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输送式棒线材复合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7210发布日期:2022-08-17 10:2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智能输送式棒线材复合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棒线材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智能输送式棒线材复合生产线。


背景技术:

2.棒线材是钢铁生产中的主要生产品之一,棒线材以结构和建筑线材为主,棒线材广泛应用在公路建设、住宅建设、城镇化建设和工业产品加工等领域,棒线材是通过线材轧机进行生产。
3.棒线材原料主要通过输送机构进行输送,水平的输送结构导致原料在传递和输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滑动,原料之间的间隙还会相互碰撞产生噪音,使生产环境更加恶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输送式棒线材复合生产线,以解决水平的输送带导致原料在传递和输送的过程中容易向两侧产生滑动,输送过程不够稳定,原料之间还会相互碰撞产生噪音,使生产环境更加恶劣,原料滑动间距加大,不利于后期原料导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智能输送式棒线材复合生产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智能输送式棒线材复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推送模块;所述第一推送模块包括有伸缩缸和推板,第一推送模块顶部滑动设置有推板,推板背部与伸缩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第一推送模块前段延伸至传输模块上部;所述第一推送模块首端设置有传输模块,传输模块包括有首转齿、下转齿、传动轴、下支架、后转轴、外转架、下斜块和中螺旋杆,传输模块首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有首转齿,首转齿下部啮合连接有下转齿,下转齿中部锥齿与传动轴设置的锥齿啮合连接,传动轴由电机驱动,首转齿、下转齿和传动轴均与下支架贯穿转动连接,传输模块首尾端均设置有下支架,传输模块与首转齿同步转动,传输模块间隔阵列设置在下支架上部,相邻的传输模块为首尾对调,传输模块首尾设置的首转齿和后转轴同步对调,下转齿、传动轴、外转架、下斜块和中螺旋杆同步对调,传动轴进一步的,传输模块尾端中心嵌套转动设置有后转轴,后转轴两侧圆柱轴与外转架转动连接,外转架下部两侧滑动连接有下斜块,下斜块底部贯穿螺接有中螺旋杆,中螺旋杆尾端与下支架转动连接,下斜块底部与下支架水平滑动连接,下斜块上部斜面与外转架底部滑动连接,下斜块承担传输模块的负重,分散对中螺旋杆的压力,下斜块对向移动,外转架垂直移动;所述传输模块中部设置有监测模块,监测模块包括有监控探头,监测模块顶部环绕设置有监控探头,监控探头分别对准传输模块上部和第一推送模块上部的方向;所述传输模块侧面设置有第二推送模块,第二推送模块包括有前推架,第二推送模块为液压伸缩的缸体结构,第二推送模块的伸缩杆与前推架固定后部固定连接,前推架为前后设置有垂直板中部设置有连接柱的工字形的结构,前推架处于传输模块上部。
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8.1、本实用新型通过传输模块对棒线材的原料进行传输,传输模块传输的原料向中部聚集,并且相互紧密贴合,避免原料传输时向两侧移动,避免后期第二推送模块推动时原料因空隙而相互碰撞产生噪音,提升生产环境。
9.2、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测模块监测传输模块和第一推送模块的运行状况,统计加工原料的数量,使人员能够远程监控,降低工人的劳动负担和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输模块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转架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5.1、第一推送模块;101、伸缩缸;102、推板;2、传输模块;201、首转齿;202、下转齿;203、传动轴;204、下支架;205、后转轴;206、外转架;207、下斜块;208、中螺旋杆;3、监测模块;301、监控探头;4、第二推送模块;401、前推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实施例:
20.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输送式棒线材复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推送模块1;第一推送模块1包括有伸缩缸101和推板102,第一推送模块1顶部滑动设置有推板102,推板102背部与伸缩缸10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第一推送模块1前段延伸至传输模块2上部,将原料放置在第一推送模块1上部,通过伸缩缸101推动推板102移动,推板102推动原料定量至传输模块2上;第一推送模块1首端设置有传输模块2,传输模块2包括有首转齿201、下转齿202、传动轴
203、下支架204、后转轴205、外转架206、下斜块207和中螺旋杆208,传输模块2首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有首转齿201,首转齿201下部啮合连接有下转齿202,下转齿202中部锥齿与传动轴203设置的锥齿啮合连接,传动轴203由电机驱动,首转齿201、下转齿202和传动轴203均与下支架204贯穿转动连接,传输模块2首尾端均设置有下支架204,传输模块2与首转齿201同步转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203转动,传动轴203旋转带动下转齿202和首转齿201,首转齿201通过万向节带动传输模块2转动,传输模块2通过万向节使得能够纵向倾斜摆动而不影响旋转的传递,转动的传输模块2对棒线材的原料进行传输,传输模块2尾端中心嵌套转动设置有后转轴205,后转轴205两侧圆柱轴与外转架206转动连接,外转架206下部两侧滑动连接有下斜块207,下斜块207底部贯穿螺接有中螺旋杆208;
22.传输模块2中部设置有监测模块3,监测模块3包括有监控探头301,监测模块3顶部环绕设置有监控探头301,监控探头301分别对准传输模块2上部和第一推送模块1上部的方向,通过监测模块3监测传输模块2和第一推送模块1的运行状况,统计加工原料的数量,使人员能够远程监控,降低工人的劳动负担和工作强度;传输模块2侧面设置有第二推送模块4,第二推送模块4包括有前推架401,第二推送模块4为液压伸缩的缸体结构,第二推送模块4的伸缩杆与前推架401固定后部固定连接,前推架401为前后设置有垂直板中部设置有连接柱的工字形的结构,前推架401处于传输模块2上部,第二推送模块4通过前推架401推动原料进入加热炉中,前推架401避免高温影响第二推送模块4的伸缩杆。
23.参照图2和图3,中螺旋杆208尾端与下支架204转动连接,下斜块207底部与下支架204水平滑动连接,下斜块207上部斜面与外转架206底部滑动连接,下斜块207承担传输模块2的负重,分散对中螺旋杆208的压力,下斜块207对向移动,外转架206垂直移动,调整传输模块2的倾斜幅度,传输模块2间隔阵列设置在下支架204上部,相邻的传输模块2为首尾对调,传输模块2首尾设置的首转齿201和后转轴205同步对调,下转齿202、传动轴203、外转架206、下斜块207和中螺旋杆208同步对调,传动轴203处于外转架206外部二者互不干扰,传输模块2为整体向中部倾斜的v形结构,使得传输模块2传输的原料向中部聚集,并且相互紧密贴合,避免原料传输向两侧移动,避免后期第二推送模块4推动时原料因空隙而相互碰撞产生的噪音,提升生产环境。
24.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25.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将原料放置在第一推送模块1上部,通过伸缩缸101推动推板102移动,推板102推动原料定量至传输模块2上,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203转动,传动轴203旋转带动下转齿202和首转齿201,首转齿201通过万向节带动传输模块2转动,传输模块2通过万向节使得能够纵向倾斜摆动而不影响旋转的传递,转动的传输模块2对棒线材的原料进行传输,相邻的传输模块2首尾对调,传输模块2整体向中部倾斜的v形结构,使得传输模块2传输的原料向中部聚集,并且相互紧密贴合,避免原料传输向两侧移动,避免后期第二推送模块4推动时原料因空隙而相互碰撞产生的噪音,提升生产环境;通过转动或电机驱动中螺旋杆208转动,下斜块207对向移动,外转架206升高或降低,调整传输模块2的倾斜幅度,使传输模块2在原料进入的阶段增加倾斜幅度,向原料排出的阶段降低倾斜程度,降低第二推送模块4的推动压力,第二推送模块4通过前推架401推动原料进入加热炉中,之后通过线材轧机进行生产,前推架401避免高温影响第二推送模块4的伸缩杆,通过监测模块3监测传输模块2和第一推送模块1的运行状况,统计加工原料的数量,使人员能够远程监控,降
低工人的劳动负担和工作强度。
26.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