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夹具气密防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2370发布日期:2022-09-17 00:1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液压夹具气密防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铝液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压夹具气密防错结构。


背景技术:

2.液压夹具大批量加工产品时,会出现夹具压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刀具加工到夹具,把夹具和刀具加工报废,且产品尺寸也会出现不良,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液压夹具气密防错结构,其结构紧凑,通过气密检测方法有效解决了夹具压紧不到位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夹具和刀具的报废,大大节省了加工成本和提高了加工质量。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新型液压夹具气密防错结构,其中:包括底座、第一气缸安装座、第二压板、第三压板、第二气缸安装座、第一前托架、升降架、第二前托架、第一气缸、第一压板、第三气缸、第四压头、压块、第二气缸、后挡板、中间托架、前挡板、第一弹簧销钉、第一支座、后托架、第一垫板、第一压头、第二垫板、销轴、第二压头、盖板、第三压头、第四气缸、第三气缸安装座、第二支座和第二弹簧销钉,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面上且第一气缸安装座左侧面与底座左侧面平齐,所述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都固定安装在第一气缸安装座上且第一气缸位于第二气缸前侧,所述的第一压板安装在第一气缸活塞杆上,所述的第二压板安装在第二气缸活塞杆上,所述的第一支座固定安装在第一气缸安装座顶面上且第一支座上设有“u”形导槽,所述的第一弹簧销钉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的安装孔里,所述的压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的左侧面上且压块位于第一支座上的“u”形导槽里,所述的第二压头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二压板上的导槽里,所述的第三气缸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凹槽里,所述的第四气缸安装在第三气缸安装座,所述的第三压头安装在第四气缸活塞杆末端,所述的升降架安装在底座上的导槽里且第三压头顶在升降架后侧面上,所述的后托架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面上且后托架顶面设有“v”形槽,所述的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都固定安装在后托架上的“v”形槽里,所述的盖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中间托架固定安装在盖板上,所述的第一前托架和第二前托架都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三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二气缸安装座上,所述的第三压板安装在第三气缸活塞杆上,所述的第四压头安装在第三压板底面上的“t”形槽里,所述的后挡板固定安装在第三压板的后侧面上,所述的前挡板固定安装在第三压板的前侧面上,所述的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第二支座上设有“u”形导槽,所述的第二弹簧销钉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的安装孔里且第二弹簧销钉压在第四压头上,所述的第四压头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的“u”形导槽,所述的第一压头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的底面上。
6.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7.上述的第一支座后侧面上设有气密检测孔且气密检测孔与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弹
簧销钉安装孔连通。
8.上述的第二支座后侧面上设有气密检测孔且气密检测孔与第二支座上的第二弹簧销钉安装孔连通。
9.上述的第一气缸、第三气缸、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上都安装有流速调节阀。
10.上述的升降架顶面上设有“v”形槽。
11.上述的中间托架顶面上设有弧形凹槽。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产品前端支撑在第一前托架和第二前托架上,产品中部支撑在中间托架上,产品后端支撑在后托架上的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第一气缸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压板上的第一压头压在产品上直至第一压头压紧到位,此时第一压板左侧面上的压块向下运动,从而推动第一弹簧销钉向下运动,从而将第一支座上的气密检测孔堵住,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气密检测孔是否密封来判断第一压头是否下压到位,当检测到第一压头下压不到位,此时机床停止操作直至第一压头下压到位才能启动;第二气缸向下运动,从而将第二压板上的第二压头压在产品后侧顶面上;第三气缸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压板上的第四压头压在产品上直至第四压头压紧到位,从而推动第二弹簧销钉向后运动,从而将第二支座上的气密检测孔堵住,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气密检测孔是否密封来判断第四压头是否下压到位,当检测到第四压头下压不到位,此时机床停止操作直至第四压头下压到位才能启动;当需要取下产品时,首先松开第一压头、第二压头和第四压头,然后第四气缸伸出,从而通过第三压头推动升降架向上将产品从前第一托架、前第二托架、中间托架和后托架上顶出。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紧凑,通过气密检测方法有效解决了夹具压紧不到位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夹具和刀具的报废,大大节省了加工成本和提高了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轴侧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a-a结构剖视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b-b结构剖视图。
21.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底座1、第一气缸安装座2、第二压板3、第三压板4、第二气缸安装座5、第一前托架6、升降架7、第二前托架8、第一气缸9、第一压板10、第三气缸11、第四压头12、压块13、第二气缸14、后挡板15、中间托架16、前挡板17、第一弹簧销钉18、第一支座19、后托架20、第一垫板21、第一压头22、第二垫板23、销轴24、第二压头25、盖板26、第三压头27、第四气缸28、第三气缸安装座29、第二支座30、第二弹簧销钉31。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23.一种新型液压夹具气密防错结构,其中:包括底座1、第一气缸安装座2、第二压板3、第三压板4、第二气缸安装座5、第一前托架6、升降架7、第二前托架8、第一气缸9、第一压板10、第三气缸11、第四压头12、压块13、第二气缸14、后挡板15、中间托架16、前挡板17、第一弹簧销钉18、第一支座19、后托架20、第一垫板21、第一压头22、第二垫板23、销轴24、第二压头25、盖板26、第三压头27、第四气缸28、第三气缸安装座29、第二支座30和第二弹簧销钉31,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座2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且第一气缸安装座2左侧面与底座1左侧面平齐,所述的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4都固定安装在第一气缸安装座2上且第一气缸9位于第二气缸14前侧,所述的第一压板10安装在第一气缸9活塞杆上,所述的第二压板3安装在第二气缸14活塞杆上,所述的第一支座19固定安装在第一气缸安装座2顶面上且第一支座19上设有“u”形导槽,所述的第一弹簧销钉18安装在第一支座19上的安装孔里,所述的压块13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10的左侧面上且压块13位于第一支座19上的“u”形导槽里,所述的第二压头25通过销轴24安装在第二压板3上的导槽里,所述的第三气缸安装座29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凹槽里,所述的第四气缸28安装在第三气缸安装座29,所述的第三压头27安装在第四气缸28活塞杆末端,所述的升降架7安装在底座1上的导槽里且第三压头27顶在升降架7后侧面上,所述的后托架20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且后托架20顶面设有“v”形槽,所述的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3都固定安装在后托架20上的“v”形槽里,所述的盖板26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中间托架16固定安装在盖板26上,所述的第一前托架6和第二前托架8都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第三气缸11固定安装在第二气缸安装座5上,所述的第三压板4安装在第三气缸11活塞杆上,所述的第四压头12安装在第三压板4底面上的“t”形槽里,所述的后挡板15固定安装在第三压板4的后侧面上,所述的前挡板17固定安装在第三压板4的前侧面上,所述的第二支座30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且第二支座30上设有“u”形导槽,所述的第二弹簧销钉31安装在第二支座30上的安装孔里且第二弹簧销钉31压在第四压头12上,所述的第四压头12安装在第二支座30上的“u”形导槽,所述的第一压头22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10的底面上。
24.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9后侧面上设有气密检测孔且气密检测孔与第一支座19上的第一弹簧销钉18安装孔连通。
25.实施例中,第二支座30后侧面上设有气密检测孔且气密检测孔与第二支座30上的第二弹簧销钉31安装孔连通。
26.实施例中,第一气缸9、第三气缸11、第二气缸14和第四气缸28上都安装有流速调节阀。
27.实施例中,升降架7顶面上设有“v”形槽。
28.实施例中,中间托架16顶面上设有弧形凹槽。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产品前端支撑在第一前托架6和第二前托架8上,产品中部支撑在中间托架16上,产品后端支撑在后托架20上的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3上,第一气缸9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压板10上的第一压头22压在产品上直至第一压头22压紧到位,此时第一压板10左侧面上的压块13向下运动,从而推动第一弹簧销钉18向下运动,从而将第一支座19上的气密检测孔堵住,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气密检测孔是否密封来判断第一压头22是否下压到位,当检测到第一压头22下压不到位,此时机床停止操作直至第一压头22下压到位才能启动;第二气缸14向下运动,从而将第二压板3上的第二压头25压在产品
后侧顶面上;第三气缸1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压板4上的第四压头12压在产品上直至第四压头12压紧到位,从而推动第二弹簧销钉31向后运动,从而将第二支座30上的气密检测孔堵住,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气密检测孔是否密封来判断第四压头12是否下压到位,当检测到第四压头12下压不到位,此时机床停止操作直至第四压头12下压到位才能启动;当需要取下产品时,首先松开第一压头22、第二压头25和第四压头12,然后第四气缸28伸出,从而通过第三压头27推动升降架7向上将产品从前第一托架6、前第二托架8、中间托架16和后托架20上顶出。
3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