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8011发布日期:2022-08-06 03:3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管件在加工时,常采用矫直机对管材进行矫正,其工作原理利用两个并排设置的矫直轮组,利用矫直轮组上排列设置的矫直轮对管件进行矫直,在实际生产时往往因钢管的粗细存在差异,而相邻两个矫直轮组之间间距相对固定,这就出现当待矫直的管材直径存在差异时,管材容易卡在矫直机端部而无法输入到两个矫直轮组之间,影响矫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解决了现有矫直机容易在管材直径存在差异时容易卡在矫直机端部而影响矫直效果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所述第一矫直架内部和第二矫直架的内部均间隔设置有若干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端位于加工台表面设置有矫直轮,所述矫直轮包括套设有所述驱动轴上的两个矫直压圈,两个矫直压圈轴向分布在驱动轴上,相邻所述矫直压圈之间形成有辊压区域,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矫直压圈位置可调的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位于加工台的底面设有驱动轮,所述第一矫直架或者第二矫直架上的相邻驱动轮之间通过从动轮啮合联动,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轮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5.在上述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中,所述矫直压圈形状为圆台结构,同一所述驱动轴上的两个所述矫直压圈的圆台上底面相邻。
6.在上述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中,所述矫直压圈中心位置设有与驱动轴滑动配合的通孔,所述驱动轴表面轴向依次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矫直压圈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安装孔之间通过螺钉螺接配合进而实现所述矫直压圈与驱动轴的固定。
7.在上述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中,所述第一矫直架和加工台与第一矫直架和加工台均呈“凹”字形结构,所述驱动轴的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内部。
8.在上述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中,所述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以所述加工台宽度的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在加工台的长度方向上。
9.在上述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中,所述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上设置的所述辊压区域沿所述加工台长度方向依次缩小。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驱动轴上的矫直分为连个矫直压圈,并利用矫直压圈在驱
动轴上可轴向移动,达到调节两个矫直压圈间距的目的,进而使矫直机端部的矫直轮中的两个矫直压圈具有更大的间距,以适应直径存在差异的管材,避免在面对管材直径存在差异时,管材容易卡留在矫直机端部的问题。
12.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矫直压圈形状为圆台结构,同一所述驱动轴上的两个所述矫直压圈的圆台上底面相邻。圆台结构的矫直压圈,能够利用矫直压圈的梯形斜面对管材进行校准挤压,挤压矫直效果好。
13.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矫直压圈中心位置设有与驱动轴滑动配合的通孔,所述驱动轴表面轴向依次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矫直压圈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安装片与安装孔之间通过螺钉螺接配合进而实现所述矫直压圈与驱动轴的固定。矫直压圈和驱动轴之间螺钉连接,便于矫直压圈在驱动轴上的位置进行调节。
1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矫直架和加工台与第一矫直架和加工台均呈“凹”字形结构,所述驱动轴的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内部。驱动轴通过轴承与第一矫直架或者第二矫直架连接,便于驱动轴的转动。
15.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以所述加工台宽度的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在加工台的长度方向上。长度方向设置,便于设置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
16.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矫直架和所述第二矫直架上设置的所述辊压区域沿所述加工台长度方向依次缩小。当辊压区域沿着加工台方向依次缩小时,对应位于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同一端的辊压区域相对较大,以便于对大直径的管件进行收纳,避免管材因直径差压卡在矫直轮组的端部,同时逐渐缩小的辊压区域,对管件具有一个挤压引导的过程,避免管材卡在第一矫直架和第二矫直架之间。
17.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直轮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矫直轮排列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00加工台;
25.200固定块;
26.300第一矫直架、310第一驱动轴、311、驱动轮、320矫直压圈;
27.400第二矫直架、410第二驱动轴;
28.500从动轮、510电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管材矫直加工设备包括加工台100,加工台100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第一矫直架300 贯穿有第一驱动轴310,第一驱动轴310的上端位于加工台100上套设有矫直轮,矫直轮包括两个矫直压圈320,两个矫直压圈320轴向上下依次套设在第一驱动轴310上,而对应的第二驱动轴410上也对应套设有矫直轮,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上以加工台10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在加工台100上,并利用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上相互对称的第一驱动轴310和第二驱动轴410上的矫直对管材进行挤压矫直。
35.优选的,参照图1,矫直压圈320的形成为圆台结构,其截面为等腰梯形,两个矫直压圈320的上底面对称,进而在两个矫直压圈320之间形成有辊压区域,第一矫直架300上的矫直轮的辊压区域和第二矫直架400上的矫直轮的辊压区域之间形成有通过管材的挤压区间,管材通过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 之间形成的挤压区间以进行挤压矫直。
36.优选的,参照图3,矫直压轮位置可调的设置在第一驱动轴310和第二驱动轴410上,为描述方便,仅以第一驱动轴310上矫直压圈320调节方式进行说明,对应的第二驱动轴410上矫直压圈320的调节方式也和第一驱动轴310上的调节方式相同;
37.矫直压圈320内部开设有通孔,矫直压圈320通过通孔套设在第一驱动轴 310上,第一驱动轴310的表面轴向依次设置有螺孔,而矫直压圈320的靠近第一驱动轴31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200,固定块200内螺接有螺钉,利用螺钉旋入到螺孔内部,进而可以实现矫直压圈320与第一驱动轴310之间的固定,当需要调节矫直压圈320在第一驱动轴310上的相对
位置时,既改变辊压区域高度时,只要将螺钉从第一驱动轴310的螺孔内旋出,然后矫直压圈320可沿第一驱动轴 310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辊压区域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直径管材矫直需要。
38.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轴310上的两个矫直压圈320可以均采用固定块200 与螺孔通过螺钉贯穿方式与第一驱动轴310滑动相连,也可以利用将其中一个矫直压圈320与第一驱动轴310的端部固定后,另一个矫直压圈320位置可调,亦可以实现对辊压区域的高度调节。
39.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加工台100上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上的设置的矫直轮的辊压区域至第一矫直架300的长度方向依次变小,这样会出现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同一端的矫直架的挤压区域大,而第一矫直架 300和第二矫直架400另一端的挤压区域小,进而使挤压区域形成一个渐变缩小的挤压区域,这样当直径不同的管材进行进入到挤压区域之间时,均能够通过大口径的挤压区域进入到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之间,而避免直径存在差异的管件卡在矫直机一端而无法进行正常矫直的现象,提高管材矫直效果。
40.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第一驱动轴310的下端位于加工台100的底面设有驱动轮311,相邻驱动轴之间通过从动轮500啮合,从动轮500轮的中心通过转轴与加工台100底部转动连接,转轴的一部通过轴承与加工台100连接,而转轴另一端则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电机通过电机架510510与加工台100的底面连接,利用电机驱动转轴旋转,带动从动轮500转动,从动轮500在依次啮合驱动轮311转动,驱动轮311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轴310上的矫直轮发生转动,进而对进入第一矫直架300和第二矫直架400之间的管件进行挤压输送矫正。
41.本实施例中,第二矫直架400无需实用驱动器对第二矫直架400上的第二驱动轴410进行驱动,也可以实现对管件的挤压输送,仅仅需要第一驱动轴310 转动即可,节省驱动器的配置,节省成本,仅仅需要一台电机即可完成矫直机的矫直运输,当然也可以在第二矫直架400上的第二驱动轴410进行驱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驱动轴310转动输送方向应当与第二驱动轴410转动方向相反,避免在管件输送时阻碍管件的移动。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