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0804发布日期:2022-06-01 23:4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泵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
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存在的问题:在对齿轮泵进行加工时,齿轮的钻孔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现有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大多在用固定夹具,只适用于对某种型号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进行钻孔,兼容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侧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的一侧设有钻孔电机,所述钻孔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设有钻头,所述底座上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转动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转动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底部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杆上转动设有夹持组件。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的一侧固定设有滑柱,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滑柱穿出固定板设置,所述滑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固定板滑动底座之间,所述滑柱的一侧固定设有夹持块。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多个疏水孔,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设有回收箱,所述升降块的另一侧设有冷却机构。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块上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设有冷却喷头,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设置有输液管,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储液箱,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贯穿设有储液箱,所述储液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电机外侧固定设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底部与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钻孔电机外侧套设有固定,所述固定套与升降块固定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下部活动设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顶部与疏水孔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贯穿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回收箱连通。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块呈弧形,所述夹持块设置有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的两个,所述钻头位于左右两侧夹持块中心的正上方。
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装置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可以对钻孔电机进行升降,设置有夹持机构可以对齿轮泵进行夹持,钻孔电机升降实现对夹持机构夹持的齿轮泵的钻孔过程,设置有冷却机构可以对加工时的钻头和齿轮泵进行降温,保证钻孔的精度和钻头的使用耐久度,夹持机构为双杠杆结构,可以对齿轮更加牢固的夹持,使该装置更具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在左右方向的竖截面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在前后方向的竖截面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101-疏水孔、2-升降机构、21-支撑架、22-升降电机、221
‑ꢀ
电机支架、222-丝杆、23-升降块、24-钻孔电机、241-固定套、242-钻头、3
‑ꢀ
冷却机构、31-抽水马达、311-冷却喷头、312-输液管、32-储液箱、4-夹持机构、41-安装座、411-排水槽、421-固定架、422-液压缸、44-支杆、441-支撑轴、45-滑动底座、451-滑柱、452-弹簧、46-固定板、47-夹持块、471-防滑垫、48-夹持组件、5-回收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图5所示,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圈钻孔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有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一侧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设置在支撑架21顶部的升降电机22,所述升降电机22的转轴上固定设有丝杆222,所述丝杆222上螺纹连接有升降块23,所述升降块23的一侧设有钻孔电机24,所述钻孔电机24的转轴上固定设有钻头242,所述底座1上设有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安装座41,所述安装座41上固定设有液压缸422,所述液压缸422的活动端转动设有支杆44,所述支杆44上转动设有支撑轴441,所述支撑轴441的底部与安装座41固定连接,所述支杆44上转动设有夹持组件48。
23.夹持机构4内的安装座4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夹持组件48位于升降电机22的正下
方,在需要将内啮合的齿轮泵的内齿圈进行钻孔时,将齿轮泵本体放置在夹持机构4的夹持组件48内,液压缸422固定设置在安装座41上,通过液压缸422的活动端移动带动支杆44移动,支杆44一端在液压缸422活动端处转动,另一端与夹持组件48转动连接,带动夹持组件48移动,将齿轮泵本体夹紧,升降电机22的转轴穿过支撑架21顶部设置,且升降电机22的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架21顶部配合,丝杆222与升降电机22的转轴固定连接,升降电机22的转轴转动带动丝杆222转动,丝杆222上螺纹连接的升降块23上下移动,带动钻孔电机24及钻孔电机24上的钻头242上下移动,对夹持组件 48夹持的齿轮泵进行钻孔,通过液压缸422伸缩端活动带动夹持组件48移动,可以将不同型号的齿轮泵进行夹紧。
24.所述夹持组件48包括滑动底座45,所述滑动底座45的一侧固定设有滑柱 451,所述安装座41上固定设有固定板46,所述滑柱451穿出固定板46设置,所述滑柱451上套设有弹簧452,所述弹簧452位于固定板46滑动底座45之间,所述滑柱451的一侧固定设有夹持块47,滑动底座45与支杆44转动配合,支杆44移动过程中带动滑动底座45移动,滑动底座45移动带动滑柱451在固定板46处移动,固定板46上开设有通孔,滑柱451穿过通孔设置,实现滑柱451 的移动过程,齿轮泵本体放置在两个夹持块47之间,液压缸422的伸缩端移动带动支杆44移动,支杆44移动带动滑动底座45及安装在滑动底座45上的滑柱451移动,滑柱451移动带动夹持块47移动,将齿轮泵夹紧。
25.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多个疏水孔101,所述底座1的内部固定设有回收箱 5,所述升降块23的另一侧设有冷却机构3,所述冷却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块23上的抽水泵31,所述抽水泵31的出水口固定设有冷却喷头311,所述抽水泵31的进水口固定设置有输液管312,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有储液箱32,所述输液管312的一端贯穿设有储液箱32,所述储液箱32与支撑架21固定连接,抽水泵31的进水口通过输液管312从储液箱内吸取水通过其出水口将水泵到冷却喷头311上,水从冷却喷头流出加工时的钻头242和齿轮泵进行降温,保证钻孔的精度和钻头242的使用耐久度,输液管312为软性管。
26.所述升降电机22外侧固定设有电机支架221,所述电机支架221底部与支撑架2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钻孔电机24外侧套设有固定套241,所述固定套 241与升降块23固定连接,通过电机支架221对升降电机22与支撑架21进行支撑固定,通过固定套241将钻孔电机24与升降块23进行固定。
27.所述底座1的下部活动设有回收箱5,所述回收箱的顶部与疏水孔101连通,所述安装座41上贯穿设有排水槽411,所述排水槽411与回收箱连通,从冷却喷头311喷出的水通过排水槽411及疏水孔101进入到回收箱5内,回收箱 5内的水通过水管排出,或者直接将回收箱5从底座内取出将水排出。
28.所述夹持块47呈弧形,所述夹持块47设置有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的两个,所述钻头242位于左右两侧夹持块47中心的正上方,通过夹持块47对齿轮泵进行夹持。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