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0776发布日期:2022-05-11 11:2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cn103240335a即公布了一种现有技术常用的段差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子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子模;所述上子模与上模之间设置有上垫板,所述下子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下垫板。通过在上模及下模内分别设置上子模和下子模,并通过增设不同厚度的垫板及改变上子模与下子模之间的间隙,可在折弯机上实现不同厚度及折弯角度的产品的成型加工。
3.上述专利所述的段差模具即为典型的现阶段常用的调整段差的模具。这种现有技术通常是使用段差模一次成型,当段差尺寸需要调整时,用产品在模芯与模座之间来调整模芯与模座的加工面距离以适应段差的尺寸变化,段差变化的尺寸越多,产品的规格就越多,受产品厚度加工难度的影响,现有技术不能加工所有段差尺寸工件,且所需人工成本消耗大。
4.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段差辊筋模,包括两个轴线平行且位置匹配的滚轮,所述滚轮包括共轴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的直径;两个所述第一圆柱的外端面朝向相反,且两个所述第一圆柱的内端面之间保持间距l;其中一个所述滚轮位置固定且可自转;另一个所述滚轮由行程组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移动。
8.优选的,所述滚轮由一转轴贯穿;所述转轴上套接有两个设置于所述滚轮两侧的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轴承安装座上。
9.优选的,所述轴承安装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滚轮的空间,且所述滚轮在该空间内自转。
10.优选的,所述行程组件包括导杆,套设于所述导杆外周并可相对其移动的导套和弹簧,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杆顶端并与所述弹簧顶端连接的端盖;所述导套设置于所述轴承安装座的一端,并驱动设置于所述轴承安装座内的滚轮向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处移动。
11.优选的,所述导杆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贯穿所述弹簧,所述第二导杆设置于所述导套内,且所述第一导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杆的直径。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二导杆之间通过连接有一斜面,所述斜面与套设在其外周的连接块的斜面配合;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导套和所述弹簧之间,所述弹簧的底
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块上。
13.优选的,所述导套上还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导杆的底端与所述轴承安装座上用于容纳所述滚轮的空间。
14.折弯装置,包括上述段差辊筋模;以及设置于滚轮的外端并用于驱动位于两个所述滚轮之间的产品沿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
15.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夹取产品的夹爪。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6.可调节,根据不同产品的性能,更换或调节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的尺寸匹配,改变产品表面形成的弯折的深度;调节两圆柱之间的斜面的斜率,改变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l,可修改折弯尺寸,提高加工精度,并可适用于所有段差尺寸的加工;
17.可控制,通过行程组件改变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同时由弹簧与两个滚轮配合,可控制地调节下压距离,保证产品折弯加工成型,且不受损;
18.可散热,在导套底端设置有连接孔,使得容纳滚轮的空间并非密闭空间,有利于空气进出,避免滚轮旋转过程中产热受损,延长使用寿命;
19.自动化,采用驱动装置和移动装置分别自动控制行程组件和产品移动,无需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20.图1:本实用新型段差辊筋模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1.图2:本实用新型段差辊筋模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22.图3: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24.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25.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段差辊筋模及折弯装置,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为所述段差辊筋模结构,其至少包括行程组件2,和两个轴线平行且位置匹配的滚轮1,所述行程组件2至少连接并驱动其中一个所述滚轮1移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将其中一个所述滚轮1与所述行程组件2连接,另一个所述滚轮位置固定并可自转,并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两个所述行程组件2相向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滚轮1移动。所述折弯装置除上述滚轮1和所述行程组件2外,还包括设置于滚轮1的外端并用于驱动位于两个所述滚轮1之间的产品沿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4,所述移动装置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夹取产品的夹爪41。所述移
动装置4优选为直线模组,或其他具有直线移动功能的设备,包括直线模组在内的具有移动功能的设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26.如图2所示,所述滚轮1由一转轴3贯穿;所述转轴3上套接有两个设置于所述滚轮1两侧的轴承31;所述轴承31设置于轴承安装座32上;所述轴承安装座32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滚轮1的空间,且所述滚轮1在该空间内自转。由此可见,当所述行程组件2驱动其中一个所述滚轮1向另一个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1移动,且两者夹紧产品后,所述移动装置4带动产品沿x轴和/或y轴移动,同时带动两个所述滚轮1绕所述转轴3旋转,且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轴承31减小摩擦力;且由于所述轴承31的位置固定,故所述滚轮1始终保持原地自转,不会产生偏移。
27.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1包括共轴的第一圆柱11和第二圆柱12,所述第一圆柱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12的直径,两者之间连接有一斜面,该斜面与所述第一圆柱11和所述第二圆柱12的圆周面之间形成有一优选为135
°
的夹角,当然还夹角和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135
°
为优选角度,该角度下所述产品不易出现断裂损坏的现象。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第一圆柱11的外端面朝向相反,且两个所述第一圆柱11的内端面之间保持间距l,即上述斜面的x轴长度为l,当然该间距l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28.如图1所示,所述行程组件2包括导杆21,套设于所述导杆21外周并可相对其移动的导套22和弹簧23,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杆21顶端并与所述弹簧23顶端连接的端盖24。所述导套22设置于所述轴承安装座32的一端,并驱动设置于所述轴承安装座32内的滚轮1向位置固定的所述滚轮1处移动。具体的,所述端盖24的外侧连接有驱动所述行程组件2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当该驱动装置驱动设置于所述行程组件2底端的所述滚轮1移动至与产品表面接触时,所述滚轮1将受到产品的反作用力,并将该作用力传输至所述导套22上,故所述导套22将进一步将该作用力传递至所述弹簧23上,并驱动所述弹簧23向上收缩,直至所述弹簧23压缩至其极限,此时两个所述滚轮1压紧产品,并将产品折弯,使产品表面形成高度差,且两个高度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圆柱11和第二圆柱12之间的斜面下压形成的斜坡。
29.为防止所述弹簧23收缩变形,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弹簧23外周套设有弹簧护罩231,所述弹簧23的顶端与所述弹簧护罩23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护罩231位于所述端盖24下方,且优选在两者之间设置有限位块,且该限位块将所述端盖24固定于所述导杆21的顶端,并用于放置所述弹簧23弹出所述导杆21,进而影响所述导杆21升降。
30.第一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导杆21为一体设置,即所述导杆21的底端贯穿所述弹簧23并设置于所述导套22内,此时,所述弹簧23由所述导套22直接施加作用力,使其收缩变形。
31.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杆21分体设置,即其包括第一导杆211和第二导杆212;其中所述第一导杆211贯穿所述弹簧23,所述第二导杆212设置于所述导套22内,且所述第一导杆2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杆212的直径;且所述第一导杆211与所述第二导杆212之间通过连接有一斜面213,所述斜面213与套设在其外周的连接块223的斜面配合;所述连接块223位于所述导套22和所述弹簧23之间,所述弹簧23的底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块223上。此时,导套22上移时,将带动所述连接块223向上移动,并使所述连接块223上的斜面与所述斜面213分离,进一步驱动所述弹簧23收缩变形。
32.如图2所示,所述导套22上还形成连接孔220,所述连接孔220连通所述导杆21的底端与所述轴承安装座32上用于容纳所述滚轮1的空间,当所述滚轮1旋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于所述导套22之间产生摩擦,进而产生热量,通过所述连接孔220使得容纳所述滚轮1的空间并非密闭空间,有利于空气进出,起到散热作用。
33.下面简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34.s1:将产品放置于位置固定的滚轮1的上表面;
35.s2:驱动装置驱动行程组件2以及设置在所述行程组件2底端的滚轮1向位置固定的滚轮1的方向移动,直至与产品上表面贴合;
36.s3:设置在行程组件2底端的滚轮1反向作用将导套22顶升,进而驱动设置于所述导套22上方的弹簧23收缩上移;
37.s4:驱动装置进一步驱动行程组件2下移,直至所述弹簧23完全收缩;
38.s5:启动移动装置4,并设置在移动装置4上的夹爪41夹紧产品;
39.s6:移动装置4带动产品沿x轴和/或y轴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滚轮1要转轴3旋转;
40.s7:产品被折弯,且其表面形成有高度差。
41.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