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4815发布日期:2022-05-26 06:3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弯刀机附属机构,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


背景技术:

2.弯刀机,广泛用于电子,光电等高精度刀模板制作。现今电子、印刷包装行业飞速发展,作为其配套的工业——刀模加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及资金进入该行业,致使原先利润非常可观的刀模加工行业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3.但是,在以价格为主要因素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除了要降低生产成本外,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在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而电脑自动弯刀机作为刀模生产中两大核心设备之一,对刀模加工的效率和精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折弯内钩是弯刀机的核心机构之一,用于通过翻转实现刀片的特定角度折弯。但是,现有的弯刀机的折弯内钩均只有一个刀槽,因此只能对一种类型的刀片基材进行折弯,当需要对另一种不同宽度、厚度的刀片基材进行折弯时,必须停机更换折弯内钩。更换折弯内钩会消耗较长的时间,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5.并且,现有的折弯内钩上并不具备平衡结构,导致刀片基材在折弯过程中,刀刃部与刀背部的折弯边变形幅度差别较大,使得刀刃裁切出来的轮廓与刀背的图案并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7.设计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具备两个刀槽,可对两种刀片基材进行折弯,省去内钩的更换和弯刀机的停机,从而避免影响生产效率;并且增设平衡结构,可在折弯过程中对刀刃部进行避位平衡,降低刀刃部与刀背部的折弯边变形幅度的差别。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包括杆座和杆体,所述杆体与杆座底端同轴连接;所述杆体上设置有上刀槽和下刀槽;所述上刀槽的一端设置有上导向扩口、另一端设置有上折弯支撑部和上让位槽,所述上折弯支撑部的底端设置有上避位平衡槽,上避位平衡槽相对于上刀槽呈对称状布置;所述下刀槽的一端设置有下导向扩口、另一端设置有下折弯支撑部和下让位槽,所述下折弯支撑部的底端设置有下避位平衡槽,所述下避位平衡槽相对于下刀槽呈对称状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上刀槽和下刀槽均沿杆体的轴向布置,并且上刀槽和下刀槽均为通槽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11.进一步的,所述上导向扩口沿上刀槽的轮廓设置,并且上导向扩口呈扩口状结构;所述上让位槽位于上折弯支撑部远离上刀槽的一侧。
12.进一步的,所述上刀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顶避位槽和上底避位槽,所述
上顶避位槽和上底避位槽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并且均与上刀槽相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下导向扩口沿下刀槽的轮廓设置,并且下导向扩口呈扩口状结构;所述下让位槽位于下折弯支撑部远离下刀槽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下刀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下顶避位槽和下刀刃槽,所述下顶避位槽的横截面呈圆形并且与上刀槽相连通,所述下刀刃槽的横截面为梯形并且与上刀槽相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杆座顶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杆座相同轴;所述杆座侧壁设置有定位端面,所述定位端面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互平行。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设置上刀槽和下刀槽,可对两种刀片基材进行折弯,省去内钩的更换和弯刀机的停机,从而缩短转换所需时间,避免影响生产效率;并且上刀槽和下刀槽处均设置平衡结构,可在折弯过程中对刀刃部进行避位平衡,降低刀刃部与刀背部的折弯边变形幅度的差别,提升刀刃部与刀背部的轮廓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的后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的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的局部视图。
22.图中:1、杆座;101、连接孔;102、定位端面;103、杆体;2、上刀槽;3、上导向扩口;4、上顶避位槽;5、上底避位槽;6、上折弯支撑部;7、上让位槽;8、上避位平衡槽;9、下刀槽;10、下导向扩口;11、下顶避位槽;12、下刀刃槽;13、下折弯支撑部;14、下让位槽;15、下避位平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参考图1至图5,一种自动弯刀机双刀槽折弯内钩,包括杆座1和杆体103,所述杆体103与杆座1底端同轴连接;所述杆体103上设置有上刀槽2和下刀槽9,上刀槽2和下刀槽9的间隙和长度不同,可以满足对两种刀片的折弯;所述上刀槽2的一端设置有上导向扩口3、另一端设置有上折弯支撑部6和上让位槽7,上导向扩口3用于起导向作用,所述上折弯支撑部6的底端设置有上避位平衡槽8,上避位平衡槽8相对于上刀槽2呈对称状布置,上避位平衡槽8,下避位平衡槽15用于在对刀片折弯时对刀刃部进行避位,避免刀刃部过度折弯;所述下刀槽9的一端设置有下导向扩口10、另一端设置有下折弯支撑部13和下让位槽14,下导向扩口10用于起导向作用,所述下折弯支撑部13的底端设置有下避位平衡槽15,所述下避位平衡槽15相对于下刀槽9呈对称状布置,下避位平衡槽15用于在对刀片折弯时对刀刃部进行避位,避免刀刃部过度折弯。
25.所述上刀槽2和下刀槽9均沿杆体103的轴向布置,并且上刀槽2和下刀槽9均为通槽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当需要折弯不同的刀片基材时,仅变更刀片基材的来料水平高度即可对应进入不同的刀槽。
26.所述上导向扩口3沿上刀槽2的轮廓设置,并且上导向扩口3呈扩口状结构,便于发挥导向作用;所述上让位槽7位于上折弯支撑部6远离上刀槽2的一侧,用于让位。
27.所述上刀槽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顶避位槽4和上底避位槽5,所述上顶避位槽4和上底避位槽5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并且均与上刀槽2相连通,上顶避位槽4和上底避位槽5均用于起避位作用,避免损伤刀片两端。
28.所述下导向扩口10沿下刀槽9的轮廓设置,并且下导向扩口10呈扩口状结构,便于发挥导向作用;所述下让位槽14位于下折弯支撑部13远离下刀槽9的一侧,用于让位。
29.所述下刀槽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下顶避位槽11和下刀刃槽12,所述下顶避位槽11的横截面呈圆形并且与下刀槽9相连通,所述下刀刃槽12的横截面为梯形并且与下刀槽9相连通,下顶避位槽11和下刀刃槽12均用于起避位作用,避免损伤刀片两端。
30.所述杆座1顶端设置有连接孔101,所述连接孔101与杆座1相同轴,连接孔101用于将内钩与弯刀机连接;所述杆座1侧壁设置有定位端面102,所述定位端面102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互平行,定位端面102用于方便驱动折弯内钩旋转。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上刀槽2与下刀槽9的长度和间隙宽度均不同,因此对应两种类型、尺寸的刀片基材;当刀片基材需要折弯时,对应进入上刀槽2或者下刀槽9;如进入上刀槽2,则刀片基材的刀背朝向上顶避位槽4,刀刃朝向上底避位槽5,刀片基材会贯穿上刀槽2,上导向扩口3起导向作用,刀片基材移动至特定位置后,弯刀机驱动内钩旋转,即杆座1和杆体103旋转特定角度;在旋转过程中,上折弯支撑部6的边角处会对刀片的侧面形成挤压,使刀片发生形变;在折弯形变过程中,刀片的刀背和刀刃由于厚度的不同,结构强度和折弯变形度均不同;由于上避位平衡槽8的凹槽结构,不会与刀刃部相接触,因此刀刃部尤其是刀尖处受到的折弯力较小,可以抵消刀刃的过度形变,从而提升刀刃部与刀背部的轮廓的一致性。
32.通过下刀槽9对刀片进行折弯的原理同上。
33.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