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油轨加工用液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3650发布日期:2021-12-15 10: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异形油轨加工用液压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是一种异形油轨加工用液压夹具。


背景技术:

2.油轨作为汽车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由于高压泵供油和喷油器喷油产生的压力波动,确保系统压力的稳定。
3.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车辆的运行速度及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油轨的外形设计更加复杂,异形油轨的装夹加工更加困难;
4.现有的异形油轨夹具多为v型块对中定位夹紧,其加工精度受油轨铸造精度的影响较大;并且为了异形油轨不同角度上的加工,需要配备相应的四轴转台,前期成本投入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形油轨加工用液压夹具,利用四个定位部的配合提高油轨的定位效果。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时的振动,配合卧式机床使用时能够一次装夹加工多个部位。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异形油轨加工用液压夹具,包括底板、立柱和顶板,所述底板连接于立柱一端,所述顶板连接于立柱另一端,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异形油轨轴向一端的第一定位部,所述顶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异形油轨轴向另一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顶板上设有油缸板,所述油缸板和立柱上均设有用于对抱异形油轨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立柱上还设有用于径向定位异形油轨的第四定位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直线油缸、推头、第一弹簧、顶杆和顶尖,所述第一直线油缸设于底板上,所述推头连接于第一直线油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推头、另一端连接顶杆,所述顶尖设于顶杆的一端;
8.所述第一弹簧能够形变带动顶杆移动,以使得顶尖移动对异形油轨预定位。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还包括顶尖座和导套,所述顶尖座设于底板上,所述导套螺接在顶尖座上,所述顶杆贯穿于所述导套,且顶杆底端能够与导套底端接触,以实现顶杆的运动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弹性销、夹套、套筒、支撑轴、夹套下法兰、等高柱、夹套上法兰和第三直线油缸,所述第三直线油缸设于顶板上,且其输出端连接油缸连接头,所述油缸连接头另一端连接夹套上法兰,所述等高柱一端连接夹套上法兰、另一端连接夹套下法兰,所述支撑轴设置在顶板上并贯穿夹套下法兰,所述套筒设置在顶板上,所述夹套设置在夹套下法兰上,所述支撑轴、夹套和套筒从内到外同轴布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销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弹性销一端设有与异形油轨一端相适配的防错杆。
12.进一步地,所述夹套一端周向开设有细槽,且夹套设置细槽的一端外圆面呈锥形,
所述套筒一端内圆面与夹套上的外圆面形状相同。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第二直线油缸,所述第二直线油缸设置在立柱或油缸板上,以环抱异形油轨外表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定位部包括角向支撑、角向支撑座、角向油缸座和第四直线油缸,所述角向支撑座设置在立柱上,所述角向支撑连接于角向支撑座以支撑异形油轨的外表面,所述角向油缸座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四直线油缸连接于角向油缸座以定位异形油缸的外表面。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使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来弹性定位异形油轨的轴向两端,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进一步定位异形油轨径向表面,配合卧式机床使用时,其夹紧定位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定位效果,还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加工时的振动,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多个部位的加工。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中:1

底板,2

立柱,3

第一直线油缸,4

推头,5

第一弹簧,6

顶尖座,7

导套,8

顶杆,9

顶尖,10

第二直线油缸,11

油缸板,12

防错杆,13

弹性销,14

夹套,15

套筒,16

第二弹簧,17

支撑轴,18

夹套下法兰,19

等高柱,20

夹套上法兰,21

第三直线油缸,22

油缸连接头,23

顶板,24

角向支撑,25

角向支撑座,26

角向油缸座,27

第四直线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附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形油轨加工用液压夹具,包括底板1、立柱2和顶板23,所述底板1连接于立柱2一端,所述顶板23连接于立柱2另一端,所述底板1上设有用于定位异形油轨轴向一端的第一定位部,所述顶板23上设有用于定位异形油轨轴向另一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顶板23上设有油缸板11,所述油缸板11和立柱2上均设有用于对抱异形油轨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立柱2上还设有用于径向定位异形油轨的第四定位部。
23.本技术使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来弹性定位异形油轨的轴向两端,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进一步定位异形油轨径向表面,配合卧式机床使用时,其夹紧定位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定位效果,还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加工时的振动,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多个部位的加工。
24.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直线油缸3、推头4、第一弹簧5、顶杆8和顶尖9,所述第一直线油缸3设于底板1上,所述推头4连接于第一直线油缸3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弹簧5一端连接推头4、另一端连接顶杆8,所述顶尖9设于顶杆8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5能
够形变带动顶杆8移动,以使得顶尖9移动对异形油轨预定位;
25.具体地,第一直线油缸3与底板1螺接,以减少第一直线油缸3在底板1外的占用空间;推头4与第一直线油缸3上的活塞杆螺接,且推头4为杆状,以实现第一弹簧5的套装和防偏限位,顶尖9与顶杆8螺接,便于拆装,保证在第一弹簧5作用下,顶杆8和顶尖9处于浮动状态。
26.为了对顶杆8进行运动限位,所述第一定位部还包括顶尖座6和导套7,所述顶尖座6设于底板1上,所述导套7螺接在顶尖座6上,所述顶杆8贯穿于所述导套7,且顶杆8底端能够与导套7底端接触,以实现顶杆8的运动限位;
27.具体地,导套7与顶杆8滑动配合,使得顶杆8在导套7作用下沿轴线方向滑动,提高运动稳定性。
28.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弹性销13、夹套14、套筒15、支撑轴17、夹套下法兰18、等高柱19、夹套上法兰20和第三直线油缸21,所述第三直线油缸21设于顶板23上,且其输出端连接油缸连接头22,所述油缸连接头22另一端连接夹套上法兰20,所述等高柱19一端连接夹套上法兰20、另一端连接夹套下法兰18,所述支撑轴17设置在顶板23上并贯穿夹套下法兰18,所述套筒15设置在顶板23上,所述夹套14设置在夹套下法兰18上,所述支撑轴17、夹套14和套筒15从内到外同轴布置;
29.具体地,第三直线油缸21固定在顶板23上,油缸连接头22与第三直线油缸21的活塞杆螺接;夹套上法兰20为盘状结构,其中间设有葫芦形通孔,油缸连接头22的一端穿过葫芦形通孔中的大孔之后,与葫芦形通孔中的小孔扣合,以实现夹套上法兰20与油缸连接头22的连接;等高柱19的设计实现了对支撑轴17安装位置的避让,保证夹套上法兰20和夹套下法兰18平行安装;支撑轴17为带法兰的轴状结构,其一端通过螺钉与顶板23相固定,另一端用于异形油轨的轴向定位;
30.所述弹性销13内部设有第二弹簧16,所述弹性销13一端设有与异形油轨一端相适配的防错杆12;第二弹簧16使弹性销13一端的防错杆12处于浮动状态,便于异形油轨一端的装入。
31.所述夹套14一端周向开设有细槽,且夹套14设置细槽的一端外圆面呈锥形,所述套筒15一端内圆面与夹套14上的外圆面形状相同;
32.具体地,套筒15为法兰筒状结构,其一端与顶板23螺接,另一端带有与夹套14相同的锥度;夹套14位筒状结构,其外圆与套筒15的内孔套合,当夹套14在第三直线油缸21的作用下向套筒15内运动时,其细槽端在外力挤压这下收缩,夹紧夹套14内的异形油轨。
33.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第二直线油缸10,所述第二直线油缸10设置在立柱2或油缸板11上,以环抱异形油轨外表面;两个第二直线油缸10的输出端同时伸出,将异形油轨对抱,以增强其加工稳定性。
34.在本技术中,所述第四定位部包括角向支撑24、角向支撑座25、角向油缸座26和第四直线油缸27,所述角向支撑座25设置在立柱2上,所述角向支撑24连接于角向支撑座25以支撑异形油轨的外表面,所述角向油缸座26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第四直线油缸27连接于角向油缸座26以定位异形油缸的外表面;角向支撑24与异形油轨的表面接触,起防歪斜作用。
35.在本技术中,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均设两组,使得夹具整体呈镜像对称,且在底板1、立柱2、油缸板11、顶板23和角向油缸座26中均设与各个
直线油缸相连的油道,以实现压力油的流动和各直线油缸的伸缩。
36.具体定位过程如下:
37.利用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16的弹力,将异形油轨的轴向两端卡入弹性销13和顶尖9之间,对异形油轨进行预定位,然后压力油进入第四直线油缸27,第四直线油缸27输出端伸出对异形油轨径向定位,压力油进入第一直线油缸3内,第一直线油缸3通过推头4、弹簧5、顶杆8带动顶尖9上行,顶紧异形油轨轴向一端,压力油经过第三直线油缸21,第三直线油缸21输出端缩回,通过油缸连接头22、夹套上法兰20、等高柱19、夹套下法兰18带动夹套14上行,使得夹套14细槽处收缩夹紧异形油轨,最后压力油进入第二直线油缸10内,第二直线油缸10的输出端伸出对抱异形油轨,定位完成。
38.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