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压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机油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2.压机是压力机、液压压机、油压机的简称,压机指用于工业制品通过压力成型的一种成型机械,一般采用液压油缸,因此也叫油压机。压机的动作,多数是采用液压系统进行控制,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液压油在整个油路控制系统中,是用来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
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油路系统会出现流量损失的问题,并且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的流量损失就是液压系统中,各被压元件都有相对运动的表面,如液压缸内表面和活塞外表面,因为要有相对运动,所以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如果间隙的两边分别为高压油和低压油,则高压油就会经间隙流向低压区从而造成泄漏。这种泄漏造成的实际流量有所减少,进而对实际的控制精度造成影响,针对该问题,现有的解决方式通常是通过扩大一定的额定流量,基本上用的最多的是用系统工作所需的最大流量乘以一个1.1-1.3的系数来估算。
4.上述,虽然可以通过上调额定流量来弥补流量损失,但是当压机应用于高精度的压塑产品的生产时,该种不确定的系数,需要多次调试得出,并且即便是保证额定流量的固定,但是每次执行元件的行程,其实际的流量损失始终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产品的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
5.那么针对该问题,需要从根本出发,对可能存在泄露液压油的位置进行设计,避免液压油的泄露,进而保证控制的精度,使得压机能够更好的应用于高精度的压塑产品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6.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机油路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上调额定流量来弥补流量损失,但是当压机应用于高精度的压塑产品的生产时,该种不确定的系数,需要多次调试得出,并且即便是保证额定流量的固定,但是每次执行元件的行程,其实际的流量损失始终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产品的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的问题。
7.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机油路控制系统,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能量介质,还包括壳体,上述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能量介质均设于该壳体上;动力元件,包括外部的驱动件,以及承接件,驱动件驱动承接件能够相对于壳体进行移动,进而带动能量介质在壳体内进行能量的传递,动力元件呈现三级驱动的方式,
保证能量介质在壳体内进行能量的传递并且有效的避免流量损失,提高油路控制的准确性。
8.进一步地,壳体的上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壳体的内部还设有分隔膜,能量介质填充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内;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位于分隔膜的同侧,并与第一通道进行分隔,动力元件活动连接在第一通道的内部。
9.进一步地,第一通道的内部上沿着动力元件的移动方向分别开设有口径不同的活动面,包括第一活动面、第二活动面以及第三活动面;第一活动面与第二活动面之间通过第一端面连接,第二活动面与第三活动面之间通过第二端面连接。
10.进一步地,动力元件包括第一承接件、第二承接件以及第三承接件,三个承接件均安装在对应的驱动件的输出端上,在对应驱动件的带动下,三者能够产生互不干扰的位移;第二承接件活动连接在第一承接件的内部,第三承接件活动连接在第二承接件的内部;第一承接件的下端开设的第一斜面与第一端面之间搭接,第二承接件的下端开设的第二斜面与第二端面之间搭接。
11.进一步地,第一承接件与第二承接件中部之间形成密封腔体a,第二承接件与第三承接件中部之间形成密封腔体b,第一承接件以及第二承接件的外壁上均粘接有囊体,位于上述第一承接件与第二承接件外壁上的两个囊体,分别与密封腔体a以及密封腔体b连通,且囊体内填充有气体。
12.进一步地,第一承接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避让通道,第一避让通道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放置腔,第二承接件活动连接在第一放置腔内。
13.进一步地,第二承接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避让通道,第二避让通道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放置腔。
14.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的三级驱动的方式,能够在动力元件驱动过程中,有效的避免流量损失的问题,使得压机能够更好的应用于高精度的压塑产品的生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的油路系统中,动力元件处于壳体内部整体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壳体位于动力元件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承接件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承接件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承接件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动力元件中第一承接件位置变化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动力元件中第一承接件位置变化完成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8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动力元件中第二承接件位置变化完成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承接件位置变化完成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动力元件运行前后剖面结构对比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可以中分隔膜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壳体;101、第一活动面;102、第一端面;103、第二活动面;104、第二端面;105、第三活动面;110、第一通道;120、第二通道;130、第三通道;2、第一承接件;201、第一斜面;210、第一避让通道;220、第一放置腔;230、第一活动腔;231、第一连通腔;3、第二承接件;301、第二斜面;302、第一搭接件;310、第二避让通道;320、第二放置腔;330、第二活动腔;331、第二连通腔;4、第三承接件;401、第二搭接件;5、囊体;6、分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20.实施例:参照附图1-附图13中所示,一种压机油路控制系统,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能量介质,该油路控制系统中,设置的动力元件能够将原动机中的能力传递给该油路控制系统,通过该种方式能够执行元件进行相对应的动作,实现压机的动作目的,还包括壳体1,上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能量介质均设于该壳体1上。
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油路控制系统中的能量介质可选取为液压油,在动力元件的带动下,能够通过液压有的能力传递,进而使得执行元件进行一定的动作,并且该执行元件,运用当压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可以安装一模具,并且针对于压塑成型工艺而言,该压机可以呈现对称结构设置,或者是仅仅在上下两个方向上中的一侧位置进行设置,通过动力元件的驱动,能够带动设置的该执行元件进行动作,进而带动安装在执行元件上的模具进行要压塑成型。
22.动力元件,包括外部的驱动件,以及承接件,驱动件驱动承接件能够相对于壳体1进行移动,进而带动能量介质在壳体1内进行能量的传递,动力元件呈现三级驱动的方式,保证能量介质在壳体1内进行能量的传递并且有效的避免流量损失,提高油路控制的准确性。
23.具体的,动力元件包括第一承接件2、第二承接件3以及第三承接件4,三个承接件
均安装在对应的驱动件的输出端上,在对应驱动件的带动下,三者能够产生互不干扰的位移,具体的,第二承接件3活动连接在第一承接件2的内部,第三承接件4活动连接在第二承接件3的内部。
24.第一承接件2与第二承接件3中部之间形成密封腔体a,第二承接件3与第三承接件4中部之间形成密封腔体b,第一承接件2以及第二承接件3的外壁上均粘接有囊体5,位于上第一承接件2与第二承接件3外壁上的两个囊体5,分别与密封腔体a以及密封腔体b连通,且囊体5内填充有气体。
25.具体的,壳体1的位置固定,动力元件中,第一承接件2相对于壳体1发生位移时,该过程称为一级驱动,第二承接件3相对于壳体1发生位移时,该过程称为二级驱动,第三承接件4相对于壳体1发生相对位移时,该过程称为三级驱动。
26.壳体1的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10、第二通道120以及第三通道130,动力元件活动连接在第一通道110的内部。第一通道110的内部上沿着动力元件的移动方向分别开设有口径不同的活动面,包括第一活动面101、第二活动面103以及第三活动面105;第一活动面101与第二活动面103之间通过第一端面102连接,第二活动面103与第三活动面105之间通过第二端面104连接,壳体1的内部还设有分隔膜6,能量介质填充在第一通道110、第二通道120以及第三通道130内;第二通道120以及第三通道130位于分隔膜6的同侧,并与第一通道110进行分隔。
27.上述,结合附图3-附图5中所示,具体的,第一承接件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避让通道210,第一避让通道210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放置腔220,第二承接件3活动连接在第一放置腔220内,第一放置腔220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活动腔230,第二承接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搭接件302,第一搭接件302的外壁与第一活动腔230内壁滑动配合,第一活动腔230上端开设有第一连通腔231,该第一连通腔231与粘接在第一承接件2外壁上的囊体5内部连通,也就是保证了密封腔体a与第一承接件2外壁上的囊体5之间的连通关系。一级驱动过程中,第一承接件2在与其对应的驱动件的带动下,相对于壳体1进行滑动,该过程参照附图6-附图9中所示,此时位于动力元件下侧位置,并处于壳体1内部的能量介质会被压缩,同时原来处于密封腔体a内的气体,能够能够通过设置的第一连通腔231进入相对应囊体5的内部,进而使得在一级驱动的过程中,囊体5呈线性进行膨胀,进而保证囊体5的外壁能够与壳体1上开设的第一通道110之间保持较好的密封,并且该过程中,实际接触的面为囊体5的外壁与第一活动面101,当一级驱动结束时,参照附图8中所示,第一承接件2下端的第一斜面201会与第一通道110内的第一端面102接触,实现端面密封;在该过程中,位于第一承接件2一侧位置的能量介质会有沿着第一承接件2与第一通道110之间的缝隙发生流量损失,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设置的该第一承接件2的外壁上的囊体5,在该一级驱动的过程中,会使得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进而能够极大的避免流量损失的问题,同时在一级驱动结束时,通过设置的第一斜面201与第一端面102之间的端面密封,进而使得在后续的驱动过程中,该部分不会出现流量损失的问题。
28.上述,结合附图3-附图5中所示,第二承接件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避让通道310,第二避让通道310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放置腔320,第三承接件4活动连接在第二放置腔320内,第二放置腔320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活动腔330,第三承接件4的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
二搭接件401,第二搭接件401与第二活动腔330内壁滑动配合,第二活动腔330上端开设有第二连通腔331,该第二连通腔331与粘接在第二承接件3外壁上的囊体5内部连通,也就是保证了密封腔体b与第二承接件3外壁上的囊体5之间的连通关系。二级驱动过程中,第二承接件3在与其对应的驱动件的带动下,相对于壳体1进行滑动,该过程参照附图8-附图10中所示,此时位于动力元件下侧位置,并处于壳体1内部的能量介质会被压缩(处于第一通道110内的),同时原来处于密封腔体b内的气体,能够能够通过设置的第二连通腔331进入相对应的囊体5的内部,进而使得在二级驱动的过程中,囊体5呈线性进行膨胀,进而保证囊体5的外壁能够与壳体1内的第一通道110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并且该过程中,实际接触的两个面为囊体5的外壁与第二活动面103,当二级驱动结束时,参照附图10中所示,第二承接件3下端的第二斜面301与第二端面104之间搭接,实现端面密封,在此过程中,需要阐述的是,当第一承接件2位置固定,第二承接件3相对于壳体1进行位移时,密封腔体a重新出现,进而使得第一承接件2外壁上的囊体5复位,保证囊体5的膨胀仅仅是过程量,进而保证囊体5在每次使用时的性能;在该过程中,位于第二承接件3一侧位置的能量介质会有沿着第二承接件3与第一通道110之间的缝隙发生流量损失,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设置的该第二承接件3的外壁上的囊体5,在该二级驱动的过程中,会使得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进而能够极大的避免流量损失的问题,同时在一级驱动结束时,通过设置的第二斜面301与第二端面104之间的端面密封,进而使得在后续的驱动过程中,该部分不会出现流量损失的问题,上述,通过对一级驱动以及二级驱动中,两个实际发生滑动的接触面之间,均通过囊体5的膨胀而实现避免流量损失的存在。具体的,当具有一定压力的能量介质,想要克服囊体5内部气体的压力流向另一侧位置时,被能量介质压缩的囊体5中的气体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并随着能量介质的压力增加呈现正比例进行同步增加,根据力平衡的原理,在该动态的驱动过程中,仍能够对两个活动面之间进行有效密封。该过程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存在两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过大,进而产生的摩擦力较大,该问题可通过增大外部驱动件的驱动力来克服,并且该油路控制系统是针对于压塑工艺产品审查而言,其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会需要太大的压力,以此,采用上述方式是能够很好的解决,至于具体的比例关系,本案不做赘述。
29.参照附图10-附图11,该过程的变化为,三级驱动带来的结构的变化,具体的,上述已经对一级驱动和二级驱动进行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当该动力元件相对于壳体1而言呈现处附图10中的状态时,被挤压的能量介质已经保持了一定的压力,但是通过设置的第一斜面201与第一端面102之间的端面密封、第二斜面301与第二端面104之间的端面密封,上述驱动过程,即便保持在该状态不动,也不会存在流量损失的问题,当通过外部的驱动件,带动设置的第三承接件4进行位置的调整时,设置的第三承接件4的会再次对能量介质进行压缩,此过程中,没有设置对应的囊体5避免流量的损失,其目的在于,该部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其需要的外部驱动力较大,因此,若仍采用囊体5,囊体5会被损坏,在本案中,三级驱动中可能存在的流量损失的位置为:第三活动面105与第三承接件4;第三承接件4与第二放置腔320之间,但是该两个位置的接触面均处于密封的环境中,其流量不会出现损失,气体重回密封腔体b重新恢复,进而使得囊体5复位,上述的一级驱动和二级驱动,已经能够使得设置在壳体1内的分隔膜6进行形变,进而使得第二通道120以及第三通道130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具体的,设置的第二通道120以及第三通道130内均活动连接有执行元件,该执行元
件,能够安装具体的,压塑模具,设置的分隔膜6其可看做是,能量介质中的一部分,其两侧位置的能量介质,并不会发生流量损失的问题,进而能够保证实际作用在执行元件上的流量压力,进而保证其压塑的精确行程,实现高精度压塑成品的高质量生产。
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