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弦预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8949发布日期:2022-05-06 00:4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弦预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弦预配装置。


背景技术:

2.吊弦是接触网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和接触线间的连接部位。
3.传统的吊弦预配方式是在现场测量实际需要的吊弦长度,然后将数据传回吊弦预配中心,由工作人员在专用吊弦制作平台加工,吊弦制作完成后,再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更换,此种制造方式存在的问题是:1、完全依赖预配中心的吊弦制作平台,刚性吊弦更换效率被复杂的施工工序限制,多道工序容易造成吊弦数据失真,从而造成接触网参数不合格;2、预配中心往往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真正完成吊弦更换至少需要两天,施工效率低。
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吊弦预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吊弦制造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弦预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吊弦制造困难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吊弦预配装置,包括工作台、折弯定位组件以及旋转把手;
7.所述工作台设有与外部结构卡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折弯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一导柱之间形成用于工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空间;第二挡块上设有定位面,第一导柱的轴线以及第二导柱的轴线所在平面与定位面重合;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沿水平方向分别位于工件的两侧;所述旋转把手可转动式设置在第一导柱或第二导柱上,用于带动工件折弯制作吊弦。
8.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二挡块上还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和第二导柱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第二限位空间用于对折弯后的工件限位。
9.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把手杆以及推柱;所述把手杆可转动式设置在第一导柱或第二导柱上;所述推柱设置在把手杆上,通过推柱带动工件沿第一导柱或第二导柱周向进行折弯。
10.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把手杆上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一导柱以及第二导柱上均设有与配合孔配合的柱形部。
11.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块形状为楔形;第二挡块的高度为1-5cm。
12.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包括两组侧板和一组顶板,两组侧板和一组顶板形成冂字形结构;两组侧板和顶板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13.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侧板上还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上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用于工件的限位。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的吊弦预配装置包括工作台、折弯定位组件以及旋转把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通过第一卡槽卡合在外部结构上(如钢轨),利用外部结构的绝对稳定性保证
工作台的稳定,避免吊弦制作时产生外力,造成误差;折弯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第一挡块第一导柱之间形成用于工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空间;第一限位空间能在水平方向上对工件进行限位,并且通过旋转把手推动工件折弯进行吊弦制作,第一导柱以及第二导柱的轴线所在平面与定位面重合,制造精度高,保证制造出的吊弦符合标准。
16.(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挡块上还设有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和工件折弯后的部位匹配,进而通过弧形面和第二导柱之间的第二限位空间对工件折弯后的部位进行限位,保证折弯的稳定性,提高制造精度。
17.(3)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把手包括把手杆以及推柱;当把手杆安装在导柱(即第一导柱或第二导柱)上时,推柱与导柱平行,工件位于推柱和导柱之间,把手杆绕导柱转动,使得推柱带动工件沿导柱的周向进行折弯,操作便捷,易于控制。
18.(4)本实用新型的把手杆通过配合孔和柱形部的配合,从而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导柱或第二导柱上,配合方式简便快捷,便于把手杆快速在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之间转换工作位置。
19.(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高度均为1-5cm,能避免高度过高干涉工件折弯的同时满足吊弦的制造标准。
20.(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的侧板上还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上设有第二卡槽,工件多次折弯后,需要将工件的自由端绞在工件的直线段上,从而使得工件上形成一个连接环,而第二卡槽能卡紧工件,便于操作人员将对工件的自由端进行操作,从而制成满足要求的吊弦。
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3.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施例的吊弦预配装置的俯视图(未示意旋转把手);
25.图2是图1的主视图;
26.图3是图1的左视图;
27.图4是本实施例的旋转把手的侧视图;
28.图5本实施例吊弦预配装置制成的吊弦的正视图;
29.图6是第一次折弯时工件和旋转把手的摆放示意图;
30.图7是第一次折弯完成后工件的示意图;
31.图8是第二次折弯时工件和旋转把手的摆放示意图;
32.图9是第二次折弯完成后工件的示意图;
33.图10是第三次折弯时工件和旋转把手的摆放示意图;
34.图11是第三次折弯完成后工件的示意图;
35.图12是吊弦放置在第二卡槽内的示意图;
36.图13是工件的自由端调整完成后的示意图;
37.其中,1、工作台;1.1、侧板;1.2、顶板;1.3、第一卡槽;2、折弯定位组件;2.1、第一导柱;2.2、第二导柱;2.3、第一挡块;2.4、第二挡块;2.4a、定位面;2.4b、弧形面;3、旋转把手;3.1、把手杆;3.1a、配合孔;3.2、推柱;4、辅助板;4.1、第二卡槽;5、工件;6、吊弦;6.a、第一次折弯形成的部位;6.b、第二次折弯形成的部位;6.c、第三次折弯形成的部位;6.d、为自由端调整后形成的部位;l1、自由端;l2、直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39.实施例:
40.一种吊弦预配装置,吊弦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吊弦预配装置需要对工件5进行三次折弯后,再对工件5的自由端进行调整,从而制成吊弦6;图5中,6.a为第一次折弯形成的部位,6.b为第二次折弯形成的部位;6.c为第三次折弯形成的部位;6.d为自由端调整后形成的部位,具体如下:
41.本实施例的吊弦预配装置包括工作台1、折弯定位组件2以及旋转把手3,如图1-3所示;
42.如图2所示,工作台1包括三组平板,分别是两组侧板1.1和一组顶板1.2,两组侧板1.1和一组顶板1.2形成冂字形结构,并且两组侧板1.1之间和顶板1.2之间形成与外部结构(即钢轨)规格匹配的第一卡槽1.3,工作台1通过第一卡槽1.3卡合在钢轨上。
43.如图1所示,所述折弯定位组件2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板1.2上,通过旋转把手3和折弯定位组件2的配合,从而对工件5进行折弯,折弯定位组件2具体是:
44.折弯定位组件2包括第一导柱2.1、第二导柱2.2、第一挡块2.3以及第二挡块2.4;第一导柱2.1、第二导柱2.2、第一挡块2.3以及第二挡块2.4均固定设置在顶板1.2的上表面;
45.第一导柱2.1和第二导柱2.2均为阶梯轴,阶梯轴的扩径端竖直固定在顶板1.2上,阶梯轴的缩径端为柱形部,柱形部便于与旋转把手3的把手杆3.1转动配合;
46.如图1所示,第一挡块2.3和第一导柱2.1的位置相靠近,且第一导柱2.1和第一挡块2.3之间形成与工件5外径匹配的第一限位空间;
47.如图1所示,第二挡块2.4和第二导柱2.2位置相靠近,且第二挡块2.4上设有定位面2.4a(即第二挡块2.4的侧壁面),第一导柱2.1的轴线和第二导柱2.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和定位面2.4a重合;
48.所述第二挡块2.4另一个侧壁为弧形面2.4b,弧形面2.4b和第二导柱2.2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第二限位空间用于对工件5第一次折弯后的部位进行限位。
49.优选的,第一挡块2.3的形状为楔形,楔形能避免影响工件折弯,第二挡块2.4的高度为1-5cm(本实施例优选为3cm),第一挡块2.3和第二挡块2.4分别位于工件5的两侧。
50.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旋转把手3可转动式设置在第一导柱2.1或第二导柱2.2上,通过旋转把手3转动,从而带动工件5折弯,具体是:所述旋转把手3包括把手杆3.1和推柱3.2,把手杆3.1的端部设有配合孔3.1a,配合孔3.1a孔径为柱形部外径的1.1-1.3倍,配合
孔3.1a套设在柱形部上,进而使得把手杆3.1可以绕柱形部水平转动;所述推柱3.2设置在把手杆3.1上,通过把手杆3.1带动推柱3.2转动,从而使得推柱3.2推动工件5贴着第一导柱2.1或第二导柱2.2的外壁进行周向折弯。
51.优选的,如图12-图13,在对工件5进行多次折弯完成后,对工件5的自由端(标号为l1)进行调整,使工件5形成一个连接环,具体是:在工作台1的两组侧板1.1上分别设有辅助板4,两组辅助板4上均设有第二卡槽4.1,工件5制作完成后,将工件5卡进第二卡槽4.1内,将工件5的自由端(标号为l1)绞在工件5的直线段(标号为l2)上,从而制成吊弦6。需要说明的是,工件5对自由端调整时,也可以采用外部工具进行调整。
52.本实施例的吊弦预配装置制作吊弦6的流程如下:
53.准备工作:将工作台1卡合在钢轨上,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工件5(优选钢筋)的长度;
54.第一步:对工件5进行第一次折弯:
55.如图6所示,将工件5放置在第一限位空间内,把手杆3.1安装在第二导柱2.2上,定位面2.4a用于工件5第一次折弯的阻挡定位,
56.如图7所示,通过把手杆3.1带动推柱3.2转动,工件5的被折弯部位贴着第二导柱2.2外壁进行弯曲,从而完成第一次折弯;
57.第二步:对工件5进行第二次折弯,
58.如图8所示,将工件5第一次折弯形成的部位放置在第二限位空间内,把手杆3.1安装在第一导柱2.1上,
59.如图9所示,通过把手杆3.1带动推柱3.2转动,工件5的被折弯部位贴着第一导柱2.1外壁进行弯曲,从而完成第二次折弯;
60.第三步,对工件5进行第三次折弯,
61.如图10所示,把手杆3.1转换至第二导柱2.2上,
62.如图11所示,通过把手杆3.1带动推柱3.2转动,工件5的被折弯部位贴着第二导柱2.2外壁进行弯曲,从而完成第三次折弯;优选在第三次折弯完成后,将工件5自由端的过长的部分剪掉;
63.第四步,对工件5的自由端(标号为l1)进行调整,
64.如图12-图13,具体是,将工件5卡进第二卡槽4.1内,操作人员用工具或人手将自由端铰在工件5的直线段(标号为l2)上,从而完成自由端的调整,吊弦6制作完成。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