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顶出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拉延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2.对于现在汽车生产效率提高,因此需要提高汽车覆盖件的生产效率,以适应车型的设计周期。手动线生产模具覆盖件在板件的摆放定位、前后序的传递等过程中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采用自动线生产将是以后汽车覆盖件生产的主流趋势,模具设计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发展。
3.拉延模具在汽车覆盖件自动生产线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拉延模具从上至下一般包括上模、压边圈和下模,其中,上模一般是凹下去的,下模一般是凸起的,压边圈是一个环形件,中间是空的,压边圈和下模之间通过弹性缓冲件连接,工作时,板件放在压边圈上,上模先向下运动直至和压边圈配合压紧板件,然后压边圈和上模一起向下运动,从而,板件在上模和下模之间逐渐被拉延成型,压延成型后需要将成型后的板件从模具中取出。
4.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将上模压下去,工件成型之后,压边圈会向上弹起,所以产品一般不会卡在下模的外部,但在产品成型后,上模的上移中,产品比较容易卡在上模的型腔中,不能随着上模的上移而弹出,需要工作人员辅助脱料,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拉延模具的顶出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拉延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具、压边圈和下模具,所述压边圈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所述下模具滑动设置于压边圈的内部,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均活动嵌设有两个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的底端与压边圈连接,所述压边圈底端的边角处均连接有弹性支撑组件;
7.所述顶出组件包括连接纵板、连接横板、顶出头和安装板,所述连接横板固定连接于连接纵板的顶部,所述顶出头固定连接于连接横板的底端,所述安装板的底端与压边圈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与连接纵板的底部固定安装。
8.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所述顶出组件设置于活动槽的内部,所述顶出头与上模具滑动穿插连接。
9.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滑动穿插连接有螺栓,所述连接纵板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栓与螺纹槽的内腔螺纹穿插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板。
11.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所述支撑架与压边圈的底部滑动穿插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压边圈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下模具设置于凹槽的内部。
13.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限位杆和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套设于限位杆的外
部,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部与压边圈滑动穿插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利用压边圈和顶出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伴随着上模具的上移,此时顶出头便相对上模具做向下的运动,使得顶出头穿插进上模具型腔的内部,对上模具型腔内部卡住的产品进行顶出,从而便可实现上模具上移过程中,产品的自动弹出,不需要人工辅助脱料,使得产品的制作更加方便;
16.(2)本实用新型利用安装板和螺栓相配合的设置方式,安装板上开设有滑槽,螺栓与滑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通过滑槽便于给螺栓的移动以移动空间,使得连接纵板可以带动螺栓在滑槽的内腔中进行滑动,从而通过滑槽的设置,使得上模具相对压边圈的移动上限得以增加,使得上模具与压边圈之间的间隙增大,以便将产品从上模具与压边圈之间拿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出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上模具;11、上模板;2、压边圈;21、下模板;3、下模具;4、顶出组件;41、连接纵板;42、连接横板;43、顶出头;44、安装板;5、弹性支撑组件;51、限位杆;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汽车拉延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具1、压边圈2和下模具3,压边圈2位于上模具1的正下方,下模具3滑动设置于压边圈2的内部,上模具1的两侧均活动嵌设有两个顶出组件4,顶出组件4的底端与压边圈2连接,压边圈2底端的边角处均连接有弹性支撑组件5,通过压边圈2便于对片状的产品进行承载和压边,通过下模具3与上模具1之间的配合,从而便于使得上模具1与下模具3之间的相对运动,便于对产品的压制,使得产品可以在上模具1内部的型腔中成型。
23.顶出组件4包括连接纵板41、连接横板42、顶出头43和安装板44,连接横板42固定连接于连接纵板41的顶部,顶出头43固定连接于连接横板42的底端,安装板44的底端与压边圈2的顶端固定连接,安装板44与连接纵板41的底部固定安装,上模具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活动槽,顶出组件4设置于活动槽的内部,从而便于对顶出组件4的安装,顶出头43与上模具1滑动穿插连接,安装板44上滑动穿插连接有螺栓,连接纵板4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螺栓与螺纹槽的内腔螺纹穿插连接,安装板44上开设有滑槽,螺栓与滑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通过滑槽便于给螺栓的移动以移动空间,使得连接纵板41可以带动螺栓在滑槽的内腔中进行滑动,从而通过滑槽的设置,使得上模具1相对压边圈2的移动上限得以增加,使得上模具1与压边圈2之间的间隙增大,以便将产品从上模具1与压边圈2之间拿出,通过将螺
栓穿插进连接纵板41的底部,从而便于对连接纵板41的安装。
24.上模具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板11,下模具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21,支撑架与压边圈2的底部滑动穿插连接,压边圈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下模具3设置于凹槽的内部,通过支撑架便于对下模具3的位置进行支撑,使得产品可以进入上模具1的内腔中进行定型,通过上模板11便于与外界的升降机构连接。
25.弹性支撑组件5包括限位杆51和弹簧52,弹簧52活动套设于限位杆51的外部,限位杆51的底端与下模板21固定连接,限位杆51的顶部与压边圈2滑动穿插连接,弹簧52处于压缩状态,便于对压边圈2提供支撑力,使得压边圈2被下压后,可以向上弹起,回复至其原始位置,以便下个产品的成型。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7.在使用中,外界的升降机构带动上模具1进行下移运动,然后上模具1便会向着压边圈2的方向进行运动,在连接纵板41与连接横板42之间的连接下,顶出头43缩进活动槽的内腔中,然后伴随着上模具1的下移运动,使得上模具1对压边圈2进行按压,使得下模具3对产品进行顶起,然后配合上模具1的型腔定型,从而便可实现对产品的压制成型,然后上模具1进行上升运动,使得螺栓滑至滑槽内腔顶部后,对连接纵板41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此时连接横板42相对压边圈2的位置不变,然后伴随着上模具1的上移,此时顶出头43便相对上模具1做向下的运动,使得顶出头43穿插进上模具1型腔的内部,对上模具1型腔内部卡住的产品进行顶出,从而便可实现上模具1上移过程中,产品的自动弹出。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