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0396发布日期:2022-01-19 19:1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元器件是一些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常见的是一些二极管、电阻、电容等,而一些电容显示器件的外层需要镀层不锈钢或者铝制的边条,从而起到封边保护的效果,这在电子元器件的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而在对电容显示器件的外层镀边时,需要将加工材料折弯成合适的形状,此时需要用到一些折弯装置。
3.而目前所使用的折弯装置中,一般是通过位于上方的施压板匀速向下移动,将放置在下模中的材料模板压入下模中,从而形成与下模内壁紧贴的形状,但是在模板受到挤压弯曲的过程中,模板的外壁会在外部压力的挤压下,缓缓的变形,并且逐渐与下模的外壁摩擦,从而导致模板的外壁受到一定的消磨,并且通过施压板的单方面施压容易使模板的正面及反面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模板出现裂纹的情况,同时传统的单方面施压容易使模板在成型后,尤其是将折弯的角度压制90度时,此时根据不同材料的韧性,单方面的施压可能会使折弯回弹率较大,从而不方便后续电子元器件生产的使用。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操作便捷、减少挤压时对模板的磨损、有效的降低折弯成型后的回弹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包括:壳体;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施压板,所述施压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底部;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转筒,所述转筒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转筒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锥齿一,所述锥齿一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上;锥齿二,所述锥齿二固定套设在所述转筒的外壁上,所述锥齿二与所述锥齿一相互啮合;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螺纹安装在所述转筒的内壁上,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上方;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设置在所述放置箱内。
7.优选的,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凹形模板、两个固定筒、两个缓冲杆、承载板、两个凹形滑块、两个铰接板和两个侧压板,所述凹形模板设置在所述放置箱内,两个所述固定筒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凹形模板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所述缓冲杆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缓冲杆的顶端均延伸至所述凹形模板内,所述承载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缓冲杆的顶端,两个所述凹形滑块均滑动安装在所述凹形模板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所述铰接板均设置在所述凹形模板内,两个所述铰接板的顶端分别于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外壁转
动连接,两个所述铰接板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凹形滑块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侧压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铰接板的一侧外壁上。
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均贯穿所述升降板并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弹簧,两个所述缓冲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侧压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铰接板的一侧外壁上。
11.优选的,两个所述铰接板的一侧外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外壁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铰接板外,两个所述侧压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外壁上,两个所述侧压板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弹板,两个所述弹板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侧压板外,两个所述滑槽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嵌槽,两个所述弹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嵌杆,两个所述嵌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滑动块并延伸至相对应的所述嵌槽内。
12.优选的,两个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弹板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弹板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压簧,两个所述压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弹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使用时,通过电机的启动带动施压板匀速向下移动,同时借助施压板与两个侧压板在施压过程中有面板的顶部与底部同时抵触,在受到挤压后均匀的发生形变,不会出现硬性弯折到这裂纹的出现,并且通过设置两个能够转动的侧压板,将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模板之间的硬性滑动摩擦变成转动抵触,能够有效的避免挤压过程中面板的损耗,同时在两个侧压板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弯折后的面板进行塑形,保持弯折后的面板属性稳定,从而有效的降低面板完成后的回弹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18.图4为图3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壳体;2、升降板;3、施压板;4、电机;5、转筒;6、锥齿一;7、锥齿二;8、传动杆;9、放置箱;10、凹形模板;11、固定筒;12、缓冲杆;13、承载板;14、凹形滑块;15、铰接板;16、侧压板;17、滑槽;18、滑动块;19、凹槽;20、弹板;21、嵌槽;22、嵌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第一实施例
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座,四个支撑座呈矩形阵列分布,起到对整个装置支撑的效果;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施压板3,所述施压板3设置在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升降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施压板3的顶端延伸至安装座内,并且通过两个螺栓与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对施压板3进行更换;电机4,所述电机4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板,电机4的输出轴的一端贯穿竖板并与竖板转动连接,通过竖板对电机4输出轴的固定,能够减少对电机4输出轴的负荷,提高电机4的使用寿命;转筒5,所述转筒5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转筒5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锥齿一6,所述锥齿一6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的一端上;锥齿二7,所述锥齿二7固定套设在所述转筒5的外壁上,所述锥齿二7与所述锥齿一6相互啮合;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螺纹安装在所述转筒5的内壁上,所述传动杆8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升降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8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转筒5的上方,传动杆8的外壁上均匀的开设有外螺纹,同时转筒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旋合的内螺纹,以此能够宝成传动杆8保持匀速向下移动,从而使面板均匀受到抵触力;放置箱9,所述放置箱9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设置在所述放置箱9内。
23.为了能够对面板进行高效的折弯作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凹形模板10、两个固定筒11、两个缓冲杆12、承载板13、两个凹形滑块14、两个铰接板15和两个侧压板16,所述凹形模板10设置在所述放置箱9内,凹形模板10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安装在放置箱9内,提高整个凹形模板10的稳定性,两个所述固定筒11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凹形模板10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所述缓冲杆12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筒11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缓冲杆12的顶端均延伸至所述凹形模板10内,所述承载板13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缓冲杆12的顶端,两个所述凹形滑块14均滑动安装在所述凹形模板10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所述铰接板15均设置在所述凹形模板10内,两个所述铰接板15的顶端分别于所述承载板13的两侧外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铰接板15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凹形滑块14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侧压板16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铰接板15的一侧外壁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承载板13的顶部与两个侧压板16的顶部需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使面板放置时,是同时放置在承载板13以及两个侧压板16的顶部,从而使两个侧压板16能够有效的进行向上的抵触。
24.为了保持升降板2保持垂直方向的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准确的对面板进行挤压,提高完成的精密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均贯穿所述升降板2并与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25.为了使两个缓冲杆12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能够自动的回到初始的位置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两个所述固定筒11的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弹簧,两个所述缓冲杆1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筒11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26.为了能够对两个侧压板16进行有效的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所述侧压板1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铰接板15的一侧外壁上。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8.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折弯的面板放置在承载板13上,并且面板的两侧会放置在两个侧压板16的顶端,随后启动电机4,电机4启动输出轴转动会带动锥齿一6转动,从而带动相互啮合的锥齿二7转动,进而带动转筒5转动,在转筒5转动时,由于传动杆8的底端与升降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升降板2受到两个限位杆的限位效果,因此当转筒5转动时,传动杆8无法转动,此时会受到螺纹的传动逐渐向下移动,传动杆8向下移动会带动升降板2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施压板3向下移动,并且在电机4匀速转动的情况下,施压板3保持匀速向下移动。
29.在施压板3逐渐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施压板3会逐渐与放置在承载板13顶部的面板接触,并且在持续的挤压过程中会带动承载板13向下移动,此时承载板13向下移动会带动两个缓冲杆12向下移动,进而逐渐压缩两个弹簧,同时在承载板13向下移动时两个铰接板15会在铰接的传动下逐渐趋于水平状态,从而使两个凹形滑块14背向移动,进而使两个侧压板16逐渐趋于垂直,从而通过两个侧压板16对面板的底部进行向上的抵触,通过施压板3与两个侧压板16双向的施压,从而能够稳定的对面板进行折弯作业,最终当施压板3将承载板13压至与凹形模板10的底部接触的情况时,此时两个侧压板16处于完全垂直的状态,并且与弯折后的面板两侧接触,两个铰接板15处于完全水平的状态,并且与折弯后的面板底部接触,在反向启动电机4后,施压板3匀速向上移动,而承载板13不在受到挤压在两个弹簧的复位效果下逐渐恢复到初始的状态,此时便可以得到折弯后的工件。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使用时,通过电机4的启动带动施压板3匀速向下移动,同时借助施压板3与两个侧压板16在施压过程中有面板的顶部与底部同时抵触,在受到挤压后均匀的发生形变,不会出现硬性弯折到这裂纹的出现,并且通过设置两个能够转动的侧压板16,将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模板之间的硬性滑动摩擦变成转动抵触,能够有效的避免挤压过程中面板的损耗,同时在两个侧压板16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弯折后的面板进行塑形,保持弯折后的面板属性稳定,从而有效的降低面板完成后的回弹率。
32.第二实施例:
33.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5.请结合参阅图3-图4,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折弯装置中:两个所述铰接板15的一侧外壁上还均开设有滑槽17,两个所述滑槽17的两侧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滑动块18,两个所述滑动块18的一侧外壁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铰接板15外,两个滑槽1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道,两个滑动块18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块,通过滑块与滑道的连接,能够有效的对两个滑动块18进行限位,并且为两个滑动块18铺设了滑行轨迹,两个所述侧压板16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动块18的一侧外壁上,两个所述侧压板16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19,两个所述凹槽19内均滑动安装有弹板20,两个所述弹板20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侧压板16外,两个所述滑槽17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
嵌槽21,两个所述弹板2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嵌杆22,两个所述嵌杆22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滑动块18并延伸至相对应的所述嵌槽21内,多个嵌槽21均与嵌杆22相适配,从而使嵌杆22在进入任意一个嵌槽21内后都能实现稳定的定位效果。
36.为了能够对两个弹板20以及两个嵌杆22进行限位,从而使嵌杆22能够准确的进入相对应的嵌槽21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所述凹槽19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弹板20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弹板20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凹槽19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压簧,两个所述压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弹板2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两个压簧的设置可以使两个嵌杆22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始终位于相对应的嵌槽21内,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
37.在面对不同的折弯规格时,如经常的对凹形模板10机施压板3进行更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准备大量不同规格的凹形模板10,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折弯作业开始前,先将施压板3进行更换,在施压板3更换完成后启动电机4,电机4启动后待施压板3将承载板13压至最低点时,此时两个侧压板16处于垂直的降低,工作人员可以向上拉动两个弹板20,两个弹板20向上移动会分别压缩两个压簧,同时两个弹板20会分别带动两个嵌杆22向上移动,直至两个嵌杆22分别由相对应的嵌槽21内移出,此时两个嵌杆22分别移入两个滑动块18内,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横向推动两个侧压板16,根据新的施压板3的规格将两个侧压板16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上,随后松开两个弹板20,在两个压簧的复位效果下,使两个嵌杆22向下移动分别进入相对应的两个嵌槽21内,从而实现对两个侧压板16的定位,此时便可以进行正常的折弯作业,相较于更换整个凹形模板10的方式,更加的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并且不需要准备大量不同规格的凹形模板10,减少的制造成本。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