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夹持结构、内冷刀柄、加工装置及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7042发布日期:2022-02-26 01:2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刀具夹持结构、内冷刀柄、加工装置及机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具夹持结构、内冷刀柄、加工装置及机床。


背景技术:

2.在机床加工技术领域中,在热胀冷缩原理的基础上,刀柄与刀具之间能够通过热胀冷缩进行过盈配合连接。在将刀具与刀柄连接上之后,需要通过冷却液进行冷却,以使得刀具稳固连接在刀柄上。目前,在刀柄上开设有非中心内冷通道,该内冷通道沿刀柄轴向设置,且靠近刀柄上的刀具夹持孔内壁,以便于冷却液能够快速地对刀柄和刀具进行冷却。因为需要在刀柄上开设与筒夹相对应的冷却通道,因此,该方式降低了刀柄的刚度,同时冷却液从刀柄流通到筒夹的过程中会造成能量损失,使得在冷却液流动到筒夹时,导致刀具温度降低过慢,同时微小流道过长,第一内冷通道中流通的微量润滑介质容易结垢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的至少其中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夹持结构、内冷刀柄、加工装置及机床,解决了本技术提出的刀具温度降低过慢,非中心内冷通道降低了刀柄刚度,以及微小流道过长,微量润滑介质容易在该内冷通道中结垢堵塞的问题。
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具夹持结构,包括刀具夹持段以及用于与刀柄配合连接的刀柄连接段,所述刀柄连接段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用于直接和所述刀柄的第二配合面配合,所述刀具夹持段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刀具夹持孔,所述刀具夹持结构设置有轴向贯通至所述刀具夹持段前端面的第一内冷通道,所述第一内冷通道用于与刀柄轴向通孔连通,使得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从刀柄轴向通孔传输到所述第一内冷通道。
6.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冷通道从所述刀柄连接段的端面轴向延伸至所述刀具夹持段的端面。
7.可选地,所述刀具夹持孔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凹陷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包括与刀具夹持孔连接的前侧壁,所述刀具夹持孔外周分布有若干第一内冷通道,所述第一内冷通道从所述前侧壁轴向延伸到所述刀具夹持段的前端面,所述刀柄连接段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冷通道连通的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的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内冷通道和刀柄轴向通孔。
8.可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一内冷通道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刀具夹持孔之外。
9.可选地,所述传输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刀具夹持孔的直径。
10.可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前侧壁为圆锥面,且所述圆锥面朝向所述夹持段收束。
11.可选地,所述刀柄连接段后端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同轴的且用于安装密封组件的台阶孔,从所述刀具连接段后端向所述刀具夹持段,所述台阶孔的直径逐渐减小。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圆锥面,且所述圆锥面背向所述刀具夹持段收束。
1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冷刀柄,包括刀柄本体、内冷管道以及本技术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刀具夹持结构,所述刀柄本体前端开设有与所述刀柄连接段配合连接的容纳腔,所述刀具夹持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容纳腔开设有与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刀柄本体轴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内冷管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内冷管道与所述第一内冷通道连通。
14.可选地,还包括无线接收组件、换能器组件及变幅杆,所述无线接收组件设置于所述刀柄本体的外周缘,所述换能器组件包括后盖板、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极片及压电陶瓷片,所述变幅杆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的中空柱体部,以及与所述中空柱体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后盖板、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极片及压电陶瓷片设置于所述中空柱体部外周;所述连接部外周与所述刀柄本体连接,所述连接部轴向开设有与所述刀柄连接段配合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内冷管道穿设于所述中空柱体内。
15.可选地,所述刀具夹持孔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凹陷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包括与刀具夹持孔连接的前侧壁,所述刀具夹持孔之外分布有若干第一内冷通道,所述第一内冷通道从所述前侧壁轴向延伸到所述刀具夹持段的前端面,所述刀柄连接段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冷通道连通的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的传输通道,所述内冷管道的前端延伸至所述传输通道中,或者所述内冷管道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凹槽中;所述内冷管道与所述传输通道的后端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16.可选地,所述刀柄连接段后端设有台阶孔,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和密封压环,所述密封压环和所述密封圈从所述刀柄连接段的后端向前依次设置于所述台阶孔中。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冷通道从所述刀柄连接段的端面轴向延伸至所述刀具夹持段的端面,所述内冷管道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刀柄连接段的后端,且与所述第一内冷通道连通。
18.可选地,所述变幅杆与所述内冷管到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19.可选地,所述中空柱体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后盖板与所述中空柱体部螺旋连接。
20.可选地,还包括拉钉,所述刀柄本体后端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拉钉后端螺纹连接,所述拉钉设置有所述内冷管道穿设的通孔。
21.可选地,还包括螺帽,所述刀具夹持结构通过所述螺帽与刀柄本体连接,所述刀具夹持段凸出于所述螺帽前端。
22.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背向所述刀具夹持段收束,所述刀柄连接段通过所述螺帽与刀柄本体连接,所述刀具连接段设置于所述螺帽的前端,所述刀具夹持孔的后端位于所述刀具夹持段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且所述刀具夹持孔的后端靠近所述刀具夹持段的后端。
2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装置,包括刀具以及本技术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内冷刀柄,所述刀具固定安装于所述刀具夹持孔中。
24.可选地,所述刀具热装于所述刀具夹持孔中。
25.可选地,所述刀具的柄部设有第二内冷通道。
26.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床,包括:机床本体、设置于机床本体上的主轴,所述主轴与本技术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加工装置连接。
2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刀具夹持结构、内冷刀柄、加工装置及机床,刀具夹持结构包括刀具夹持段以及用于与刀柄配合连接的刀柄连接段,所述刀柄连接段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所述配合面用于直接和所述刀柄的第二配合面配合,所述刀具夹持段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刀具夹持孔,所述刀具夹持结构设置有轴向贯通至所述刀具夹持段前端面的第一内冷通道,所述第一内冷通道用于与刀柄轴向通孔连通,使得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从刀柄轴向通孔传输到所述第一内冷通道。在通过热胀冷缩原理连接刀具时,可以仅对夹持段进行加热,而作为刀具夹持结构的刀柄连接段则能够直接通过紧密贴合的连接方式连接到刀柄或者变幅杆上。刀柄连接段不易氧化,不会影响刀柄连接段的装配精度,进而保证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而第一内冷通道能够快速地对刀具和夹持段进行冷却,刀柄本体只需要加工中心通孔,降低了刀柄加工难度,同时保证了刀柄的刚度,并也能保证微量润滑介质/冷却液能够从刀柄后端传输到刀具和/或刀具加工区域。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一种刀具夹持结构中连接有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刀具夹持结构连接有刀具的仰视图;
30.图3为图1中刀具夹持结构连接有刀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31.图4为图1中刀具夹持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32.图5为图1中刀具夹持结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33.图6为本技术中一种内冷刀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中一种内冷刀柄的轴向剖视图;
35.图8为本技术中一种内冷刀柄的包括变幅杆的轴向剖视图;
36.图9为本技术中一种内冷刀柄中普通刀柄连接刀具夹持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37.其中,1、刀具夹持结构;11、刀柄连接段;12、刀具夹持段;121、刀具夹持孔;122、环形凹槽;1221前侧壁;13、第一内冷通道;14、前端面;111、传输通道;112、台阶孔;113、第一配合面;2、刀柄本体;3、内冷管道;21、容置腔;22、安装孔;27、容纳腔;271、第二配合面;41、密封圈;42、密封压环;23、无线接收组件;24、换能器组件;25、变幅杆;251、中空柱体部;252、连接部;26、装配孔;5、拉钉;6、螺帽;7、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前”为采用本实施例中的高频超声刀柄进行加工时,靠近加工工件的一端,“后”为背离加工工件的一端。
4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
4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3.参考图1至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具夹持结构1,包括刀柄连接段11以及刀具夹持段12,所述刀具夹持段12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刀具夹持孔121,刀具夹持孔121用于夹持刀具,刀柄连接段11用于与刀柄直接连接,即在刀柄连接段11设置有第一配合面113,刀柄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面271,通过两个配合面配合连接,实现刀具夹持结构和刀柄的连接。该刀柄可以为刀柄本体或者以及包括刀柄本体和变幅杆的刀柄,在该刀柄为刀柄本体时,第二配合面271 设置在刀柄本体2上,在该刀柄为包括变幅杆25和刀柄本体2时,刀柄连接段 11与变幅杆25连接,变幅杆与刀柄本体连接,第二配合面271设置于变幅杆 25上。
44.参考图3和图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刀柄连接段11为安装在刀柄中,延伸出螺帽的一段为刀具夹持段12,进而在通过热胀冷缩原理连接刀具时,可以仅对刀具夹持段12进行加热,而作为筒夹的刀柄连接段11则能够直接通紧密贴合的连接方式连接到刀柄或者变幅杆上。在多次将刀具装夹到刀具夹持段12 的刀具夹持孔121中的过程中,由于不需要多次对作为筒夹的刀柄连接段11进行加热,刀柄连接段11也就不易出现氧化的现象,使得作为筒夹的刀柄连接段 11材质不会发生变化,且进一步地,不会影响刀柄连接段11的装配精度,进而保证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
45.结合前述示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5,刀具夹持段12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装夹刀具到刀具夹持孔121中,为了保证刀具装夹的稳定性,在刀具装夹到刀具夹持孔121中之后,需要快速地冷却刀具夹持段12。第一内冷通道13从刀柄连接11的后端面延伸至刀具夹持段12的前端面,在对刀具夹持结构1加热,且热量传递到刀柄连接段11之后,在第一内冷通道13中流动的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能够对刀柄连接段进行冷却,降低热量对刀柄夹持段材质的损伤,即避免刀柄连接段氧化,用以保证筒夹与刀柄的配合连接的精度,进而保证刀具加工精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冷通道13设置在刀具夹持结构 1上,避免了在刀柄上开设环形内冷通道,保证刀柄的刚度,进而保证了刀柄对刀具夹持结构13夹持的稳定性。
46.需要说明的是,刀具夹持结构与具有变幅杆的刀柄连接,参考图1至图8,刀柄连接段11的周面为圆锥面,对应的,第一配合面113也为圆锥面,且圆锥面向刀柄连接段11的后端收束。在刀具夹持结构与刀柄本体直接连接,则刀柄连接段的周面为圆柱面。
47.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图6至图8,在保证刀具装夹的稳定性的基础上,为了提供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的传输效率。刀具夹持孔121 后端设置有径向凹陷的环形凹槽122,以便于为后文描述的第一内冷通道预留开孔空间。由于环形凹槽122包括与
刀具夹持孔121连接的前侧壁1221,以便于从前侧壁1221向夹持段12的前端面14开设轴向地开设若干第一内冷通道13,使得第一内冷通道13能够分布于刀具夹持孔121外周。相应的,刀柄连接段11 设置有与刀具夹持孔121相对的且用于安装传输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通道的传输通道111,以便于通过该传输通道111传输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对刀具夹持段12和刀具进行冷却,或者对刀具加工区域以及刀具进行润滑。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介质包括:冷却液、水、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等,润滑介质包括油雾等。
48.结合前述,参考图4、图7和图8,环形凹槽122不仅仅能够为第一内冷通道预留开孔空间,使得传输通道111能够与第一内冷通道13连通,环形凹槽122 还能够形成压力腔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冷管道的传输通道111直径小于刀具夹持孔121的直径,润滑介质通过内冷管道3传输到刀具7后端,即第一内冷通道13的后端时,如没有环形凹槽122且第一内冷通道13的孔径小于内冷管道的内径时,则内冷管道传输的微量润滑介质的压力会突然增加,在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内冷管道3的前端且在第一内冷通道13后端的流体会向内冷管道中传输的微量润滑介质施加反作用力,使得微量润滑介质难以向第一内冷通道13内流动,导致微量润滑介质会堆积在第一内冷通道13后端,使得微量润滑介质不能够快速地传输到第一内冷通道13中。
49.因此,结合图4、图7以及图8可知,在第一内冷通道13后端设置环形凹槽122,内冷管道3的通孔直径小于刀具夹持孔121的直径,使得微量润滑介质在环形122后端的压力增加速度较为缓慢,进而便于微量润滑介质能够顺利地流动到第一内冷通道13中,提高了微量润滑介质的传输效率。示例性地,在微量润滑介质为油雾时,油雾能够快速地从第一内冷通道13传输到刀具以及加工区域,避免如油雾堆积在第一内冷通道13后端,提高了微量润滑油雾的传输效率,同样也能够提高其他微量润滑介质传输到刀具刀头的传输效率。同时,环形凹槽122形成的压力腔体能够避免油雾在刀具后端堆积时,还能够避免油雾形成污垢堆积在刀具后端以及第一内冷通道13中,避免多次对第一内冷通道13 进行清洁。
50.结合前述可知,刀具通过热胀冷缩原理装夹到夹持段上,为了保证刀具安装的稳定性,需要快速对刀具和夹持段进行冷却,而刀具装夹完成之后,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参考图4、图5、图7及图8,需要在刀具夹持段12内部开设若干第一内冷通道13,使得刀具夹持孔121之外分布有若干第一内冷通道13。可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一内冷通道13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刀具夹持孔121外周,进而能够对刀具夹持段12和刀具均匀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51.参考图4、图7和图8,结合前述可知,环形凹槽122能够形成微量润滑介质的压力腔体,使得微量润滑介质能够顺利地导入第一内冷通道13中,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122的前侧壁1221为圆锥面,进而使得环形凹槽122形成漏斗状,且漏斗的底部朝向第一内冷通道13,即环形凹槽122的前侧壁为圆锥面,且所述圆锥面朝向所述夹持段12收束。进而使得内冷管道中的微量润滑介质在环形凹槽122中先扩张,使得漏斗底部的压力能够逐渐增加,然后在内冷管道中微量润滑介质的持续传输的过程中,使得前侧壁附近的微量润滑介质产生的朝向内冷管道方向的力较小,进而能够将已经在前侧壁附近的微量润滑介质挤压进入第一内冷通道13,使得微量润滑介质能够顺利地传输到第一内冷通道13 中,避免了微量润滑介质在刀具后端的堆积,提高了微量润滑介质的传输效率。
52.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参考图7和图8,由于内冷管道3的前端安装完成后会延伸到通孔中,以便于将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传输到第一内冷通道13 中,在此过程中,为
了避免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泄露到其他结构中,刀柄连接段11后端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111同轴的且用于安装密封组件的台阶孔112,从所述刀柄连接段11后端向所述夹持段12,所述台阶孔112的直径逐渐减小。参考图4,台阶孔112直径较小的孔用于安装密封组件的中密封圈,而台阶孔 112中直径较大的孔用于安装密封组件中的密封压环。
5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冷刀柄,参考图6至图8,包括刀柄本体2、内冷管道3以及本技术任一实施方式的刀具夹持结构1,所述刀柄本体2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刀柄连接段11配合连接的容纳腔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容纳腔 27设置于刀柄本体前端,即刀柄本体前端开设有容纳腔27,进而刀具夹持结构 1直接与容纳腔27配合连接,且第二配合面271为容纳腔27的壁面,即刀柄连接段11设置于容纳腔27内,而刀具夹持段12设置于容纳腔21外。所述刀柄本体2轴向开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111相对的安装孔22,以便于将内冷管道3 安装于安装孔22中,所述内冷管道3与所述第一内冷通道13连通,使得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传输介质通过内冷管道3传输到第一内冷通道13中。
5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图7和图8,刀具夹持孔121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凹陷的环形凹槽122,第一内冷通道13从所述前侧壁1221轴向延伸到所述刀具夹持段12的前端面,为了避免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传输介质泄露到刀柄的其他构件中,内冷管道3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刀柄连接段11的传输通道111中,使得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能够快速且更为直接的传输到底刀具夹持结构1的第一内冷通道13中,所述内冷管道3与所述传输通道111后端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能够更进一步地避免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从刀柄连接段11的后端泄露出,同时能够减少刀柄连接段与刀柄本体之间的密封组件。
5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9,所述内冷管道3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凹槽122或者传输通道111中,使得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能够直接传输到第一内冷通道13的后端,提高冷却液/微量润滑介质的传输效率。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刀柄连接段11后端设有台阶孔112,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41和密封压环42,所述密封压环42和密封圈41从所述刀柄连接段11的后端向前依次设置于台阶孔112中,即密封压环42从刀柄连接段11的后端就将密封圈41压紧在台阶孔112中,保证刀柄连接段后端的密封性。
56.可选地,参考图6至图8,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无线接收组件23、换能器组件24及变幅杆25。容纳腔27设置于刀柄本体2前端,相当于容纳腔 27设置于变幅杆25的前端,即变幅杆25前端开设有容纳腔27,而刀柄本体2 开设有安装变幅杆25的容置腔21。因此,内冷刀柄可以为超声波刀柄。所述无线接收组件23设置于所述刀柄本体2的外周缘,无线接收组件23用于与无线发射组件相配合,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电传输。无线接收组件23包括无线接收环231、无线接收磁芯232及无线接收线圈(图未示),无线接收线圈通过密封胶密封于无线接收磁芯232内,无线接收磁芯232通过粘结胶固定设置于无线接收环231内。
57.参考图7和图8,换能器组件24包括后盖板、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极片及压电陶瓷片,所述变幅杆25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1中的中空柱体部251,以及与所述中空柱体部251连接的连接部252,所述后盖板、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极片及压电陶瓷片设置于所述中空柱体部251外周;所述连接部252外周与所述刀柄本体2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空柱体部251与连接部252一体成型,后盖板与中空柱体部螺旋连接,进而方便后盖板和换能器组件的拆卸和更换。
58.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和图8,连接部252外周设置有与刀柄本体2 连接的结构,并能够覆盖住整个容置腔21的开口,进而保证变幅杆25和刀柄本体2连接的稳固性。连接部252轴向开设有与刀柄连接段11配合连接的容纳腔27,使得刀柄连接段的外周能够与连接孔内周进行紧密贴合连接,减少了刀柄连接段11与变幅杆25之间的密封件,内冷管道3穿设于所述中空柱体部251 中并延伸至通孔111中,由于刀柄连接段11与变幅杆25连接的外周不需要再设置密封组件,减少了密封组件的设置。
59.结合前述可知,参考图7和图8,为了避免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泄露到其他刀柄构件中,变幅杆25与内冷管道3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可选地,在中空柱体部251中的通孔用于穿设内冷管道,为了防止外界杂质和水汽进入容置腔21中,在该通孔的两端与内冷管道3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压环和密封圈,两密封组件中的密封圈设置于两密封压环之间,即密封压环将密封圈密封压紧在通孔内,保证密封性。
60.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图7和图8,刀柄本体2内设有变幅杆25 以及与变幅杆25连接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刀具夹持结构2时,第一内冷通道 13从所述刀柄连接段11的后端面轴向延伸至所述刀具夹持段12的前端面,内冷管道3的前端延伸至刀柄连接段11的后端,且与所述第一内冷通道13连通。以在对刀具夹持结构1加热,且热量传递到刀柄连接段11之后,在第一内冷通道13中流动的冷却介质和/或润滑介质能够对刀柄连接段进行冷却。
61.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图7和图8,刀柄本体2内设有变幅杆25 以及与变幅杆25连接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刀具夹持结构2时,第一内冷通道13从环形凹槽122的前侧壁轴向延伸至所述刀具夹持段12的前端面,内冷管道 13的前端延伸至刀柄连接段11中的传输通道111,或者内冷管道13的前端延伸至环形凹槽122中,使得传输通道111能够与第一内冷通道13连通。
62.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至图8,还包括拉钉5,刀柄本体后端开设有装配孔26,所述装配孔26与所述拉钉5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拉钉5设置有所述内冷管道3穿设的通孔,该通孔与刀柄本体2开设的内冷管道3的安装孔 22相对,以便于内冷管道能够直线安装,其中装配孔26通过内冷管道3的安装孔22与容置腔21同轴并连通,用于保证内冷管道3更便于安装,同时冷却液/ 微量润滑介质能够通过拉钉5的通孔通入,然后经内冷管道3传输到内管通道 13,并再传输到刀具以及刀具加工区域,实现内冷加工/微量润滑。进一步地,由于容置腔21不能有杂质和水汽,在拉钉5通孔前端与内冷管道之间同样也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压环和密封圈,密封压环从前向后将密封圈压紧在拉钉的通孔中,避免外界杂质和水汽进入容置腔21中。
63.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至图9,还包括螺帽6,刀具夹持结构1通过所述螺帽6与刀柄本体2连接;在设置有变幅杆25时,螺帽6与变幅杆25 螺纹连接,使得刀具夹持段12位于螺帽6前端,即刀具夹持段12凸出于螺帽6 设置,以便于刀柄连接段11的第一配合面113能够通过螺帽与第二配合面271 紧密贴合,保证刀具夹持结构1与刀柄本体2或者变幅杆25连接的稳固性,同时避免水汽、灰尘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刀柄中。同时便于装夹刀具,且在刀具装夹过程中不会影响刀柄连接段11于刀柄本体或者变幅杆的连接。
64.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至图8,在设置有变幅杆25时,螺帽6与变幅杆25螺纹连接,将刀柄连接段11固定连接在变幅杆上,参考图1至图7,刀柄连接段11的周面为圆锥
面,且圆锥面向刀柄连接段的后端收束,对应的,第一配合面113也为圆锥面,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同时避免水汽、灰尘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刀柄中。刀具夹持结构1中的刀具夹持段12延伸出螺帽,用以夹持刀具。其中,刀具夹持孔的后端位于刀具夹持段12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且刀具夹持孔121的后端靠近刀具夹持段11的后端,进而在夹持刀具时,只对刀具夹持段12进行加热,并将刀具装夹到刀具夹持孔121中,减少热装过程中对刀柄连接段11的损伤,同时保证刀柄连接段11的装夹精度,用以保证刀具的加工精度。
6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装置,包括刀具以及本技术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内冷刀柄,所述刀具固定安装于所述刀具夹持孔中。可选地,所述刀具热装于所述刀具夹持孔中,进而保证简化连接方式,保证刀具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保证刀具的装夹精度。为了提高刀具以及加工区域的冷却效率,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刀具柄部开设有第二内冷通道(图未示),第二内冷通道为在刀具的柄部周面沿轴向直线延伸的凹槽,或者在刀具的柄部周面绕轴螺旋延伸的凹槽,或者为沿着刀具的柄部轴向直线延伸的通孔。
6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床,包括:机床本体、设置于机床本体上的主轴,所述主轴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实施方的加工装置连接。
6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