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辊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3035发布日期:2022-06-25 05:4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支撑辊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辊换辊装置。


背景技术:

2.轧机的轧辊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疲劳损伤或出现异常故障等原因,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更换,以保证产品质量,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专门的换辊装置对轧辊进行更换,具体为:利用液压缸将下支撑辊从轧机机架中拉出,再利用吊具将换辊装置放置于下支撑辊上,连接好换辊装置与下支撑辊后,再将下支撑辊和换辊装置同时推入轧机机架,将上支撑辊固定在换辊装置上,最后,将下支撑辊、上支撑辊和换辊装置同时拉出轧机机架,进行更换。
3.但是,在运输换辊装置时,换辊装置需要采用挂钢丝绳(或吊带)的方式进行吊运,即在运输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的过程中,需要更换吊具以运输支撑辊换辊装置,效率低。即现有技术中存在换辊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换辊效率较高的支撑辊换辊装置。
5.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撑辊换辊装置,支撑辊换辊装置包括两个立柱和连接杆,两个立柱相对设置,立柱包括柱身,以及分别连接柱身两端的顶座和底座,顶座用于支撑上支撑辊,底座用于支撑下支撑辊,顶座的具有吊装槽,吊装槽用于与夹持上支撑辊的夹钳配合;连接杆连接两个立柱。
6.在一实施例中,顶座包括顶板和两个连接板,顶板连接柱身,两个连接板分别自顶板的相对两端向靠近底座方向延伸,连接板向靠近柱身方向凹陷形成吊装槽。
7.在一实施例中,立柱还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连接连接板和柱身。
8.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与顶板焊接。
9.在一实施例中,立柱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设置于底座和柱身的连接处。
10.在一实施例中,立柱还包括与顶座远离底座的一端连接的引导凸台,引导凸台包括与顶座相对设置的顶面、以及连接顶面和顶座的倾斜面,倾斜面用于引导上支撑辊下落至连接杆。
11.在一实施例中,顶面向靠近顶座方向凹陷形成焊接孔。
12.在一实施例中,柱身呈中空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顶座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固定上支撑辊。
14.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杆依次间隔设置,支撑辊换辊装置还包括连接相邻连接杆的支撑梁。
15.本技术通过提出一种支撑辊换辊装置,顶座具有吊装槽,吊装槽用于与夹持支撑辊的夹钳配合;如此,吊装上支撑辊或者下支撑辊的夹钳可以直接用于吊装支撑辊换辊装置,而不需要为了吊装支撑辊换辊装置而另行更换吊具,节省时间,提高了换辊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支撑辊换辊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支撑辊换辊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100-支撑辊换辊装置;10-立柱;20-连接杆;30-支撑梁;40-挂耳;11-顶座;12-柱身;13-底座;111-顶板;112-连接板;113-第一加强板;114-定位部;115-引导凸台;115a-焊接孔;11a-吊装槽;131-底板;132-第二加强板;133-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3.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现有的热连轧生产作业中,由于在轧制中的时常摩擦工作辐和高温的影响,经常性的会对在生产到一定吨位的支撑辊进行更换,以便于进行后续的轧件正常轧制,并且避免影响到轧件的表面质量和本体变形。而在现有的更换支撑辊过程中,一般采用是一种平台式的支撑辊换辊装置,即将换辊装置吊装使其落在下支撑辊上,再更换吊具,吊装上支撑辊,使其落在支撑辊换辊装置上。由于支撑辊换辊装置和上支撑辊采用的是不同的吊具进行吊运,需要更换吊具,换辊效率低。
26.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支撑辊换辊装置进行详细描述。为了清楚的示
出与本技术相关的结构,图中对一些公知的结构进行了隐藏或透明绘制。
27.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撑辊换辊装置100,支撑辊换辊装置100包括两个立柱10和连接杆20,两个立柱10相对设置,立柱10包括柱身12,以及分别连接柱身12两端的顶座11和底座13,顶座11用于支撑上支撑辊,底座13用于支撑下支撑辊,顶座11具有吊装槽11a,吊装槽11a用于与夹持上支撑辊的夹钳配合;连接杆20连接两个立柱10。
28.采用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支撑辊换辊装置100的换辊流程如下,首先采用夹钳通过吊装槽11a夹持支撑辊换辊装置100至下支撑辊,随后夹钳松开支撑辊换辊装置100,并且夹钳夹持上支撑辊使其落在支撑辊换辊装置100上。如此设置,在支撑辊换辊过程中不需要中途更换吊具或者挂钢丝绳,提高了换辊效率,支撑辊的换辊时间至少节约10分钟以上。
29.值得注意的是,吊装槽11a设置于顶座11,而不是设置于柱身12或底座13。这样设置有助于增加被夹钳吊装后的支撑辊换辊装置100的稳定性。同时,吊装槽11a设置于顶座11,易于加工,能够有效节约改装支撑辊换辊装置100的成本。
30.在一实施例中,顶座11包括顶板111和两个连接板112,顶板111连接柱身12,两个连接板112分别自顶板111的相对两端向靠近底座13方向延伸,连接板112向靠近柱身12方向凹陷形成吊装槽11a。吊装槽11a形成于连接板112上。而不需要在顶座11、柱身12、底座13上另行开设吊装槽11a,如此设置,加工难度较低,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加工成本,可选地,连接板112与顶板111焊接。即可以通过在原有的的支撑辊换辊装置焊接连接板112,以制造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支撑辊换辊装置100。如此,只需在原有的支撑辊换辊装置基础上稍作加工,即可得到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支撑辊换辊装置100。极大的降低了制造成本。
31.在一实施例中,立柱10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13,第一加强板113连接连接板112和柱身12。进一步的,两个连接板112沿垂直于连接杆20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立柱10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板113,多个第一加强板113沿连接杆2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加强板113设置于吊装槽11a的槽底和柱身12之间,用于加强吊装槽11a的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立柱10设置有六个第一加强板113,其中两个第一加强板113设置于吊装槽11a的槽底和柱身12之间。
32.在一实施例中,立柱10还包括第二加强板132,第二加强板132设置于底座13和柱身12的连接处。进一步的,第二加强板132呈缺角的扇形设置。如此设置便于第二加强板132的焊接。具体的,立柱10包括多个第二加强板132,多个第二加强板132沿连接杆2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进一步的,底座13包括底板131和支撑脚133。支撑脚133设置于底板131下方。在另一实施例中,为方便运输,底板131下方设置有滚轮。
33.在一实施例中,立柱10还包括与顶座11远离底座13的一端连接的引导凸台115,引导凸台115包括与顶座11相对设置的顶面、以及连接顶面和顶座的倾斜面,倾斜面用于引导上支撑辊下落至连接杆20。具体的,引导凸台115焊接于顶板111远离底座13的面上。且引导凸台115形成有朝远离顶座11的方向向内倾斜的斜坡,该斜坡用于引导上支撑辊下落至连接杆20。
34.在一实施例中,引导凸台115具有焊接孔115a。具体的,顶面向靠近顶座11方向凹陷形成焊接孔115a。在一实施例中,焊接孔115a位于引导凸台115中部,且焊接孔115a呈矩形设置。进一步的,焊接孔115a也可设置于引导凸台115的外周缘。引导凸台115以焊接的形式装设于顶座11,即可在原有的支撑辊换辊装置基础上,将引导凸台115焊接于顶座11,而
不需要另行制造一支撑辊换辊装置100。如此设置极大的降低了本技术所提出的支撑辊换辊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35.在一实施例中,柱身12呈中空设置。如此设置显著的减轻了支撑辊换辊装置100的重量。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0也呈中空设置。
36.在一实施例中,顶座11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固定上支撑辊。在一实施例中,该定位部为定位销114。在换辊过程中,定位销114用于和上支撑辊产生良好的接触配合,增加换辊的稳定性。
37.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杆20依次间隔设置,支撑辊换辊装置100还包括连接相邻连接杆20的支撑梁30。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0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梁30设置于两个连接杆20之间。如此,两个连接杆20和支撑梁30共同形成工字支撑结构。工字形的支撑结构较为稳定,有利于上支撑辊的承重。为进一步减轻支撑辊换辊装置100的重量,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0,支撑梁30也呈中空设置。
38.依照本技术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以及在本技术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