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8445发布日期:2023-03-28 22:0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一种夹持装置的张拉夹头和一种夹持装置的联接元件以及一种准备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方法。
2.已知的是,将旋转工具(例如是钻头、然而尤其是铣削工具)可更换地固持在机床的夹持装置中。
3.夹持装置在此包括大体上套筒状的夹持夹头,该夹持夹头具有柱形的内表面和大体上锥形的外表面(还被简称为外锥体),该外表面以其变窄的端部在先被置入到夹持装置的基体的与旋转轴线同中心的、同样锥形的接纳开口/接纳孔(还被简称为内锥体)。在夹持夹头的柱形的内表面中,工具或工具的柱形柄部受到夹持。
4.在大多数情况下,夹持夹头被沿周向方向分布地布置的、轴向延伸的、径向贯穿夹持夹头的多个狭槽划分成多个舌形部。狭槽仅在其纵向端中的一个纵向端处是闭合的并且在其另一纵向端处在夹持夹头的端缘是开放的。
5.如果经开槽的夹持夹头以其外锥体向内被压入到基体的内锥体中,则以其柱形柄部被插入到夹持夹头中或以其柱形柄部被接纳在夹持夹头的柱形内表面中的工具在此在径向上被夹持/夹紧。
6.如果夹持夹头是借助于任何类型的机构或牵拉系统被压入到基体中的,则称之为张拉夹头。
7.例如从de 44 05 242 a1已知这样的用于工具的带张拉夹头的夹持装置。
8.在这个夹持装置中,通过使用联接元件(此处被称为联接件)来实现牵拉系统,该联接元件在其轴向朝向夹持夹头的一侧设有用于接纳张拉夹头的螺纹头的内螺纹并且在其另一端部处设有与该内螺纹反向设计的外螺纹。与螺纹驱动类似的是,通过旋转联接元件来将张拉夹头拉入到基体的接纳开口中,其中张拉夹头的柱形内表面的内直径减小并且处于径向压配合的工具的柄部被紧固在张拉夹头的柱形内表面中。
9.从ep 0 007 887 a1已知其他这样的用于工具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具有这样的张拉夹头和在这种情况下为不同类型的联接元件。
10.在此,被设计为不同类型的联接元件与张拉夹头的联接(耦联)是借助于布置在联接元件和张拉夹头上的卡扣式闭锁件来进行的。
11.联接元件被设计为呈套筒的形式,在该联接元件的朝向张拉夹头的端部处、在内侧或在其内周上设置有(在端面)起始的纵向槽并且在其(纵向槽)端部处设置有邻接的横向槽。在联接元件的另一端部(同样在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拉杆进行连接的内螺纹。
12.张拉夹头在其朝向联接元件的端部提供布置在外侧或其外周上的、呈具有倾斜闭锁面的径向突起的形式的闭锁元件。
13.卡扣式闭锁件的闭锁以及因此还有张拉夹头与联接元件的联接是通过将张拉夹头的闭锁元件推入和旋转到联接元件的槽中来进行的。
14.在现代化机床中,工具以极高的转速旋转。在此对工具的径跳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工具旋转轴线的偏心误差和角度误差会降低工具的使用寿命,因为在出现径跳误
差的情况下工具切削刃所受负载不均匀。加工品质也因此受到影响。此外,装调时间也具有重要意义。
1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夹持装置,尤其还能够实现对工具或还有工件的可靠且精确夹持以及对装置的快速装调。
16.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一种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一种这样的夹持装置的张拉夹头和一种这样的夹持装置的联接元件以及一种用于准备这样的夹持装置的方法来实现。
17.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以及以下说明书的主题,并且它们不仅涉及一种夹持装置、一种张拉夹头和一种联接元件,还涉及一种用于准备所述夹持装置的方法。
18.可能使用的术语,例如顶部、底部、前部、后部、左侧或右侧以及内部或外部应根据通常的理解来进行理解,除非另有明确定义。术语,例如径向和轴向,如果使用但未明确定义,则应参考此处所描述的构件/部件的中心轴线或对称轴线或旋转轴线来理解。
19.只要使用,那么术语“基本上”(根据最高法院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它指的是“实际上仍然相当大的程度”。由于制造或组装公差等原因,可能会无意中(即没有功能性理由)产生与通过该术语所隐含的精确性的可能偏差。
20.一种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在使用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情况下,张拉夹头能够相对于联接元件被锁定和夹紧。
21.在此,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能够同时产生接合。
22.即,(直观地观察)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或它们的闭锁元件被布置和设计成使得(仅)能够同时致动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
23.在使用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情况下,张拉夹头能够相对于联接元件被锁定或者相对于联接元件对该张拉夹头进行锁定;在使用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情况下,张拉夹头能够相对于联接元件被夹紧或者相对于联接元件对该张拉夹头进行夹紧。
24.根据一种准备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方法提出的是,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使张拉夹头抵抗内力相对于联接元件轴向移位,尤其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将张拉夹头推入到联接元件中,其中同时地部分致动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
25.然后在外力作用下将张拉夹头相对于联接元件旋转到预定位置、尤其旋转到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处的止挡部(例如旋转大约60
°
),其中继续同时地部分致动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
26.然后撤回外力,尤其撤回对张拉夹头的外力,其中对第一卡扣式闭锁件进行锁定并且对第二卡扣式闭锁件进行夹紧。
27.如果随后夹持装置处于第一卡扣式闭锁件被锁定并且第二卡扣式闭锁件被夹紧的状态,则在此尤其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可能不受轴向力。第二卡扣式闭锁件可能受轴向力负载。
28.在此,“锁定”可以被理解为这样的状态,即在该状态下至少防止借助于卡扣式闭锁件相连接的两个部件完全彼此松脱。在此,例如是,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不会在没有解锁
的情况下“散架”。在“锁定位置”还可以阻止借助于卡扣式闭锁件相连接的两个部件进一步相对运动,例如借助于卡扣式闭锁件相连接的两个部件相对于彼此(进一步)旋转和/或(倒转)旋转。在此方面,适合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可以是底切部。
[0029]“夹紧”可以被理解为,借助于卡扣式闭锁件相连接的两个部件的卡扣式闭锁件的闭锁元件彼此处于或能够产生力配合的连接,然后通过该力配合的连接来引导力流(参见上文“轴向力负载”)。
[0030]
针对夹持装置以简化且直观的方式表达,如果然后第二卡扣式闭锁件被夹紧或受轴向力负载并且第一卡扣式闭锁件被锁定并且在此不受轴向力,则可以单独地或仅通过第二卡扣式闭锁件来将用于实现对工具或工件的夹紧的(轴向)拉力引导至张拉夹头。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由此不受负载地始终保持不受轴向力。
[0031]
因此在本发明中尤其被证明有利的是,尤其能够在同时致动、装调时间(或(张拉夹头的)更换时间)快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使用两个卡扣式闭锁件。可以快速且简单地仅借助于卡扣式闭锁件运动(代替长时间持续且较复杂的拧接)使张拉夹头与联接元件相连接或松脱。在接纳夹持夹头的基体上不一定要进行任何松脱或拆卸。
[0032]
在取下张拉夹头时,只须借助引入辅助件轴向地、反向于通过第二卡扣式闭锁件进行的夹紧(更深地)压入该张拉夹头(以使该张拉夹头可以释放对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锁定),然后进行旋转并且然后又进一步轴向地“取出”,这出于安全起见仅在没有构件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置入新的张拉夹头则以相反的顺序并根据该方法来进行。
[0033]
还可以通过本发明实现构造紧凑的夹持装置,这些夹持装置除此之外的突出之处还在于刚度高且不易受到污染。
[0034]
此外,使用两个卡扣式闭锁件尤其还可以促使例如能够在作为卡扣式闭锁元件的夹持肩部处实现更大地传递力的表面。
[0035]
此外,例如在此通过这两个卡扣式闭锁件来将锁定与力传递分开,因此能够由此实现高度准确地、受限定地引入拉力/夹持力。
[0036]
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可以借助张拉应力被应用于多种常见的机器。由于结构型式较短同样可以用作虎钳系统。
[0037]
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张拉夹头设置有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
[0038]
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是锁定止挡部,该锁定止挡部例如呈在其一端闭合的、尤其具有底切部的横向槽的形式。
[0039]
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是能够相对于联接元件侧的传递力的夹持肩部进行夹紧的张拉夹头侧的传递力的夹持肩部。尤其,在夹持肩部上可以设置有夹持面,该夹持面在力传递或力配合的情况下贴靠(配对)夹持面。便利地,在此夹持面和(配对)夹持面能够完全重合。
[0040]
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联接元件(尤其作为与张拉夹头互补的配对件)设置有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
[0041]
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是锁定元件、例如(锁定/卡
锁)栓,其尤其适合于被接纳在锁定止挡部或横向槽中。
[0042]
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是能够相对于张拉夹头侧的传递力的夹持肩部进行夹紧的联接元件侧的传递力的夹持肩部(尤其还具有夹持面,参加上文)。
[0043]
因此,在此在本发明中尤其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尤其经精加工的夹持肩部或其具有精确横跳(planlauf)的夹持面确保极高的径跳精度。在此被证明极其便利的是,能够相对于彼此进行夹紧的夹持肩部的能够彼此贴靠的夹持面处于与夹持装置或张拉夹头或联接元件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中。因此,通过将夹持面定向成与中心轴线垂直而可以实现:在彼此贴靠的夹持面的贴靠部处没有产生径向力,并且因此张拉夹头可以在缩回到基体中时自身定中心地进行定向。可以保证高径跳。
[0044]
因此,卡扣式闭锁件尤其利用夹持肩部还确保快速且可靠的装调。恰好在通过自动装载进行小批量生产方面产生较大优点。
[0045]
由于实现了高(径跳)精度而不再需要在夹持装置中设置径跳;由此还节约时间。
[0046]
优选地,联接元件是牵拉套筒、即尤其是套筒状的。在此这样的元件可以被紧固在拉杆上(例如与其相拧接)或者与拉杆一体式地形成。还可以替代性地提出,联接元件就是拉杆自身或是该拉杆的一部分。
[0047]
此外,在夹持装置中还可以提供可无级调节力的夹持或牵拉系统、尤其液压和/或气动作用的或机电致动的夹持或牵拉系统。
[0048]
于是在使用这样的夹持或牵拉系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张拉夹头相连接的联接元件(借助轴向拉力)来使张拉夹头轴向移位,即例如将其拉入到基体中。
[0049]
因此还可以便利的是,设置有如下拉杆,该拉杆一方面与联接元件可连接或相连接、例如可拧接或相拧接,并且另一方面与夹持或牵拉系统可连接或相连接。
[0050]
改进地被证明为便利的是,设置具有内锥体的基体,具有外锥体的张拉夹头能够被接纳到该基体中。
[0051]
对此于是可以再次改进地在基体中设置径跳调节装置、例如径跳螺栓,借助于径跳螺栓可以实现对基体或部分基体的径向定位。
[0052]
此外还被证明为便利的是,内锥体和/或外锥体的锥角介于1
°
与10
°
之间,尤其介于2
°
与3
°
之间,非常优选地为大约2
°
30

。与常规的较大的调节角度相比,通过这样小的调节角度可以实现更大的夹持力,这在悬臂长度较大的情况下产生明显更大的刚度。此外,这还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较好地自锁。
[0053]
尤其还便利的是,具有狭槽的张拉夹头还具有扩张元件,扩张元件将处于松脱状态的张拉夹头从未扩张状态扩开,尤其扩开大约0.1mm的最大径向扩宽距离。
[0054]
在此方面进一步被证明为有利的是,提出:在未扩张的状态下,张拉夹头的外锥体的锥角与基体的内锥体的锥角相对应,和/或张拉夹头的外锥体的轮廓处于假想的直圆锥体上。
[0055]
即,扩张元件确保以待夹紧的工具/工件的标称直径所制造的张拉夹头在松脱状态下扩宽大约0.1mm,从而确保可靠、自动的零件更换。
[0056]
还便利的是,扩张元件是弹性体填充件,尤其是狭槽中的和/或被狭槽贯穿的孔中的弹性体填充件。这还可以防止夹持装置中产生污染。于是,便利地(与狭槽相对应地)始于
张拉夹头的工具/工件侧的端面的这些孔(其没有被完全被填充直至张拉夹头的工具/工件侧的端面)还能够被用来放置引入辅助件。
[0057]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还可以提出的是,第二卡扣式闭锁件具有能够相对于彼此进行夹持的、联接元件侧的和/或张拉夹头侧的夹持肩部,尤其是在联接元件的圆周、尤其内周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多个、非常特别是三个夹持肩部和/或在张拉夹头的圆周、尤其外周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多个、非常特别是三个夹持肩部。
[0058]
因此,用于夹持工具或工件的夹持力可以在夹持装置中被引导经过该/这些夹持肩部。
[0059]
于是还可以进一步便利的是,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能够相对于彼此夹紧的夹持肩部的能够彼此贴靠的夹持面处于与夹持装置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中,其中于是还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能够相对于彼此夹紧的夹持肩部的能够彼此贴靠的夹持面以如下方式形成和布置在第二卡扣式闭锁件上,即,当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处于已锁定位置时,能够彼此贴靠的夹持面最大程度地完全重合。
[0060]
因此,通过将夹持面定向成与中心轴线垂直而可以实现:在彼此贴靠的夹持面的贴靠部处没有产生径向力,并且因此张拉夹头可以在缩回到基体中时自身定中心地进行定向。由此可以保证高径跳。
[0061]
还可以提出的是,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在联接元件侧具有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多个、尤其三个锁定元件,例如是(卡锁/锁定)栓;和/或在张拉夹头侧具有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多个、尤其三个锁定止挡部,例如分别呈在其一端闭合的、尤其具有底切部的横向槽的形式。
[0062]
还便利的是,设置有作用于张拉夹头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因此可以实现第二卡扣式闭锁件或其夹持肩部/夹持面相对于彼此的夹紧。这个夹持机构可以优选地以可受弹簧负载的或受弹簧负载的压紧环的形式实现,该压紧环可以贴靠或接合张拉夹头的与该张拉夹头的工具/工件侧的端面相反的端部。
[0063]
这个弹簧因此还可以引起这样的内力,即张拉夹头在被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抵抗该内力而轴向移位,并且该内力在撤回外力的情况下维持对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夹紧。
[0064]
尤其还便利的是,使张拉夹头轴向缩回的夹持力/拉力的力流被引导经过弯曲弹性区域,该弯曲弹性区域尤其在张拉夹头的用于工具或工件的接纳区域的另一侧被设计在第二卡扣式闭锁件之后、但邻近第二卡扣式闭锁件,例如被设计在拉杆上。
[0065]
在此可以进一步提出的是,弯曲弹性区域被设计为波纹状、尤其褶皱式波纹状,和/或被设计在拉杆中/拉杆上。
[0066]
该弯曲弹性区域(例如处于拉杆上)尤其确保(轴向)拉力(在夹持工具或工件时)均匀地分布到(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夹持面或夹持肩部上,并且因此还能够确保张拉夹头的自身定中心地缩回。
[0067]
此外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纵向槽,该至少一个纵向槽可以形成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共用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
[0068]
还被证明便利的是,在具有底切部的横向槽的情况下,锁定止挡件在张拉夹头上具有端部止挡件。
[0069]
还可以改进地提出的是,联接元件是牵拉套筒,尤其是能够被紧固在拉杆上或与
拉杆一体式形成的牵拉套筒,尤其是具有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或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布置在牵拉套筒内侧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的牵拉套筒。
[0070]
联接元件还可以是拉杆,尤其是具有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或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布置在拉杆外侧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的拉杆。
[0071]
优选地还可以提出的是,第一卡扣式闭锁件和/或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被布置在张拉夹头的内侧周面上或在张拉夹头的外侧周面上。
[0072]
还可以便利的是,张拉夹头设置有接纳开口、尤其柱形的接纳开口,该接纳开口用于接纳待夹持的工具或工件、尤其柱形的工件或具有柱形的柄部的工具。
[0073]
还被证明为便利的是,张拉夹头设置有肩部等,该肩部(如果张拉夹头被拉入到基体中)在该基体处触碰抵基体上的靠互补的止挡部或肩部。也就是说,提供对最大轴向缩回的限位,该限位因此尤其可以在张拉夹头空缩回(即没有工具/工件)的情况下防止张拉夹头受到损坏。
[0074]
本发明的有利设计方案的以上说明包含许多特征,这些特征在单独的从属权利要求中以部分地组合成多个特征的方式展现。然而这些特征还可以便利地被单独看待并且组合成其他有意义的组合。
[0075]
即使在说明书中或在专利权利要求中分别以单数或与数量词相关地使用若干术语,本发明的用于这些术语的范围也不应受限于该单数或相应的数量词。另外,词语“一个”或“一种”并不理解为数量词,而是不定冠词。
[0076]
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实现的方式方法,在结合了对以下结合一个或多个附图/图示详细阐释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的情况下将变得更清楚且更容易理解(相同的构件/部件和功能在附图/图示中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0077]
这些实施例用于阐述本发明,并且本发明并不受限于其中给出的特征组合,而且在功能特征方面也不受限。此外,每一个实施例的适合于此的特征还可以明确地被单独看待,将其从某个实施例中删掉、为了补充另外的实施例而将其引入另外的实施例中和/或与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相组合。
[0078]
在附图中:
[0079]
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视图,
[0080]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工具或工件的带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夹持装置的细节视图,
[0081]
图3a、图3b、图3c和图3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张拉夹头的视图。
[0082]-带具有双卡扣件的张拉夹头和联接元件的(精密)夹持装置(用于工具或工件)(图1至图3)
[0083]
图1(以图1a和图1b的单独图示)示出用于夹持工具(或还有工件)的夹持装置2。图2示出这个持装置2的细节局部,该细节局部尤其更详细地示出了夹持装置2的张拉夹头4和联接元件6。张拉夹头4随后还在图3中(以图3a至图3d的单独图示)示出。
[0084]
如图1展示的,夹持装置2(牵拉夹持系统)设置有大体上套筒状的张拉夹头4(参见图3),该张拉夹头具有柱形的内表面84和大体上锥形的外表面16(还被简称为外锥体16),该外表面以其变窄的端部在先被置入到夹持装置的基体10的与旋转轴线/中心轴线70同中
心的、同样锥形的接纳开口/接纳孔14(还被简称为内锥体14)(也参见图2)。
[0085]
在张拉夹头4的柱形的内表面(接纳开口)84中,工具或工具的柱形柄部受到夹持(未示出)。
[0086]
如尤其图2还示出的,与张拉夹头4相连接的是被设计为(套筒状的)牵拉套筒8的联接元件6,该联接元件进而与拉杆32相连接、在此相拧接,该拉杆与用于夹持夹持装置或用于夹紧(接纳开口中的)工具的(未详细示出的、例如液压的)夹持/牵拉系统(12)接合。对此,拉杆32在背离工具侧的端部处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孔,夹持/牵拉系统(12)能够经由该孔与拉杆32相拧接。
[0087]
如图1示出的,张拉夹头4、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和拉杆32被布置在基体10中。
[0088]
如尤其图2展示的,重要的是张拉夹头4与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之间的连接,该连接借助于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两个卡扣式闭锁件50、52(还可被简称为卡扣件)来实现。
[0089]
这两个卡扣件50、52更确切地说第一卡扣件50和第二卡扣件52的(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因此位于张拉夹头4(在此位于外侧48或外周48)和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在此位于内侧46或内周46)上。
[0090]
通过使用第一卡扣件50来对张拉夹头4与联接元件6的连接进行锁定;通过使用第二卡扣件52来对张拉夹头4与联接元件6的连接进行夹紧。
[0091]
张拉夹头
[0092]
如图3示出的,张拉夹头4被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地布置的、轴向延伸的、径向86贯穿张拉夹头4的多个(在此为六个)狭槽20划分成多个(在此相对应地为六个)舌形部88。狭槽20仅在其纵向端中的一个纵向端处是闭合的并且在其另一纵向端处、在张拉夹头4的朝向工具的端面/端缘90是开放的,由此张拉夹头4可以扩开。
[0093]
如尤其图3进一步示出的,张拉夹头4还提供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地布置的、轴向80延伸的(在此与狭槽20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因此在此也相对应地为六个)(盲)孔24,这些孔与狭槽20一样也仅在一个纵向端处是闭合的并且在另一纵向端处、在张拉夹头4的朝向工具的端面/端缘90是开放的。
[0094]
因此,孔24在张拉夹头4中被布置成使其贯穿狭槽20。
[0095]
在未扩张的状态下,张拉夹头4的外锥体16的锥角18与基体10的内锥体14的锥角18相对应,并且在此为大约2
°
30


[0096]
因此,如果在夹持工具时经开槽的张拉夹头4借助于夹持/牵拉系统(12)以其外锥体16被拉入到基体10的内锥体14中,则在此以其柱形柄部被插入到张拉夹头4中或以其柱形柄部被接纳在张拉夹头4的柱形内表面84中的工具在径向86上被夹持/夹紧。在此,张拉夹头4的接纳开口84的直径大小被确定成使得该直径在夹持状态下与被夹持的工具/工件的外直径相对应和/或张拉夹头4的外表面16与基体10的内锥体14处于面接触。
[0097]
如图3示出的,孔24的轴向80延伸尺寸小于狭槽20的轴向延伸尺寸,在此例如大致为狭槽长度的四分之一。
[0098]
孔24(始于孔底部且并不完全至张拉夹头4的端面/端缘90)被弹性体22填充成使得张拉夹头4由于贯穿孔24的狭槽20而扩宽。即,在截面上,被填充到孔24中的弹性体22多于孔直径未扩张的情况下所能够接纳的弹性体。
[0099]
直观地观察,因此由孔24中的弹性体22或由被弹性体22填充的孔24在张拉夹头4
上形成扩张元件22,这些扩张元件将处于松脱状态的张拉夹头4从未扩张状态扩开(在此例如)大约0.1mm的最大径向86扩宽距离38。
[0100]
即,扩张元件22确保以待夹紧的工具/工件的标称直径所制造的张拉夹头4在松脱状态下扩宽大约0.1mm,从而确保可靠、自动的零件更换。
[0101]
因此,被弹性体22填充的孔24还确保免受污染,并且这些孔因此还(在没有被填充至端面/端缘90的情况下)形成针对用于装配/更换/引入张拉夹头4的装配扳手(引入辅助件,未示出)的基座。
[0102]
如尤其图3示出的,在张拉夹头4的、其与用于工具的接纳开口84或接纳区域40相反的端部布置有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式50、52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尤其是布置在该处的外周48上。
[0103]
如图2和图3展示的,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内周46上布置有互补的联接元件或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式50、52的牵拉套筒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从而使得在将张拉夹头4推入(套筒状的)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时这些元件能够产生接合并且第一卡扣件50和第二卡扣式52由此能够被闭锁。
[0104]
如图3示出的,第一卡扣式闭锁件50的基本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三个锁定止挡部56,呈分别在其一端部闭合、具有底切部64并且形成止挡的三个横向槽62的形式。
[0105]
进一步作为第一卡扣件50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设置有(对应地与横向槽62相关联的)与相应的横向槽62连结的、在张拉夹头4的外周48上均匀分布的、起始于张拉夹头4的背离工具侧的端面90的三个纵向槽66。
[0106]
这三个纵向槽66作为第一卡扣件50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还同时形成第二卡扣件52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
[0107]
第二卡扣式闭锁件52的另外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与横向槽62类似地)“邻接”纵向槽66,并且是各自形成具有对应夹持面68的夹持肩部60的三个“横向槽”。
[0108]
如果(如图3还示出的)这三个横向槽在其槽端部各自是开放的,则因此这三个横向槽在张拉夹头4的外侧48形成环绕的环形槽92。
[0109]
在此,(第一卡扣件50和第二卡扣件52的)“共用”的纵向槽66在周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分别略大于联接元件6上或牵拉套筒8上的夹持肩部58,从而使得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夹持肩部58能够被推入或被推动穿过张拉夹头4上的纵向槽66。
[0110]
张拉夹头4的夹持肩部60的夹持面68(以及还有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这样的68/58)处于与张拉夹头4的中心轴线70(等同于联接元件6或夹持装置2的中心轴线70)垂直的平面中。如尤其图2示出并且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这样的张拉夹头侧和联接元件侧的夹持面68或夹持肩部58/60是成对地来夹紧的。
[0111]
联接元件
[0112]
如可以从图1和图2中看到的,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与第一卡扣件50和第二卡扣件52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相对应的互补“配对元件”处于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内周46上。
[0113]
在此图1和图2展示了,与第一卡扣件50和第二卡扣件52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相对应的“配对元件”被布置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工具侧的端部、内侧46。
[0114]
第一卡扣件50的基本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是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内周上均匀分布的、径向86向内伸入的三个锁定栓54。
[0115]
而作为第二卡扣式闭锁件52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内周46上布置有三个夹持肩部58(具有对应的夹持面68)。
[0116]
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夹持肩部58处的这些夹持面68也处于与联接元件6的中心轴线70(等同于张拉夹头4或夹持装置2的中心轴线70)垂直的平面中。
[0117]
在第二卡扣件52的联接元件侧的夹持面68背离工具侧布置/形成在相应的夹持肩部58上时,相应的该处的夹持肩部60的互补的张拉夹头侧的夹持面68在工具侧布置在相应的夹持肩部60上,由此张拉杆4和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夹持肩部60/58可以相应成对地藉由其各自夹持面68进行夹紧。
[0118]
在此,联接元件侧的夹持肩部58的在周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与张拉夹头侧的夹持肩部60的在周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相等(对应的内容因此也适用于夹持面68),从而使得张拉夹头4和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能够相对于彼此进行夹紧的夹持肩部60/58或其夹持面68能够在第二卡扣式52闭锁时完全重合。
[0119]
如图1和图2还展示的,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背离工具侧的端部处、同样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内侧46引入有内螺纹94,借助于该内螺纹能够使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与拉杆32相拧接。
[0120]
如尤其图2示出的,为此在张拉卡箍4的工具侧的端部处的外周48上施加对应的外螺纹96。
[0121]
用于夹紧第二卡扣件的夹持机构
[0122]
借助于被引入到拉杆32与联接元件6之间的夹持机构72,第二卡扣件52可以被夹紧或者被夹紧。
[0123]
如尤其图2示出的,拉杆32为此在其工具侧的端部处设置有接纳开口98,(夹持)弹簧26可以被置入或被置入到该接纳开口中。
[0124]
在这个接纳开口98内,弹簧26在拉杆32的接纳开口98中支撑在环绕的肩部100处。弹簧26在未夹持的状态下(在其被置入到接纳开口98中并且在该处相对于肩部100进行支撑的情况下)在轴向80上伸出拉杆32约其一半的(轴向)长度。
[0125]
在工具侧放置到弹簧26上的是压紧环28,该压紧环(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与拉杆32被拧接的情况下)沉入到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内穿通开口102中。
[0126]
压紧环28可以支撑在布置在联接元件6的内侧46的径向锁定栓54(参见上文关于联接元件6或下文关于第一卡扣件50的描述)处(在此张拉夹头尚未被推入到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中),从而(在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与拉杆32被拧接的情况下)使弹簧26被压到一起并被预紧。
[0127]
通过套筒状的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穿通开口102,弹簧26可以(藉由其压紧环28)进一步在轴向80上被夹持,如在卡扣件50、52闭锁或第二卡扣件52被夹紧时就是这种情况。
[0128]
在此,然后在张拉夹头4被推入到联接元件6中的情况下,张拉夹头4的背离工具侧的端面压向压紧环28并且抵抗弹簧力使该压紧环(进一步)轴向80地移位(由此压紧环28与锁定栓54松脱)。
[0129]
这个弹簧力(在卡扣件50、52被闭锁的情况下)促使第二卡扣件52被夹紧(在此夹持肩部60、58的张拉夹头侧和联接元件侧的夹持面68分别成对地借助弹簧力相对于彼此夹紧)并且在此然而第一卡扣件50在轴向80上不受力(在此锁定栓54相应地“轴向自由地”位于锁定止挡部56或横向槽62中)。
[0130]
拉杆
[0131]
如图2尤其还示出的,进一步地在拉杆32上(朝向工具侧地)紧接在被拧紧的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之后地还设计有弹性区域30(被设计为褶皱式波纹状的区域30)。
[0132]
如果使张拉夹头4轴向80缩回的夹持力/拉力的力流是通过这个弯曲弹性区域30进行的,则这个弹性区域30可以变形成使得(轴向的)拉力(在夹持工具时)均匀地分布到(第二卡扣件52的)夹持面68或夹持肩部58、60上并且因此确保张拉夹头4的自身定中心的缩回。
[0133]
基体
[0134]
如图1还进一步展示的,基体10提供径跳调节装置34。
[0135]
为此,基体10是两件式的,具有朝向工具/工件的“前”第一子体104和与该第一子体连接的第二子体106。
[0136]
第一子体104被放置在第二子体106的连接凸缘108上,并且可以借助于径跳调节螺栓36在径向86上进行定位。
[0137]
如尤其还可以从图2进一步得出的,基体10提供径向向内的(在这种情况下节段状环绕式中断的)用作止挡部的肩部116。对应互补地,在张拉夹头4上布置有(止挡)肩部114。
[0138]
因此,如果将张拉夹头4拉入到基体10中,则两个肩部114/116能够产生止挡。也就是说,因此提供对张拉夹头4的最大轴向缩回的限位,该限位因此尤其可以在对张拉夹头4空缩回到基体10中(即没有工具/工件)的情况下防止张拉夹头受到损坏。
[0139]
张拉夹头的置入和卡扣件的致动
[0140]
如果应例如将新的张拉夹头4置入到夹持装置2中(其中之前的张拉夹头4已被事先从夹持装置2取出),则这一过程如图1中的箭头p1、p2和p3所展示的那样进行。
[0141]
在将张拉夹头4置入到基体10中时,在(例如借助于插套上的引入辅助件(其未被示出))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使张拉夹头4抵抗夹持机构72的弹簧力(参见上文)相对于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轴向移位或者将其推入到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中(参见图1中的p1)。
[0142]
在此,第二卡扣件52的联接元件侧的夹持肩部58和第二卡扣件52的联接元件侧的锁定栓54同时被推入或推动穿过张拉夹头侧的共用的纵向槽66(与第一卡扣件50和第二卡扣件52相关联)。
[0143]
张拉夹头4向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中(向预先确定的位置)的轴向推入受到张拉夹头4上的外肩部110的限制,联接元件6或牵拉套筒8的夹持肩部58以其工具侧的限位面112与该外肩部产生止挡。
[0144]
如果然后使张拉夹头4在(借助引入辅助件的)外力作用下相对于联接元件旋转大约60
°
(参见图1中的p2),则第一卡扣件50的锁定栓54(在被推动过底切部64的情况下)到达第一卡扣件50的横向槽62的止挡部。
[0145]
同时,第二卡扣件52的张拉夹头侧和联接元件侧的夹持肩部60、58或其夹持面68(成对地)完全重合,然而第二卡扣件52的夹持肩部60、58或夹持面68还没有彼此贴靠。
[0146]
然后撤回对张拉夹头4的外力(其中夹持机构72的弹簧力然后使张拉夹头4轴向80地移位)(参见图1中的p3),从而使得第一卡扣件50锁定,其方式为第一卡扣件50的锁定栓54到达底切部64并且(通过夹持机构72的弹簧力)第二卡扣式52被夹紧,其方式为第二卡扣件52的夹持肩部58、60或其夹持肩部68(在夹持机构72引起的压力负载的情况下)产生贴靠。
[0147]
如果然后夹持装置2处于第一卡扣件50被锁定并且第二卡扣件52被夹紧的状态,则第一卡扣件50不受轴向力并且第二卡扣件52受到预紧。
[0148]
虽然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展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所公开的示例的限制,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此推导出其他的变体。
[0149]
附图标记清单:
[0150]2ꢀꢀꢀꢀ
夹持装置
[0151]4ꢀꢀꢀꢀ
张拉夹头
[0152]6ꢀꢀꢀꢀ
联接元件,牵拉套筒
[0153]8ꢀꢀꢀꢀ
牵拉套筒
[0154]
10
ꢀꢀꢀ
基体,夹持体
[0155]
12
ꢀꢀꢀ
(液压/气动/机电的)(可无级调节的)夹持/牵拉系统
[0156]
14
ꢀꢀꢀ
内锥体,锥形接纳开口/接纳孔
[0157]
16
ꢀꢀꢀ
外锥体,外表面
[0158]
18
ꢀꢀꢀ
锥角
[0159]
20
ꢀꢀꢀ
狭槽
[0160]
22
ꢀꢀꢀ
扩张元件,弹性体填充件
[0161]
24
ꢀꢀꢀ

[0162]
26
ꢀꢀꢀ
弹簧,受弹簧负载的
[0163]
28
ꢀꢀꢀ
压紧环
[0164]
30
ꢀꢀꢀ
弯曲弹性区域,(褶皱)波纹状区域
[0165]
32
ꢀꢀꢀ
拉杆
[0166]
34
ꢀꢀꢀ
径跳调节装置
[0167]
36
ꢀꢀꢀ
径跳调节螺栓
[0168]
38
ꢀꢀꢀ
扩宽路径
[0169]
40
ꢀꢀꢀ
接纳区域
[0170]
42
ꢀꢀꢀ
(褶皱式)波纹部,(褶皱式)波纹状
[0171]
46
ꢀꢀꢀ
内侧,内周
[0172]
48
ꢀꢀꢀ
外侧,外周
[0173]
50
ꢀꢀꢀ
第一卡扣式闭锁件(锁定件)
[0174]
52
ꢀꢀꢀ
第二卡扣式闭锁件(夹紧件)
[0175]
54
ꢀꢀꢀ
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锁定元件,卡锁栓
[0176]
56
ꢀꢀꢀ
第一卡扣式闭锁件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锁定止挡部,端部止挡部
[0177]
58
ꢀꢀꢀ
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联接元件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夹持肩部
[0178]
60
ꢀꢀꢀ
第二卡扣式闭锁件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夹持肩部
[0179]
62
ꢀꢀꢀ
横向槽
[0180]
64
ꢀꢀꢀ
底切部
[0181]
66
ꢀꢀꢀ
纵向槽,(共用的张拉夹头侧的卡扣式闭锁元件)
[0182]
68
ꢀꢀꢀ
夹持面
[0183]
70
ꢀꢀꢀ
中心轴线
[0184]
72
ꢀꢀꢀ
夹持机构
[0185]
80
ꢀꢀꢀ
轴向,轴向方向
[0186]
84
ꢀꢀꢀ
(柱形的)内表面,接纳开口
[0187]
86
ꢀꢀꢀ
径向,径向方向
[0188]
88
ꢀꢀꢀ
舌形部
[0189]
90
ꢀꢀꢀ
端面/端缘
[0190]
92
ꢀꢀꢀ
环形槽
[0191]
94
ꢀꢀꢀ
内螺纹
[0192]
96
ꢀꢀꢀ
外螺纹
[0193]
98
ꢀꢀꢀ
接纳开口(用于弹簧26)
[0194]
100
ꢀꢀꢀ
(环绕的)肩部
[0195]
102
ꢀꢀꢀ
联接元件6的内穿通开口
[0196]
104
ꢀꢀꢀ
第一子体
[0197]
106
ꢀꢀꢀ
第二子体
[0198]
108
ꢀꢀꢀ
连接凸缘
[0199]
110
ꢀꢀꢀ
(外)肩部
[0200]
112
ꢀꢀꢀ
限位面
[0201]
114
ꢀꢀ
(止挡)肩部
[0202]
116 (止挡)肩部
[0203]
p1,p2,p3
ꢀꢀꢀ
箭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