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6086发布日期:2022-03-16 16:1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箍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形状的钢筋制品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道路交通作业、航空航天业、船舶制造业、桥梁和楼宇建筑等行业,特别是在桥梁和楼宇建筑行业中,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钢筋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需求量很大;但是,建筑用钢筋制品的形状复杂,尤其是长弯曲筋和各种形状的箍筋,规格尺寸要求多变,定尺精度要求高,而钢厂生产的原料钢筋在工程上往往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人工或使用专用的器械对其进行弯曲定型加工,进而生产出复合建筑设计要求的钢筋制品;由此,钢筋制品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实现钢筋制品弯曲加工的自动化、精确化,是钢筋弯曲加工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3.弯箍机是钢筋弯曲加工的主要设备,其种类有很多:按弯曲方式可以分为压弯、滚弯、推弯和绕弯四种;按传动方式可分为手动、气动、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四种;控制方式又可分为手动、半自动、自动和数控四种;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不同种类、可应用于不同场合的钢筋弯箍机不断涌现出来,其形势日趋多样化、功能日趋完善、加工精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越来越好。
4.相关弯箍机结构繁杂,易发生故障的点多,故障率高,增加维修和使用成本,同时导致生产过程连续性差,生产效率低下。因而,研究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从而能够降低维修和使用成本,实现生产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的弯箍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箍机,旨在解决现有弯箍机整体结构繁杂、故障率高,使用维护不便、生产过程连续性差及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设计一种弯箍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牵引机构、导向机构、弯曲机构、剪切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平行配合设置的压紧轮组和牵引轮组及其支座;所述牵引轮组的主动牵引轮所在的牵引输入轴端连接有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压紧轮组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剪切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曲轴、设在曲轴上的偏心轴、限位杆、连杆、剪切臂、活动刀片、固定刀片;所述剪切臂活动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固定轴上;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偏心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剪切臂一端活动铰接;所述剪切臂另一端固定安装活动刀片,所述活动刀片沿着机架上的工件穿孔端面上下摆动。
8.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加压臂和液压油缸或气缸;所述加压臂包括与所述压紧轮组的支座活动铰接的施力端,及与所述液/气缸活动铰接的调节端。
9.优选的,所述加压臂的施力端设置有压头,所述压头贯穿于所述压紧轮组的支座
且与压紧轮转轴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加压臂调节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施力端之间的距离。
11.优选的,所述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方向与工件运动方向平行。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驱动机构输出轴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键槽,使得所述限位杆固定于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上。
13.优选的,所述固定刀片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件穿行孔端下部。
14.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上下平行配合设置在工件输入端处的导向轮组及在机架上、沿运动方向设置的多个导向套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6.1. 本实用新型弯箍机的牵引机构采用四连杆压紧机构替代原有的两组加压油缸同步对压紧轮组施力,优化了设计结构,减少了原有的两组加压油缸配合同步性偏差带来的牵引打滑,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
17.2. 本实用新型弯箍机的剪切机构采用偏心轴设计,连杆带动剪切臂摆动切割,相对于现有的一体式剪切板设计,组件间配合精度更加准确,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同时降低了后期维修和使用的成本。
18.3. 本实用新型增设导向轮组及导向套筒,降低了钢筋在剪切加工过程中的跳动对弯箍机内部结构造成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弯箍机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弯箍机的剪切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弯箍机的剪切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剪切机构中曲轴、偏心轴与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弯箍机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弯箍机的牵引机构中主动牵引轮剖视图。
25.以上各图中,1为机架,2为牵引机构,21为压紧轮组,22为牵引轮组,23为压紧轮组支座,24为牵引轮组支座,25为牵引输入轴,26为从动带轮,27为加压臂,28为液压油缸,29为压头,3为导向机构,31为导向轮组,32为导向套筒,4为弯曲机构,5为剪切机构,51为曲轴,52为偏心轴,53为连杆,54为剪切臂,55为限位杆,56为活动刀片,6为驱动机构,61为驱动电机,62为减速机,7为工件,8为固定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涉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实施例1:一种弯箍机,参见图1,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牵引机构2、导向机构3、
弯曲机构4、剪切机构5和驱动机构6。
29.机架1上在工件7的输入端口处,上下平行配合设置有导向轮组31,且沿工件7运动方向设置有多个导向套筒32,导向套筒5内径略大于工件7的外经,使工件7在弯箍机内能够沿直线运动,防止出现位置偏差导致弯箍机出现损坏;机架1上还活动铰接有一挡板,挡板覆盖于所述牵引机构2和导向机构3的表面上,挡板上设置一液压油缸,在弯箍机正常工作状态下,挡板覆盖于牵引机构2和导向机构3上,避免工作件裸露在外面对施工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充当保护外壳的作用,当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利用挡板上设置的液压油缸或气缸顶升挡板,使挡板向外翻起,进而完成快速维修与检查。
30.所述牵引机构2(参见图5至图6)包括上下平行配合设置的压紧轮组21和牵引轮组22,其中压紧轮组21和牵引轮组22转动安装在各自的支座23、24上;牵引轮组22的主动牵引轮所在的牵引输入轴25端安装有从动带轮26,与从动带轮26通过同步带传动的安装在牵引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图中未示出);压紧轮组22上设置有压紧机构,该压紧机构包括加压臂27和液压油缸或气缸28,加压臂包括与压紧轮组支座23活动铰接的施力端及与液压油缸28活动铰接的调节端,加压臂27的施力端一体式设置有压头29,压头29穿过压紧轮组的支座23与压紧轮转轴连接,加压臂27施力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调节端之间的垂直距离,液压油缸28的伸缩臂伸缩方向与钢筋运动方向互相平行,液压油缸28包括与其活动铰接的加压臂27及压紧轮组支座23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等腰梯形结构,当需要对钢筋进行进一步压紧时,收缩液压油缸或气缸的伸缩臂,使加压臂上的压头29作用于压紧轮组的转轴上,使压紧轮组向下移动,达到压紧工件的效果;当需要放松压紧轮组22时,伸长液压油缸或气缸的伸缩臂,使加压臂向外摆动,带动其自身的压头29提升压紧轮组的高度,达到放松工件的效果。
31.所述剪切机构5(参见图2至图4),设置在弯箍机的机架1上,剪切机构5包括:与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的曲轴51,设置在曲轴51上的偏心轴52,可以根据调节偏心轴52在曲轴51上的固定位置,进一步调节剪切臂54的上下摆动幅度;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和减速机62;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在减速机62的输入端,减速机62通过法兰及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限位杆55套装在减速机62的输出轴上,且限位杆55上开设有一个键槽,所述键槽与减速机62输出轴上的键槽配合,以使得限位杆55固定在减速机62的输出轴上,在输出轴转动时,限位杆55随动,当限位杆55抵触到支架1上时,完成一个剪切动作;偏心轴52固定在曲销51上,偏心轴5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但不重合,偏心轴52穿设于连杆53的一端,连杆53上内嵌有转动轴承,轴承与偏心轴52相配合,连杆53的另一端与剪切臂54的一端共同铰接在一个活动铰轴上,机架1上还包括有固定铰轴11,所述剪切臂54上开设有与之配合的通孔,使得在连杆53的带动下,剪切臂54以固定铰轴11为支点上下摆动,所述剪切臂54的另一端固定有活动刀片56,活动刀片56沿着机架1上的工件7穿孔端上下摆动,在工件7穿孔端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刀片8与活动刀片56配合共同剪切工件7。
32.上述弯箍机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33.首先将钢筋放置于放线架上,然后沿导向机构、牵引机构、剪切机构和弯曲机构各穿丝孔依次穿筋,穿筋之后通过牵引机的压紧组件对钢筋进行压紧,然后启动电源,钢筋自动送丝并弯曲后实现剪切。压紧组件通过四边形连杆的设计,完成了原来两组压紧组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且同步性高,不容易出现牵引打滑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剪切臂
通过电机及偏心轴、连杆的带动进行往复摆动,剪切臂上装的活动刀片与固定刀片配合进行切割,性能稳定、可靠,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了维修和使用成本,能够实现生产连续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及减速机,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维修方便。
34.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或者对相关部件、结构及材料进行等同替代,从而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