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2082发布日期:2022-09-21 03:3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将安装于旋转轴的端部的旋转对象部件的角度位置进行分度的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上述旋转分度装置包括将上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地支撑的状态进行收纳的框架、旋转驱动上述旋转轴的驱动马达、以及收纳于上述框架的内部的空间并且将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上述旋转轴的驱动传递机构,上述驱动传递机构包括齿轮机构,上述空间包括贮存至少对上述齿轮机构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的一个以上的贮存部。


背景技术:

2.作为上述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机床包括具备构成为能够安装工件的旋转工作台的nc圆形工作台(旋转分度装置)。在该旋转分度装置中,该框架作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箱体来形成。而且,在该框架(箱体)的空间收纳有在一端安装有工作台的旋转轴。并且,在该框架安装有用于旋转驱动旋转轴(旋转工作台)的驱动马达 (伺服马达)。再有,该驱动马达与旋转轴经由将该驱动马达的旋转传递至旋转轴的驱动传递机构连结,该驱动传递机构也收纳于上述的框架的空间。
3.此外,该驱动传递机构包括蜗杆、蜗轮这样的齿轮机构。而且,在上述空间的与齿轮机构对应的部分以能够润滑该齿轮机构的方式贮存有润滑油。换言之,上述空间包括贮存用于润滑齿轮机构的润滑油的贮存部。
4.在这样的机床中,有时旋转分度装置的贮存部中的润滑油的量(油量)发生变化。详细而言,在该贮存部中,有时因泄漏等原因而上述油量减少、或者冷却液浸入而上述油量增加。在上述油量减少的情况下,齿轮机构成为润滑不充分的状态。并且,在上述油量增加的情况下,上述润滑油成为因浸入到贮存部的冷却液的混入而其润滑性能降低的状态。而且,在任一情况下,齿轮机构都伴随工作而磨损,由旋转分度装置分度的工件的角度位置的精度都降低。
5.因此,在这样的机床中,工作人员需要管理上述油量。于是,一般的旋转分度装置具备直视式油量计作为用于管理上述油量的结构,直视式油量计以工作人员能够目视确认贮存部中的油面的高度位置的方式设置。此外,该油量计当然在框架的与贮存部对应的位置以能够从外侧确认的方式设置。
6.现有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446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10.然而,在现有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中,旋转分度装置设于进行工件的加工的机床的加工区域。因此,在大多情况下,旋转分度装置因伴随工件的加工向加工区域飞散
的冷却液、切屑,成为在其表面附着有污垢的状态。
11.在该情况下,在用于管理(确认)上述油量的结构是如上所述地设置的油量计的情况下,因如上所述地附着于旋转分度装置的表面的污垢,有时在该原样的状态下无法确认上述油量(油面的高度位置)。而且,在像这样上述油量因污垢而无法确认的情况下,为了进行确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将油量计周边所附着的污垢除去的清洁作业。
12.这样,现有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利用有时伴有上述的清洁作业的油量计进行上述油量的确认,来进行上述油量的管理,存在在该管理中有时对工作人员施加较大的负担的问题。
13.本实用新型是考虑上述实际情况而创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在上述的贮存部的上述油量的管理中对工作人员施加的负担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
1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5.本实用新型是包括用于将安装于旋转轴的端部的旋转对象部件的角度位置进行分度的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尤其以如下机床为前提:上述旋转分度装置包括将上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地支撑的状态进行收纳的框架、旋转驱动上述旋转轴的驱动马达、以及收纳于上述框架的内部的空间并且将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上述旋转轴的驱动传递机构,上述驱动传递机构包括齿轮机构,上述空间包括贮存至少对上述齿轮机构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的一个以上的贮存部。
16.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贮存于贮存部的润滑油的油面的高度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上述检测装置与一个以上的上述贮存部中的作为检测对象设定的检测对象贮存部一对一地设置。
17.并且,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机床也可以包括与上述检测装置连接并且显示与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
18.并且,也可以相对于覆盖配置上述旋转分度装置并进行工件的加工的加工区域的罩,上述显示装置设于上述罩的外侧。
1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分别如下。
20.方案是一种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该旋转分度装置用于分度安装于旋转轴的端部的旋转对象部件的角度位置,上述旋转分度装置包括将上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地支撑的状态进行收纳的框架、旋转驱动上述旋转轴的驱动马达、以及收纳于上述框架的内部的空间并且将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上述旋转轴的驱动传递机构,上述驱动传递机构包括齿轮机构,上述空间包括贮存至少对上述齿轮机构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的一个以上的贮存部,其特征在于,
21.包括用于检测贮存于上述贮存部的润滑油的油面的高度位置的检测装置,
22.上述检测装置与一个以上的上述贮存部中的作为检测对象设定的检测对象贮存部一对一地设置。
23.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上述检测装置连接并且显示与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
24.方案三是在方案二的基础上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25.相对于覆盖配置上述旋转分度装置并且进行工件的加工的加工区域的罩,上述显示装置设于上述罩的外侧。
26.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27.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作为上述前提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中,以与旋转分度装置中的上述检测对象贮存部一对一地设置的形式具备检测上述检测对象贮存部的油面的高度位置的检测装置。由此,通过将需要上述油量的管理的贮存部设定为上述检测对象贮存部,能够使用与该检测装置的与油面的高度位置相关的检测结果来进行该上述检测对象贮存部中的上述油量的管理。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与使用油量计进行上述油量的管理的现有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相比,能够不对工作人员施加用于进行上述的清洁作业的负担,能够减轻在上述油量的管理对工作人员施加的负担。
28.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机床中,具备显示与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油面的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工作人员能够目视确认该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从而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与油面的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由此,工作人员一边掌握上述油量的状态一边进行上述油量的管理,因此能够进行更恰当的上述油量的管理。
29.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机床中,构成为,相对于覆盖配置上述旋转分度装置并且进行工件的加工的加工区域的罩,在该上述罩的外侧设有上述显示装置,能够在相对于上述罩的外侧进行上述显示装置的目视确认。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为了管理上述油量而进行的与上述的上述油量相关的信息(显示)的确认。
附图说明
30.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机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31.图2是示出图1的机床中的倾斜圆形工作台的主视图。
32.图3示出图1的倾斜圆形工作台的左侧视图,局部地作为图2的a-a线剖视图。
33.图4示出图1的倾斜圆形工作台的主视图,大部分作为图3的b-b线剖视图。
34.图5是倾斜圆形工作台的俯视图,一部分作为剖视图。
35.图6是示出在水平方向上剖切倾斜圆形工作台的状态的剖视图。
36.符号说明
37.1—机床,1a—主轴,1b—机座,1c—立柱,1d—主轴头,1e—工作台, 1f—外装罩(罩),1h—周壁,2—倾斜圆形工作台(旋转分度装置),3—倾斜驱动部(旋转分度装置),4—旋转驱动部(旋转分度装置),5—基台框架,5a—架台,5b—支撑台(驱动支撑台),5c—支撑台(从动支撑台),6—倾斜框架 (旋转对象部件),7—旋转工作台(旋转对象部件),8—旋转轴(倾斜驱动轴),9—旋转轴(从动轴),9a—轴部,9b—壁部,9c—贯通孔,14—倾斜工作台, 14a—支撑轴用收纳孔,14b—旋转轴用收纳孔,14c—倾斜工作台侧空间,14d—蜗杆用大径部,14e—前侧面,14f—前壁,14h—贯通孔,14i—贯通孔,15—臂部(倾斜驱动轴侧的臂部),16—臂部(从动轴侧的臂部),16a—齿轮系用空间,16b—贯通孔,16c—贯通孔,16d—前侧面,16e—前壁,16h—贯通孔, 16i—贯通孔,17—支撑轴,19—背面罩,19a—贯通孔,21—倾斜驱动马达, 21a—输出轴,22—框架主体部,22a—倾斜轴用收纳孔,22b—蜗杆轴用收纳孔,22c—大径部,22d—外侧侧面,22e—框架侧连通路(第一框架侧连通路), 22f—框架侧连通路(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h—侧壁,22i—贯通孔,22j—贯通孔,22r—前侧面,22s—下部空间,23—马达安装部,23a—内部空间,23b—壁部,23c—贯通孔,23d—外侧侧面,24—背面罩,24a—贯通孔,25—油封, 26—蜗轮蜗杆机构(齿轮机构),26a—蜗轮,
26b—蜗杆,26c—蜗杆轴,27—齿轮系,27a—驱动齿轮,27b—传动齿轮,27c—从动齿轮,28—驱动传递机构,29—盖部件,31—贮存部(第一贮存部),31a—主体部侧空间,32—贮存部(第二贮存部),33—贮存部(第三贮存部),34—贮存部(第四贮存部), 35—油封,36—o形密封圈,37—第一密封部件,38—第二密封部件,39—油封,41—旋转驱动马达(驱动马达),41a—输出轴,43—驱动传递机构,44—蜗轮蜗杆机构(齿轮机构),44a—蜗轮,44b—蜗杆,44c—旋转驱动轴,45—齿轮系,45a—驱动齿轮,45b—传动齿轮,45c—从动齿轮,51—油封,52—油封,53—o形密封圈,54—第三密封部件(油封),55—油封,56—o形密封圈,57—第四密封部件(油封),61—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61a—主体座,61b—安装面,61c—检测用孔,61d—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1e—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1h—检测器,61i—检测器主体部,61j—检测杆,61p—o形密封圈,61q—o形密封圈,62—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62a—主体座,62b—安装面,62c—检测用孔,62d—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2e—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2h—检测器,62i—检测器主体部,62j—检测杆,62p—o形密封圈,62q—o形密封圈,63—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63a—主体座,63b—安装面,63c—检测用孔,63d—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3e—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3h—检测器,63i—检测器主体部, 63j—检测杆,63p—o形密封圈,64—检测装置(第四检测装置),64a—主体座,64b—安装面,64c—检测用孔,64d—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4e—检测器侧连通路(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4h—检测器,64i—检测器主体部,64j—检测杆,64p—o形密封圈,71—显示装置,71a—显示部,72—显示装置,72a—显示部,73—显示装置,73a—显示部,74—显示装置,74a—显示部,l1—轴线,l1’—轴线,l2—轴线,l3—轴线,l4—轴线, b1—轴承,b2—轴承,b3—轴承,b4—轴承,b5—轴承,b6—轴承,b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基于图1~图6,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机床1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床1是主轴1a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机床1(所谓的卧式加工中心)。并且,机床1具备成为基台的机座1b、以相对于机座1b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支撑的立柱1c、以相对于立柱1c沿上下方向(y轴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支撑的主轴头1d、以及以能够沿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机座1b上的工作台1e。此外,本实施例的机床1具备箱形的外装罩1f。外装罩1f以覆盖包括机床1的进行工件的加工的加工区域的机座1b的上方的区域的形式安装于机座1b。
39.并且,该机床1具备用于将工件的角度位置进行分度的倾斜圆形工作台2。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床1具备包括两种旋转分度装置3、 4的倾斜圆形工作台2,即,绕水平方向的轴线l1将载置工件的旋转工作台7 的角度位置进行分度的倾斜驱动部3(旋转分度装置)、以及绕支撑旋转工作台7的支撑轴17的轴线l2将该载置工件的旋转工作台7的角度位置进行分度的旋转驱动部4(旋转分度装置)。
40.而且,倾斜圆形工作台2以载置在该机床1的工作台1e上的形式设置。该倾斜圆形工作台2包括载置在机床1的工作台1e上的基台框架5、由基台框架5支撑的倾斜框架6、以及
设置在倾斜框架6上且载置工件的旋转工作台 7。而且,基台框架5和倾斜框架6是本实施例的包括两种旋转分度装置即倾斜驱动部3、旋转分度部4的倾斜圆形工作台2中的框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框架。
41.基台框架5由成为基座的板状的架台5a、以及在该架台5a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地竖立设置在架台5a上的一对支撑台即驱动支撑台5b、从动支撑台5c 构成。并且,如图4、图5所示,在该基台框架5中,旋转轴即倾斜驱动轴8、从动轴9经由轴承b1、轴承b2能够旋转地由一对支撑台分别支撑。
42.并且,如图2所示,倾斜框架6是所谓的摇架型的支撑框架,由设置旋转工作台7的倾斜工作台14、以及用于支撑该倾斜工作台14的一对臂部即倾斜驱动轴侧的臂部15、从动轴侧的臂部16构成。
43.此外,如图4、图5所示,该倾斜工作台14在外观上呈板状且在沿其板厚方向观察时呈矩形,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箱体状。而且,通过在基台框架5中的一对支撑台之间(一对旋转轴即倾斜驱动轴8、从动轴9之间),相对于各臂部所对应的倾斜驱动轴8、从动轴9固定倾斜框架6,来相对于基台框架5经由一对旋转轴支撑该倾斜框架6。
44.并且,在倾斜框架6中的倾斜工作台14,以使轴线l2的方向与倾斜工作台14的上述板厚方向一致的方向设有支撑轴17。更详细而言,在倾斜工作台 14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用于收纳支撑轴17的收纳孔(以下也称作“支撑轴用收纳孔”。)14a。而且,在该支撑轴用收纳孔14a以使轴线l2的方向与上述板厚方向一致的方向收纳有支撑轴17。其中,该支撑轴17以在上述板厚方向上其一端部从倾斜工作台14的上表面突出的配置经由轴承b3以相对于倾斜工作台14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45.此外,在支撑轴用收纳孔14a且在上述板厚方向上的与支撑轴17突出的一侧相反侧设有圆盘状的背面罩19。在该背面罩19且在其圆盘状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贯通孔19a。并且,该贯通孔19a成为其内径比支撑轴17中的另一端部的外径大的孔。而且,背面罩19以将支撑轴17的另一端部嵌合插入到其贯通孔19a的形式安装于倾斜工作台14。
46.而且,在该支撑轴17且在其一端安装有旋转工作台7。该旋转工作台7 是圆盘状的部件,以使其中心与支撑轴17的轴线l2一致的状态设置。而且,通过像这样安装于支撑轴17,旋转工作台7成为以相对于倾斜工作台14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状态。
47.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倾斜圆形工作台2包括用于摆动驱动倾斜框架 6的倾斜驱动部3和用于旋转驱动旋转工作台7的旋转驱动部4。
48.倾斜驱动部3在基台框架5的一对支撑台中的一方的支撑台(以下也称作“驱动支撑台”。)5b中,以旋转驱动在该驱动支撑台5b内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旋转轴(以下也称作“倾斜驱动轴”。)8的方式设置。因此,倾斜驱动部3 具备用于旋转驱动倾斜驱动轴8的作为驱动源的倾斜驱动马达21。而且,本实施例的倾斜驱动马达2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马达。
49.并且,由该倾斜驱动马达21旋转驱动的倾斜驱动轴8支撑由该倾斜驱动部3分度角度位置的倾斜框架6。因此,该倾斜驱动轴8、以及安装倾斜驱动马达21且支撑倾斜驱动轴8的驱动支撑台5b也成为倾斜驱动部3的一部分。而且,关于倾斜驱动部3,安装于该倾斜驱动轴8且绕倾斜驱动轴8的轴线 l1分度角度位置的倾斜框架6相当于旋转分度装置3中的旋转对象部件6。
50.关于该倾斜驱动部3,详细而言,如图3及图4所示,驱动支撑台5b由框架主体部22和马达安装部23构成,其中,框架主体部22是能够旋转地支撑倾斜驱动轴8的部分且是主体的部分,马达安装部23是安装作为驱动源的倾斜驱动马达21的部分。
51.更详细而言,关于该驱动支撑台5b,框架主体部22在外观上大致呈长方体状。而且,倾斜驱动轴8以遍及该框架主体部22的厚度方向(x轴方向) 上的两个侧面的形式设于框架主体部22。因此,框架主体部22具有在上述厚度方向贯通地形成的收纳孔(以下也称作“倾斜轴用收纳孔”。)22a,作为像这样收纳倾斜驱动轴8的空间。而且,倾斜驱动轴8以其一端部从框架主体部 22稍微突出的配置经由轴承b1被支撑在框架主体部22。
52.此外,在倾斜轴用收纳孔22a且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于倾斜驱动轴8突出的一侧相反侧设有圆盘状的背面罩24。在该背面罩24且在其圆盘状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贯通孔24a。并且,该贯通孔24a成为其内径比倾斜驱动轴8中的另一端部的外径大的孔。而且,背面罩24以将倾斜驱动轴8的另一端部嵌合插入到该贯通孔24a的形式安装于框架主体部22。
53.并且,如图3所示,马达安装部23同样形成为在外观上大致呈长方体状,且以从框架主体部22的与上述厚度方向平行的(与上述两个侧面大致正交的) 前后面中的前侧面22r突出的形式与框架主体部22一体形成。此外,该马达安装部23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以下也称作“内部空间”。)23a的箱体状。但是,该马达安装部23的高度尺寸比框架主体部22的高度尺寸小,在图示例子中为1/4左右。
54.在此基础上,倾斜驱动马达21以其输出轴21a朝向下方的状态安装于该马达安装部23的上表面。因此,倾斜驱动马达21成为在像这样安装于马达安装部23的状态下其输出轴21a的前端进入内部空间23a内的形式。因此,在马达安装部23中的包括上述上表面的上侧的壁部23b形成有该输出轴21a贯通的贯通孔23c。
55.并且,倾斜驱动部3包括与倾斜驱动轴8连结的蜗轮蜗杆机构26和齿轮系27,齿轮系27包括用于将倾斜驱动马达21的输出轴21a的旋转传递至蜗轮蜗杆机构26的传动齿轮27b。即,倾斜驱动部3构成为,用于将作为驱动源的倾斜驱动马达21的输出轴21a的旋转传递至倾斜驱动轴8的驱动传递机构28由蜗轮蜗杆机构26和齿轮系27的两个齿轮机构构成。
56.其中,蜗轮蜗杆机构26由安装于倾斜驱动轴8的蜗轮26a和具有与该蜗轮26a连结的蜗杆26b的蜗杆轴26c构成。
57.此外,蜗轮26a如上所述地安装于倾斜驱动轴8,因此收纳于上述的倾斜轴用收纳孔22a。
58.并且,在图示例子中,蜗杆轴26c以使其轴线l3朝向框架主体部22的上下方向的形式,在上述上下方向上从相对于蜗轮26a的上方的位置延伸至马达安装部23的位置地设置。
59.因此,在框架主体部22形成有收纳像这样设置的蜗杆轴26c的孔(以下也称作“蜗杆轴用收纳孔22b”。)。而且,该蜗杆轴用收纳孔22b与收纳蜗轮 26a的倾斜轴用收纳孔22a连通地形成。再有,该蜗杆轴用收纳孔22b在框架主体部22中也与上述的马达安装部23的内部空间23a连通地形成。并且,该蜗杆轴用收纳孔22b作为在框架主体部22的上表面开口的孔而形成,以便能够从框架主体部22的外侧插入蜗杆轴26c。在此基础上,在该蜗杆轴用收纳孔22b的在框架主体部22的上表面开口的部分以嵌合插入到该孔的内周面的形式设有圆盘状的盖部件29。
60.并且,蜗杆轴26c在轴线l3的方向上的中间的位置具有上述的蜗杆26b。而且,该蜗
杆轴26c在蜗杆轴用收纳孔22b内,以在上下方向上蜗杆26b与蜗轮26a啮合的配置经由在相对于蜗杆26b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的轴承 b4、轴承b5相对于框架主体部22被支撑。
61.在此基础上,该蜗杆轴26c经由齿轮系27与倾斜驱动马达21的输出轴 21a连结。更详细而言,在如上所述地安装于驱动支撑台5b(马达安装部23) 的倾斜驱动马达21中的输出轴21a且在其位于内部空间23a的部分固定有驱动齿轮27a。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地设置在框架主体部22内的蜗杆轴26c 的下侧的端部固定有从动齿轮27c。而且,该从动齿轮27c与驱动齿轮27a在内部空间23a经由一个以上的传动齿轮27b连结。
62.此外,从动齿轮27c如上所述地安装于蜗杆轴26c,因此收纳于上述的蜗杆轴用收纳孔22b。而且,倾斜驱动马达21的输出轴21a的旋转利用由该驱动齿轮27a、传动齿轮27b、以及从动齿轮27c构成的齿轮系27传递至蜗轮蜗杆机构26。
63.这样,倾斜驱动部3构成为,作为驱动源的倾斜驱动马达21的输出轴21a 的旋转利用由该齿轮系27和蜗轮蜗杆机构26构成的驱动传递机构28传递至倾斜驱动轴8,从而旋转驱动倾斜驱动轴8。由此,倾斜驱动部3摆动驱动由该倾斜驱动轴8支撑的倾斜框架6。
64.并且,在该倾斜驱动部3中的驱动支撑台5b的内部的空间设有与各齿轮机构对应且用于贮存润滑对应的齿轮机构的润滑油的第一贮存部31、第二贮存部32。其中,与蜗轮蜗杆机构26对应的贮存部31设置于由倾斜轴用收纳孔22a和蜗杆轴用收纳孔22b构成的空间(以下也称作“主体部侧空间”。)31a 内。
65.更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在倾斜轴用收纳孔22a且在上述的倾斜驱动轴 8突出的一侧,以夹装在倾斜轴用收纳孔22a的内周面与倾斜驱动轴8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油封35。再有,在倾斜轴用收纳孔22a且在设置背面罩24 的一侧,以夹装在背面罩24中的贯通孔24a的内周面与倾斜驱动轴8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油封25。因此,倾斜轴用收纳孔22a成为在倾斜驱动轴8 的轴线l1的方向上的两侧与框架主体部22的外侧连通的部分被密封的状态。
66.并且,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侧空间31a中的蜗杆轴用收纳孔22b且在蜗杆轴26c的轴线l3的方向上的上侧,以夹装在盖部件29中的外周面与蜗杆轴用收纳孔22b的内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o形密封圈36。因此,蜗杆轴用收纳孔22b成为在蜗杆轴26c的轴线l3的方向上的上侧与框架主体部22的外侧连通的部分被密封的状态。
67.由此,由倾斜轴用收纳孔22a以及蜗杆轴用收纳孔22b构成的主体部侧空间31a成为与外侧连通的各部分被密封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在该主体部侧空间31a,且在蜗杆轴用收纳孔22b的比支撑上述的蜗杆26b的上下的轴承b4、轴承b5中的下侧的轴承b5更靠下方的位置,以夹装在蜗杆轴用收纳孔22b 的内周面与蜗杆轴26c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作为油封的第一密封部件37。由此,主体部侧空间31a成为比该第一密封部件37更靠上方的部分与蜗杆轴用收纳孔22b中的比该第一密封部件37更靠下方的空间隔开的状态。
68.而且,在该主体部侧空间31a中的上述上方的部分贮存有用于润滑蜗轮蜗杆机构26的润滑油。因此,该上述上方的部分成为与蜗轮蜗杆机构26对应的贮存部(第一贮存部)31。
69.并且,齿轮系27将倾斜驱动马达21的输出轴21a与蜗杆轴26c连结,与该齿轮系27对应的贮存部32设置于由马达安装部23中的内部空间23a以及与该内部空间23a连通的蜗杆轴用收纳孔22b的部分构成的空间内。
70.更详细而言,在蜗杆轴用收纳孔22b且在比设置上述的第一密封部件37 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以夹装在蜗杆轴用收纳孔22b的内周面与蜗杆轴26c 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作为油封的第二密封部件38。因此,蜗杆轴用收纳孔22b利用该第二密封部件38也成为比该第二密封部件38更靠下侧的空间 (下部空间)22s与比该第二密封部件38更靠上的空间隔开的形式。
71.此外,上述的从动齿轮27c在相比设有该第二密封部件38的位置位于下方的端部安装于蜗杆轴26c。并且,在马达安装部23,以夹装在倾斜驱动马达 21的输出轴21a贯通的贯通孔23c的内周面与该输出轴21a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油封39。因此,马达安装部23中的内部空间23a成为与外侧连通的部分被密封的状态。
72.而且,该马达安装部23中的内部空间23a与蜗杆轴用收纳孔22b中的下部空间22s如上所述地连通而形成一个空间,在该空间收纳上述的齿轮系27,并且收纳该齿轮系27的空间由上述的输出轴21a周围的油封39以及第二密封部件38密封。在此基础上,在收纳齿轮系27的空间贮存有用于润滑齿轮系 27的润滑油。因此,该空间成为与齿轮系27对应的贮存部(第二贮存部)32。
73.并且,如图2、图5所示,旋转驱动部4设为,旋转驱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倾斜工作台14支撑的支撑轴17以及安装于支撑轴17的旋转工作台7。因此,旋转驱动部4具备用于旋转驱动支撑轴17的作为驱动源的旋转驱动马达41。而且,本实施例的旋转驱动马达4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马达。
7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驱动马达41以由基台框架5的一对支撑台中的另一方的支撑台(以下也称作“从动支撑台”。)5c支撑的形式设置。但是,在倾斜圆形工作台2中,由旋转驱动马达41旋转驱动的支撑轴17由如上所述地由被摆动驱动的倾斜框架6(倾斜工作台14)支撑,因此旋转驱动马达 41以安装于相对于从动支撑台5c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旋转轴(以下也称作“从动轴”。)9的形式设置。即,旋转驱动马达41经由该从动轴9由从动支撑台5c支撑。因此,该从动支撑台5c以及从动轴9也成为旋转驱动部4的一部分。
75.并且,由旋转驱动马达41驱动的支撑轴17在倾斜框架6中的倾斜工作台 14中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并且通过如在下文中说明那样设置在倾斜框架6内的驱动传递机构43与旋转驱动马达41连结。因此,该支撑轴17以及倾斜框架6也成为旋转驱动部4的一部分。而且,关于旋转驱动部4,安装于该支撑轴17且绕支撑轴17的轴线l2分度角度位置的旋转工作台7相当于旋转分度装置4中的旋转对象部件7。
76.关于该旋转驱动部4,详细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从动轴9成为如下的结构:一体地形成有形成为中空圆筒状的轴部9a和该轴部9a的一端侧设置的壁部9b。但是,该壁部9b以在轴部9a的一端侧封堵轴部9a的形式形成。此外,该中空圆筒状的轴部9a的内径成为能够收纳旋转驱动马达41的大小。并且,在壁部9b且在该壁部9b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能够插通旋转驱动马达41 的输出轴41a的大小的贯通孔9c。而且,从动轴9以在其轴线l1’方向上上述一端侧位于倾斜驱动轴8侧的方向并且在沿该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轴心与倾斜驱动轴8的轴心一致的位置,经由轴承b2相对于从动支撑台5c被支撑。
77.在此基础上,旋转驱动马达41的一部分收纳于从动轴9的轴部9a,并且以其输出轴41a朝向倾斜驱动轴8侧的方向安装于从动轴9。此外,在该安装状态下,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成为贯通至从动轴9的壁部9b中的贯通孔9c且从从动轴9(壁部9b)向倾斜驱动轴
8侧突出的状态。
78.并且,旋转驱动部4包括与支撑轴17连结的蜗轮蜗杆机构44以及包括用于将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的旋转传递至蜗轮蜗杆机构44的传动齿轮 45b的齿轮系45。即,旋转驱动部4构成为,用于将作为驱动源的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的旋转传递至支撑轴17的驱动传递机构43由蜗轮蜗杆机构44和齿轮系45的两个齿轮机构构成。
79.其中,蜗轮蜗杆机构44由安装于支撑轴17的蜗轮44a和具有与该蜗轮 44a连结的蜗杆44b的旋转驱动轴44c构成。
80.此外,如图4所示,蜗轮44a如上所述地安装于支撑轴17,因此收纳于上述的支撑轴用收纳孔14a。并且,如图5、图6所示,旋转驱动轴44c以使其轴线l4朝向与从动轴9的轴线l1’平行的方向并且以蜗杆44b与蜗轮44a 啮合的配置设置于倾斜框架6中的倾斜工作台14内。
81.因此,在倾斜工作台14形成有收纳像这样设置的旋转驱动轴44c的孔(旋转轴用收纳孔)14b,该旋转轴用收纳孔14b与收纳蜗轮44a的支撑轴用收纳孔14a连通。而且,该旋转驱动轴44c在旋转轴用收纳孔14b内,经由在相对于蜗杆44b的其轴线l4的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的轴承b6、轴承b7相对于倾斜工作台14被支撑。在此基础上,该旋转驱动轴44c经由齿轮系45与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连结。
82.更详细而言,收纳该旋转驱动轴44c的旋转轴用收纳孔14b在该旋转驱动轴44c的轴线l4的方向上的两侧并在倾斜工作台14的侧面开口地形成。其中,该倾斜工作台14的两个侧面是分别安装倾斜框架6中的一对臂部的侧面。因此,旋转驱动轴44c的该轴线l4的方向上的一端侧成为倾斜驱动轴8侧,另一端侧成为从动轴9侧。而且,旋转轴用收纳孔14b在倾斜驱动轴8侧由该倾斜驱动轴侧的臂部15封堵。
83.另一方面,在从动轴9侧的臂部16且在其内部形成有从倾斜工作台14 的旋转轴用收纳孔14b遍及至从动轴9的贯通孔9c的空间(齿轮系用空间16a)。并且,如图6所示,在该从动轴9侧的臂部16形成有朝向倾斜工作台14的旋转轴用收纳孔14b开口的贯通孔16b。因此,旋转轴用收纳孔14b在从动轴9 侧经由该贯通孔16b与齿轮系用空间16a连通。
84.在此基础上,旋转驱动轴44c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成为位于齿轮系用空间16a内的状态。再有,在从动轴9侧的臂部16也形成有朝向从动轴9的贯通孔9c开口的贯通孔16c。因此,如上所述地从从动轴9突出的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的前端部也成为位于齿轮系用空间16a内的状态。
85.而且,在该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且在位于该齿轮系用空间16a 内的部分固定有驱动齿轮45a。并且,在旋转驱动轴44c且在位于该齿轮系用空间16a内的部分固定有从动齿轮45c。再有,该从动齿轮45c与驱动齿轮45a 在齿轮系用空间16a内经由一个以上的传动齿轮45b连结。而且,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的旋转利用由该驱动齿轮45a、传动齿轮45b、以及从动齿轮45c构成的齿轮系45传递至蜗轮蜗杆机构44。
86.这样,旋转驱动部4构成为,作为驱动源的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 的旋转利用由该齿轮系45和蜗轮蜗杆机构44构成的驱动传递机构43传递至支撑轴17,从而旋转驱动支撑轴17。由此,旋转驱动部4旋转驱动由该支撑轴17支撑的旋转工作台7。
87.并且,在该旋转驱动部4中的倾斜框架6的内部的空间设有与各齿轮机构对应且用于贮存润滑对应的齿轮机构的润滑油的第三贮存部33、第四贮存部 34。
88.其中,与蜗轮蜗杆机构44对应的贮存部33设置于由支撑轴用收纳孔14a 和旋转轴用收纳孔14b构成的空间(以下也称作“倾斜工作台侧空间”。)14c 内。
89.更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在支撑轴用收纳孔14a且在上述的支撑轴17 突出的一侧,以夹装在支撑轴用收纳孔14a的内周面与支撑轴17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油封51。再有,在支撑轴用收纳孔14a且在设置背面罩19的一侧,以夹装在背面罩19中的贯通孔19a的内周面与支撑轴17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油封52。因此,支撑轴用收纳孔14a成为在支撑轴17的轴线l2的方向上的两侧与倾斜工作台14的外侧连通的部分被密封的状态。
90.并且,如图6所示,旋转轴用收纳孔14b成为如上所述地在倾斜驱动轴8 侧开口的部分由倾斜驱动轴侧的臂部15封堵的状态。此外,在该倾斜驱动轴 8侧的侧面中的旋转轴用收纳孔14b的开口的周围与倾斜驱动轴侧的臂部15 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53。由此,由支撑轴用收纳孔14a以及旋转轴用收纳孔14b构成的倾斜工作台侧空间14c成为与外侧连通的各部分被密封的状态。
91.在此基础上,在该倾斜工作台侧空间14c的旋转轴用收纳孔14b且在旋转驱动轴44c的比蜗杆44b更靠从动轴9侧的位置,以夹装在旋转轴用收纳孔 14b的内周面与旋转驱动轴44c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作为油封54的第三密封部件54。但是,该第三密封部件54相对于支撑上述的旋转驱动轴44c的两个轴承中的从动轴9侧的轴承b7设于比该轴承b7更靠从动轴9侧。由此,倾斜工作台侧空间14c成为比该第三密封部件54更靠倾斜驱动轴8侧的部分与旋转轴用收纳孔14b中的比该第三密封部件54更靠从动轴9侧的空间隔开的状态。
92.而且,在该倾斜工作台侧空间14c中的倾斜驱动轴8侧的部分,贮存有用于润滑蜗轮蜗杆机构44的润滑油。因此,该倾斜驱动轴8侧的部分成为与蜗轮蜗杆机构44对应的贮存部(第三贮存部)33。
93.并且,与将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与旋转驱动轴44c连结的齿轮系45对应的贮存部34设置于从动轴9侧的臂部16的齿轮系用空间16a内。
94.更详细而言,在从动轴9中的贯通旋转驱动马达41的输出轴41a的贯通孔9c,以夹装在该贯通孔9c的内周面与输出轴41a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油封55。因此,从动轴9侧的臂部16中的齿轮系用空间16a成为在从动轴9 侧与外侧连通的部分被密封的状态。此外,在该从动轴9的上述一端侧的端面中的贯通孔9c的开口的周围与从动轴9侧的臂部16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 56。
95.并且,在从动轴9侧的臂部16的朝向旋转轴用收纳孔14b开口的贯通孔 16b,以夹装在该贯通孔16b的内周面与旋转驱动轴44c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有作为油封57的第四密封部件57。利用该第四密封部件57,齿轮系用空间 16a成为与旋转轴用收纳孔14b内的空间(倾斜工作台侧空间14c)隔开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在齿轮系用空间16a贮存有用于润滑齿轮系45的润滑油。因此,该齿轮系用空间16a成为与齿轮系45对应的贮存部(第四贮存部)34。
96.在如上构成的机床1中,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机床1的旋转分度装置2 是用于检测贮存在贮存部31~34中的润滑油的油面的高度位置(以下也简单地称作“高度位置”。)的检测装置,具备与贮存部31~34中的作为检测对象设定的检测对象贮存部一对一地设置的检测装置。
97.而且,本实施例是如下例子:在作为该旋转分度装置2的倾斜圆形工作台 2中,上
述的四个贮存部31~34全部设定为检测对象贮存部,具备四个检测装置61~64。再有,在本实施例中,该倾斜圆形工作台2包括显示与由检测装置61~64检测到的上述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71~74。包括这样的旋转分度装置2的机床1的特征部分的详细内容如下。
98.如上所述,倾斜圆形工作台2包括第一贮存部31~第四贮存部34。而且,检测装置61~64与该各贮存部31~34一对一地设置。关于上述的各检测装置 61~64,首先,对与第一贮存部31对应的检测装置(以下也称作“第一检测装置”。)61以及与其关联的结构进行说明。
99.首先,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倾斜驱动部3的驱动支撑台5b中,第一贮存部31中的蜗杆轴用收纳孔22b在比支撑上述的蜗杆轴26c的上下的轴承b4、轴承b5中的上侧的轴承b4更靠上侧的位置具有以孔22b的内径扩大的形式形成的部分(以下也称作“大径部”。)22c。
100.在此基础上,在倾斜驱动部3的驱动支撑台5b中的框架主体部22,以在框架主体部22的上下方向上位置错开的方式形成有两个连通路(以下也称作“框架侧连通路”。)即第一框架侧连通路22e、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f,连通路与该蜗杆轴用收纳孔22b中的大径部22c连通并且在框架主体部22的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朝向倾斜框架相反侧的侧面(外侧侧面)22d开口。
101.此外,该两个框架侧连通路中的上侧的框架侧连通路亦即第一框架侧连通路22e在大径部22c的接近上端的位置与大径部22c连通地形成。另一方面,下侧的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f在大径部22c的接近下端的位置与大径部22c连通地形成。并且,该各框架侧连通路在外侧侧面22d且在相对于倾斜驱动轴8 与蜗杆轴26c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开口地形成。因此,各框架侧连通路在前后方向上与大径部22c连通的部分延伸至超过倾斜驱动轴8的位置地形成,并且在相对于倾斜驱动轴8与蜗杆轴26c侧相反一侧的位置折曲,从而在外侧侧面 22d开口。
102.在此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第一检测装置61以安装于倾斜驱动部3 的框架主体部22中的外侧侧面22d的形式设置。该第一检测装置61由安装于倾斜驱动部3的框架主体部22的主体座61a和安装于该主体座61a的检测器 61h构成。
103.其中,主体座61a为形成为四个侧面呈长方形且上表面及下表面大致呈正方形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件。而且,主体座61a在该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安装于倾斜驱动部3的驱动支撑台5b。因此,该侧面成为安装面61b。并且,在主体座61a形成有设置下述的检测器61h的(以下也称作“检测用孔”。)孔 61c,该孔61c是在上表面开口且下表面侧被封堵的有底的孔。
104.再有,在该主体座61a以在检测用孔61c的深度方向上位置错开的方式形成有两个与检测用孔61c连通且在上述的安装面61b开口的连通路(以下也称作“检测器侧连通路”。)即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1d、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1e。此外,上述两个检测器侧连通路中的上侧的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1d与下侧的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1e形成为其间隔和上述的第一框架侧连通路22e与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f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一致。
105.在此基础上,检测器61h以安装于主体座61a的上表面的形式设置。关于该检测器61h,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利用微波对检测对象(上述油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所谓的导向脉冲式液位传感器。具体而言,该检测器61h由作为安装于主体座61a的上表面的部分的检
测器主体部61i以及以从该检测器主体部61i突出的形式设置的棒状的检测杆61j构成。
106.而且,检测器61h根据从检测器主体部61i朝向检测对象发送的微波在检测对象(上述油面)反射并由检测器主体部61i接收为止的时间,来计算到检测对象的距离。并且,检测杆61j用于辅助检测器主体部61i中的微波的发送接收。而且,检测器61h以该检测杆61j位于主体座61a的检测用孔61c内的形式在检测器主体部61i中安装于主体座61a的上表面。
107.在此基础上,第一检测装置61以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1d与第一框架侧连通路22e连通且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1e与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f连通的配置,在该安装面61b安装于倾斜驱动部3的驱动支撑台5b中的框架主体部22 的外侧侧面22d。由此,第一检测装置61中的检测用孔61c成为经由各检测器侧连通路以及各框架侧连通路与第一贮存部31连通的状态。此外,在主体座61a的安装面61b中的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1d的开口的周围与框架主体部 22的外侧侧面22d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61p。并且,在主体座61a的安装面61b中的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1e的开口的周围与框架主体部22的外侧侧面22d之间也夹装有o形密封圈61q。
108.其结果,在为了润滑上述的蜗轮蜗杆机构44而贮存于第一贮存部31的润滑油的油面在上下方向上存在于大径部22c中的第一框架侧连通路22e与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f之间的状态下,该润滑油通过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f以及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1e而流入到检测用孔61c并且成为在检测用孔61c内的上述高度位置与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高度位置一致的状态。
109.此外,关于贮存于该第一贮存部31的润滑油,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蜗杆轴26c的上下的轴承b4、轴承b5也成为该润滑油的润滑对象。因此,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高度位置需要至少比该上侧的轴承b4更靠上方。于是,上述高度位置的下限规定为比该上侧的轴承b4稍微靠上方的位置。
110.在此基础上,在第一贮存部31中,上述的大径部22c形成于上侧的轴承 b4的正上方,两个框架侧连通路中的下侧的第二框架侧连通路22f在上述的大径部22c的接近下侧的位置与大径部22c连通地形成。由此,即使在第一贮存部31中上述高度位置成为上述下限的状态下,检测用孔61c中的上述高度位置也与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高度位置一致。因此,也能够由第一检测装置61检测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高度位置成为上述下限的状态。
111.并且,关于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在倾斜圆形工作台2中,在工作中润滑油的温度上升,有时润滑油的体积伴随该温度的上升而膨胀。在该情况下,若在使倾斜圆形工作台2工作前的初始状态下的第一贮存部31的相对于上述油面的上方的空间的大小为如无法允许该膨胀那样的较小大小,则伴随上述膨胀,在上述工作中润滑油的压力上升。因此,上述初始状态下的上述高度位置优选为至少允许上述工作中的上述膨胀那样的大小的空间形成于上述油面的上方的位置。因此,上述初始状态下的上述高度位置设定为这样的空间形成于上述油面的上方的位置。
112.在此基础上,上侧的第一框架侧连通路22e在上述的大径部22c的接近上端的位置与大径部22c连通地形成。即,第一框架侧连通路22e以检测用孔 61c与形成于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油面的上方的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其结果,成为在第一贮存部31与检测用孔61c之间能够进行空气的移动的状态。由此,即使在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高度位置位于第
一贮存部31的上端附近的状态下,检测用孔61c中的上述高度位置也与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高度位置一致。因此,也能够由第一检测装置61检测第一贮存部31的上述高度位置位于第一贮存部31的上端附近的状态。
113.接下来,对与第二贮存部32对应的检测装置(以下也称作“第二检测装置”。)62以及与其关联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该第二检测装置62自身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检测装置61的结构大致相同。
114.首先,如图2、图3所示,如上所述,第二贮存部32包括倾斜驱动部3 的驱动支撑台5b中的马达安装部23的内部空间23a。在此基础上,在马达安装部23且在包括如下的侧面(外侧侧面23d)的侧壁22h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形式形成有两个贯通孔即上侧贯通孔22i、下侧贯通孔22j,上述侧面与安装第一检测装置61的框架主体部22中的外侧侧面22d朝向相同侧。因此,由该两个贯通孔连通马达安装部23的内部空间23a与外部,该两个贯通孔与上述的第一检测装置61所关联的结构中的框架侧连通路对应。
115.此外,该两个贯通孔中的上侧贯通孔22i在内部空间23a的接近上端的位置在内部空间23a开口地形成。另一方面,下侧的贯通孔22j在比马达安装部 23内的齿轮系27更靠下侧的位置在内部空间23a开口地形成。
116.在此基础上,第二检测装置62以安装于马达安装部23的外侧侧面23d 的形式设置。但是,在该第二检测装置62中,该主体座62a中的两个检测器侧连通路(上侧的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2d、下侧的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2e) 的间隔与上述的马达安装部23中的上侧贯通孔22i、下侧贯通孔22j的间隔一致。
117.而且,第二检测装置62以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2d与马达安装部23中的上侧贯通孔22i连通并且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2e与下侧的贯通孔22j连通的配置,在该安装面62b安装于马达安装部23的外侧侧面23d。由此,第二检测装置62中的检测用孔62c成为经由各检测器侧连通路以及各贯通孔与第二贮存部32连通的状态。
118.此外,关于贮存于该第二贮存部32的润滑油,与第一贮存部31中的上述高度位置相同,上述初始状态下的上述高度位置设定为至少允许上述工作中的上述膨胀那样的大小的空间形成于上述油面的上方的位置。而且,上侧贯通孔 22i如上所述地设于内部空间23a的接近上端的位置,使检测用孔62c内的上述高度位置与该内部空间23a中的上述高度位置一致,从而能够由第二检测装置62检测该上述高度位置。
119.并且,该上述高度位置需要比作为润滑的对象的齿轮系27的下表面更靠上方。因此,下侧的贯通孔22j如上所述地设为比齿轮系27更靠下侧。即,第二检测装置62以能够检测上述高度位置直到比该齿轮系27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但是,第二贮存部32中的润滑油的上述高度位置的下限规定为比上述的齿轮系27所包括的所有齿轮即驱动齿轮27a、传动齿轮27b、从动齿轮27c的下表面稍微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在主体座62a的安装面62b中的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2d的开口的周围与马达安装部23的外侧侧面23d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62p。并且,在主体座62a的安装面62b中的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2e的开口的周围与马达安装部23的外侧侧面23d之间也夹装有o形密封圈62q。
120.接下来,如图6所示,对与第三贮存部33对应的检测装置(以下也称作“第三检测装置”。)63以及与其关联的结构进行说明。
121.首先,在上述的倾斜工作台14中,第三贮存部33中的旋转轴用收纳孔 14b形成为,
收纳蜗杆44b的部分是内径比除此以外的部分的内径大的大径部 (以下也称作“蜗杆用大径部”。)14d。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在倾斜工作台14且在倾斜工作台14中的包括前侧面14e的前壁14f以在上述板厚方向上排列的形式形成有两个贯通孔即上侧贯通孔14h、下侧贯通孔14i。
122.此外,如图6所示,该两个贯通孔中的上侧贯通孔14h在蜗杆用大径部 14d的上述板厚方向上的接近倾斜工作台14的上表面侧(上端)的位置在蜗杆用大径部14d开口地形成。另一方面,下侧的贯通孔14i在蜗杆用大径部14d 的上述板厚方向上的接近倾斜工作台14的下表面侧(下端)的位置在蜗杆用大径部14d开口地形成。
123.在此基础上,第三检测装置63以安装于倾斜工作台14的前侧面14e的形式设置。此外,在该第三检测装置63中,其主体座63a相对于第一检测装置 61的主体座61a、第二检测装置62的主体座62a形成为其上表面及下表面也呈长方形。但是,成为该长方形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成为长边方向的尺寸形成为比短边方向的尺寸充分大的面。因此,四个侧面中的两个侧面也成为长边方向的尺寸形成为比短边方向的尺寸充分大的面(以下也称作“横长侧面”。)。而且,第三检测装置63在该横长侧面的一个侧面安装于倾斜工作台14,该横长侧面成为安装面63b。
124.并且,如图2所示,在该主体座63a中,在上表面开口的检测用孔63c形成于接近上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位置。再有,在该主体座63a中,与该检测用孔63c连通的两个检测器侧连通路63d、63e在接近上述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位置在安装面63b开口地形成。并且,该主体座63a中的两个检测器侧连通路即(上侧的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3d、下侧的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3e)、的在安装面63b的开口的间隔与上述的倾斜工作台14中的两个贯通孔的间隔一致。
125.在此基础上,第三检测装置63以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3d与倾斜工作台 14中的上侧的贯通孔14h连通并且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1e与下侧的贯通孔 14i连通的配置,在该安装面63b安装于倾斜工作台14的前侧面14e。因此,该倾斜工作台14中的两个贯通孔与上述的第一检测装置61所关联的结构中的框架侧连通路对应。此外,如图6所示,在主体座63a的安装面63b中的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3d的开口的周围与倾斜工作台14的前侧面14e之间夹装有 o形密封圈63p。并且,在主体座63a的安装面63b中的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 63e的开口的周围与倾斜工作台14的前侧面14e之间也夹装有o形密封圈。
126.此外,关于贮存于该第三贮存部33的润滑油,在旋转工作台7的上表面成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倾斜圆形工作台2的状态(以下也简单地称作“水平状态”。)下,上述高度位置需要比作为润滑的对象的蜗轮蜗杆机构44 (蜗杆44b、蜗轮44a)中的啮合位置更靠上方。因此,下侧的贯通孔14i设于上述的蜗杆用大径部14d的接近下端的位置。但是,关于第三贮存部33中的润滑油的上述高度位置的下限规定为比上述啮合位置稍微靠上方的位置。
127.并且,关于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第三贮存部33如上所述地包括支撑轴用收纳孔14a,该支撑轴用收纳孔14a具有在上述水平状态下比蜗杆用大径部 14d更靠上侧的部分。因此,即使蜗杆用大径部14d由润滑油充满,第三贮存部33也能利用该支撑轴用收纳孔14a允许倾斜圆形工作台2工作中的润滑油的膨胀。
128.但是,若蜗杆用大径部14d被润滑油充满,则在贯通孔(框架侧连通路) 形成于上述的位置的结构中,成为空气无法在该贮存部(蜗杆用大径部14d) 33与检测用孔63c之间
移动的状态。因此,关于第三贮存部33,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规定为在上述水平状态下比上侧的贯通孔(框架侧连通路)14h稍微靠下侧的位置。而且,通过像这样针对上侧的贯通孔14h规定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能够由第三检测装置63检测第三贮存部33的上述高度位置。
129.接下来,对与第四贮存部34对应的检测装置(以下也称作“第四检测装置”。)64以及与其关联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该第四检测装置64自身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检测装置61的结构大致相同。
130.首先,第四贮存部34如上所述地包括从动轴9侧的臂部16中的齿轮系用空间16a。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在旋转驱动部4的从动轴9侧的臂部16 且在包括与上述的倾斜工作台14的前侧面14e朝向相同侧的面(从动轴9侧的臂部16中的前侧面16d)的前壁16e,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形式形成有两个贯通孔即上侧贯通孔16h、下侧贯通孔16i。因此,由该各贯通孔连通从动轴9侧的臂部16的齿轮系用空间16a与外部,该两个贯通孔与上述的第一检测装置61所关联的结构中的框架侧连通路对应。
131.此外,该两个贯通孔中的下侧贯通孔16i在上述水平状态下在齿轮系用空间16a中的比传动齿轮45b更靠下侧的位置贯通前壁16e地形成。在此基础上,如图2、图6所示,上侧的贯通孔16h在与该下侧的贯通孔16i的间隔和第四检测装置64的主体座64a中的两个检测器侧连通路的间隔一致的位置贯通前壁16e地形成。
132.而且,第四检测装置64以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4d与从动轴9侧的臂部 16中的上侧的贯通孔16h连通并且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4e与下侧的贯通孔 16i连通的配置,在该安装面64b安装于从动轴9侧的臂部16中的前侧面16d。由此,第四检测装置64中的检测用孔64c成为经由各检测器侧连通路以及各贯通孔与第四贮存部34连通的状态。此外,在主体座64a的安装面64b中的第一检测器侧连通路64d的开口的周围与从动轴9侧的臂部16的前侧面16d 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64p。并且,在主体座64a的安装面64b中的第二检测器侧连通路64e的开口的周围与从动轴9侧的臂部16的前侧面16d之间也夹装有o形密封圈。
133.此外,关于贮存于该第四贮存部34的润滑油,作为润滑的对象的齿轮系 45中的在上述水平状态下成为最上侧的驱动齿轮45a通过与该驱动齿轮45a 啮合的传动齿轮45b被润滑而间接地被润滑。因此,上述高度位置需要至少是传动齿轮45b由润滑油润滑的位置。因此,上述高度位置的下限在上述水平状态下规定为比传动齿轮45b与从动齿轮45c的啮合位置稍微靠上方的位置。
134.并且,关于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第四贮存部34如上所述地包括齿轮系用空间16a,该齿轮系用空间16a成为在齿轮系45(驱动齿轮45a)的上方存在较大的空间的空间。因此,即使以浸渍齿轮系45的方式由润滑油充满齿轮系用空间16a,第四贮存部34也能够允许倾斜圆形工作台2工作中的润滑油的膨胀。
135.但是,与其它检测装置61~63相同,需要成为空气能够在该齿轮系用空间16a与检测用孔64c之间移动的状态。因此,关于第四贮存部34,也与第三贮存部33相同,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规定为在上述水平状态下比上侧的贯通孔(框架侧连通路)16h稍微靠下侧的位置。而且,通过像这样针对上侧的贯通孔16h规定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能够由第四检测装置64检测第四贮存部34的高度位置。
136.再有,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倾斜圆形工作台2包括与检测装置 61~64连接且显示与由检测装置61~64检测到的上述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71~74。而且,
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71~74与各检测装置一对一地设置。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倾斜圆形工作台2设有四个显示装置71~74。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各显示装置71~74以安装于对应的检测装置61~ 64的检测器61h~64h中的检测器主体部61i~64i的上部的形式与该检测器 61h~64h一体地设置。并且,该显示装置71~74自身的结构在分别设于各检测装置61~64中是相同的。
137.并且,显示装置71~74所显示的与上述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是各检测装置61~64中的检测器61h~64h的检测结果(从检测器主体部61i~64i到上述油面的距离)。而且,该显示装置71~74构成为以数字的方式显示该检测结果。因此,各显示装置71~74包括显示基于对应的检测装置61~64中的上述检测结果的数字的显示部71a~74a。
138.此外,各显示装置71~74如上所述地与检测器61h~64h一体地设置,且设于机床1的外装罩1f的内侧。因此,各显示装置71~74以在上述的初始状态以及水平状态下工作人员能够从外装罩1f的外侧目视该显示部71a~74a的方向设置。
139.根据以上说明的包括倾斜圆形工作台2的机床1,关于作为检测对象贮存部的第一贮存部31~第四贮存部34,贮存于各贮存部31~34的润滑油的高度位置由与各贮存部31~34一对一地对应设置的检测装置61~64检测。而且,各检测装置61~64的检测结果显示于与各检测装置61~64中的检测器61h~ 64h一体地设置的显示装置71~74的显示部71a~74a。因此,通过目视该显示部71a~74a(显示内容),工作人员能够确认该检测结果。
140.此外,如上所述,该检测结果是从检测器61h~64h(检测器主体部61i~ 64i)到上述油面的距离。但是,由于各贮存部31~34中的上述油面的高度位置(油量)与该距离的关系是唯一的,所以通过确认该距离,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上述高度位置。再有,关于各贮存部31~34,如上所述地规定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及下限,但也能够掌握上述高度位置相对于该上限、下限的状态。例如,关于各贮存部31~34,通过预先将上述高度位置的上限及下限换算成上述距离,工作人员能够预先确认该值,从而能够更容易进行该上限及下限与检测结果的比较。
141.而且,通过如上所述地预先将各显示装置71~74设置为从机床1中的外装罩1f的外侧也能够目视显示部71a~74a,例如在倾斜圆形工作台2成为上述初始状态(上述水平状态)的机床1的开始运转前等,能够从外装罩1f的外侧容易地确认各贮存部31~34中的上述高度位置的状态。因此,根据这样的机床1,与使用油量计进行上述油量的管理的现有的包括旋转分度装置的机床1相比,工作人员容易掌握各贮存部31~34的上述高度位置的状态。
142.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上述实施例),也能够在以下的其它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实施。
143.(1)关于本实用新型作为前提的机床所包括的旋转分度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了包括倾斜驱动部3和旋转驱动部4的两种旋转分度装置即倾斜侧驱动部3、旋转驱动部4的倾斜圆形工作台2。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分度装置不限定于这样的倾斜圆形工作台,也可以是仅由与上述实施例的倾斜驱动部3相当的旋转分度装置构成的倾斜工作台装置、仅由与上述实施例的旋转驱动部相当的旋转分度装置构成的圆形工作台。
144.并且,关于圆形工作台,可以是构成为绕水平方向的轴线分度旋转对象部件的角度位置的所谓的立式圆形工作台,也可以是构成为绕铅垂方向的轴线分度旋转对象部件的角度位置的所谓的卧式圆形工作台。
145.此外,关于各旋转分度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有旋转对象部件的旋转轴(倾斜驱动轴8、支撑轴17)与驱动马达经由蜗轮蜗杆机构、齿轮系的两个齿轮机构连结。而且,其结果,在各旋转分度装置存在有两个贮存部。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分度装置也可以构成为由蜗轮蜗杆机构等一个齿轮机构将旋转轴与驱动马达连结。而且,在该情况下,旋转分度装置中的贮存部为一个。
146.(2)关于检测对象贮存部,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四个贮存部31~34包括在旋转分度装置的结构中,该四个贮存部31~34全部设定为检测对象贮存部。即,旋转分度装置所包括的所有贮存部31~34设定为检测对象贮存部。但是,即使在旋转分度装置包括多个贮存部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全部设定为检测对象贮存部,也可以仅一部分的贮存部设定为检测对象贮存部。
147.(3)关于检测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采用了导向脉冲式液位传感器作为检测器61h~64h。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检测装置例如也可以采用超声波式液位传感器、激光式液位传感器作为检测器。
148.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不限定于采用这样的能够线性地对检测对象(上述油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器,也可以采用能够对检测对象(上述油面)达到(超过)预先设定的检测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器(例如光学式液位传感器、浮子式液位传感器)。
149.此外,在这样的检测器中,虽然无法如上述实施例等的检测器那样检测上述高度位置,但例如通过将上述的上述高度位置的下限设定为该检测位置,能够掌握在润滑齿轮机构的方面成为问题的上述高度位置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因此在这方面能够进行油量的管理。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上述油量的管理这一方面,检测器即使是这种形式的检测装置也能够对应。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高度位置”,但该“高度位置的检测”也包括检测上述高度位置的状态。
150.(4)关于显示装置,上述实施例是设置显示与由检测装置61~64检测到的上述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71~74的例子。在此基础上,该显示装置71~74与对应的检测装置61~64的检测器61h~64h一体地设置。但是,即使在机床像这样具备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显示装置也不限定于与检测器一体地设置。例如,该显示装置也可以在机床1中的外装罩 1f的外侧以安装于外装罩1f的周壁1h的外侧面的形式设置。并且,显示装置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以数字的方式显示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可以以文字的方式显示基于检测结果的消息,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使警告灯点亮。
151.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并非必须设置这样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机床也可以不具备显示装置。例如,也可以设置发出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警告音的警报器来代替上述的显示装置。并且,也可以向机床的控制装置输出与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高度位置相关的信息,并在机床的控制装置中利用。此外,该控制装置的利用方法例如是在向控制装置输入了与上述高度位置低于下限的情况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机床的运转的方法等。
152.(5)关于机床,上述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主轴1a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机床1(所谓的卧式加工中心)的例子。但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床不限定于卧式加工中心,例如也可以是主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为铅垂方向的机床(所谓的立式加工中心)。
153.并且,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任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