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7146发布日期:2023-03-31 22:0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加工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在加工钢结构时,由于冷却和运输,一般钢材会发生弯曲变形,因此需要对钢结构进行矫正。
3.参照图1,钢结构包括主板20和两个侧板25,两个侧板25焊接固定在主板20径向的两侧,主板20端部位于侧板25径向的中点,侧板25长度方向和主板20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主板20径向和侧板25径向相互垂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钢结构经过冷却和运输而发生弯曲变形时,钢结构需要经过矫正机进行矫正,现有的矫正轮只能对主板端面进行滚压矫正,使侧板的弯曲变形无法得到解决,从而降低钢结构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钢结构的加工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包括底座、上压板以及下压板,所述下压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上压板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上压板的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下压板,所述上压板朝向下压板的端面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压辊,所述下压板朝向上压板的端面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轴线和第二压辊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第二压辊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下压板朝向上压板的端面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三压辊,多个所述第三压辊间隔分布在第二压辊轴线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三压辊远离下压板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上压板上,当钢结构放置在所述下压板上时,所述上压板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压辊轮面和第二压辊轮面位于主板两侧并抵紧,所述第三压辊轮面和侧板外壁抵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钢结构放置在下压板上,上压板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上压板外壁抵接下压板外壁,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位于顶板两侧,且第一压辊轮面和第二压辊轮面抵紧顶板外壁,同时第三压辊轴线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上压板和下压板相互正对的外壁上,且第三压辊轮面抵紧侧板外壁,使钢结构不易脱离上压板和下压板,实现钢结构在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固定,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压辊转动,第二压辊与钢结构之间的摩擦力驱使钢结构在第二压辊表面进行移动,同时钢结构外壁与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转动,实现对主板和侧板的外壁同时进行滚压矫正,使钢结构外壁恢复平整,从而提高钢结构的生产质量。
8.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压辊内均同轴开设有流通环腔,所述流通环腔靠近第二压
辊外壁,所述流通环腔用于容纳冷却液。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压辊对主板外壁进行滚压矫正时,第二压辊外壁与主板外壁摩擦产热,使第一驱动件对第二压辊的能量部分转换成摩擦内能,使第二压辊的动力降低,流通环腔内的冷却液对第二压辊外壁进行降温,第二压辊不易具有较高温度,使第一驱动件对第二压辊的能量不易转换成摩擦内能,降低热能的损耗,提高第二压辊的滚压效率。
10.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压辊内均同轴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容纳腔内壁设置有第一热胀冷缩块,所述下压板朝向上压板的端面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轴线方向一一对应连通多个容纳腔,所述下压板上设置有启闭容纳腔的封闭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辊和钢结构滚动接触,第二压辊外壁和钢结构的滚动摩擦力使第二压辊内能增加,第二压辊将内能热传递给第一热胀冷缩块,第一热胀冷缩块升温形变,并驱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进入连通孔内,连通孔内的冷却液对下压板进行降温,使下压板不易具有升温变形,提高第二压辊在下压板上的转动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连通孔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封闭件的调节槽,所述封闭件包括第二热胀冷缩块以及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调节板,所述第二热胀冷缩块两端设置在调节槽内壁以及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分隔连通孔和容纳腔,当所述第二热胀冷缩块升温形变时,驱使所述调节板朝靠近连通孔轴线的方向滑移,所述容纳腔、连接孔以及连通孔依次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将连通孔和容纳腔分隔,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不易通过连通孔与空气接触,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不易挥发,减少材料的耗损;当下压板升温,并将内能热传递给第二热胀冷缩块时,第二热胀冷缩块升温形变,并驱使调节板朝靠近连通孔轴线滑移,容纳腔、连接孔以及连通孔依次连通,同时第一热胀冷缩块升温形变,驱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进入连通孔内,实现对下压板的降温,提高下压板和第二压辊的转动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上压板内开设有多个流通孔,多个所述流通孔一一对应位于相邻第一压辊之间,所述流通孔朝远离下压板的方向贯穿上压板,多个所述流通孔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一一对应朝向多个连通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结构放置在下压板上时,上压板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多个流通孔一一对应连通多个连通孔,当第一热胀冷缩块升温形变时,第一热胀冷缩块驱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依次进入连通孔以及流通孔,冷却液驱使连通孔和流通孔内的空气从流通孔排出,流通孔位于相邻第一压辊之间,流通孔内的冷却液对靠近第一压辊的上压板进行降温冷却,使上压板不易升温形变,从而提高第一压辊和上压板的转动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流通孔靠近下压板的周向内壁设置有多个弹性块,多个所述弹性块拼接形成圆板并封闭流通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压板降温时,第一热胀冷缩块降温形变,并驱使流通孔和连通孔内的冷却液回流至储存腔内,上压板朝远离下压板的方向滑移,多个弹性块拼接形成圆板并封闭流通孔,使流通孔内残留的冷却液不易从流通孔朝向下压板的槽口溢出,保持底座的整洁,减少工作人员对底座的清洁次数。
18.可选的,还包括多个抵接块,多个所述抵接块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连通孔上方,多个所述抵接块外壁均开设有抵接孔,所述抵接孔连通连通孔,当所述上压板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时,多个所述抵接块一一对应多个流通孔,所述抵接块挤压弹性块,并驱使所述弹性块形变,所述连通孔、抵接孔以及流通孔依次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压板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时,上压板外壁抵接下压板外壁,多个抵接块一一对应朝向多个流通孔,抵接块挤压弹性块并驱使弹性块形变,使流通孔的封闭效果消失,流通孔连通连通孔,流通孔内残留的冷却液通过连通孔回流至储存腔内,实现冷却液的重复利用,减少材料的耗损。
20.可选的,还包括驱动上压板滑移的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用于接收第一齿条的动力并驱使第二齿条滑移,所述第一齿条滑动连接在下压板上,且靠近所述下压板顶面的第一齿条端部用于抵接钢结构外壁,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上压板上,当钢结构放置在所述下压板上时,所述钢结构外壁抵接第一齿条,并驱使所述第一齿条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所述齿轮组接收第一齿条的动力,并驱使所述第二齿条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所述第一压辊轮面抵紧钢结构外壁。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钢结构放置在下压板上,钢结构外壁抵接第一齿条,并驱使第一齿条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齿轮组接收第一齿条的动力,并驱使第二齿条朝靠近下压板的方向滑移,第一压辊轮面抵紧主板外壁,使钢结构不易脱离下压板和上压板,实现上压板和下压板对钢结构的限位,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对上压板进行移动,从而提高钢结构的加工效率。
22.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弹力方向的一端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弹力方向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齿条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弹力驱使第一齿条朝靠近上压板的方向滑移的趋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结构在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滚压矫正完成时,钢结构对第一齿条的压力消失,第一弹性件弹力驱使第一齿条朝远离下压板的方向滑移,且第一齿条端部凸出下压板顶面,实现第一齿条的复位,同时齿轮组接收第一齿条的动力,并驱使第二齿条朝远离下压板的方向滑移,上压板和下压板的抵接效果消失,实现上压板的自动复位。
24.可选的,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以及第三压辊周向外壁设置有除锈件,所述除锈件用于去除钢结构外壁的铁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以及第三压辊的外壁和钢结构外壁滚动接触,除锈件外壁和钢结构外壁滚动接触,除锈件对钢结构外壁进行除锈,使钢结构外壁平整,从而提高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以及第三压辊的设置,实现对主板和侧板的外壁同时进行滚压矫正,使钢结构外壁恢复平整,从而提高钢结构的生产质量;2.流通环腔的设置,使第一驱动件对第二压辊的能量不易转换成摩擦内能,降低热能的损耗,提高第二压辊的滚压效率;3.弹性块的设置,使流通孔内残留的冷却液不易从流通孔朝向下压板的槽口溢出,保持底座的整洁,减少工作人员对底座的清洁次数。
附图说明
27.图1是钢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主要展示滑移组件。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主要展示容纳腔。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主要展示流通孔。
34.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支撑部;12、遮蔽部;13、容纳间隙;14、第一位移槽;15、第二位移槽;2、上压板;21、第一限位槽;22、第一转动弧槽;23、第二转动弧槽;24、流通孔;241、进液段;242、抵接段;243、贯通段;244、出气段;3、下压板;31、第二限位槽;32、第三转动弧槽;33、第四转动弧槽;34、转动孔;35、连通孔;351、连接段;352、出液段;36、调节槽;37、滑槽;4、滑移组件;41、第一齿条;42、第二齿条;43、齿轮组;431、第一齿轮;432、第二齿轮;5、第一压辊;6、第二压辊;61、流通环腔;62、容纳腔;7、第三压辊;8、第一驱动件;9、第一热胀冷缩块;10、封闭件;101、第二热胀冷缩块;102、调节板;1021、连接孔;16、弹性块;17、抵接块;171、抵接孔;18、除锈件;19、第一弹性件;20、主板;2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参照图2和图3,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包括底座1、上压板2以及下压板3,下压板3焊接固定在底座1顶面,上压板2和底座1之间连接有滑移组件4,滑移组件4用于驱动上压板2靠近或远离下压板3,当滑移组件4驱使上压板2朝靠近下压板3的方向滑移时,上压板2外壁抵接下压板3外壁。
37.参照图4和图5,上压板2朝向下压板3的外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第一限位槽21长度方向和上压板2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限位槽21贯穿上压板2长度方向的两侧壁,第一限位槽21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一转动弧槽22,第一转动弧槽22的排列方向和第一限位槽21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转动弧槽22长度方向和上压板2宽度方向相互平行,上压板2朝向下压板3的外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转动弧槽23,多个第二转动弧槽23分为两组,两组第二转动弧槽23位于第一限位槽21宽度方向的两侧,同组内的多个第二转动弧槽23一一对应位于相邻第一转动弧槽22之间,且第二转动弧槽23连通第一限位槽21,第二转动弧槽23朝向下压板3的内壁连接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轴线和第二转动弧槽23的中心轴线重合。
38.参照图5和图6,下压板3朝向上压板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1,第二限位槽31长度方向和下压板3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二限位槽31贯穿下压板3长度方向的两侧壁,第二限位槽31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三转动弧槽32,多个第三转动弧槽32一一对应多个第一转动弧槽22,且第三转动弧槽32中心轴线和第一转动弧槽22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下压板3朝向上压板2的外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四转动弧槽33,多个第四转动弧槽33一一对应朝向多个第二转动弧槽23,且第四转动弧槽33中心轴线和第二转动弧槽23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第四转动弧槽33连通第二限位槽31。
39.参照图5,上压板2连接有多个第一压辊5,多个第一压辊5一一对应多个第一转动
弧槽22,第一压辊5轴线两端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弧槽22内壁,第一压辊5转动轴线和第一压辊5轴线重合,且第一压辊5轴线和第一转动弧槽22中心轴线重合。
40.参照图6,下压板3连接有多个第二压辊6以及多个第三压辊7,多个第二压辊6一一对应多个第三转动弧槽32,第二压辊6轴线两端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第三转动弧槽32内壁上,第二压辊6转动轴线和第二压辊6轴线重合,且第二压辊6轴线和第三转动弧槽32中心轴线重合。
41.参照图5和图6,多个第三压辊7一一对应多个第四转动弧槽33,第三压辊7一端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第四转动弧槽33内壁上,且第三压辊7轴线和第四转动弧槽33轴线重合;第三压辊7另一端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转动轴承内壁上。
42.参照图3和图4,底座1上连接有第一驱动件8,第一驱动件8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下压板3上,下压板3外壁开设有转动孔34,转动孔34轴线和第三转动弧槽32中心轴线重合,转动孔34沿自身轴线贯穿下压板3外壁,且转动孔34连通第三转动弧槽32,驱动电机电机轴端部穿设转动孔34并位于第三转动弧槽32内,且驱动电机电机轴同轴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二压辊6转动轴上。
43.参照图4和图6,当钢结构放置在第二限位槽31内时,主板20底壁抵紧第二压辊6轮面,侧板25外壁抵紧第三压辊7轮面。
44.参照图3和图4,同时滑移组件4驱使上压板2朝靠近下压板3的方向滑移,上压板2外壁抵接下压板3外壁,且第一压辊5轮面抵紧主板20顶壁。
45.参照图4和图6,第一驱动件8工作,驱使第二压辊6转动,主板20底壁和第二压辊6轮面滚动接触,并驱使主板20在第二限位槽31内壁滑移,从而带动第一压辊5和第三压辊7对主板20外壁和侧板25外壁进行滚压矫正,使钢结构不易弯曲,从而提高钢结构的生产质量。
46.参照图4,多个第二压辊6内同轴开设流通环腔61,流通环腔61轴线和第二压辊6轴线重合,且流通环腔61靠近第二压辊6周向外壁,第二压辊6内同轴开设有容纳腔62,流通环腔61包围容纳腔62,且流通环腔61连通容纳腔62,流通环腔61和容纳腔62均用于容纳冷却液,冷却液为油液。
47.参照图4和图6,下压板3朝向上压板2的外壁开设有多个连通孔35,多个连通孔35分为两组,两组连通孔35位于第二限位槽31宽度方向的两侧,同组内的多个连通孔35一一对应多个第三转动弧槽32,连通孔35包括连接段351以及出液段352,连接段351以及出液段352依次端部连通,连接段351远离出液段352的端部连通容纳腔62,且连接段351轴线和容纳腔62轴重合,出液段352轴线和连接段351轴线相互垂直。
48.参照图4,容纳腔62远离连接段351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热胀冷缩块9,第一热胀冷缩块9的材料为尼龙,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当第一热胀冷缩块9升温形变时,第一热胀冷缩块9驱使容纳腔62内的冷却液进入连通孔35内。
49.参照图4,下压板3上连接有封闭件10,封闭件10用于启闭容纳腔62,出液段352靠近连接段351的内壁上同轴开设有调节槽36,封闭件10包括第二热胀冷缩块101以及调节板102,第二热胀冷缩块101的材料为尼龙,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第二热胀冷缩块101两端分别固定在调节槽36内壁以及调节板102外壁上,调节板102滑动连接在调节槽36内壁上,调节板102的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出液段352轴线,调节板102外壁开设有连接孔1021,连
接孔1021轴线和出液段352轴线相互平行,连接孔1021沿自身轴线贯穿调节板102外壁。
50.参照图4,调节板102外壁抵接调节槽36内壁,并将出液段352和连接段351分隔,当第二热胀冷缩块101升温形变时,第二热胀冷缩块101驱使调节板102朝靠近出液段352轴线方向滑移,连接段351、连接孔1021以及出液段352依次连通。
51.参照图5和图7,上压板2朝向下压板3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流通孔24,多个流通孔24分为两组,两组流通孔24位于第一限位槽21宽度方向的两侧,同一组的多个流通孔24一一对应多个第一转动弧槽22,流通孔24包括进液段241、抵接段242、贯通段243以及出气段244,进液段241、抵接段242、贯通段243以及出气段244依次连通,进液段241远离抵接段242的端部朝向出液段352,进液段241轴线和出液段352轴线相互平行,进液段241位于相邻第二转动弧槽23之间,进液段241轴线和抵接段242轴线相互垂直,抵接段242轴线和贯通段243轴线相互平行,且贯通段243位于相邻第一转动弧槽22之间,出气段244轴线和贯通段243轴线相互垂直,出气段244远离贯通段243的端部贯穿上压板2外壁。
52.参照图4和图5,进液段241朝向出液段352的周向内壁固定有多个弹性块16,弹性块16的材料可以为橡胶或者硅胶,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件的材料为硅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弹性块16为扇形块,扇形块拼接形成原本并封闭进液段241,实现进液段241和出液段352的分隔。
53.参照图3和图4,下压板3上焊接固定有多个抵接块17,多个抵接块17一一对应位于多个出液段352上方,抵接块17朝向上压板2的外壁开设有抵接孔171,抵接块17连通连通孔35;当滑移组件4驱使上压板2朝靠近下压板3的方向滑移时,多个抵接块17一一对应抵接多个弹性块16,抵接块17外壁抵接弹性块16外壁,并驱使弹性块16形变,进液段241、抵接孔171以及出液段352依次连通。
54.参照图5和图6,第一压辊5、第二压辊6以及第三压辊7周向外壁连接有除锈件18,除锈件18为砂布,砂布外壁与钢结构外壁滚动接触,并对钢结构外壁的铁锈进行清理。
55.参照图3和图6,第二限位槽31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37,两个滑槽37位于第二压辊6轴线的两端,滑槽37长度方向和第二限位槽31长度方向相同,且滑槽37贯穿下压板3两侧壁,底座1包括支撑部11和四个遮蔽部12,上压板2和下压板3位于支撑部11顶壁,四个遮蔽部12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部11底壁,且四个遮蔽部12一一对应朝向下压板3的四角,遮蔽部12和支撑部11之间留有容纳间隙13,支撑部11开设有四个第一位移槽14,四个第一位移槽14一一对应朝向滑槽37端口,且第一位移槽14连通容纳间隙13;支撑部11顶壁开设有第二位移槽15,四个第二位移槽15位于下压板3四角,且第二位移槽15连通容纳间隙13。
56.参照图2和图3,滑移组件4包括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以及齿轮组43,第二齿条42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在上压板2上,第二齿条4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穿设第二位移槽15并位于容纳间隙13内;第二齿条42长度方向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37内壁上,第二齿条4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穿设第一位移槽14并位于容纳间隙13内,齿轮组43包括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第一齿轮431上的转动轴同轴固定在第二齿轮432上的转动轴,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相互远离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容纳间隙13内壁上,且第一齿轮431直径大于第二齿轮432直径,第二齿条42啮合第一齿轮431,第一齿条41啮合第二齿轮432,且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位于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的同一侧。
57.参照图3和图6,遮蔽部12连接有多个第一弹性件19,第一弹性件19可以为扭簧或
者压簧,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9为压簧,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第一弹性件19弹力方向和第一齿条41的滑移方向相互平行,且第一弹性件19弹力方向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容纳间隙13内壁和第一齿条41外壁上,第一弹性件19弹力驱使第一齿条41朝远离下压板3的方向滑移,且第一齿条41端部凸出第二限位槽31内壁。
58.参照图4,相邻第一压辊5转动轴之间张紧连接有传送带,传送带提高相邻第一压辊5转动的稳定性。
5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的矫正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将钢结构放置在第一限位槽21内,钢结构外壁抵接第一齿条41,并驱使第一齿条41朝靠近下压板3的方向滑移,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转动,并带动第二齿条42朝靠近下压板3的方向滑移,上压板2朝靠近下压板3的方向滑移,第一限位槽21内壁抵接钢结构外壁,且实现第一压辊5外壁、第二压辊6外壁以及第三压辊7外壁抵紧钢结构外壁,驱动电机工作并驱使第二压辊6转动,带动第一压辊5以及第三压辊7转动,实现对钢结构外壁的全面滚压矫正,从而提高钢结构的生产质量。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