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冲压模具废屑产生的修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3842发布日期:2022-06-25 11:4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冲压模具废屑产生的修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修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冲压模具废屑产生的修边装置。


背景技术:

2.近些年,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于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型汽车覆盖件在冲压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修边工序,将板料进行切断分离。传统的修边工序在切断板料时会产生大量金属废屑。金属废屑留在模具中或粘附在零件表面,进行冲压生产时会造成零件表面出现星目及压伤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质量。
3.传统的修边结构中,由于固定在上模的第一侧镶块为了规避和固定在下模的废料刀在切断板料时发生碰撞,二者在刃口处要做局部避让,这就造成第一侧镶块的刃口比第二侧镶块刃口短,刃口突变,不连续,存在高度断差,如图1所示。这样在上下模合模过程中,第一侧镶块和第二侧镶块就不是同时接触板料,存在先后切入的情况,此时对板料不是剪切动作而是刺破动作。因废料刀是固定不动的,废料刀与板料有间隙、不服帖。刺破时板料向下变形,随着合模过程的继续,板料与废料刀开始接触,废料刀对切下的板料做进一步切断,对刺破撕裂区域产生了二次切断,此过程会产生大量金属废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冲压模具废屑产生的修边装置,通过在废料刀上端设置浮动镶块,能够实现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和浮动镶块同时切断板料,避免先后切入的情况,从而有效减少金属废屑的产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防止冲压模具废屑产生的修边装置,包括均设置在上模的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上底板和设置在下模的废料刀,第一侧镶块和第二侧镶块分别固定在上底板下端的两侧,还包括浮动镶块和用于带动浮动镶块上下移动的弹性元件;浮动镶块设置在第一侧镶块与第二侧镶块之间,且浮动镶块位于废料刀正上方;上底板下端中间设有凹槽,弹性元件、浮动镶块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凹槽内。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浮动镶块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上连接部设置在凹槽内,下连接部设置在第一侧镶块和第二侧镶块之间;上连接部的宽度大于下连接部的宽度。合模时,上连接部的底面搭接在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安装面的上端,可以为浮动镶块切断板料提供支撑力,进一步确保浮动镶块、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能同时切断板料。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连接部两个侧面的延伸面之间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两个侧面的延伸面之间成夹角可以保证浮动镶块在切断板料过程中始终卡在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中间,防止三者的刃口发生错位,还可以防止浮动镶块在运动过程中从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中间穿出,造成安全事故。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包括上凹槽和下凹槽,下凹槽的高度大于上连接部的高度,弹性元件设置在上凹槽,上连接部设置在下凹槽。弹性元件和上连接部分别设置在上凹
槽和下凹槽内,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下凹槽的高度大于上连接部的高度,可以保证浮动镶块的上连接部可以在下凹槽内有上下活动的空间。下凹槽后端可以抵消上连接部上下运动时受到的侧向力,以保持上连接部始终位于下凹槽内。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凹槽形状与上连接部形状相匹配。以适应浮动镶块的上下活动的需求,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冲压模具废屑产生的修边装置,通过在在第一侧镶块和第二侧镶块之间设置浮动镶块,且使浮动镶块位于废料刀上方,从而实现合模时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和浮动镶块同时切断板料;板料切断后,弹性元件带动浮动镶块向上移动,使废料刀进一步切断废料;避免第一侧镶块、第二侧镶块先后切入的情况,从而有效减少金属废屑的产生,实现产品和废料同步切断的目的。
附图说明
1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修边结构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修边结构立体图;
13.图3为图2中第一侧镶块、浮动镶块、第二侧镶块翻转立体图;
14.图4为图2中浮动镶块的立体图;
15.图5为图2中上底板的立体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板料切断前的平面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板料切断中的平面示意图;
18.图8为本实用新型板料切断后的平面示意图;
19.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20.1.第一侧镶块,2.第二侧镶块,3.上底板,4.废料刀,5.浮动镶块,6.弹性元件,7.安装面,8.板料,夹角θ;
21.3.上底板:31.凹槽(311.上凹槽、312.下凹槽);
22.5.浮动镶块:51.上连接部(511.底面、512.顶面),52.下连接部(521.配合面),53.刃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25.定义模具合模方向为上下方向。
26.如图1所示,传统的修边结构中,由于固定在上模的第一侧镶块1为了规避和固定在下模的废料刀5在切断板料时发生碰撞,二者在刃口处要做局部避让,这就造成第一侧镶块1的刃口比第二侧镶块2刃口短,刃口突变,不连续,存在高度断差。这样在上下模合模过程中,第一侧镶块1和第二侧镶块2就不是同时接触板料,存在先后切入的情况,此时对板料不是剪切动作而是刺破动作。因废料刀5是固定不动的,废料刀5与板料有间隙、不服帖。刺破时板料向下变形,随着合模过程的继续,板料与废料刀5开始接触,废料刀5对切下的废料做进一步切断,对废料刺破撕裂区域产生了二次切断,此过程会产生大量金属废屑。
27.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冲压模具废屑产生的修边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模的第一侧镶块1、第二侧镶块2、上底板3和设置在下模的废料刀4,第一侧镶块1和第二侧镶块2分别焊接固定在上底板3下端的两侧,还包括包含上连接部51、下连接部52的浮动镶块5和弹性元件6,浮动镶块5位于废料刀4上方;上底板3下端中间设有凹槽31,弹性元件6和上连接部5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凹槽31内,下连接部52设置在第一侧镶块1和第二侧镶块2之间;上连接部51的宽度大于下连接部52的宽度,合模时,弹性元件6带动浮动镶块5向下移动,上连接部51的底面511两侧搭接在第一侧镶块1、第二侧镶块2安装面7的上端,使浮动镶块5和第一侧镶块1、第二侧镶块2三者的刃口齐平,以便同时切断板料8;板料8切断后,弹性元件6带动浮动镶块5向上移动,以便废料刀4进一步切断板料8。
28.弹性元件6选择弹簧或氮气弹簧,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弹性元件6两端可以分别抵接在浮动镶块5上端和凹槽31顶部之间。
29.如图4所示,所述浮动镶块5包括上连接部51、下连接部52、刃口53;上连接部51为梯形方块,靠近刃口53侧短,另一侧长,下连接部52为方形块,上连接部51的宽度大于下连接部52的宽度。上连接部51包括底面511和顶面512,下连接部52两侧设有分别与第一侧镶块1、第二侧镶块2侧面配合的配合面521,且两个配合面521之间成夹角θ,夹角θ为锐角。
30.如图5所示,所述上底板3的凹槽31包括方形上凹槽311和下凹槽312,弹性元件6设置在上凹槽311内,上连接部51设置在下凹槽312内,下凹槽312的高度大于上连接部51的高度,上凹槽311的形状与弹性元件6的形状相匹配,下凹槽312的形状与上连接部51的形状相匹配。
31.如图6所示,上下模合模过程中,板料8切断前,上底板3还未受力,弹性元件6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浮动镶块5的刃口53比第一侧镶块1和第二侧镶块2的刃口高。
32.如图7所示,板料8切断过程中,上底板3受到上模的压力压缩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带动浮动镶块5向下移动,上连接部51的底面511两侧搭接在第一侧镶块1、第二侧镶块2安装面7的上端,使浮动镶块5的刃口53和第一侧镶块1、第二侧镶块2的刃口齐平,以便同时切断板料8。
33.如图8所示,板料8切断后,因浮动镶块5的刃口53不再受力,弹性元件6开始收缩,弹性元件6带动浮动镶块5向上移动,以便废料刀4进一步切断板料8。刃口53的切入量a等于底面511到安装面7的距离b。
34.本实施例中切入量为4mm。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