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0119发布日期:2022-05-18 12:1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


背景技术:

2.铝卷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对铝卷进行加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将其加工成规格不同的铝板,当我们从卷料上下料时,铝卷拉平带有弯曲,且弯曲易造成加工时翘边,会降低铝板的品质影响后续的使用,为了提升铝板的生产品质的在加工过程中需对铝卷进行整平。
3.现有的校平机在对铝卷进行校平时,操作复杂,且无法根据铝板的厚度调整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之间的距离,降低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未设置导向辊,使得容易在校平过程中,铝板偏移,影响校平效果,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校平机在对铝卷进行校平时,操作复杂,且无法根据铝板的厚度调整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之间的距离,降低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未设置导向辊,使得容易在校平过程中,铝板偏移,影响校平效果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包括限位机构、校平机本体和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6.所述限位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端一侧,且限位机构设置有两个,同时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板、横板、第一液压缸、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
7.所述校平机本体安装在工作台上端另一侧,且校平机本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校平机本体内部上端设置有吊架,且吊架上端通过第二液压缸与校平机本体内部上端连接,同时第二液压缸设置有两个,所述吊架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轴,且若干个所述第一转轴上均设置有上校平辊,同时若干个所述第一转轴一端通过第一转动皮带连接,靠近出口处的所述第一转轴一侧贯穿吊架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校平机本体内部下端设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上端安装有安装盒,同时安装盒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转轴,且若干个所述第二转轴上均设置有下校平辊,同时若干个所述第二转轴一端通过第二转动皮带连接,靠近出口处的所述第二转轴一侧贯穿安装盒与第二电机连接;
8.所述下连接板安装在限位机构和校平机本体之间,且下连接板上方设置有上连接板,同时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两端分别与限位机构和校平机本体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和上连接板之间两侧安装有竖板,且竖板设置有两个,同时两个所述竖板之间安装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设置有两个。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部安装在工作台上端,且固定板内侧安装有横板,同时横板
下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与上限位板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下限位板,且下限位板的位置与上限位板的位置处于同一垂直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铝卷放置在限位机构上,使得在对铝卷校平时,能够快速对铝卷进行放卷,提高工作效率。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与上限位板构成升降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上限位板下降,使得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搭配使用将铝卷两端进行限位。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缸与吊架构成升降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液压缸带动吊架升降,便于调整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之间的距离,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15.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转轴、上校平辊和第一转动皮带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转轴两端与吊架为转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使得其他第一转轴在第一转动皮带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使得上校平辊对铝卷进行校平。
17.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转轴、下校平辊17和第二转动皮带18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转轴两端与安装盒为转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使得其他第二转轴在第二转动皮带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使得下校平辊对铝卷进行输送。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
20.(1)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固定板、横板、第一液压缸、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通过将铝卷两端分别放置在固定板两侧的下限位板上,再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上限位板下降,使得上限位板底部与下限位板上端贴合,便于对铝卷两端进行限位,方便后期对铝卷进行放卷;
21.(2)设置有导向辊、吊架和第二液压缸,通过导向辊,便于将进入校平机本体一端的铝卷进行导向,防止校平时出现偏差,影响校平效果,设置第二液压缸,使吊架可以在校平机本体内部进行升降,达到了控制吊架的当前高度效果,通过设置吊架,使内部安装的上校平辊可以同步升降,达到了控制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之间的距离效果;
22.(3)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使得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可以进行转动,达到了提供转动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工作台,2、限位机构,201、固定板,202、横板,203、第一液压缸,204、上限位板,205、下限位板,3、校平机本体,4、下连接板,5、上连接板,6、竖板,7、导向辊,8、吊架,9、第二液压缸,10、第一转轴,11、上校平辊,12、第一转动皮带,13、第一电机,14、支撑座,15、安装盒,16、第二转轴,17、下校平辊,18、第二转动皮带,19、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根据图1和图3所示,限位机构2安装在工作台1上端一侧,且限位机构2设置有两个,同时两个限位机构2呈相对设置,限位机构2包括固定板201、横板202、第一液压缸203、上限位板204和下限位板205,固定板201底部安装在工作台1上端,且固定板201内侧安装有横板202,同时横板202下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203,第一液压缸203的输出端与上限位板204上端连接,第一液压缸203与上限位板204构成升降结构,通过第一液压缸203带动上限位板204下降,使得上限位板204底部与下限位板205上端贴合,便于对铝卷两端进行限位,固定板201上安装有下限位板205,且下限位板205的位置与上限位板204的位置处于同一垂直面,便于将铝卷架空夹持,方便后期对铝卷进行放卷,加快校平效率。
29.根据图1和图2所示,校平机本体3安装在工作台1上端另一侧,且校平机本体3两侧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校平机本体3内部上端设置有吊架8,且吊架8上端通过第二液压缸9与校平机本体3内部上端连接,同时第二液压缸9设置有两个,第二液压缸9与吊架8构成升降结构,通过第二液压缸9带动吊架8在校平机本体3内部进行升降,便于控制上校平辊11和下校平辊17之间的距离,吊架8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轴10,且若干个第一转轴10上均设置有上校平辊11,同时若干个第一转轴10一端通过第一转动皮带12连接,靠近出口处的第一转轴10一侧贯穿吊架8与第一电机13连接,校平机本体3内部下端设置有支撑座14,且支撑座14上端安装有安装盒15,同时安装盒15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转轴16,且若干个第二转轴16上均设置有下校平辊17,同时若干个第二转轴16一端通过第二转动皮带18连接,靠近出口处的第二转轴16一侧贯穿安装盒15与第二电机19连接,第一电机13与第一转轴10、上校平辊11和第一转动皮带12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转轴10两端与吊架8为转动连接,第二电机19与第二转轴16、下校平辊17和第二转动皮带18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转轴16两端与安装盒15为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9分别带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6进行转动,使得其他第一转轴10和其他第二转轴16在第一转动皮带12和第二转动皮带18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使得下校平辊17与上校平辊11搭配使用对铝卷进行校平输送。
30.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下连接板4安装在限位机构2和校平机本体3之间,且下连接板4上方设置有上连接板5,同时上连接板5和下连接板4两端分别与限位机构2和校平机本体3连接,下连接板4和上连接板5之间两侧安装有竖板6,且竖板6设置有两个,同时两个竖板6之间安装有导向辊7,导向辊7设置有两个。
3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放卷的铝卷加工用的校平机时,先将铝卷两端放置在下限位板205上端,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203,通过第一液压缸203带动上限位板204下降,然后通过上限位板204和下限位板205对铝卷两端进行限位固定,接着将铝卷上的铝板一端穿过两个导向辊7之间,通过校平机本体3的进口放置在下校平辊17上端,再启动第二液压缸9,通过第二液压缸9带动吊架8下降,使得吊架8内部的上校平辊11底部与铝板上端进行贴合,然后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9,通过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9分别带动第一转轴
10和第二转轴16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6分别对上校平辊11和下校平辊17输出转动力,通过上校平辊11和下校平辊17辊压铝板对铝板进行校平,最后从出口处出来,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2.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