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8453发布日期:2022-05-11 10:5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2.通过整形模具上凹模与凸模的配合,可以对一些坯件进行挤压整形。使零部件的外表面校正整形,产品的一致性效果更好,品质得到提高。由于凹模与凸模配合中需要反复多次冲压配合,当凸模或凹模运行的位移较长时,将浪费一定的时间,凸模、凹模冲压坯件的动作时间较长,造成加工效率偏低的问题,将不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整形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弧形外表面坯件(常见为圆柱形坯件)夹紧不稳的上述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座,上模座面向下模座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上模板,下模座面向上模座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与上模板相适配的下模板,所述下模座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位于下模板左右两侧的承载块,两个承载块的结构相同,承载块上设置有推杆,下模板的下端贯穿进下模座的内部并与下模座滑动连接,下模板与下模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下模座内设置有顶推下模板伸出的动作机构,且动作机构与推杆连接。
6.优选的,所述动作机构包括活动滑杆,活动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活动滑杆上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结构为圆环状的活动滑块,活动滑块的内圈与活动滑杆滑动连接,两个活动滑块上的连接结构相同且呈镜像的形式设置。
7.优选的,所述活动滑块与下模板下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铰接板,活动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结构为倒转“l”字状的第一接触块。
8.优选的,所述承载块内开设有内置腔,推杆的下端依次贯穿内置腔以及承载块并且最终延伸进下模座的内部,推杆分别与承载块以及下模座滑动连接,推杆位于内置腔内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接在推杆上且下端固定连接在内置腔底部内壁上的复位弹簧。
9.优选的,所述推杆位于内置腔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结构为直角三角状的第二接触块,第一接触块的横杆与第二接触块的斜面相接触。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块的横杆与第二接触块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半球状。
11.优选的,所述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上模座下表面相接触的接触推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凹模与凸模在冲压重合的过程中,上模座最先与推杆接触并对推杆形成挤压,因此推动推杆向下位移,推杆在位移的过程中作用于动作机构,动作机构向上推出下模板及凹模,凹模、凸模冲压接合。上述中,由
于推杆在凹模动作之前与上模板接触,借助动作机构的作用,使得凹模与凸模在冲压过程中,凸模下冲的同时,凹模向上移动,使得凸模冲压凹模的位移缩短一半,动作时间缩短一半,节省了非必要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14.其中,将第一接触块的横杆与第二接触块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半球状,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之间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因此降低了两者之间滑动时所形成的摩擦力,防止出现机械卡死的风险,这样保障了该模具整体运行时的流畅性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上模座、下模座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17.图3是承载块的剖视示意图;
18.图4是下模座与下模板的配合示意图;
19.图5是下模座的剖视示意图;
20.图6是活动滑块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上模座、2-下模座、3-上模板、4-下模板、5-承载块、6-推杆、7-接触推板、41-支撑弹簧、42-活动滑杆、43-活动滑块、44-第一接触块、45-铰接板、51-限位板、52-复位弹簧、53-第二接触块、54-内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4.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形模具,包括有上模座1,上模座1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座2,上模座1面向下模座2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上模板3,下模座2面向上模座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与上模板3相适配的下模板4;下模座2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位于下模板4左右两侧的承载块5,两个承载块5上的连接结构相同且呈镜像的形式设置;故此下文主要叙述右侧承载块5上的连接结构,承载块5上设置有推杆6,推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上模座1下表面相接触的接触推板7;
27.进一步参考图3,承载块5内开设有内置腔54,推杆6的下端依次贯穿内置腔54以及承载块5并且最终延伸进下模座2的内部,推杆6分别与承载块5以及下模座2滑动连接,推杆
6位于内置腔54内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限位板51,限位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接在推杆6上且下端固定连接在内置腔54底部内壁上的复位弹簧52,推杆6位于内置腔54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结构为直角三角状的第二接触块53;
28.因此当上模座1在由外部机床控制向下位移时,这样使得上模板3与下模板4之间的凹模与凸模重合,如果上模板3与下模板4之间放置有坯件时,坯件会在凹模与凸模之间挤压下发生形变,控制凹模与凸模多次冲压即可对坯件表面整形校正;
29.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接触推板7的水平高度大于下模板4的水平高度,因此当上模板3与下模板4之间的凹模与凸模在重合的过程中,上模座1最先与接触推板7接触并对接触推板7形成挤压,因此接触推板7推动推杆6向下位移,推杆6在位移的过程中限位板51同步对复位弹簧52进行挤压,第二接触块53同步向下位移,当坯件形变后上模座1进行远离下模座2的一侧位移,这样接触推板7不在受到挤压,因此在复位弹簧52的推动力下,接触推板7以及第二接触块53恢复至初始位置;
30.请参阅图4-图6,下模板4的下端贯穿进下模座2的内部并与下模座2滑动连接,下模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端固定连接在下模座2底部内壁上的支撑弹簧41,支撑弹簧41的数量根据下模板4的实际宽度进行设置在此不做数量上的限定,进一步参考图5,下模座2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滑杆42,活动滑杆42上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结构为圆环状的活动滑块43,活动滑块43的内圈与活动滑杆42滑动连接,两个活动滑块43上的连接结构相同且呈镜像的形式设置,故此下文主要叙述右侧活动滑块43上的连接结构,活动滑块43与下模板4下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铰接板45,活动滑块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结构为倒转“l”字状的第一接触块44,且第一接触块44的横杆与第二接触块53的斜面相接触;
31.根据上述结构可得出本整形模具的以下运行情况:当第二接触块53在向下位移时,第二接触块53的斜面对第一接触块44的横杆形成挤压,因此活动滑块43在第一接触块44推动下在活动滑杆42上向内位移,这样铰接板45进行旋转并对下模板4形成向上推动力,支撑弹簧41同步受力进行拉伸,当第二接触块53在向上位移时,支撑弹簧41释放拉力拉动下模板4至初始位置,因此使得活动滑块43在活动滑杆42上向外位移;
32.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将第一接触块44的横杆与第二接触块53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半球状,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第一接触块44与第二接触块53之间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因此降低了两者之间滑动时所形成的摩擦力,防止出现机械卡死的风险,这样保障了该机构整体运行时的流畅性以及稳定性。
33.工作原理:当整形模具使用时,当上模板3与下模板4之间的凹模与凸模在重合冲压的过程中,上模座1最先与接触推板7接触并对接触推板7形成挤压,因此接触推板7推动推杆6向下位移,推杆6在位移的过程中限位板51同步对复位弹簧52进行挤压,第二接触块53同步向下位移,第二接触块53的斜面对第一接触块44的横杆形成挤压,因此活动滑块43在第一接触块44推动下在活动滑杆42上向内位移,这样铰接板45进行旋转并对下模板4形成向上推动力,支撑弹簧41同步受力进行拉伸;
34.当坯件形变后上模座1进行远离下模座2位移,这样接触推板7不在受到挤压,因此在复位弹簧52的推动力下,接触推板7以及第二接触块53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二接触块53在向上位移时,支撑弹簧41释放拉力拉动下模板4至初始位置,因此使得活动滑块43在活动滑
杆42上向两端位移。凹模与凸模在冲压中,可以同时朝向彼此移动,缩短了行程,位移变短,耗时也变短,提高了加工效率,生产成本降低。凹模与凸模可多次冲压同一坯件,以提高整形的效果。
3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