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2.风扇是制冷或通风等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风扇工作过程中,气流会顺着风扇叶片的吸力面和压力面流动,在叶片的后缘出风,产生气流分离,气流沿风扇叶片的吸力面流动速率高于在压力面上的速率。由于风扇叶片的吸力面存在气流附面层,并且随着风扇旋转气流附面层不断地从风扇叶片后缘脱落,产生大量的气流涡,因此风扇叶片的整体形状对出风的效果影响很大。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叶片大多只是沿径向延伸的圆弧板叶片,叶片并未设计弯曲变化,导致风扇出风不均匀,风扇能效低。并且现有的叶片折弯大多依靠熟练工多次调整折弯机进行折弯操作,不便于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便于操作使用的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包括底座、调节室、折弯电机、锥齿轮一、连接轴一、锥齿轮二、离合室、连接轴二和折弯室,所述折弯电机设于底座上,所述锥齿轮一设于折弯电机输出端上,所述离合室设于底座上,所述连接轴一穿过离合室一侧转动设于底座上,所述锥齿轮二设于连接轴一一端并且与锥齿轮一啮合,所述折弯室设于底座上,所述连接轴二穿过折弯室与离合室并且转动设于底座上,所述调节室设于底座上,所述调节室内设有调节轴、平动组件、摆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调节轴转动设于调节室内,所述平动组件包括平动电机、平动齿轮一、平动齿轮二和传动板,所述平动电机设于调节室底端,所述平动齿轮一设于平动电机输出端上,所述平动齿轮二转动套接设于调节轴上并与平动齿轮一啮合,所述传动板通过连接件设于平动齿轮二上,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电机、蜗杆一、蜗轮一、传动轮一、传动轮二和传动轮三,所述摆动电机设于调节室底端,所述蜗杆一设于摆动电机输出端上,所述蜗轮一设于调节轴上并且与蜗杆一啮合,所述传动轮一设于调节轴顶端,所述传动轮二和传动轮三转动设于传动板上,所述传动轮二同时与传动轮一和传动轮三啮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下夹持件、气缸和上夹持件,所述下夹持件通过连接件设于传动轮三上,所述气缸通过连接件设于传动轮三上,所述上夹持件设于气缸底端。
5.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室内设有空间凸轮、蜗杆三、抵靠件、维持弹簧、折弯轴和蜗轮三,所述空间凸轮固定设于折弯室内并且转动套设于连接轴二上,所述蜗杆三通过键连接滑动设于连接轴二上,所述抵靠件设于蜗杆三一侧并且贴合设于空间凸轮上,所述维持弹簧活动设于蜗杆三与折弯室内侧壁之间,所述折弯轴穿过折弯室侧壁转动设于折弯室内,所述蜗轮三设于折弯轴上并且与蜗杆三啮合,所述折弯轴位于折弯室外的一端设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上设有电动夹钳。
6.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室内设有蜗杆二、传递轴、蜗轮二、离合轮一、离合轮二、控制轴、l形控制杆、滑动座、连接座、匚形球座、万向球、凹陷挡块、离合柄、接触件、连接销和离合弹簧,所述蜗杆二设于连接轴一位于离合室内的一端,所述传递轴转动设于离合室内,所述蜗轮二设于传递轴上并且与蜗杆二啮合,所述离合轮一设于传递轴上,所述离合轮二通过键连接滑动设于连接轴二位于离合室内的一端并且可与离合轮一啮合,所述控制轴转动设于离合室内,所述l形控制杆穿过离合室侧壁设于控制轴一端,所述滑动座滑动设于离合室内侧顶端,所述连接座滑动设于滑动座上并且铰接设于l形控制杆上,所述匚形球座通过连接件设于滑动座一侧,所述万向球对称滚动设于离合轮二上并且滚动设于匚形球座内,所述凹陷挡块设于离合室内侧底端,所述接触件滑动设于凹陷挡块上,所述离合柄设于接触件上,所述离合柄内设有直槽,所述连接销滑动设于直槽内并且转动设于l形控制杆一端,所述离合弹簧设于直槽底端与连接销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一、锥齿轮二、离合室、连接轴二和折弯室对称设有两组。
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轮一、传动轮二和传动轮三齿数相同,所述传动轮一、传动轮二和传动轮三模数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空间凸轮靠近抵靠件一侧的轮廓由两组方向相反的螺旋线构成,所述螺旋线的螺距与蜗杆三螺距相等。
10.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方案通过调节室内平动组件和摆动组件的配合,灵活地调节弧形叶片中部的夹持区域,从而有利于改变弧形叶片两端折弯基准。
12.2、本方案通过折弯室内空间凸轮、蜗杆三、抵靠件、维持弹簧、折弯轴和蜗轮三的设置,能精确的控制弧形叶片两端折弯的角度,成型效果好。
13.3、本方案通过离合室的设置,在使用时能快速切断折弯电机与一组折弯室的连接,在弧形叶片两端同时折弯的过程中,能在一端满足折弯要求后,仅对另一端进行微调折弯。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的调节室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的离合室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的折弯室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底座,2、调节室,3、摆动电机,4、蜗杆一,5、调节轴,6、蜗轮一,7、传动轮一,8、传动轮二,9、传动轮三,10、下夹持件,11、气缸,12、上夹持件,13、平动电机,14、平动齿轮一,15、平动齿轮二,16、传动板,17、折弯电机,18、锥齿轮一,19、连接轴一,20、锥齿轮二,21、离合室,22、蜗杆二,23、传递轴,24、蜗轮二,25、离合轮一,26、连接轴二,27、离合轮二,28、控制轴,29、l形控制杆,30、滑动座,31、连接座,32、匚形球座,33、万向球,34、凹陷挡块,35、离合柄,36、接触件,37、连接销,38、离合弹簧,39、折弯室,40、空间凸轮,41、蜗杆三,42、抵靠件,43、维持弹簧,44、折弯轴,45、蜗轮三,46、气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叶片两端折弯模具,包括底座1、调节室2、折弯电机17、锥齿轮一18、连接轴一19、锥齿轮二20、离合室21、连接轴二26和折弯室39,所述折弯电机17设于底座1上,所述锥齿轮一18设于折弯电机17输出端上,所述离合室21设于底座1上,所述连接轴一19穿过离合室21一侧转动设于底座1上,所述锥齿轮二20设于连接轴一19一端并且与锥齿轮一18啮合,所述折弯室39设于底座1上,所述连接轴二26穿过折弯室39与离合室21并且转动设于底座1上,所述调节室2设于底座1上,所述调节室2内设有调节轴5、平动组件、摆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调节轴5转动设于调节室2内,所述平动组件包括平动电机13、平动齿轮一14、平动齿轮二15和传动板16,所述平动电机13设于调节室2底端,所述平动齿轮一14设于平动电机13输出端上,所述平动齿轮二15转动套接设于调节轴5上并与平动齿轮一14啮合,所述传动板16通过连接件设于平动齿轮二15上,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电机3、蜗杆一4、蜗轮一6、传动轮一7、传动轮二8和传动轮三9,所述摆动电机3设于调节室2底端,所述蜗杆一4设于摆动电机3输出端上,所述蜗轮一6设于调节轴5上并且与蜗杆一4啮合,所述传动轮一7设于调节轴5顶端,所述传动轮二8和传动轮三9转动设于传动板16上,所述传动轮二8同时与传动轮一7和传动轮三9啮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下夹持件10、气缸11和上夹持件12,所述下夹持件10通过连接件设于传动轮三9上,所述气缸11通过连接件设于传动轮三9上,所述上夹持件12设于气缸11底端。
23.所述折弯室39内设有空间凸轮40、蜗杆三41、抵靠件42、维持弹簧43、折弯轴44和蜗轮三45,所述空间凸轮40固定设于折弯室39内并且转动套设于连接轴二26上,所述蜗杆三41通过键连接滑动设于连接轴二26上,所述抵靠件42设于蜗杆三41一侧并且贴合设于空间凸轮40上,所述维持弹簧43活动设于蜗杆三41与折弯室39内侧壁之间,所述折弯轴44穿过折弯室39侧壁转动设于折弯室39内,所述蜗轮三45设于折弯轴44上并且与蜗杆三41啮合,所述折弯轴44位于折弯室39外的一端设有气动伸缩杆46,所述气动伸缩杆46上设有电动夹钳(未图示)。
24.所述离合室21内设有蜗杆二22、传递轴23、蜗轮二24、离合轮一25、离合轮二27、控制轴28、l形控制杆29、滑动座30、连接座31、匚形球座32、万向球33、凹陷挡块34、离合柄35、接触件36、连接销37和离合弹簧38,所述蜗杆二22设于连接轴一19位于离合室21内的一端,所述传递轴23转动设于离合室21内,所述蜗轮二24设于传递轴23上并且与蜗杆二22啮合,所述离合轮一25设于传递轴23上,所述离合轮二27通过键连接滑动设于连接轴二26位于离合室21内的一端并且可与离合轮一25啮合,所述控制轴28转动设于离合室21内,所述l形控制杆29穿过离合室21侧壁设于控制轴28一端,所述滑动座30滑动设于离合室21内侧顶端,
所述连接座31滑动设于滑动座30上并且铰接设于l形控制杆29上,所述匚形球座32通过连接件设于滑动座30一侧,所述万向球33对称滚动设于离合轮二27上并且滚动设于匚形球座32内,所述凹陷挡块34设于离合室21内侧底端,所述接触件36滑动设于凹陷挡块34上,所述离合柄35设于接触件36上,所述离合柄35内设有直槽,所述连接销37滑动设于直槽内并且转动设于l形控制杆29一端,所述离合弹簧38设于直槽底端与连接销37之间。
25.所述连接轴一19、锥齿轮二20、离合室21、连接轴二26和折弯室39对称设有两组。所述传动轮一7、传动轮二8和传动轮三9齿数相同,所述传动轮一7、传动轮二8和传动轮三9模数相同。所述空间凸轮40靠近抵靠件42一侧的轮廓由两组方向相反的螺旋线构成,所述螺旋线的螺距与蜗杆三41螺距相等。
26.具体使用时,摆动电机3带动蜗杆一4、蜗轮一6、调节轴5转动,调节轴5顶端的传动轮一7转动并通过啮合关系使传动轮二8与传动轮三9转动,传动轮三9带动夹持组件同步摆动。平动电机13带动平动齿轮一14、平动齿轮二15和传动板16转动,传动板16上的传动轮二8和传动轮三9在跟随传动板16转动的同时因传动轮二8与传动轮一7的啮合关系而产生自转,并带动传动轮三9自转,因传动轮一7、传动轮二8和传动轮三9齿数相同,传动轮一7、传动轮二8和传动轮三9模数相同,所以传动轮三9相对不动的传动轮一7仅做跟随传动板16的公转而不改变传动轮三9上夹持组件的倾角。通过摆动组件和平动组件的配合使用,可以灵活地调节弧形叶片两端折弯的基准。
27.折弯电机17的驱动力经锥齿轮一18、锥齿轮二20与离合室21传动后使连接轴二26转动,通过键连接滑动在连接轴二26上的蜗杆三41随连接轴二26转动的同时因抵靠件42与空间凸轮40的接触关系而在连接轴二26上往复滑动,因空间凸轮40靠近抵靠件42一侧的轮廓由两组方向相反的螺旋线构成,螺旋线的螺距与蜗杆三41螺距相等,所以在蜗杆三41转动的一个周期内,蜗轮三45获得半个周期的歇停并随后转过一固定的小角度,因此折弯轴44能够获得间歇性缓慢的转动,并且便于控制弧形叶片的折弯角度,由气动伸缩杆46上的电动夹钳握持在弧形叶片两端,即可完成折弯轴44动力的传输。
28.在弧形叶片一端折弯满足要求,而另一端仍需微调时,下压折弯满足要求一侧的l形控制杆29,l形控制杆29与控制轴28转动的同时连接销37压缩离合弹簧38,转动的l形控制杆29驱使滑动座30带动匚形球座32、万向球33与离合轮二27滑动,使离合轮一25与离合轮二27分离从而断开连接轴二26的驱动输入。在l形控制杆29转过一定角度后,接触件36在离合弹簧38复原力的作用下沿凹陷挡块34快速滑动至另一端并使离合弹簧38复位,从而使l形控制杆29不再转动。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