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及具有其的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6379发布日期:2022-10-18 21:2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模具及具有其的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模具及具有其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图1至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由平板加工成门槛的过程。先将图1的平板在a处和b处折弯,以形成图2所示的第一半成品门槛;然后在c处折弯,以形成图3所示的第二半成品门槛;由工人翻转第二半成品门槛至图4的位置,然后依次在d处、e处,以及f处折弯,以构成图6所示的成品门槛,如图4至图6所示。整个加工门槛的过程复杂,加工工时长。此外,在加工门槛的过程中,由人工翻转板材,而门槛的重量大,工人的工作强度大,进一步增加了加工工时。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及具有其的加工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模具用于加工集装箱的门槛,模具包括:
6.凹模组件,凹模组件具有开口朝上的模具凹槽,模具凹槽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个侧壁的顶端为第一成型斜面,第一成型斜面倾斜于第一水平方向,沿第一水平方向,第一成型斜面的远离模具凹槽的一端的位置低于另一端的位置;
7.凸模组件,凸模组件位于凹模组件的上方,凸模组件沿模具的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至少部分地进入模具凹槽内,从而将位于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之间的板材压凹形成门槛凹槽,
8.沿第一水平方向,凸模组件的靠近第一成型斜面的一端的底端具有第二成型斜面,第二成型斜面倾斜于第一水平方向,沿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成型斜面的远离模具凹槽的一端的位置低于另一端的位置,凸模组件的至少部分进入模具凹槽内的情况下,第二成型斜面用于将板材的部分压紧至第一成型斜面,以使板材形成倾斜于门槛凹槽的宽度方向的倾斜壁。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通过模具一次加工平板,即可完成三处弯折,加工门槛的效率高,生产节拍快。
10.可选地,凸模组件包括:
11.凸模本体,凸模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凸模凹槽;
12.第一脱模件,第一脱模件沿模具的高度方向可移动的连接至凸模凹槽;
13.第一脱模弹簧,第一脱模弹簧位于第一脱模件和凸模凹槽的底面之间,以用于向第一脱模件施加使第一脱模件的至少部分伸出凸模凹槽的第一作用力。
14.可选地,凹模组件包括:
15.第二脱模件,第二脱模件沿模具的高度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于模具凹槽内;
16.第二脱模弹簧,第二脱模弹簧位于第二脱模件和模具凹槽的底面之间,以用于向第二脱模件施加使第二脱模件离开模具凹槽的底面的第二作用力。
17.可选地,凹模组件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连接至第二脱模件的靠近模具凹槽的底面的一端,模具凹槽的底面处设置有和导向部对应设置的导向槽,导向部能够进出导向槽,以使导向槽为第二脱模件的移动导向。
18.可选地,模具还具有部分位于模具凹槽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侧的脱料支架,脱料支架连接至凹模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脱料支架的脱模部分位于模具凹槽的内侧,并和凸模组件隔开,沿模具的高度方向,脱模部分位于模具凹槽的上方,以用于阻挡成型的板材,从而使成型的板材脱离模具。
19.可选地,凸模组件包括凸模本体和第一凸模成型部,第一凸模成型部可拆卸地连接至凸模本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端,
20.凹模组件包括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凹槽的凹模本体和第一凹模成型部,第一凹模成型部可拆卸地连接至凹模凹槽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端,以形成模具凹槽的一个侧壁,
21.沿第一水平方向,第一凸模成型部位于第一凹模成型部的靠近模具凹槽的中心的内侧,以使第一凸模成型部和所第二凸模成型部用于成型门槛凹槽的第一弯折部。
22.可选地,凸模组件还包括凸模本体和第二凸模成型部,第二凸模成型部可拆卸地连接至凸模本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端,
23.凹模组件还包括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凹槽的凹模本体和第二凹模成型部,第二凹模成型部可拆卸地连接至凹模凹槽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端,以形成模具凹槽的一个侧壁,
24.沿第一水平方向,第二凸模成型部位于第二凹模成型部的靠近模具凹槽的中心的内侧,以使第二凸模成型部和第二凹模成型部用于成型门槛凹槽的第二弯折部。
25.可选地,凸模组件还包括凸模本体和第三凸模成型部,第三凸模成型部可拆卸地连接至凸模本体,第三凸模成型部具有第二成型斜面,凹模组件还包括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凹槽的凹模本体和第二凹模成型部,第二凹模成型部可拆卸地连接至凹模凹槽,以形成模具凹槽的侧壁,第二凹模成型部具有第一成型斜面。
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加工设备用于加工集装箱的门槛,加工设备包括:
27.第一取料部,第一取料部用于放置待加工的板材;
28.第一加工装置,第一加工装置包括上述的模具,以用于将板材加工成半成品门槛;
29.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运输半成品门槛;
30.第一机器人,第一机器人用于将板材由第一取料部移动至第一加工装置内,以及用于将位于第一加工装置内的半成品门槛移动至输送装置;
31.第二出料部,用于放置成品门槛;
32.第二加工装置,第二加工装置用于将半成品门槛折弯形成成品门槛;
33.第二机器人,第二机器人用于将半成品门槛由输送装置移动至第二加工装置,以及用于将位于第二加工装置的成品门槛移动至第二出料部。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包括前述的模具,通过模具一次加工平板,即可完成三处弯折,加工门槛的效率高,可以加快生产门槛的节拍;此外,门槛的搬运和移动由输送装置、第一机器人,以及第二机器人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加工效率高,工作节拍快。
35.可选地,输送装置位于第一取料部、第一加工装置、第一机器人、第二出料部、第二加工装置,以及第二机器人的同一侧,并且/或者
36.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第二机器人、第二出料部,以及第二加工装置均位于第一机器人、第一取料部,以及第一加工装置构成的整体的下游。
附图说明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38.图1为用于加工成门槛的平板;
39.图2为图1的平板折弯后形成的第一半成品门槛;
40.图3为图2的第一半成品门槛折弯后形成的第二半成品门槛;
41.图4为图3的第二半成品门槛在d处折弯后形成的结构;
42.图5为图4的板材在e处折弯后形成的结构;
43.图6为图5的板材在f处折弯后形成的结构;
44.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具的主视图的部分剖视示意图;以及
45.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加工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47.110:凹模组件
ꢀꢀꢀꢀꢀꢀꢀꢀꢀꢀꢀꢀꢀ
111:模具凹槽
48.112:第一成型斜面
ꢀꢀꢀꢀꢀꢀꢀꢀꢀ
113:第二脱模件
49.114:第二脱模弹簧
ꢀꢀꢀꢀꢀꢀꢀꢀꢀ
115:导向部
50.116:导向槽
ꢀꢀꢀꢀꢀꢀꢀꢀꢀꢀꢀꢀꢀꢀꢀ
117:凹模本体
51.118:第一凹模成型部
ꢀꢀꢀꢀꢀꢀꢀ
119:第二凹模成型部
52.120:凸模组件
ꢀꢀꢀꢀꢀꢀꢀꢀꢀꢀꢀꢀꢀ
121:第二成型斜面
53.122:凸模本体
ꢀꢀꢀꢀꢀꢀꢀꢀꢀꢀꢀꢀꢀ
123:凸模凹槽
54.124:第一脱模件
ꢀꢀꢀꢀꢀꢀꢀꢀꢀꢀꢀ
125:第一脱模弹簧
55.126:第一凸模成型部
ꢀꢀꢀꢀꢀꢀꢀ
127:第二凸模成型部
56.128:第三凸模成型部
ꢀꢀꢀꢀꢀꢀꢀ
130:脱料支架
57.140:第一取料部
ꢀꢀꢀꢀꢀꢀꢀꢀꢀꢀꢀ
141:第一加工装置
58.142:输送装置
ꢀꢀꢀꢀꢀꢀꢀꢀꢀꢀꢀꢀꢀ
143:第一出料部
59.144:第二取料部
ꢀꢀꢀꢀꢀꢀꢀꢀꢀꢀꢀ
145:第一机器人
60.146:第二出料部
ꢀꢀꢀꢀꢀꢀꢀꢀꢀꢀꢀ
147:第二加工装置
61.148:第二机器人
ꢀꢀꢀꢀꢀꢀꢀꢀꢀꢀ
200:门槛凹槽
62.201:倾斜壁
ꢀꢀꢀꢀꢀꢀꢀꢀꢀꢀꢀꢀꢀꢀ
202:第一侧壁
63.203:底壁
ꢀꢀꢀꢀꢀꢀꢀꢀꢀꢀꢀꢀꢀꢀꢀꢀ
204:第二侧壁
64.a:斜面弯折部
ꢀꢀꢀꢀꢀꢀꢀꢀꢀꢀꢀꢀ
b:第一弯折部
65.c: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66.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6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68.在本文中,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69.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7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模具用于将平板折弯形成图3所示的第二半成品门槛(半成品门槛的示例)。该模具对平板进行一次加工可以形成图3所示的第二半成品门槛,加工效率高。此外,可以通过第一机器人145和第二机器人148转运第二半成品门槛和成品门槛,无需人工翻转板材,工人的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
71.如图7所示,模具包括凹模组件110和凸模组件120。凹模组件110固定设置(例如凹模组件110固定连接至后文的第一加工装置141的加工平台)。凹模组件110具有开口朝上的模具凹槽111。模具凹槽111的宽度方向沿第一水平方向d1(图7中的左右方向)延伸。模具凹槽111沿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图7中纸面的方向)延伸。
72.凸模组件120位于凹模组件110的上方。凸模组件120能够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图7中的上下方向)移动。沿第一水平方向d1,凸模组件120的至少部分位于模具凹槽111处。
73.待加工的平板放置于凸模组件120和凹模组件110之间(例如搭接至模具凹槽111的侧壁)的情况下,使凸模组件120向下移动,直至凸模组件120的部分进入模具凹槽111内。在此过程中,凸模组件120的进入模具凹槽111内的部分将平板压紧至后文的第二脱模件113。凸模组件120的进入模具凹槽111内的部分,以及模具凹槽111的侧壁对平板的作用,可以将平板压凹形成图3所示的门槛凹槽200。
74.如图3所示,门槛凹槽200包括第一侧壁202、底壁203,以及第二侧壁204。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侧壁202位于底壁203的一侧,第二侧壁204位于底壁203的另一侧。其中,第
一侧壁202和底壁203的连接处为第一弯折部b。底壁203和第二侧壁204的连接处为第二弯折部c。
75.请参考图3和图7,模具凹槽111的沿第一水平方向d1的一个侧壁(平板在该侧壁处形成第一侧壁202)的顶端为第一成型斜面112。第一成型斜面112倾斜于第一水平方向d1。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成型斜面112的远离模具凹槽111的一端为第一斜面外端,第一成型斜面112的靠近模具凹槽111的另一端为第一斜面内端。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第一斜面外端的位置低于第一斜面内端的位置。
76.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成型斜面112的远离模具凹槽111的一端的位置低于靠近模具凹槽111的另一端的位置。
77.沿第一水平方向d1,凸模组件120的一端的底端为第二成型斜面121。第二成型斜面121位于凸模组件120的靠近第一成型斜面112的一端。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成型斜面112和第二成型斜面121的位置相同。第二成型斜面121倾斜于第一水平方向d1。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二成型斜面121的远离模具凹槽111的一端为第二斜面外端,第二成型斜面121的靠近模具凹槽111的另一端为第二斜面内端。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第二斜面外端的位置低于第二斜面内端的位置。
78.凸模组件120的至少部分进入模具凹槽111内的情况下,第二成型斜面121用于将板材的部分压紧至第一成型斜面112。这样,可以使板材形成图3的倾斜壁201。倾斜壁201倾斜于门槛凹槽200的宽度方向。如图3所示,沿第一水平方向d1,倾斜壁201的远离门槛凹槽200的一端为斜壁外端,倾斜壁201的靠近门槛凹槽200的另一端为斜壁内端。沿门槛凹槽200的高度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斜壁外端的位置低于斜壁内端的位置。倾斜壁201位于门槛凹槽200的侧方。倾斜壁201和第一侧壁202的连接处为斜面弯折部a。
79.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成型斜面112和第二成型斜面121平行。倾斜壁201平行于第一成型斜面112。
80.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模具一次加工平板,即可完成三处弯折,加工门槛的效率高,生产节拍快。
81.优选地,请参考图7,凸模组件120包括凸模本体122、第一脱模件124与第一脱模弹簧125。凸模本体122具有凸模凹槽123。凸模凹槽123的开口朝下。第一脱模件124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可移动地设置于凸模凹槽123内。
82.第一脱模弹簧125可以是圆柱弹簧。第一脱模弹簧125位于第一脱模件124和凸模凹槽123的底面之间。第一脱模弹簧125的轴线方向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延伸。第一脱模弹簧125的一端连接至凸模凹槽123的底面。第一脱模弹簧125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脱模件124。
83.在凸模组件120的部分进入模具凹槽111内,以将板材压凹形成门槛凹槽200的情况下,第一脱模件124在板材的作用下,压缩第一脱模弹簧125。当凸模组件120向上移动,以逐渐释放对板材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脱模弹簧125对第一脱模件124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使第一脱模件124的至少部分组件向下移动以离开凸模凹槽123。这样,第一脱模件124可以对板材施加作用力,以使板材离开凸模组件120,避免板材连接凸模组件120。由此,方便脱模。
84.凹模组件110包括第二脱模件113和第二脱模弹簧114。第二脱模件113位于模具凹
槽111内。第二脱模件113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可移动。
85.第二脱模弹簧114可以是圆柱弹簧。第二脱模弹簧114位于第二脱模件113和模具凹槽111的底面之间。第二脱模弹簧114的轴线方向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延伸。第二脱模弹簧114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脱模件113。第二脱模弹簧114的另一端连接至模具凹槽111的底面。
86.在凸模组件120的部分进入模具凹槽111内,以将板材压凹形成门槛凹槽200的情况下,第二脱模件113在板材的作用下,压缩第二脱模弹簧114。当凸模组件120向上移动,以逐渐释放对板材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二脱模弹簧114对第二脱模件113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二作用力使第二脱模件113向上移动。这样,第二脱模件113可以对板材施加作用力,以使板材离开凹模组件110,避免板材连接凹模组件110。由此,方便脱模。
87.如图7所示,凹模组件110还包括导向部115。导向部115连接至第二脱模件113的靠近模具凹槽111的底面的一端。模具凹槽111的底面设置有和导向部115对应的导向槽116。沿水平方向,导向槽116的位置和导向部115的位置大致相同。导向部115能够沿模具的高度方向d2移动,从而进出导向槽116。在此过程中,导向槽116为导向部115的移动导向,从而为第二脱模件113的移动导向。由此,第二脱模件113的移动平稳。
88.模具还包括脱料支架130。脱料支架130为具有竖壁和横臂的l形结构。沿第一水平方向d1,脱料支架130的竖壁位于模具凹槽111的远离第一成型斜面112的一侧。脱料支架130的竖壁固定连接至后文的凹模本体117。沿第一水平方向d1,脱料支架130的横臂的自由端(脱模部分的示例)位于模具凹槽111的内侧(模具凹槽111的沿第一水平方向d1的靠近模具凹槽111的中心的一侧),并和凸模组件120隔开。脱料支架130的横臂的自由端位于模具凹槽111的上方。
89.在凸模组件120的部分进入模具凹槽111内,以将板材压凹形成门槛凹槽200后,当凸模组件120向上移动,以逐渐释放对板材的压力的情况下,脱料支架130的自由端能够阻挡门槛凹槽的第二侧壁204的顶端,以使第二半成品门槛脱离模具。由此,进一步方便脱模。
90.请继续参考图7,凸模组件120还包括第一凸模成型部126。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凸模成型部126可拆卸地连接至凸模本体122的第一端(图7中的凸模本体122的左端)。凹模组件110包括凹模本体117和第一凹模成型部118。凹模本体117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凹槽。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凹模成型部118可拆卸地连接至凹模凹槽的第一端(图7中的凹模凹槽的左端)。这样,第一凹模成型部118形成模具凹槽111的一个侧壁。
91.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凸模成型部126和第一凹模成型部118均位于第一脱模件124的同一侧。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一凸模成型部126位于第一凹模成型部118的靠近模具凹槽111的中心的内侧。这样,凸模组件120的至少部分进入模具凹槽111内,以将板材压凹形成门槛凹槽200的过程中,第一凸模成型部126和所第一凹模成型部118用于成型门槛凹槽200的第二弯折部c。
92.第一凸模成型部126和第一凹模成型部118均为可拆卸地设置。由此,方便更换第一凸模成型部126和第一凹模成型部118。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凸模成型部126和第一凹模成型部118的尺寸,从而调整第二弯折部c的折弯圆角。
93.凸模组件120还包括第二凸模成型部127。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二凸模成型部127可拆卸地连接至凸模本体122的第二端(图7中,凸模本体122的右端)。凹模组件110包括第
二凹模成型部119。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二凹模成型部119可拆卸地连接至凹模凹槽的第二端(图7中,凹模凹槽的右端)。这样,第二凹模成型部119形成模具凹槽111的另一个侧壁。
94.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二凸模成型部127和第二凹模成型部119均位于第一脱模件124的同一侧。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二凸模成型部127位于第一脱模件124的远离第一凸模成型部126的一侧。
95.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二凸模成型部127位于第二凹模成型部119的靠近模具凹槽111的中心的内侧。这样,凸模组件120的至少部分进入模具凹槽111内,以将板材压凹形成门槛凹槽200的过程中,第二凸模成型部127和第二凹模成型部119用于成型门槛凹槽200的第一弯折部b。
96.第二凸模成型部127和第二凹模成型部119均为可拆卸地设置。由此,方便更换第二凸模成型部127和第二凹模成型部119。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凸模成型部127和第二凹模成型部119的尺寸,从而调整第一弯折部b的折弯圆角。
97.凸模组件120还包括第三凸模成型部128。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三凸模成型部128可拆卸地连接至凸模本体122的第二端。第三凸模成型部128具有前述的第二成型斜面121。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三凸模成型部128和第二凹模成型部119均位于第一脱模件124的同一侧。沿第一水平方向d1,第三凸模成型部128的位置大致相同于第二凹模成型部119的位置。第二凹模成型部119具有前述的第一成型斜面112。
98.第三凸模成型部128可拆卸地设置。由此,方便更换第三凸模成型部128。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三凸模成型部128的尺寸,从而调整斜面弯折部a的折弯圆角,以及调整倾斜壁201和第一侧壁202之间的角度。
9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加工设备为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设备用于加工集装箱的门槛。如图8所示,加工设备包括第一取料部140、第一加工装置141、输送装置142、第一机器人145、第二出料部146、第二加工装置147,以及第二机器人148。
100.第一取料部140可以是平台,以用于堆放待加工的平板(图8中虚线所示)。可以理解,可以设置取料输送装置(例如辊道输送组件或输送带),以将待加工的板材移动至第一取料部140。
101.第一加工装置141包括油压机和前述的模具。油压机用于提供动力,以驱动模具的凸模组件120移动,从而将平板加工成图3所示的第二半成品门槛。
102.输送装置142可以为辊道输送组件或输送带。输送装置具有第一出料部143和第二取料部144。第一出料部143位于第一机器人145附近。第二取料部144位于第二机器人148附近。第二半成品门槛被放置于第一出料部143时,输送装置142将位于第一出料部143的第二半成品门槛运输至第二取料部144。
103.优选地,输送装置142可以为两个。两个输送装置142的输送方向(输送装置142的延伸方向)平行。沿输送装置142的输送方向,两个输送装置142的第一出料部143的位置相同,两个输送装置142的第二取料部144的位置相同。
104.第一机器人145用于将板材由第一取料部140移动至第一加工装置141内。待第一加工装置141将板材加工成图3所示的第二半成品门槛时,第一机器人145用于将位于第一加工装置141内的第二半成品门槛移动至第一出料部143。
105.第二出料部146可以是平台,以用于堆放成品门槛。可以理解,可以设置出料输送
装置(例如辊道输送组件或输送带),以将放置于第二出料部146的成品门槛移动至预定位置。
106.第二加工装置147可以是折弯机。第二加工装置147用于将第二半成品门槛折弯形成成品门槛。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加工装置147依次在e处、d处,以及f处折弯,以构成图6所示的成品门槛。
107.第二机器人148用于将位于第二取料部144的第二半成品门槛移动至第二加工装置147。待第二加工装置147将第二半成品门槛加工成成品门槛后,第二机器人148用于将位于第二加工装置147内的成品门槛移动至第二出料部146。
108.本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包括前述的模具,通过模具一次加工平板,即可完成三处弯折,加工门槛的效率高,可以加快生产门槛的节拍;此外,门槛的搬运和移动由输送装置142、第一机器人145,以及第二机器人148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加工效率高,工作节拍快。
109.此外,由于无需人工翻转板材,工人的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并且能减小人工翻转板材时撞击产生的噪音。
110.优选地,输送装置142沿水平方向延伸。图8中,输送装置142沿上下方向延伸。由此,输送装置142的结构简单。
111.输送装置142位于第一取料部140、第一加工装置141、第一机器人145、第二出料部146、第二加工装置147,以及第二机器人148的同一侧。由此,加工设备的占地面积小。
112.沿输送装置142的输送方向,第二机器人148、第二出料部146,以及第二加工装置147构成的整体位于第一机器人145、第一取料部140,以及第一加工装置141构成的整体的下游。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加工设备的占地面积。
113.进一步优选地,沿输送装置142的输送方向,第一加工装置141位于第一机器人145和第二机器人148之间。沿输送装置142的输送方向,第二机器人148位于第二出料部146和第一加工装置141之间。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加工设备的占地面积。
114.通过加工设备将板材加工成成品门槛的过程如下:
115.步骤1、将待加工的平板放置于第一取料部140,执行步骤2。步骤1中,可以在第一取料部140处堆码多个待加工的平板。
116.步骤2、第一机器人145将位于第一取料部140的平板移动至第一加工装置141的模具内,执行步骤3。
117.步骤3、第一加工装置141将平板加工成图3所示的第二半成品门槛,执行步骤4。
118.步骤4、第一机器人145将第一加工装置141内的第二半成品门槛移动至输送装置142的第一出料部143,输送装置142将第二半成品门槛由第一出料部143移动至第二取料部144,执行步骤5。
119.步骤5、第二机器人148将位于第二取料部144的第二半成品门槛移动至第二加工装置147,执行步骤6。
120.步骤5之前,依次执行多次步骤2至步骤4,以在输送装置142的第一出料部143堆码多个第二半成品门槛。输送装置142将堆码在第一出料部143的多个第二半成品门槛同时移动至第二取料部144。
121.步骤6、第二加工装置147将第二半成品门槛加工成成品门槛,执行步骤7。
122.步骤7、第二机器人148将成品门槛移动至第二出料部146。
123.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1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门槛,也可以表示多个门槛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125.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