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卡货厢零部件铆焊组对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0615发布日期:2022-01-15 09: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卡货厢零部件铆焊组对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装,具体是一种轻卡货厢零部件铆焊组对用工装。


背景技术:

2.轻型矿用卡车即最大载重100吨的非公路运输车辆,其上所配置货厢的特点有两个:首先是产品外形大且整体较重;外形尺寸10米*4.5米*2.8米厢体自重13.5吨,其次因货厢无后尾门,故为了防止物料散落需将厢体尾部上翘10度,所以厢体底板实际是由一个大平面和上翘这个角度的斜面组成。
3.连接车架的前举升座、后铰接座就分别焊接在货厢底板背面。前举升座为一对,其上各自有一个孔,该对零件关于货厢中心线对称分布于大平面两侧,一个后铰接座也有一组孔,零件中心在货厢尾部上斜面的中心线上,由于功能要求,三个零件孔间尺寸在两孔水平方向距离、垂直方向距离、中心对称三个方面均有很高精度要求。
4.存在的问题:
5.1、如果采用三个零件直接焊接在货厢背面后再机加工的方式,虽然加工精度很高,但因为货厢的外形尺寸很大,必须使用落地镗或小西斯双龙门等大型加工设备才能完成,制作成本800块/小时,此外还需大型平板车配合转运,且翻身、装夹困难。
6.2、由于前举升座和后铰接座分别安装在货厢背面两个不同平面上,如不采用专用工装,采用划线的方式定位两个零件将变得很困难,定位精度会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卡货厢零部件铆焊组对用工装,巧妙地将三个零件的位置关系在一个工装装置中保证,既定位可靠,又快速拆装。
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卡货厢零部件铆焊组对用工装,用于将前举升座和后铰接座固定在轻卡货箱上,包括工装架;
9.所述工装架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配备有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或者分离,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座能够与所述前举升座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销连接或者分离;
10.所述工装架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配备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或者分离,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座能够与所述后铰接座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销连接或者分离。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前举升座上开设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一固定销插入在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三轴孔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二轴孔,所述后铰接座上开设有第四轴孔,所述第二固定销插入在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四轴孔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工装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大梁,所述两根大梁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梁,其中一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座,另一个所述横梁
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座。
14.进一步地,所述工装架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平面柱,所述若干个定位平面柱的加工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均能够置于所述轻卡货箱的大平面上。
1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平面柱为4个,其中,所述两根大梁的中部固定有两根中间梁,所述两根中间梁的两个端部均固定连接一个所述定位平面柱。
16.进一步地,所述前举升座固定在所述轻卡货箱的大平面上,所述后铰接座固定在所述轻卡货箱的斜面上。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小型设备对前举升座和后铰接座加工安装孔,再将两零件焊到货箱背面,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工装上的四个支撑腿,保证工装可平稳放置在货厢背部的大平面上;
20.3、本实用新型第一次使用工装,且保证与两个前举升座间关于货厢中心线的对称度,举升座孔与后铰接座孔的水平和垂直精度;
21.4、本实用新型第二次使用工装,可检验焊接后前举升座孔和后铰接座孔的位置精度,并指导修正;
22.5、本实用新型据粗步统计,不借助工装时,用整体加工法需要32小时,使用工装组对单独加工所需工时为8小时,效率是原来的4倍。假设单位工时价格相同,成本为原来的25%;
23.6、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仅靠手工划线定位零件的低精度和低效率及采用焊接后再机加工孔位成本很大的弊端,以达到既保证定位精度又保证高效而设计的一种工装设备。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示意图;
25.图2是工装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8.实施例:
29.一种轻卡货厢零部件铆焊组对用工装,如图1所示,用于将前举升座1和后铰接座5固定在轻卡货箱6上,其中,轻卡货箱6具备两个面,一是大平面,另一个是斜面,前举升座1固定在轻卡货箱6的大平面上,后铰接座5固定在轻卡货箱6的斜面上。
30.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工装架3;
31.如图2所示,工装架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座302,第一连接座302上配备有第一固定销2,第一固定销2能够与第一连接座302连接或者分离,其中,结合图1,第一连接座302能够与前举升座1通过第一固定销2连接或者分离。也就是说,先将前举升座1固定在轻卡货
箱6的大平面上,然后利用第一固定销2将第一连接座302连接在前举升座1上,进行后续的步骤,当整个装置安装完成再将第一固定销2取下,使得第一连接座302和前举升座1分离。
32.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座302上开设有第一轴孔,前举升座1上开设有第三轴孔,第一固定销2插入在第一轴孔和第三轴孔上进行第一连接座302和前举升座1之间的连接以及分离。
33.如图2所示,工装架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座306,第二连接座306上配备有第二固定销4,第二固定销4能够与第二连接座306连接或者分离,其中,第二连接座306能够与后铰接座5通过第二固定销4连接或者分离。也就是说,在前举升座1固定在大平面上后、第一连接座302连接在前举升座1上时,再将后铰接座5利用第二固定销4连接在第二连接座306上,然后将后铰接座5放置在轻卡货箱6的斜面上,进行后续的步骤,当整个装置安装完成再将第二固定销4取下,使得第二连接座306和后铰接座5分离。
34.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座306上开设有第二轴孔,后铰接座5上开设有第四轴孔,第二固定销4插入在第二轴孔和第四轴孔上,进行第一连接座302和前举升座1之间的连接以及分离。
3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工装架3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大梁303,两根大梁303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梁301,其中一个横梁3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一个第一连接座302,另一个横梁3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一个第二连接座306,其中,本实施例中大梁303、横梁301采用空心圆管或者方管,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
36.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要保证整个工装架3的水平,才能够提高焊接固定的精准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工装架3上设置有加工平面,该加工平面与轻卡货箱6的水平相接触,由于轻卡货箱6的水平面是事先保证水平的,因此,该加工平面也就能保证水平,进而保证整个装置的水平。
37.其中,加工平面可以是多个点形成的平面,利用三点成面原理,在工装架3上设置至少三个点且接触在大平面上形成工装架3的水平,可以采用在大梁303上固定至少三根定位杆(未图示)的形式实现。
38.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如图2所示,工装架3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平面柱305,若干个定位平面柱305的加工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均能够置于轻卡货箱6的大平面上,同时,定位平面柱305的底部为接触到大平面的加工平面,该加工平面的面积小一些,数量至少是2个,利用两个小平面定位在大平面上,形成工装架3的水平。在这个方式下,本实施例定位平面柱305为4个,其中,两根大梁303的中部固定有两根中间梁304,两根中间梁304的两个端部均固定连接一个定位平面柱305。体现在本装置中,4个定位平面柱305的长度相同。
39.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定位平面柱305为1个,其中,两根大梁303的中部固定有一根中间梁304,中间梁304的中心处固定连接该1个定位平面柱305。同时,该1个定位平面柱305的加工平面大一些,实现一个大一些的该平面定位在轻卡货箱6的水平面上形成工装架3的水平。
40.工作原理:
41.(1)货厢底部朝上,保证底面大平面水平放置在制作胎架上;
42.(2)先用小型加工设备按图纸加工前举升座1的第三轴孔和后铰接座上5的第四轴
孔;
43.(3)根据图纸上的定位尺寸,先通过划线方式确定前举升座1在货厢大平面上的安装位置,定位完成后将前举升座1点焊在货厢大平面上;
44.(4)用工装架3的第二连接座306配合第二固定销4插入后铰接座5的第四轴孔,具体是通过后铰接座5插入第二连接座306凹端位置的孔位和孔端面与其定位;
45.(5)用工装架3的第一连接座302放入前举升座1的凹槽即第三轴孔的左右两个端面,通过第一定位销2将工装架3的孔位和孔端面与前举升座1定位;
46.(6)用点焊方法将后铰接座5点焊在轻卡货厢6的斜面上,结束后将第一定位销2和第二固定销4从工装架3与前举升座1、后铰接座5的轴孔中抽出,并取出工装架3;
47.(7)在焊接后第二次使用工装架3,按步骤3-4-5重新操作一下,检验并以此修正焊接变形。
48.本实用新型由于轻卡货厢的特殊性和不通用性,该工装仅适用批量的轻卡类货厢上相关零件定位;由于轻卡货厢产品较大,若采用焊后机加工的方式,制作成本很高,同时前举升座1位于前底板上,后铰接座5位于后底板上,后底板与前底板有角度要求,该角度要求对于人工划线焊接会出现角度便宜的情况,并且,前举升座1位于两槽梁之间,且位于前底板上,前底板为平板,定位方式可以采用划线定位,但是,后铰接座5安装在后底板上,后底板为非水平状态,无法采用划线的方式定位,另外,前举升座与后铰接座有相对位置关系要求且精度要求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工装有四个支撑面(定位平面柱305)和四组孔(2个第一轴孔和2个第二轴孔),支撑面为机加工面,且四个面位于同一平面上。2个第一轴孔为前举升座连接孔,且同轴。另2个第二轴孔为后铰接座连接孔,两组孔也是同轴。支撑面同时与前举升座连接孔和后铰接座连接孔有相对位置关系。
49.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