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蓄能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2.气囊式蓄能器主要由壳体、气囊、充气阀和进油阀组成。气囊式蓄能器的典型特征是在钢壳内有一个非折叠的、柔性的橡胶气囊。气囊的开口端连接在钢壳充气侧的气阀上。提升阀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常开状态,用以调节通过充油口的油液流量。气囊式蓄能器的顶部或底部组件是可维修的,从而可以提供最佳的灵活性,但在安装气囊时极易出现气囊表面被蓄能器外壳开口刮伤的现象,导致气囊在工作时出现破损,导致气囊内部的惰性气体污染液压油。
3.现有技术中,均采用人工安装的方式,在安装时气囊表面与蓄能器外壳相互接触,并且气囊为橡胶材质自身具有弹性,进入蓄能器外壳内的气囊回弹后,随着推动力慢慢变大,进而刮伤气囊表面,导致在使用时应局部气囊出现破裂,导致内部的惰性气体与液压油接触,污染液压油。
4.综上,我们急需一种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气囊表面与蓄能器外壳相互接触,并且气囊为橡胶材质自身具有弹性,进入蓄能器外壳内的气囊回弹后推动力慢慢变大,进而刮伤气囊表面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
6.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包括有底架、安装板、运输系统、导向系统和挤压系统;底架的上部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上部安装有用于运输蓄能器的运输系统;安装板的中连接有用于运输气囊的导向系统;运输系统位于导向系统之间;安装板前部连接有用于挤压气囊的挤压系统;挤压系统位于运输系统和导向系统之间。
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运输系统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第一固定块、第一管箍和第二管箍;安装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第一电动滑轨;两个第一电动滑轨的外表面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块;两个第一电动滑块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管箍;两个第一管箍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管箍。
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导向系统包括有第一安装架、连接架、第三电动滑轨、第三电动滑块、第二连接板、滑动座、第二固定块、第二电动转轮、弹性件、导向杆、万向轴、螺母和导向组件;安装板的前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导向组件;第一安装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上部与两个前后对称的导向组件连接;安装板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滑轨;第三电动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电动滑块;第三电动滑块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滑动座;两个滑动座上各滑动连接有四个第二固定块;八个
第二固定块以两个为一组;每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电动转轮;每四个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件;导向系统上设置有一个导向杆;导向杆的前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轴;万向轴的前部固定连接有螺母;螺母用于旋紧气囊的一端。
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前方的导向组件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轴承座和第一电动转轮;第一安装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电动推杆;两个第一电动推杆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轴承座;两个第一轴承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转轮。
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挤压系统包括有第四电动滑轨、第四电动滑块、第二安装架、第二电动推杆、第三连接板、挤压块、伸缩板和挤压组件;安装板的前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四电动滑轨;两个第四电动滑轨的外表面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四电动滑块;两个第四电动滑块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挤压块的上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伸缩板;第二安装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挤压组件;第二安装架的下部与另外一个挤压组件固定连接;三个挤压组件相互垂直。
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右方的挤压组件包括有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第一扭力弹簧、刷板、楔形块、弧形板、第四轴承座、第二扭力弹簧、限位块和绳子;第二安装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第二轴承座;两个第二轴承座的左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三轴承座;两个第三轴承座的相向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扭力弹簧;两个第一扭力弹簧与两个第三轴承座上的转轴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轴承座的左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刷板;刷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楔形块;刷板的后部插接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右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第四轴承座;两个第四轴承座的右部各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扭力弹簧;两个第四轴承座的右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块;四个第二扭力弹簧与两个限位块固定连接;弧形板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绳子;两个绳子与刷板滑动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挤压块的前部设置成球状结构,后部设置成弧形结构。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刷板的后部设置成弧形结构,并且弧形结构为橡胶材料,同时后半部分设置有若干个刷毛。
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弧形板设置成弧形结构,并且为橡胶材料。
1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清洗系统;安装板的左部连接有清洗系统;清洗系统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一连接板、电机和刷子;安装板的左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刷子。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发明实现了气囊式蓄能器的气囊和垫圈达到安装,使用牵引的方式将蓄能器气囊带入蓄能器外壳内,同时将蓄能器气囊与蓄能器外壳开口隔开,避免蓄能器气囊与蓄能器外壳接触导致蓄能器气囊表面破损,降低蓄能器气囊使用的寿命。
17.(二)、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了运输系统,实现了蓄能器外壳的运输。
18.(三)、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了导向系统,实现了蓄能器气囊的导向作用,同时拉动蓄能器气囊进入蓄能器外壳内。
19.(四)、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了挤压系统,实现了蓄能器气囊的保护作用,并将蓄能器气囊挤压形变成u形,同时将蓄能器气囊表面润滑油涂抹均匀,同时带动垫圈进入蓄能器外壳内,并对蓄能器气囊的形状进行限位,使其在安装时一直保持u形。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导向系统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导向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挤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挤压系统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挤压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挤压系统的a区放大图;图13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挤压系统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挤压系统的b区放大图;图15为本发明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的清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1-底架,2-安装板,3-运输系统,4-清洗系统,5-导向系统,6-挤压系统,301-第一电动滑轨,302-第一电动滑块,303-第一固定块,304-第一管箍,305-第二管箍,401-第二电动滑轨,402-第二电动滑块,403-第一连接板,404-电机,405-刷子,501-第一安装架,502-第一电动推杆,503-第一轴承座,504-第一电动转轮,505-连接架,506-第三电动滑轨,507-第三电动滑块,508-第二连接板,509-滑动座,5010-第二固定块,5011-第二电动转轮,5012-弹性件,5013-导向杆,5014-万向轴,5015-螺母,601-第四电动滑轨,602-第四电动滑块,603-第二安装架,604-第二电动推杆,605-第三连接板,606-挤压块,607-伸缩板,608-第二轴承座,609-第三轴承座,6010-第一扭力弹簧,6011-刷板,6012-楔形块,6013-弧形板,6014-第四轴承座,6015-第二扭力弹簧,6016-限位块,6017-绳子。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23.实施例1一种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如图1-14所示,包括有底架1、安装板2、运输系统3、导向系统5和挤压系统6;底架1的上部安装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上部安装有运输系统3;安装板2的中连接有导向系统5;运输系统3位于导向系统5之间;安装板2前部连接有挤压系统6;挤压系统6位于运输系统3和导向系统5之间。
24.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移动到需要工作的地方,然后外接电源运行并调试好无损伤的气囊式蓄能器组装设备;而后工作人员将蓄能器外壳固定在运输系统3上;接着工作人员对蓄能器外壳的内部进行清洗,使其内部洁净,然后控制运输系统3带动蓄能器外壳向右移动,当蓄能器外壳移动到导向系统5和挤压系统6运行范围内时,控制导向系统5带动蓄能器气囊向后的移动靠近挤压系统6;同时控制挤压系统6将气囊挤压,使其形成u型在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同时对蓄能器气囊表面涂抹一层润滑油,同时挤压系统6接触蓄能器气囊表面并将其表面的润滑油刷动,使润滑油均匀的涂抹在蓄能器气囊的表面,当蓄能器气囊进入蓄能器外壳内后,控制运输系统3带动运输系统3继续向右移动,而后工作人员将阀安装好。
2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14所示,运输系统3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301、第一电动滑块302、第一固定块303、第一管箍304和第二管箍305;安装板2的上部螺栓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第一电动滑轨301;两个第一电动滑轨301的外表面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块302;两个第一电动滑块302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固定块303;两个第一固定块303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管箍304;两个第一管箍304的上部各螺栓连接有一个第二管箍305。
26.导向系统5包括有第一安装架501、连接架505、第三电动滑轨506、第三电动滑块507、第二连接板508、滑动座509、第二固定块5010、第二电动转轮5011、弹性件5012、导向杆5013、万向轴5014、螺母5015和导向组件;安装板2的前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501;第一安装架50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导向组件;第一安装架50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505;连接架505的上部与两个前后对称的导向组件连接;安装板2的后部螺栓连接有第三电动滑轨506;第三电动滑轨50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电动滑块507;第三电动滑块507的上部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08;第二连接板508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滑动座509;两个滑动座509上各滑动连接有四个第二固定块5010;八个第二固定块5010以两个为一组;每两个第二固定块5010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电动转轮5011;每四个第二固定块5010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件5012;导向系统5上设置有一个导向杆5013;导向杆5013的前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轴5014;万向轴5014的前部固定连接有螺母5015;螺母5015用于旋紧气囊的一端。
27.位于前方的导向组件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502、第一轴承座503和第一电动转轮504;第一安装架50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电动推杆502;两个第一电动推杆502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轴承座503;两个第一轴承座50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转轮504。
28.挤压系统6包括有第四电动滑轨601、第四电动滑块602、第二安装架603、第二电动推杆604、第三连接板605、挤压块606、伸缩板607和挤压组件;安装板2的前部螺栓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四电动滑轨601;两个第四电动滑轨601的外表面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四电动滑块602;两个第四电动滑块60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安装架603;第二安装架60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604;第二电动推杆60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605;第三连接板605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块606;挤压块606的上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伸缩板607;第二安装架603的中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挤压组件;第二安装架603的下部与一个挤压组件固定连接;三个挤压组件相互垂直。
29.位于右方的挤压组件包括有第二轴承座608、第三轴承座609、第一扭力弹簧6010、刷板6011、楔形块6012、弧形板6013、第四轴承座6014、第二扭力弹簧6015、限位块6016和绳子6017;第二安装架60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第二轴承座608;两个第二轴承座608的左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三轴承座609;两个第三轴承座609的相向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扭力弹簧6010;两个第一扭力弹簧6010与两个第三轴承座609上的转轴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轴承座609的左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刷板6011;刷板601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楔形块6012;刷板6011的后部插接有弧形板6013;弧形板6013的右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第四轴承座6014;两个第四轴承座6014的右部各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扭力弹簧6015;两个第四轴承座6014的右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块6016;四个第二扭力弹簧6015与两个限位块6016固定连接;弧形板6013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绳子6017;两个绳子6017与刷板6011滑动连接。
30.挤压块606的前部设置成球状结构,后部设置成弧形结构。
31.刷板6011的后部设置成弧形结构,并且弧形结构为橡胶材料,同时后半部分设置有若干个刷毛。
32.弧形板6013设置成弧形结构,并且为橡胶材料。
33.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蓄能器外壳放置在两个第一管箍304上,接着使用螺栓将两个第二管箍305与两个第一管箍304固定,即固定住蓄能器外壳;而后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滑块302在两个第一电动滑轨301上向右滑动,两个第一电动滑块302带动两个第一固定块303相右移动,两个第一固定块303带动两个第一管箍304和第二管箍305向右移动,即带动蓄能器外壳向右移动,当移动到导向系统5和挤压系统6运行范围内时,工作人员通过螺母5015旋紧蓄能器气囊的一端,接着控制八个第一电动推杆502推动八个第一轴承座503相向移动,八个第一轴承座503以四个为一组相向移动,八个第一轴承座503带动四个第一电动转轮504相向移动,四个第一电动转轮504以两个为一组相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旋紧蓄能器气囊导向杆5013、万向轴5014和螺母5015移动到四个第一电动转轮504;四个第一电动转轮504挤压住导向杆5013;而后控制四个第一电动转轮504转动带动导向杆5013向后移动,导向杆5013带动万向轴5014向后移动,万向轴5014带动螺母5015向后移动,螺母5015带动蓄能器气囊向后移动靠近蓄能器外壳,接着在四个第一电动转轮504进一步带动下,使导向杆5013接触四个第二电动转轮5011,并推动四个第二电动转轮5011上下移动,位于上方的两个第二电动转轮5011带动位于上方四个第二固定块5010向上移动,位于上方的四个第二固定块5010在两个滑动座509上的滑槽内向上移动,同时拉伸四个弹性件5012,位于下方的第二电动转轮5011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下移动,在四个弹性件5012作用下夹
持住导向杆5013;接着控制四个第二电动转轮5011带动导向杆5013向后移动,而后控制八个第一电动推杆502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进行复位,在四个第二电动转轮5011带动导向杆5013向后移动,导向杆5013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后移动,即带动蓄能器气囊靠近挤压系统6,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对蓄能器气囊表面涂抹润滑油,同时工作人员掰开六个限位块6016,并将垫圈卡入使垫圈接触三个弧形板6013,压缩垫圈形变成一个内凹的矩形。
34.当蓄能器外壳移动到挤压系统6运行范围内时;控制两个第四电动滑块602在两个第四电动滑轨601上向后滑动,两个第四电动滑块602带动第二安装架603向后移动,第二安装架603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后移动,即带动第二电动推杆604、第三连接板605、挤压块606、伸缩板607、第二轴承座608、第三轴承座609、第一扭力弹簧6010、刷板6011、楔形块6012、弧形板6013、第四轴承座6014、第二扭力弹簧6015、限位块6016和绳子6017向后移动;使弧形板6013与其相连接的部件进入蓄能器外壳内,接着三个刷板6011后端的弧形部位进入蓄能器外壳内;然后导向系统5带动蓄能器气囊向后移动,使蓄能器气囊接触三个挤压组件,而后在进一步带动下,蓄能器气囊挤压挤压组件,位于右方的挤压组件上的刷板6011在蓄能器气囊挤压下从上往下看顺时针转动,接着刷板6011带动两个第三轴承座609以第二轴承座608上的转轴为转动中心转动,同时刷板6011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从上往下看顺时针转动,即带动楔形块6012、弧形板6013、第四轴承座6014、第二扭力弹簧6015、限位块6016和绳子6017从上往下看顺时针转动,使刷板6011后端的弧形部位靠近并贴合蓄能器外壳的开口处,接着刷板6011后端的弧形部位发生形变贴合蓄能器外壳的开口的弧形结构,在此过程中弧形板6013在刷板6011后部开设的槽内向前滑动,接着弧形板6013脱离刷板6011并通过绳子6017进行牵引,同时弧形板6013脱离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进入蓄能器外壳内,即带动第四轴承座6014、第二扭力弹簧6015、限位块6016和绳子6017进入蓄能器外壳内,使垫圈进入蓄能器外壳内,另外两个挤压组件工作原理相同。
35.工作原理:当蓄能器气囊移动到挤压块606的正下方时,控制第二电动推杆604推动第三连接板605向下移动,第三连接板605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下移动,即带动挤压块606和伸缩板607向下移动,使挤压块606挤压蓄能器气囊的上表面,使蓄能器气囊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同时两个伸缩板607贴合蓄能器气囊的表面,在进一步挤压过程中蓄能器气囊受到三个挤压组件和挤压块606限位,使蓄能器气囊的上半部分向左右侧挤压,并推动两个伸缩板607在挤压块606上转动,位于右方的伸缩板607以挤压块606上的转轴为转动中心后往前看顺时针转动,位于左方的伸缩板607以挤压块606上的转轴为转动中心后往前看逆时针转动,同时两个伸缩板607下部的楔形结构接触到位于左方和右方的两个楔形块6012,使挤压块606、两个伸缩板607和三个刷板6011和形成一个u型的框架,并挤压蓄能器气囊使其形变成u型,接着在导向系统5带动下,使蓄能器气囊表面接触三个刷板6011,并将蓄能器气囊表面的润滑油刷动,使润滑油均匀的涂抹在蓄能器气囊表面,当蓄能器气囊前部进入蓄能器外壳内时,蓄能器气囊的前部接触到三个弧形板6013,接着通外接的收卷器带动三个绳子6017向前移动,绳子6017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前移动,即带动弧形板6013、第四轴承座6014、第二扭力弹簧6015和限位块6016向前移动,使垫圈套在蓄能器气囊的前部外表面;当导向系统5带动蓄能器气囊完全进入蓄能器外壳内部后,使用外接的气管向蓄能器气囊的充气,使蓄能器气囊开始慢慢恢复形状,同时推动套在蓄能器气囊外表面的弧形板6013和垫圈向前移动,当移动到蓄能器外壳开口处时,由于垫圈的弹性和蓄能器气囊作用
使其恢复原来的形状,使垫圈无法通过蓄能器外壳的开口,接着通过外接的收卷器带动三个绳子6017向前移动,三个绳子6017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前移动,但在垫圈限位下拉动六个限位块6016以第四轴承座6014上的转轴为转动中心转动,使六个限位块6016失去对垫圈的固定作用,接着控制两个第四电动滑块602在两个第四电动滑轨601上向前滑动,两个第四电动滑块602带动第二安装架603向移动,第二安装架603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前移动,使弧形板6013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复位;接着控制运输系统3带动蓄能器外壳向右移动,接着工作人员将阀安装在蓄能器外壳上开口处,并将安装完成的蓄能器从运输系统3上取出。
36.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2和图15所示,还包括有清洗系统4;安装板2的左部连接有清洗系统4;清洗系统4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401、第二电动滑块402、第一连接板403、电机404和刷子405;安装板2的左部螺栓连接有第二电动滑轨401;第二电动滑轨40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402;第二电动滑块40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03;第一连接板403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04;电机40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刷子405。
37.工作原理:当蓄能器外壳固定在运输系统3上时,运输系统3带动蓄能器外壳移动到清洗系统4运行范围内后,控制第二电动滑块402在第二电动滑轨401上向后移动,第二电动滑块402带动第一连接板403向后移动;第一连接板403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向后移动;即带动电机404和刷子405后移动,使刷子405进入蓄能器外壳内,同时控制电机404带动刷子405转动,对蓄能器外壳内部进行刷洗。
38.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