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整形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整形机构及整形设备。
背景技术:2.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利用模具或冲压等方式加工产品时,由于应力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产品发生偏离目标形状的形变,因此需要利用整形制备对产品进行整形。
3.然而,现有的整形设备通常一次只对产品的一侧进行整形,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一种整形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整形机构的整形设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整形机构,包括承接件,所述承接件用于承接待修复物品,所述承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整形机构还包括第一修复组件、第二修复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修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压头件,所述第二修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压头件,所述第一修复组件和所述第二修复组件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承接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头件和所述第二压头件相对于所述承接件运动,使所述第一压头件对所述待修复物品的一表面进行整形以及所述第二压头件透过所述第一通孔对所述待修复物品的另一表面进行整形,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压头件置于所述承接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于所述承接件运动,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承接件用于配合限位所述待修复物品。
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整形设备,包括外壳,所述修复设置还包括所述的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设于所述外壳中。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通过在所述承接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修复组件、第二修复组件,并且在所述承接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使得所述整形机构可以从待修复物品的相对两侧进行修复作业。相比于现有的整形机构的单侧修复,提高了修复的速率。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所述的整形机构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图1所述a部分的爆炸图;
13.图4为图1所述a部分的截面图;
14.图5为图1所述整形机构的第二修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图1所述整形机构的承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三限位件的连接示意图;
16.图7为图6所述的承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三限位件的连接截面图;
17.图8为图7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9为图1所述整形机构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形设备的机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整形机构
ꢀꢀꢀꢀꢀꢀꢀꢀꢀꢀꢀꢀꢀ
200
22.承接件
ꢀꢀꢀꢀꢀꢀꢀꢀꢀꢀꢀꢀꢀꢀꢀ
10
23.第一承接体
ꢀꢀꢀꢀꢀꢀꢀꢀꢀꢀꢀ
11
24.倾斜端面
ꢀꢀꢀꢀꢀꢀꢀꢀꢀꢀꢀꢀꢀ
111
25.第二承接体
ꢀꢀꢀꢀꢀꢀꢀꢀꢀꢀꢀ
12
26.第一通孔
ꢀꢀꢀꢀꢀꢀꢀꢀꢀꢀꢀꢀꢀ
121
27.第一修复组件
ꢀꢀꢀꢀꢀꢀꢀꢀꢀ
20
28.第一驱动件
ꢀꢀꢀꢀꢀꢀꢀꢀꢀꢀꢀ
21
29.第一压头件
ꢀꢀꢀꢀꢀꢀꢀꢀꢀꢀꢀ
22
30.连杆
ꢀꢀꢀꢀꢀꢀꢀꢀꢀꢀꢀꢀꢀꢀꢀꢀꢀ
221
31.第一压头
ꢀꢀꢀꢀꢀꢀꢀꢀꢀꢀꢀꢀꢀ
222
32.第一弧形端面
ꢀꢀꢀꢀꢀꢀꢀꢀꢀ
223
33.第二修复组件
ꢀꢀꢀꢀꢀꢀꢀꢀꢀ
30
34.第二驱动件
ꢀꢀꢀꢀꢀꢀꢀꢀꢀꢀꢀ
31
35.第二压头件
ꢀꢀꢀꢀꢀꢀꢀꢀꢀꢀꢀ
32
36.第二压头
ꢀꢀꢀꢀꢀꢀꢀꢀꢀꢀꢀꢀꢀ
321
37.第二弧形端面
ꢀꢀꢀꢀꢀꢀꢀꢀꢀ
322
38.第一限位组件
ꢀꢀꢀꢀꢀꢀꢀꢀꢀ
40
39.第三驱动件
ꢀꢀꢀꢀꢀꢀꢀꢀꢀꢀꢀ
41
40.驱动轴
ꢀꢀꢀꢀꢀꢀꢀꢀꢀꢀꢀꢀꢀꢀꢀ
411
41.第一限位件
ꢀꢀꢀꢀꢀꢀꢀꢀꢀꢀꢀ
42
42.底壁
ꢀꢀꢀꢀꢀꢀꢀꢀꢀꢀꢀꢀꢀꢀꢀꢀꢀ
421
43.侧壁
ꢀꢀꢀꢀꢀꢀꢀꢀꢀꢀꢀꢀꢀꢀꢀꢀꢀ
422
44.第六通孔
ꢀꢀꢀꢀꢀꢀꢀꢀꢀꢀꢀꢀꢀ
423
45.凸台
ꢀꢀꢀꢀꢀꢀꢀꢀꢀꢀꢀꢀꢀꢀꢀꢀꢀ
424
46.凹槽
ꢀꢀꢀꢀꢀꢀꢀꢀꢀꢀꢀꢀꢀꢀꢀꢀꢀ
425
47.第一安装板
ꢀꢀꢀꢀꢀꢀꢀꢀꢀꢀꢀ
50
48.第二安装板
ꢀꢀꢀꢀꢀꢀꢀꢀꢀꢀꢀ
60
49.第二通孔
ꢀꢀꢀꢀꢀꢀꢀꢀꢀꢀꢀꢀꢀ
61
50.第一连接柱
ꢀꢀꢀꢀꢀꢀꢀꢀꢀꢀꢀ
70
51.第二连接柱
ꢀꢀꢀꢀꢀꢀꢀꢀꢀꢀꢀ
80
52.弹性复位件
ꢀꢀꢀꢀꢀꢀꢀꢀꢀꢀꢀ
90
53.导向柱
ꢀꢀꢀꢀꢀꢀꢀꢀꢀꢀꢀꢀꢀꢀꢀ
100
54.第二限位件
ꢀꢀꢀꢀꢀꢀꢀꢀꢀꢀꢀ
110
55.第三限位件
ꢀꢀꢀꢀꢀꢀꢀꢀꢀꢀꢀ
120
56.第三安装板
ꢀꢀꢀꢀꢀꢀꢀꢀꢀꢀꢀ
130
57.第三通孔
ꢀꢀꢀꢀꢀꢀꢀꢀꢀꢀꢀꢀꢀ
131
58.缓动器
ꢀꢀꢀꢀꢀꢀꢀꢀꢀꢀꢀꢀꢀꢀꢀ
140
59.第一缸体
ꢀꢀꢀꢀꢀꢀꢀꢀꢀꢀꢀꢀꢀ
141
60.第二缸体
ꢀꢀꢀꢀꢀꢀꢀꢀꢀꢀꢀꢀꢀ
142
61.第四安装板
ꢀꢀꢀꢀꢀꢀꢀꢀꢀꢀꢀ
150
62.第五安装板
ꢀꢀꢀꢀꢀꢀꢀꢀꢀꢀꢀ
160
63.第六安装板
ꢀꢀꢀꢀꢀꢀꢀꢀꢀꢀꢀ
170
64.第五通孔
ꢀꢀꢀꢀꢀꢀꢀꢀꢀꢀꢀꢀꢀ
171
65.第七安装板
ꢀꢀꢀꢀꢀꢀꢀꢀꢀꢀꢀ
180
66.第一连接件
ꢀꢀꢀꢀꢀꢀꢀꢀꢀꢀꢀ
191
67.第二连接件
ꢀꢀꢀꢀꢀꢀꢀꢀꢀꢀꢀ
192
68.第一方向
ꢀꢀꢀꢀꢀꢀꢀꢀꢀꢀꢀꢀꢀ
x
69.第二方向
ꢀꢀꢀꢀꢀꢀꢀꢀꢀꢀꢀꢀꢀy70.第三方向
ꢀꢀꢀꢀꢀꢀꢀꢀꢀꢀꢀꢀꢀz71.整形设备
ꢀꢀꢀꢀꢀꢀꢀꢀꢀꢀꢀꢀꢀ
400
72.外壳
ꢀꢀꢀꢀꢀꢀꢀꢀꢀꢀꢀꢀꢀꢀꢀꢀꢀ
410
具体实施方式
73.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7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75.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变化时,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76.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77.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78.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整形机构200,所述整形机构200包括承接件10、第一修复组件20、第二修复组件30和第一限位组件40。所述承接件10用于承接待修复物品(图中未标示出)。参照图7,所述承接件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1。参照图1,所述第一修复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件21和第一压头件22。参照图5,所述第二修复组件30包括第二驱动件31和
第二压头件32。参照图1和图4,所述第一修复组件20和所述第二修复组件30沿第一方向x分别位于所述承接件1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驱动件2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1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头件22和所述第二压头件32相对于所述承接件10运动,使所述第一压头件22对所述待修复物品的一表面进行整形以及所述第二压头件32透过所述第一通孔121对所述待修复物品的另一表面进行整形。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0包括第一限位件42和第三驱动件41,所述第一限位件42与所述第一压头件22置于所述承接件10的同一侧。所述第三驱动件4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相对于所述承接件10运动,使所述第一限位件42与所述承接件10配合限位所述待修复物品。
79.所述整形机构200的工作机理为:所述待修复物品包括第一修复位点和第二修复位点,第一修复位点与所述第一压头件22位置对应,第二修复位点与所述第二压头件32位置对应。当所述第一修复位点发生形变而第二修复位点没有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驱动所述第一压头件22靠近所述承接件10对所述第一修复位点进行挤压恢复形状,所述第二驱动件31和所述第三驱动件41没有进行作业。当所述第二修复位点形变而所述第一位点没有发生形变,所述第一驱动件21没有进行作业,所述第三驱动件41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靠近所述承接件10运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件42与所述承接件10分别抵接于所述待修复物品的相对两端面以固定所述待修复物品,所述第二驱动件31驱动所述第二压头件32靠近所述承接件10挤压所述待修复物品恢复形变。当所述第一修复位点和所述第二修复位点同时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三驱动件41作业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所述第一限位件42与所述承接件10将所述待修复物品固定,所述第一驱动件2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1同时作业,分别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压头件22和所述第二压头件32进行形变修复。
80.通过在所述承接件1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修复组件20、第二修复组件30,并且在所述承接件1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121,使得所述整形机构200可以从待修复物品的相对两侧进行修复作业。相比于现有的整形机构的单侧修复,提高了修复的速率。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至图8,所述承接件10包括第一承接体11和第二承接体12,所述第二承接体12朝向所述第一压头件22凸设于所述第一承接体11上。所述第一通孔121设于所述第二承接体12中。所述第一承接体1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42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端面111,所述倾斜端面111与所述第二承接体12间隔设置。所述倾斜端面111自靠近所述第一压头件22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压头件22和所述第二承接体12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倾斜端面111用于和所述第一限位件42配合固定所述待修复物品。固定所述待修复物品时,所述待修复物品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倾斜端面111和所述第一限位件42抵接(参照图4)。所述第二承接体12凸设于所述第一承接体11以及在所述第一承接体11上设置所述倾斜端面111可以防止整形量过大。可以理解的是,进行所述待修复物品的固定时,所述第一限位件42避开修复位点的抵接。
82.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接件10可以是平板结构,所述第一承接体11和所述第二承接体12可以共平面,并且可以不设置所述倾斜端面111。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50、第二安装板60和第一连接柱7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安装板5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60置于所述承接件10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60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0和所述承接件10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柱70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60之间。参照图2和图4,所述第一压头件22朝向所述承接件10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0上,所述第三驱动件41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0上。所述第一限位件42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0靠近所述承接件10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4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0和/或所述第三驱动件41连接。参照图1,所述第一驱动件2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50相对于所述承接件10运动。
84.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60将所述第三驱动件41和所述第一压头件22进行集装,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21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60可以带动所述第三驱动件41远离或靠近所述承接件,便于所述整形机构200根据所述待修复物品的形变程度灵活调度。
85.所述整形机构200的工作机理为:所述待修复物品包括第一修复位点和第二修复位点,第一修复位点与所述第一压头件22位置对应,第二修复位点与所述第二压头件32位置对应。当所述第一修复位点发生形变而所述第二修复位点没有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50、所述第一连接柱7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60带动所述第一压头件22靠近所述承接件10使得所述第一压头件22挤压所述第一修复位点使得所述第一修复位点的形变恢复,所述第二驱动件31和所述第三驱动件41没有运作。当所述第二修复位点产生形变而所述第一修复位点没有产生形变时,所述第三驱动件41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凸设于所述第一压头件22靠近所述承接件10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2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50、所述第一连接柱7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60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靠近所述承接件10,所述第一限位件42和所述承接件10分别抵接所述待修复物品用于固定所述待修复物品。所述第二驱动件31驱动所述第二压头件32向靠近所述承接件10运动,通过所述第二压头件32的挤压使得所述第二修复位点的形变恢复。当所述第一修复位点和所述第二修复位点均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60带动所述第二压头件32挤压所述第一修复位点,然后所述第三驱动件41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靠近所述承接件10运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和所述承接件10固定所述待修复物品,所述第二驱动件31驱动所述第二压头件32靠近所述承接件10挤压所述第二修复位点。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整形机构200包括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柱70,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柱70呈方形排列。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柱70的数量可以改变,例如,一个或是多个。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第二连接柱8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二安装板6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61。所述第三驱动件41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0远离所述承接件1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80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0滑动连接与所述第一限位件42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41的驱动轴411自所述第二通孔61穿过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4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60运动。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第二连接柱8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柱80均匀间隔设置。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柱80的数量可以改变,例如一个或是多个。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90,所述弹性复位件9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4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60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90起到缓冲的作用。
90.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弹性复位件90包括弹簧,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90包括弹性材料制备的环管,只要所述弹性复位件90起到缓冲的作用即可。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第三安装板130,所述第三安装板130与所述第一限位件42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130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2远离所述承接件10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板130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31,所述第二连接柱8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42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9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80上,且所述弹性复位件90部分置于所述第三通孔131内。
9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板130。所述弹性复位件90可以不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80上。
9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柱100。至少两个所述导向柱100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至少两个所述导向柱100沿着第二方向y或第三方向z分别置于所述承接件1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驱动件21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50沿着所述导向柱100相对于所述承接件10运动。所述导向柱100的设立可以提高所述第二安装板6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运动的稳定性。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导向柱10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向柱10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分别置于所述承接件10的相对两侧,所述承接件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柱100,每侧的两个所述导向柱100间隔设置。四个所述导向柱100对称设置。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100的数量可以改变,包括三个或多个。至少两个所述导向柱100之间可以不对称设置。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导向柱100。
9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限位件110。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110朝向所述承接件10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0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110沿着第二方向y或第三方向z分别置于所述承接件1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
9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所述整形机构200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110,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11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分别置于所述承接件10的相对两侧。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110的数量可以改变。
97.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110。
9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和图6至图8,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限位件120,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限位件120置于所述承接件10的外侧,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限位件42。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第三限位件120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第三限位件12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对称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三限位件120沿着所述第三方向z对称设置。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件120的数量可以改变。
100.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三限位件120。
101.所述第二限位件110和/或所述第三限位件120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压头件22和所述第二压头件32与所述承接件10的对接精度。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和图5,所述第一压头件22包括第一压头222,所述
第一压头222包括第一弧形端面223,所述第二压头件32包括第二压头321,所述第二压头321包括第二弧形端面322。所述第一弧形端面223和所述第二弧形端面322分别凸向所述承接件10设置,用于挤压所述待修复物品。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头222可以不包括第一弧形端面223,所述第二压头321可以不包括第二弧形端面322。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头件22还包括连杆221。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所述连杆221。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头222和所述第二压头321为弹性材料制备,例如硅胶和橡胶。
10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缓动器140,所述缓动器140包括第一缸体141和第二缸体142。所述第一缸体14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0连接。所述第一缸体141和所述第二缸体142阻尼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缸体141和所述第二缸体142的相对端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二缸体142挤压所述第一缸体141空腔内的气体产生阻力。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缓动器140。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第四安装板150,所述第一连接柱70通过所述第四安装板150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0连接。具体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70与所述第四安装板150连接,所述第四安装板150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0连接。
10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第四安装板150。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整形机构200还包括第五安装板160、第六安装板170、第七安装板180、第一连接件191和第二连接件192。所述第五安装板160用于安装所述导向柱100和所述第六安装板170。所述第六安装板170置于所述第五安装板160靠近所述第一压头件22的一侧。所述第五安装板160和所述第六安装板170上分别设置有第四通孔(图未标出)和第五通孔171,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171用于所述第二压头321穿过。所述第七安装板180与所述导向柱100连接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件21。所述第一连接件191连接所述承接件10的外侧,所述承接件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91与所述第六安装板170连接。所述承接件10置于所述第六安装板170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2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件192与所述第五安装板16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92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驱动件31。
111.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五安装板160、第六安装板170、第七安装板180、第一连接件191和第二连接件192。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每一所述第一修复位点的所述第一压头件2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修复位点的所述第一压头件的数量可以改变,包括一个或多个。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述第一限位件42包括底壁421和侧壁422,所述底壁421和所述侧壁422合围成所述凹槽425,所述底壁421上凸设有凸台424,所述凸台424置于所述凹槽425内。所述底壁421上设置有第六通孔423,所述第六通孔423与所述第二弧形端面322卡合。当所述第一限位件42与所述承接件10固定所述待修复物品时,所述凸台424与所述第二承接体12抵接,所述侧壁422与所述倾斜端面111抵接。
11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42的形状可以改变。所述第一限位件42只要起到与所述承接件10一起固定所述待修复物品即可。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还提供了一种整形设备400,所述整形设备400包括外壳410和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整形机构200。所述整形机构200设于所述外壳410中。
1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