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9630发布日期:2022-06-24 21:5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封套单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


背景技术:

2.油封是用来封油(油是传动系统中最常见的液体物质,也泛指一般的液体物质之意)的机械元件,它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出力部件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
3.加工完的油封,需要套装弹簧,现有的套簧都是需要人工去完成的,尤其是在套装一些小尺寸的弹簧是由于弹簧尺寸小,人工套装速度慢,所以整个工作流程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4.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套单簧设备,可以全自动的一次实现两个油封的套簧操作,实现弹簧自动上料、自动套簧、自动下料动作,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设置上料机构、套簧检测机构、搬运机构和下料机构,能够将两个油封从上料、套簧、注油、搬运、分拣,全程实现连续化,代替人工套簧,大大提高了套簧效率,提高了油封套簧的合格率。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料机构、套簧检测机构、搬运机构,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油封运送到对应位置,所述套簧检测机构用于将弹簧套装在油封上,并对油封进行检测套簧质量及对套簧后的油封进行注油,所述搬运机构用于将油封在各工位之间进行搬运,所述下料机构能够将套簧完毕的油封进行分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能够对两个油封同时进行套簧,利用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将振动盘中的油封输送到下一工位,套簧检测机构能够将两个弹簧同时套装在油封上之后对油封进行套装质量的检验,利用搬运机构可以将油封在各工位之间进行转移,并通过对套装完毕的油封进行注油和对检验完毕的油封进行分拣。
9.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所述上料机构上设有入料槽,所述入料槽的一端连接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一侧设有顶升装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利用入料槽将振动盘中的油封引入到过渡板上,再利用顶升装置将油封顶升到利于搬运机构抓取的位置。
11.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所述套簧检测机构上设有落料工装、过渡工装、检测工装,所述落料工装顶部连接有振动盘,所述落料工装下方设有推送工装,所述推送工装的对立面设有过渡工装、检测工装,所述过渡工装、检测工装依次排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利用多位机械手将两个油封搬运到套簧工位处,利用落料工装和推送工装将弹簧套装在过渡工装上,再有过渡工装对两个油封进行套簧,套簧后利用检测工装对两个油封进行检测。
13.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所述搬运机构上设有多位机械手,所述多位机械手底部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将多位机械手在横向和纵向方向运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利用动力装置控制多位机械手的移动和开合,进而实现了多位机械手对油封的转移和夹紧功能。
15.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所述套簧检测机构上设有注油工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利用注油工装将检测完毕的油封进行注油。
17.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所述下料机构上设有分拣工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利用分拣工装能够根据套簧质量的合格与否,对不同质量的油封进行分类收集。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0.(1)利用设置两个套簧工装、检测工装和注油工装能够对两个油封同时进行套簧、检测、注油,大大提高了在对小油封套簧时的工作效率和劳动强度。
21.(2)利用设置分拣机构能将套簧质量不同的油封分类收集,避免了后期的挑拣工序。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推送工装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放大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c部放大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上料机构;2、套簧检测机构;3、搬运机构;4、下料机构;5、机架;6、入料槽;7、过渡板;8、挡具;9、顶升板;10、第一气缸;11、落料工装;12、推送工装;13、第二气缸;14、落料块;15、第三气缸;16、压板;17、过渡工装;18、检测工装;19、注油头;20、多位机械手;21、第四气缸;22、第五气缸;23、第六气缸;24、料斗;25、漏料孔;26、立壁。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2.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介媒体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参见附图1,附图6,所示一种全自动双工位单簧机,包括架台,架台上设有上料机构1,上料机构1上设有两个入料槽6,入料槽6的一端设于过渡板7,过渡板7一侧设有顶升板9,顶升板9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10,顶升板9一侧固定有挡具8。
34.参见附图1,附图3,附图4,所示机架5上设有套簧检测机构2,套簧检测机构2上设有立壁26,立壁26上连接有落料工装11,落料工装11一侧设有滑块,滑块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气缸15,第三气缸15的一端设有压板16,压板16上连接有两个过渡工装17,过渡工装17的左侧设有两个检测工装18,检测工装18的左侧设有两个注油头19;
35.落料工装11的底部设有推送工装12,推送工装12上设有第二气缸13,第二气缸13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落料块14。
36.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机架5上设有搬运机构3,搬运机构3上固定有导轨,导轨上滑动设有底座,底座两立壁26上设有滑轨,滑轨上连接有多位机械手20。
37.参见附图1,附图5,所示机架5上设有下料机构4,下料机构4靠近注油头19一侧设有料斗24,料斗24一侧连接有第六气缸23,料斗24能够在第六气缸23的控制下纵向滑动,料斗24上方设有漏料孔25,漏料孔25设于多位机械手20两片体之间并低于片体高度。
38.在使用时利用入料槽6将振动盘中的油封引入到过渡板7上并依次将两个油封同时抵达挡具8的弧口位置,此时油封位于顶升板9上,接着启动第一气缸10带动顶升板9将有个油封向上顶升,顶升至油封与多位机械手20处于同一平面,接着启动第五气缸22控制多位机械手20运动至油封位置,接着启动第四气缸21控制多位机械手20对两个油封同时进行抓取,抓取之后在第四气缸21和第五气缸22的配合下将两个油封搬运至套簧工位处的两个过渡工装17正下方;
39.接着将振动盘中的弹簧从落料工装11落下到达推送工装12上的落料块14中,接着启动第二气缸13将带有弹簧的落料块14推送到两个过渡工装17上并收回落料块14,接着启动第三气缸15向下移动带动过渡工装17将弹簧套装在两个油封上,接着在第四气缸21、第五气缸22的配合下继续做往复抓取动作,将新的油封抓取到套簧工位处并将已经套簧的油封搬运到检测工装18处进行套簧质量的检验,检验好的油封搬运到注油装置正下方进行注油,如此重复搬运;
40.注油完毕后通过多位机械手20向下料机构4方向搬运,若在利用检测工装18检验时发现有套簧不合格的油封的存在,此时启动第六气缸23控制料斗24移动到漏料孔25正下方,不合格的油封就会从料斗24落入到回收区,若油封套簧合格第六气缸23就将料斗24推出,让油封直接从漏料孔25落入到收料箱中。
4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利用入料槽6将振动盘中的油封引入到过渡板7上并依次将两个油封同时抵达挡具8的弧口位置,此时油封位于顶升板9上,接着启动第一气缸10带动顶升板9将有个油封向上顶升,顶升至油封与多位机械手20处于同一平面,接着启动第五气缸22控制多位机械手20运动至油封位置,接着启动第四气缸21控制多位机械手20对两个油封同时进行抓取,抓取之后在第四气缸21和第五气缸22的配合下将两个油封搬运至套簧工位处的两个过渡工装17正下方;
42.接着将振动盘中的弹簧从落料工装11落下到达推送工装12上的落料块14中,接着启动第二气缸13将带有弹簧的落料块14推送到两个过渡工装17上并收回落料块14,接着启动第三气缸15向下移动带动过渡工装17将弹簧套装在两个油封上,接着在第四气缸21、第
五气缸22的配合下继续做往复抓取动作,将新的油封抓取到套簧工位处并将已经套簧的油封搬运到检测工装18处进行套簧质量的检验,检验好的油封搬运到注油装置正下方进行注油,如此重复搬运;
43.注油完毕后通过多位机械手20向下料机构4方向搬运,若在利用检测工装18检验时发现有套簧不合格的油封的存在,此时启动第六气缸23控制料斗24移动到漏料孔25正下方,不合格的油封就会从料斗24落入到回收区,若油封套簧合格第六气缸23就将料斗24推出,让油封直接从漏料孔25落入到收料箱中。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