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活动成型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5715发布日期:2022-04-14 20:5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活动成型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触头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活动成型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铆钉型电触头应用于开关类电器触头系统,是影响接触系统工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其制造过程是由线型材料镦制加工而成。
3.现有铆钉型电触头产品是通过将不同材料相互挤压冷焊结合,其过程有:切料,送料,预镦成型,终镦成型,顶出以及落料构成。其在终墩成型过程中为完成终墩脱模,其需一定脱模角度且头厚小于脚长(头厚/脚长小于1.4比值以下)使之便于脱模,因而导致其工作面面积的减少及设计局限性影响电寿命及使用限制。
4.因此,研发出一种既能保证产品顺利脱模又能满足头厚厚脚长短的设计要求的模具,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活动成型模具组件。
6.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活动成型模具组件,包括,
7.底模,其设有轴向贯通的底模孔,所述底模孔中设有可于底模孔内轴向滑移的底模针;
8.铜进料管,其位于底模的一侧,其内设有轴向贯通的进铜料孔;
9.铜切刀,其设有轴向贯通的铜切刀孔,所述铜切刀孔的形状与进铜料孔的形状一致,所述铜切刀设置于铜进料管上方且可相对底模方向前后移动,所述铜切刀的移动路径具有铜切刀孔对应进铜料孔和铜切刀孔对应底模孔的两个位置;
10.银进料管,其位于底模的一侧,其内设有轴向贯通的进银料孔;
11.银切刀,其设有轴向贯通的银切刀孔,所述银切刀孔的形状与进银料孔的形状一致,所述银切刀设置于银进料管上方且可相对底模方向前后移动,所述银切刀的移动路径具有银切刀孔对应进银进料管和银切刀孔对应底模孔的两个位置;
12.头道模,其设有轴向贯通的头道模型腔,所述头道模型腔内设有可于头道模型腔内轴向滑移的一端位于头道模型腔外的头针,所述位于头道模型腔内的部分连接有对其形成向外推力的弹簧,所述头针的形状可使其伸入铜切刀孔和银切刀孔内;所述头道模可移动且其移动路径具有头针对应底模孔的位置以及头道模型腔与底模孔相合形成头道模腔的位置;
13.活动终镦模,其设有轴向贯通的活动终镦模型腔,所述活动终镦模型腔内设有可于活动终镦模型腔内轴向滑移的顶棒;所述活动终镦模可移动且其移动路径具有活动终镦模型腔对应底模孔的位置以及活动终镦模型腔与底模孔相合形成终道模腔的位置。
14.所述底模、铜进料管、银进料管三者均横向设置。
15.所述底模、铜进料管、银进料管三者位于同一高度水平面上,所述铜切刀、银切刀均沿直线水平滑移。
16.所述头道模、活动终镦模与所述底模三者位于同一高度水平面上,所述头道模、活动终镦模均于水平面上滑移。
17.所述的铜切刀孔、银切刀孔、进铜料孔、进银料孔及底模孔的形状相互一致设置。
18.所述头针上设有限位凸环,限位凸环与头道模型腔配合使所述头针部分始终保持在头道模型腔内。
19.所述弹簧一端抵接限位凸环的端面。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活动成型模具完成产品最终成型保证在头厚脚短情况下的脱模性,增加工作面面积,降低设计难度,使电触头电性能得到提升,给电器企业提供新的接触选择方案。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22.图1为铜切刀、银切刀位于铜进料管和银进料管上方并对条状铜料及银料剪切的示意图;
23.图2为铜切刀、银切刀将段状铜料和段状银料送至于底模上方的示意图;
24.图3为头针将段状铜料和段状银料推入至底模孔内的示意图;
25.图4为铜切刀、银切刀从底模上方回位至铜进料管和银进料管上方,且活动终镦模移至底模上方的示意图;
26.图5为活动终镦模压于底模上方并与其进行合模的示意图;
27.图6为活动终镦模与底模分离过程中活动终镦模中顶棒将产品顶出的示意图;
28.图7为成型后的产品由底模针顶出底模的示意图。
29.图中:1、活动终镦模;2、头道模;3、铜切刀;4、铜进料管;5、底模;6、银切刀;7、银进料管;10、活动终镦模型腔;11、顶棒;20、头道模型腔;21、头针;22、弹簧;30、铜切刀控;40、进铜料孔;41、条状铜料;50、底模孔;51、底模针;60、铜切刀孔;70、进银料孔;71、条状银料。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1.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2.参考图1,一种铆钉型电触头活动成型模具组件,其为产品质量稳定的用铆钉电触头冷镦机制打角度小(角度小于7
°
)及头厚厚脚长短(头厚/脚长大于1.4比值以上)的模具,
包括:铜切刀3、银切刀6、铜进料管4、银进料管7、底模5、头道模2、活动终墩模1、底模针50和头针21;
33.所述的底模5、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三者横向放置,所述的铜进料管4内设置有竖向贯通的进铜料孔40,所述的银进料管7内设置有竖向贯通的进银料孔70,所述的铜切刀3可移动的设置于底模5、铜进料管4的上方,所述的银切刀6可移动的设置于底模5、银进料管7的上方,且该铜切刀3、银切刀6内分别设置有竖向贯通的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所述的头针21及活动终墩模1横向放置底模5、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平行相反方向,所述的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进铜料孔40、进银料孔70及底模孔50的形状和尺寸相互一致设置;
34.所述的头针21设置于可沿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竖向移动的头道模(2内,所述的底模针51设置于底模孔50内并可沿底模孔50竖向移动;
35.当所述的铜切刀3、银切刀6移动至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上方时,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与进铜料孔40、银料孔70相衔接,条状铜料41及条状银料71通过进铜料孔40、进银料孔70进入至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内;
36.在所述的铜切刀3、银切刀6从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上方向底模5上方移动时,对条状铜料41及条状银料71进行剪切,且剪切后形成的段状银铜料置于铜切刀3、银切刀6内;
37.当所述的铜切刀3、银切刀6移动至底模5上方时,头道模2受到外界驱动力其头针21将铜切刀3、银切刀6内的段状铜料和段状银料推入至底模孔50内,此时头针21受到挤压力后向头道模型腔内20收缩,从而使头道模2将段状银料和段状铜料焊接成型所需形状后,头道模2受外力驱动让位后,此时活动终镦模1移至于底模上方,在受到外界驱动力后压于底模5上方并与其进行合模,以将焊接成型后的段状银料和段状铜料挤压成产品;
38.当所述的铜切刀3、银切刀6回位至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上方向时,活动终镦模1与底模5分离,此时活动终镦模1中顶棒11受外力驱动将成型后产品推离出活动终镦模型腔10,而后由底模针51顶出底模孔50并脱离底模5,同时条状铜料4及条状银料72通过进铜料孔40、银料孔70进入至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内。
39.参考附图,来对本实施例的操作及调试方法进一步说明:
40.①
铜切刀3、银切刀6移动至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上方时,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与进铜料孔40、银料孔70相衔接,条状铜料41及条状银料71通过进铜料孔40、进银料孔70进入至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内;参考附图1。
41.②
铜切刀3、银切刀6从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上方向底模5上方移动时,对条状铜料41及条状银料71进行剪切,且剪切后形成的段状银铜料置于铜切刀3、银切刀6内,参考附图2。
42.③
铜切刀3、银切刀6移动至底模5上方时,头道模2受到外界驱动力其头针21将铜切刀3、银切刀6内的段状铜料和段状银料推入至底模孔50内,此时头针21受到挤压力后向头道模型腔内20收缩,从而使头道模2将段状银料和段状铜料焊接成型所需形状,参考附图3。
43.④
头道模2受外力驱动让位后,此时活动终镦模1移至于底模上方,在受到外界驱动力后压于底模5上方并与其进行合模,以将焊接成型后的段状银料和段状铜料挤压成产品,参考附图4和附图5。
44.⑤
铜切刀3、银切刀6回位至铜进料管4和银进料管7上方向时,活动终镦模1与底模
5分离,此时活动终镦模1中顶棒11受外力驱动将成型后产品推离出活动活动终镦模型腔10,而后由底模针51顶出底模孔50并脱离底模5,同时条状铜料4及条状银料72通过进铜料孔40、银料孔70进入至铜切刀孔30、银切刀孔60内,重新开始步骤

,参考附图6和附图1。
45.上述过程为一个循环运动周期,其行程过程为往复循环。通过活动成型模具完成产品最终成型保证在头厚厚脚长短情况下的脱模性,增加工作面面积,降低设计难度,使电触头电性能得到提升,给电器企业提供新的接触选择方案。
4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