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9912发布日期:2022-11-15 18:3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弯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环形工件一般是由板状或条状坯料折弯成型得到的,由于工件形状封闭,在成型过程中无法通过在坯料内部设置成型入块后经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而是,采用折弯设备对坯料的外周施加折弯力,使得坯料折弯最终形成环形结构。实际生产中,当工件厚度较小时,折弯的转角处容易损坏;此外,折弯模具对坯料的夹持稳定性差,导致坯料容易发生晃动或移位,导致成型工件的成型效果差,不良品率较高,无法满足工件的成型要求且生产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来料进行稳定夹持且工件成型效果较佳的折弯成型模具。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5.一种折弯成型模具,其包括下模组件、设于所述下模组件一侧的浮升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下模组件和浮升组件上方并与下模组件和浮升组件配合连接的上模组件;
6.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滑动模板;
7.所述浮升组件包括滑动块以及设于所述滑动块上并朝向所述下模组件的顶升滑块,所述顶升滑块部分置入所述滑动块内并能竖向升降;
8.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依次排列设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驱动板,所述第二压板靠近所述第一压板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间隙投影于所述滑动模板上;
9.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的一侧与所述驱动板底部相互接触,所述驱动板驱动所述滑动块滑动。
10.优选地,所述驱动板底部设有侧面向所述第二压板倾斜的第一斜角面,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驱动板处设有与所述第一斜角面平行的第二斜角面。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定位针;所述顶升滑块与所述定位针对应区域设有供所述定位针穿过的长孔;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面齐平,所述驱动板的最底端低于所述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的底面。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滑动模板的上转角处分别设有成型镶块,所述成型镶块靠近所述滑动模板的端面为圆弧状。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成型镶块靠近的转角设有倒角;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滑动模板一侧设有供所述滑动模板滑动的第一导轨,所述滑动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
14.优选地,所述浮升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下模组件一侧的连杆,以及包绕于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下模组件一侧的匚型围挡;所述匚型围挡的开口方向朝向下模组件方向设置;所述连杆垂直贯穿所述匚型围挡与所述下模组件相对的侧板、并置入所述滑动块内,所述连杆与所述匚型围挡可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杆包括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滑动块一端、且竖向截面积大于所述主体部的竖向截面积的端部;所述匚型围挡与所述连杆的对应处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靠近所述滑动块侧设置的截面积较小第一孔以及远离所述滑动块侧设置的截面积较大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孔的孔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端部抵接。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匚型围挡的两个平行侧板滑动连接,所述匚型框的两平行侧板上设有供所述滑动块滑动的滑道,所述滑动块上设有与所述滑道匹配的滑动结构。
17.优选地,所述顶升滑块呈直角型,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竖直插入所述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连接柱对应处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柱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顶面。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的槽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顶升滑块起限位作用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靠近所述下模组件侧的侧边顶面齐平,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的侧面上设有可与所述阻挡块抵接的连接凸起。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0.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弯成型模具,通过上模组件、浮升组件以及下模组件的共同作用,采用浮升组件将待成型工件带动至成型位,上模组件下行下压过程中,下模组件的成型镶块对待成型工件的外周施加折弯作用力,进而将待成型工件折弯成型为环形工件。方便了环形工件的成型,可根据客户的排样要求对待成型工件进行折弯成型。
21.所述折弯成型通过设于上模组件上的定位针以及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间隙,对待成型工件进行共同定位,增加了折弯成型过程中待成型工件的稳定性,提高折弯成型的效率和成品率。
22.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滑动模板的上转角处分别设有成型镶块,且所述成型镶块靠近所述滑动模板的端面为圆弧状,在待成型工件下压过程中对其起到引导和支撑作用,防止待成型工件的翼边回弹的同时,避免了所述成型镶块在成型过程中对待成型工件表面的作用力,提高了待成型工件的下移的流畅性,避免了对待成型工件的损伤,进而避免了折弯处的损伤。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成型模具的整体示意图;
24.图2为下模组件的示意图;
25.图3为滑动块的示意图;
26.图4为顶升滑块的示意图;
27.图5为上模组件的示意图;
28.图6为所述折弯成型模具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29.图7为上模组件下行至下死点的状态示意图;
30.其中,1为待成型工件,2为下模组件、21为第一固定块、22为第二固定块、23为滑动模板、24为成型镶块,3为浮生组件、31为滑动块、311为第二斜角面、312为第一安装槽、3121为连接柱、313为阻挡块、32为顶升滑块、 321为长孔、322为第一侧板、3221为连接凸起、323为第二侧板、324为第二安装槽、325为第一弹性件、33为连杆、331为主体部、332为端部、34为匚型围挡、341为阶梯孔、3411为第一孔、3412为第二孔、35为第二弹性件、4为上模组件、41为第一安装板、42为第一压板、43为第二压板、44为驱动板、 441为第一斜角面、45为定位针。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4.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5.实施例1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成型模具的整体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一种折弯成型模具,用于环状工件的折弯成型,其包括下模组件2、设于所述下模组件 2一侧的浮升组件3,以及设于所述下模组件2和浮升组件3上方并与下模组件 2和浮升组件3配合连接的上模组件4。使用时,将待成型工件1置于所述浮升组件3,上模组件4下行下压所述浮升组件3,使得待成型工件1在所述浮升组件3的带动下,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上模组件4下行至下死点后,待成型工件 1折弯成型为成型工件。
37.图2为下模组件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2,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2之间的滑动模板23。折弯成型时,所述滑动模板23对待成型工件底面起到承接及限位作用,防止待成型工件1受下压力后底面变形,保证了成型工件的成品率。
38.所述下模组件2中设有使得所述滑动模板23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块21及第二固定块22做竖向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件。作为可替换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往复驱动件为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模板23 的底面连接。
39.图3为滑动块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所述浮升组件3包括滑动块31以及设于所述滑动块31上并朝向所述下模组件2的顶升滑块32,所述顶升滑块 32部分置入所述滑动块31内并能竖向升降动作;所述连杆33与所述滑动块31 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331远离所述端部332的一端设于所述滑动块31内。
40.图5为上模组件的示意图,参照图5所示,所述上模组件4包括第一安装板41、依次排列设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上的第一压板42、第二压板43以及驱动板44,所述第二压板43靠近所述第一压板42设置;所述第一压板42和第二压板43之间的间隙投影于所述滑动模板23上;所述滑动块31远离所述下模组件2的一侧与所述驱动板44底部相互接触,所述驱动板44驱动所述滑动块 31滑动。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43上设有定位针45
41.具体地,所述第一压板42和所述第二压板43之间的间隙宽度与待成型工件的最大宽度匹配,具体地,所述第一压板42和所述第二压板43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待成型工件的最大宽度或比待成型工件的最大宽度宽1-2.5mm。所述滑动模板23涵盖于所述顶升滑块32向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内,同时所述第一压板42和第二压板43之间的间隙亦能投影于所述顶升滑块32。
42.参照图5所示,所述驱动板44底部设有侧面向所述第二压板43倾斜的第一斜角面441,所述滑动块31靠近所述驱动板44处设有与所述第一斜角面441 平行的第二斜角面311。
43.参照图4和图5所示,所述顶升滑块32与所述定位针45对应区域设有供所述定位针45穿过的长孔321;所述第一压板42和所述第二压板43的底面齐平,所述驱动板44的最底端低于所述第一压板42或第二压板43的底面。
44.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2靠近所述滑动模板23 的上转角处分别设有成型镶块24,所述成型镶块24靠近所述滑动模板23的端面为圆弧状。作为可选地,所述成型镶块24为圆柱状,所述下模组件2镶块沿所述滑动模板23的宽度方向设置;或者所述成型镶块24与所述第一固定块21 或第二固定块22一体成型。
45.再次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块21和所述第二固定块22与所述成型镶块24靠近的转角设有倒角;所述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2靠近所述滑动模板23一侧设有供所述滑动模板23滑动的第一导轨,所述滑动模板2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
46.所述滑动模板23的长度与等于所述顶升滑块32的长度或者所述滑动模板 23的成型镶块24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待成型工件厚度的2倍与顶升滑块32的长度之和。所述滑动模板23的滑动行程大于成型后工件两侧高度值的一半小于成型工件两侧高度值的1.5倍。此处,所述“长度”方向指的是与所述第一压板 42、第二压板43和第三压板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反地,所述“宽度”方向指的是与所述第一压板42、第二压板43和第三压板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
47.图6为所述折弯成型模具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所述浮升组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滑动块31远离所述下模组件2一侧的连杆33,以及包绕于所述滑动块31远离所述下模组件2一侧的匚型围挡34;所述匚型围挡34的开口方向朝向下模组件2方向设置;所述连杆33垂直贯穿所述匚型围挡34与所述下模组件2相对的侧板、并置入所述滑动块31内,所
述连杆33与所述匚型围挡34可滑动连接,所述连杆33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35。
48.再次参照图6所示,所述连杆33包括主体部331,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331 远离所述滑动块31一端、且竖向截面积大于所述主体部331的竖向截面积的端部332;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竖向指的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1 平面垂直的方向。所述匚型围挡34与所述连杆33的对应处设有供所述连杆33 穿过的阶梯孔341,所述阶梯孔341包括靠近所述滑动块31侧设置的截面积较小第一孔3411以及远离所述滑动块31侧设置的截面积较大的第二孔3412;所述连杆33与所述第一孔3411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孔3411的截面积与所述连杆33的主体部331的截面积相等,此处所述“相等”指的是,孔截面积与所述主体部331的截面积相等或是略大于所述主体部331截面积的情况。所述第二弹性件35套设于所述主体部331上、并与所述主体部33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一端所述第一孔3411的孔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端部332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杆33主体部331的截面积。
49.参照图1所示,所述滑动块31与所述匚型围挡34的两个平行侧板滑动连接,所述匚型框的两平行侧板上设有供所述滑动块31滑动的滑道,参照图3所示,所述滑动块31上设有与所述滑道匹配的滑动结构。
50.图4为顶升滑块的示意图,参照图4所示,所述顶升滑块32呈直角型,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所述第一侧板322与所述滑动模板 2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板323朝向所述下模组件2设置、并由所述滑动块31 向所述滑动模板23上方延伸,所述第一侧板322竖直插入所述滑动块31,所述滑动块31上设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22的第一安装槽312;所述第一安装槽312底部设有连接柱3121,所述第一侧板322与所述连接柱3121对应处设有第二安装槽324,所述连接柱3121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325,所述第一弹性件 325与所述连接柱3121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325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2的槽底,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24的顶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指的是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41的方向,所述“底”指的是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41的方向。
51.再次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板32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2内,所述第一安装槽312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的侧边与所述滑动模板23滑动至最低时的顶面齐平。所述第一安装槽312远离所述下模组件2的槽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顶升滑块32起限位作用的阻挡块313,所述阻挡块313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312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侧的侧边顶面齐平,所述第一侧板322远离所述下模组件2的侧面上设有可与所述阻挡块313抵接的连接凸起3221。所述第一安装槽312与所述下模组件2垂直的两壁面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侧板322 滑动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侧板322与所述第二导轨对应处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匹配的第二滑动件。作为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323与所述第一压板42和第二压板43之间间隙的投影对应处,设有成型框架。
52.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弯成型模具的操作原理如下所述:
53.图6为所述折弯成型模具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初始状态时,上模组件4处于上死点,滑动模板23顶面位于最高点,顶升滑块32在第一弹性件325支撑作用下使得第二侧板323的顶面处于最高平面,滑动块31远离所述下模组件2的侧面与匚型围挡34贴近,第二弹性件35处于自然松弛状态。
54.对待成型工件1进行折弯成型时,将料带上设有定位孔的待成型工件1输送至与第
二侧板323对应处。上模组件4下行,第一安装板41带动第一压板42、第二压板43和驱动板44同步下行,定位针45插入位于待成型工件1料带的定位孔内,驱动板44的第一斜角面441与滑动块31上的第二斜角面311接触;所述驱动板44推动滑动块31朝向下模组件2移动,进而带动设于所述滑动块 31上的顶升滑块32和连杆33朝向所述下模组件2移动,使得所述顶升滑块32 将待成型工件1输送至与第一压板42和第二压板43的间隙投影对应处的成型位,驱动板44的底部下移至滑动块31与匚型围挡34之间,使得第二弹性件35 受压收缩;上模组件4继续下行,将顶升滑块32的第二侧板323下压,进而带动所述待成型工件1与下模组件2的滑动模板23接触,所述滑动模板23承接待成型工件1并随其继续下行,下行过程中,成型镶块24对待成型工件1施加作用力,对待成型工件1进行折弯成型。
55.图7为上模组件下行至下死点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下模组件4运行至下死位,所述滑动模板23下移至最低点,所述顶升滑块32的第二侧板323 位于最低平面,所述第一弹性件325受压压缩,所述滑动块31远离所述匚型围挡34设置,所述驱动板44插入所述滑动块31和所述匚型围挡34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35受压压缩。折弯成型结束后,上模组件4上行,取下成型工件,滑动模板23、顶升滑块32、第一弹性件325、滑动块31以及第二弹性件35复位。
56.实施例2
57.与实施例1相比较,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定位针45设于所述第一压板42上。
58.实施例3
59.与实施例1相比较,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定位针45设于所述第一压板42和第二压板43上。
6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