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阶梯式滚压设备。
背景技术:2.参见图1,散热模组1一般包括铝制的散热底座101和铜制的流体管路102。由于待散热器件的表面一般是平面结构,为了使散热模组1能与待散热器件尽量贴合,生产过程中,如图2所示,将流体管路102放置到散热底座101上后,还需要将流体管路102的中间管段1021往下压至与散热底座101平齐。
3.现有压制设备包括用于盛放散热模组1的治具组件、位于所述中间管段1021正上方的压板以及驱使所述压板上下运动的压管气缸。具体地,将图1所示的散热模组1放在治具组件上后,压管气缸驱使压板往下运动,就能将流体管路102的中间管段1021压平。
4.实际工作中发现,压管气缸的型号确定后,压管气缸的单次伸缩行程就是固定的,因此,在进行压管作业时,只能一次性将流体管路102的中间管段1021压平,不能分次下压作业。然而,一次性将中间管段1021压平会致使中间管段1021的形变过于剧烈,中间管段1021上容易出现裂纹,而且中间管段1021的平整度较差。
5.因此,需要对现有压制设备进行改进,以解决其不能分次对流体管路进行下压作业,导致流体管路的中间管段容易出现裂纹和平整度较差的问题。
6.本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被包括用于增强本公开内容的背景的理解,且因此可包含不形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当前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式滚压设备,能对流体管路进行分次下压作业,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完成下压容易导致裂纹和平整度较差的问题。
8.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阶梯式滚压设备,包括:
9.预压转辊,所述预压转辊的圆周面上对应于待压工件的位置处设有环状的让位凹槽;
10.压平转辊,所述压平转辊与所述预压转辊并列设置;
11.治具组件,所述治具组件用于将所述待压工件依次输送至与所述让位凹槽和所述压平转辊贴合。
12.可选的,所述预压转辊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各所述预压转辊的让位凹槽的槽深尺寸朝靠近所述压平转辊的方向逐渐减小。
13.可选的,各所述预压转辊的让位凹槽的槽深尺寸朝靠近所述压平转辊的方向等比例递减。
14.可选的,所述预压转辊的数量为两个。
15.可选的,还包括:
16.若干转辊支架,所述压平转辊和每一所述预压转辊均可转动地安装于一个所述转
辊支架中;
17.若干下压直线驱动模组,每一所述下压直线驱动模组的驱动端连接于一个所述转辊支架,用于驱使对应的所述转辊支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治具组件。
18.可选的,还包括:
19.驱动模组支架,各所述下压直线驱动模组均安装于所述驱动模组支架上;
20.若干导向柱,每一所述转辊支架上均连接有若干所述导向柱,且各所述导向柱均与所述驱动模组支架滑动连接。
21.可选的,还包括底板,
22.所述治具组件和所述驱动模组支架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治具组件位于所述驱动模组支架的下方。
23.可选的,所述下压直线驱动模组为伸缩气缸。
24.可选的,所述治具组件包括:
25.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用于放置所述待压工件;
26.运送平台,所述治具本体安装于所述运送平台上;
27.送料直线驱动模组,所述送料直线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运送平台连接。
28.可选的,所述送料直线驱动模组为电机丝杆滑块组件。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式滚压设备,先使用带有让位凹槽的预压转辊对待压工件进行初步下压,然后使用压平转辊将待压工件到位,通过分次下压的方式对流体管路进行下压作业,进而解决一次性完成下压可能导致的裂纹和平整度较差问题。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1.图1为背景技术提供的散热模组未进行压平处理时的示意图;
32.图2为背景技术提供的散热模组进行压平处理后的示意图;
33.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一个预压转辊的阶梯式滚压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一个预压转辊的阶梯式滚压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两个预压转辊的阶梯式滚压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两个预压转辊的阶梯式滚压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7.图中:
38.1、散热模组;101、散热底座;102、流体管路;1021、中间管段;
39.2、底板;
40.3、驱动模组支架;
41.4、治具组件;401、治具本体;402、运送平台;403、送料直线驱动模组;
42.5、转辊支架;
43.6、下压直线驱动模组;
44.7、预压转辊;701、让位凹槽;
45.8、压平转辊;
46.9、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49.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阶梯式滚压设备,适用于将待压工件中的管路件分次下压的应用场景,具体地,本实施例以待压工件为散热模组为例进行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阶梯式滚压设备可以通过分次下压的方式将散热模组上的流体管路的中间管段下压至与散热模组的散热底座平齐,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完成下压导致流体管路的中间管段容易出现裂纹和平整度较差的问题。
52.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阶梯式滚压设备包括底板2、驱动模组支架3、治具组件4、若干转辊支架5、若干下压直线驱动模组6、若干预压转辊7以及一个压平转辊8。
53.其中,所述治具组件4和所述驱动模组支架3均紧固安装于所述底板2上,且所述驱动模组支架3呈倒u型结构,所述治具组件4位于所述驱动模组支架3的下方。
54.所述转辊支架5也呈倒u型结构,且位于治具组件4的上方。所述压平转辊8和每一所述预压转辊7均可转动地安装于一个所述转辊支架5中,因此,所述压平转辊8和各所述预压转辊7均可相互独立地发生转动,互不干涉。进一步地,各所述下压直线驱动模组6均安装于所述驱动模组支架3上,且每一所述下压直线驱动模组6的驱动端连接于一个所述转辊支架5,用于驱使对应的所述转辊支架5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治具组件4。因此,所述压平转辊8和各所述预压转辊7均可随与自身相应的转辊支架5相互独立地上下运动,互不干涉。
55.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压平转辊8和各所述预压转辊7上下运动时发生平水平方向的偏移,每一所述转辊支架5上均连接有若干导向柱9,且各所述导向柱9均与所述驱动模组支架3上下滑动连接,故能对转辊支架5其良好的上下导向作用。
56.所述治具组件4用于将所述待压工件依次输送至与所述让位凹槽701和所述压平
转辊8贴合。具体地,所述治具组件4包括治具本体401、运送平台402以及送料直线驱动模组403。所述治具本体401用于放置所述待压工件;所述治具本体401安装于所述运送平台402上;所述送料直线驱动模组403的驱动端与所述运送平台402连接。
57.以下以预压转辊7的数量为一个为例进行说明,开始时,所有下压直线驱动模组6均处于回缩状态,即,所述压平转辊8和所述预压转辊7均处于较高的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阶梯式滚压设备,工作过程如下:
58.s10:送料直线驱动模组403将运送平台402和治具本体401输送至靠近上料工位的一侧,以便将散热模组放入治具本体401中;
59.s20:放入散热模组后,料直线驱动模组将载有散热模组的治具本体401输送至预压转辊7的下方:
60.步骤s20的具体经过如下:
61.s201:开始时,位于预压转辊7正下方的是流体管路的端部位置,该位置无需进行压平作业,因此,预压转辊7保持较高的位置,不往下运动;
62.s202:当流体管路的中间管段运动至预压转辊7的正下方时,与预压转辊7连接的下压直线驱动机构立刻驱使预压转辊7往下运动,并使中间管段位于让位凹槽701中,一般地,让位凹槽701的槽深尺寸稍小于流体管路的半径尺寸,因此,中间管段会在让位凹槽701的槽壁的挤压作用下部分地往下形变,即,中间管段相对散热底座的凸起高度会下降;
63.s203:送料直线驱动模组403持续送料作业,治具本体401会带着整个中间管段在让位凹槽701的下方经过,具体表现为预压转辊7在整个中间管段上发生滚动,进而使得整个中间管段相对散热底座的凸起高度均有所下降,此为第一次下压;
64.s30:中间管段经过第一次下压后,会被输送至压平转辊8的正下方,与压平转辊8连接的直线驱动模组驱使压平转辊8往下运动与散热底座的上表面贴合,然后对中间管段进行第二次下压;
65.步骤s30的具体经过如下:
66.s301:当流体管路的中间管段运动至压平转辊8的正下方时,与压平转辊8连接的下压直线驱动机构立刻驱使压平转辊8往下运动,并与散热底座的上表面贴合;由于压平转辊8的圆周面处没有设置凹槽,因此,中间管段会被直接下压至与散热底座的上表面保持平齐;
67.s302:送料直线驱动模组403持续送料作业,治具本体401会带着整个中间管段在压平转辊8的下方经过,具体表现为压平转辊8在整个中间管段上发生滚动,进而使得整个中间管段均与散热底座的上表面保持平齐,此为第二次下压;
68.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中间管段是否完成了第二次下压,只要整个中间管段均经过了预压转辊7后,预压转辊7就立刻升起,以免预压转辊7对流体管路一端的端部位置造成影响;
69.同理,无论中间管段是否完成了第一次下压,只要中间管段未进入压平转辊8的下压区域,压平转辊8就不往下运动,以免压平转辊8对流体管路另一端的端部位置造成影响。
70.本实施例提供的阶梯式滚压设备,先使用带有让位凹槽701的预压转辊7对流体管路的中间管段进行初步下压,然后使用压平转辊8将中间管段压制到位,通过分次下压的方式对流体管路进行下压作业,进而解决流体管路的中间管段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而且,分
次下压也有利于提高中间管段的平整度。
71.需要说明的是,各所述直线驱动模组均可以为伸缩气缸、无杆气缸、电缸或者电机丝杆滑块组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直线驱动模组6为伸缩气缸,所述送料直线驱动模组403为电机丝杆滑块组件。
72.当然,于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当流体管路的直径较大时,可能会存在中间管段开始时相较于散热底座的上表面凸起高度过高的情况,此时仍分两次完成中间管段的压平作业可能是不足够的,因此,参见图5和图6,可以根据加工精度需要增设一个或者多个预压转辊7,且各所述预压转辊7的让位凹槽701的槽深尺寸朝靠近所述压平转辊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一来,中间管段每经过一个预压转辊7都会往下形变一点,直至经过最后的压平转辊时会被下压至与散热底座的上表面平齐。因此,分多次完成下压就能有效解决中间管段初始凸起高度过高的问题。
73.进一步地,各所述预压转辊7的让位凹槽701的槽深尺寸朝靠近所述压平转辊8的方向等比例递减,使得整个下压过程更加均匀平稳。
74.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75.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