内壁上。
9.优选的,所述冷却套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面上开凿设有与凹槽。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固定机构可以起到便于将固定板和冷却套进行安装操作,固定稳定,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操作时间,进而使得在进行工作时,不易出现导套在冷却
套内晃动的现象,冷却机构可以起到通过在冷却管内循环流动有冷却液,从而可以对为铜材质的防护板起到降温制冷的效果,通过在导套的内部上设有多个散热孔,进而使得通过防护板将热量持续吸收,以实现制冷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的冷却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用导柱导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冷却套;2、冲压板;3、固定板;4、冷却管;5、导柱;6、防护板;7、制冷器;8、移动块;9、弹簧;10、拉簧;11、限位壳;12、固定柱;13、缓冲板;14、限位块;15、导套;16、冷却机构;17、固定机构;1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4所示,一种高精度模具配件用检测装置,包括:冲压板2,冲压板2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冷却套1,冷却套1外壁上增加一层保温材质,从而可以将内部的冷温进行保存,避免冷温流失的现象,进而影响冷却的效果,冷却套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铜材质的防护板6,可以起到将内部的冷却管4散发出的冷温进行传递,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护限位效果,防护板6靠近冷却套1的一侧设有冷却机构16,防护板6的内部插设有导套15,导套15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通过固定板3可以起到支撑的效果,同时便于后续将固定板3和冷却套1进行安装操作,固定板3的底端面上对称开凿设有两个凹槽,且两个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壳11,限位壳11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17,从而便于后续通过固定板3与
冷却套1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在进行工作时,不易出现导套15在冷却套1内晃动的弊端,导套15的内部设有导柱5。
21.其中,冷却机构16包括连接在冷却套1内壁上的冷却管4,冷却管4为u形状,通过u形状的冷却管4可以起到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冷却液的吸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冷却套1的顶端连接有直管,且直管延伸至冷却套1的底部,冷却套1的顶部设有冷却管4,冷却管4与连接管固定连接,从而可以起到循环冷却的效果,冲压板2内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制冷器7,制冷器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另一端贯穿冷却套1并与冷却管4固定连接,可以起到冷却管4内的冷却液经过一个循环吸热后,经过制冷器7的连接头进行制冷,即可进行下一个循环,导套15的内壁上开凿设有多个散热孔,冷却管4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水泵固定连接,通过水泵从而可以起到将冷却管4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流动的效果,此时通过冷却液不断在冷却管4内流动,从而可以达到将冷却套1内通过散热孔散发出的热量起到吸收并带走的效果,进而可以起到冷却的目的。
22.其中,固定机构1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18,两个连接板18相对的另一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通过两个限位块14,可以起到对后续对冷却套1进行固定操作,两个连接板18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另一端贯穿限位壳11并延伸至固定板3外,通过哦固定块可以起到对连接板18进行延伸的效果,固定板3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移动块8,两个移动块8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从而可以起到通过固定块对固定块进行移动,即可实现控制连接板18同时左右移动的目的,进而便于控制固定板3和冷却套1之间进行拆装操作。
23.其中,两个连接板18上设有缓冲板13,缓冲板13上对称开凿设有两个活动槽,从而便于将连接板18插入活动槽内,两个连接板18均固定连接在活动槽内,缓冲板13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拉簧10,通过两个拉簧10的设置,可以起到持续拉动连接板18的目的,进而可以将两个限位块14分别向外推动,从而便于后续通过限位块14进行固定操作,两个拉簧10相对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缓冲板13的内壁上,两个拉簧10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8固定连接,缓冲板13的顶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9,两个弹簧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限位壳11的内壁上,通过缓冲板13和弹簧9,可以起到缓冲的效果,当后续将固定板3和冷却套1进行固定时,可以起到缓冲的目的,避免过大的冲击力对固定板3造成损伤。
24.其中,冷却套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柱12,固定柱12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冷却套1的侧壁上,从而便于将固定柱12插入限位壳11内,以完成固定操作,固定柱12的顶端开凿设有方形槽,进而可以先将两个连接板18插入方形槽内,起到初步限位的效果,提高了稳定性,使得不易出现晃动的现象,且方形槽的内部对称开凿设有两个插槽,通过两个插槽的设置,从而便于使得限位块14插入插槽内,即可实现二次限位固定的目的,使得固定板3和冷却套1的固定更加稳定,不易出现松动的现象。
25.具体的,首先将导套15插入冷却套1内,进而使得冷却套1两侧的固定柱12插入固定板3底部的限位壳11内,此时通过拉动两个移动块8,从而可以通过连接板18移动,使得两个限位块14收缩,可将固定柱12与缓冲板13接触,由于缓冲板13另一端连接有弹簧9,从而可以通过弹簧9的弹力,起到缓冲的目的,避免固定柱12的冲击力对固定板3造成损伤,同时使得两个连接板18插入固定柱12顶端的方形槽中,接着即可松开两个移动块8,通过拉簧10的拉动力,可以拉动两个连接板18,可以将限位块14弹出,通过上下拉动固定板3,以便于将
限位块14插入方形槽内的插槽中,即可达到将固定板3和冷却套1之间进行固定的目的。
26.当需要进行冷却操作时,启动制冷器7,进而可以对底部的冷却管4内的冷却液进行制冷的效果,接着启动一侧的水泵,从而可以将冷却液顺着冷却管4内流动,进而可以将冷却管4散发出的冷温通过为铜材质的防护板6,使得防护板6的温度下降,由于在导套15的内部上设有多个散热孔,从而可以通过带有防护板6对导套15进行降温,避免出现导套15内出现过高的温度。
27.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