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生产用气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9618发布日期:2022-12-13 21:5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生产用气动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夹紧工具,属于机械行业生产辅助用具。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加工领域,经常需要对工件进行装夹固定后,再通过铣床等设备进行加工。
3.目前通过螺纹扭紧的方式进行刚性固定,很难对尺寸大小不一的工件进行多个装夹作业,因此其生产效益低下,且采用螺纹扭紧的方式作业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件装夹固定的气动工具,解决其无法多个装夹,作业强度大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辅助生产用气动夹具,包括气缸,出料杆,固定螺钉,斜楔块,复位拉簧,气缸固定板,控制开关,固定螺母,弹簧固定销,支撑柱,管接头,夹紧滑块,兼容弹簧,复位杆,稳速阀,消音器,支撑板,夹紧固定块,兼容弹簧托板,面板,底座,所述底座在结构最下方,设置有螺纹固定孔和椭圆固定孔,用于其他部件或自身固定,其两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底座两侧,并在上端设置有台阶,所述面板覆盖于两侧支撑板上端,利用支撑板设置的台阶进行限位,并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固定,所述夹紧滑块通过所设置的燕尾槽与面板上设置的燕尾槽进行配合,并在自身上设置有复位杆固定通孔,其夹紧头部设置为90
°
的v型开口,另一端设置有与斜楔块斜面配合的斜面,使用时通过产生的力量使该开口与夹紧固定块开口将工件夹紧,所述夹紧固定块,一侧为多个90
°
v型开口状,并在厚度方向有定位固定孔,通过固定螺钉将其固定在面板上所设置的凹槽中,所述复位杆为方条状,两端打孔,便于复位拉簧固定,所述复位拉簧,与复位杆连接,并与安装在面板上的固定螺钉连接,在斜楔块复位后,通过自身拉力,将夹紧滑块拉回待装夹工件的初始位置,所述斜楔块,一侧带有斜面,上端通过面板上设置的斜楔块通孔,其斜面与夹紧滑块斜面配合,下端通过弹簧固定销与兼容弹簧托板连接,其中中间的斜楔块通过支撑柱与下方兼容弹簧托板连接,所述弹簧固定销,为一头带有固定螺纹的圆棒型,一端与斜楔块底部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兼容弹簧托板通孔,用于固定兼容弹簧,形成柔性连接结构,所述兼容弹簧托板为一方块,中间设置有若干螺纹孔,上端与兼容弹簧接触,下端与气缸连接,所述兼容弹簧,与弹簧固定销配和使用,所述支撑柱,一头与中间斜楔块固定,另一头通过兼容弹簧托板通孔与气缸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定位,且未安装兼容弹簧,形成刚性连接结构,所述气缸为标准件,通过固定螺钉与固定螺母与兼容弹簧托板和底座固定,并采用若干气缸固定板对其位置进行固定,所述气缸固定板为l型薄板结构,上面设置有固定用通孔,所述稳速阀安装于支撑板上,用于调整出料速度,防止瞬间蹦出伤人,所述出料杆安装在装夹后的工件下方,与气缸连接,通过气缸提升后将工件从夹具中脱出,所述管接头安装于支撑板上,用于连接夹具所需用气
的气管,所述消音器安装气缸泄压出口,用于释放气体时消除噪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支撑板上,用于控制气缸进气排气,所述固定螺钉为标准件,用于紧固,所述固定螺母为标准件,与固定螺钉配合使用。
6.为了确保夹紧有效,并防止断气时,夹紧失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滑块与斜楔块配合的斜面,其斜面角度为9
°
自锁角。
7.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固定块,一侧为多个90
°
v型开口状。
8.为了确保夹紧牢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一头与中间斜楔块固定,另一头通过兼容弹簧托板通孔与气缸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定位,且未安装兼容弹簧,形成刚性连接结构。
9.为了提高夹具的兼容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固定销,一端与斜楔块底部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兼容弹簧托板通孔,用于固定兼容弹簧,形成柔性连接结构。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兼容弹簧的方式,提高了夹具对产品尺寸的兼容性,实现了多工件同时装夹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益,通过采用斜面自锁的结构和刚性连接结构,确保夹紧牢固,并有效预防了突然断气后导致夹紧力丧失的风险,通过设置气动夹紧和出料的方式,代替了人工拧紧和出料,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锁角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紧滑块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楔块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柔性连接结构和刚性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气缸;2、出料杆;3、固定螺钉;4、斜楔块;5、复位拉簧;6、气缸固定板;7、控制开关;8、固定螺母;9、弹簧固定销; 10、支撑柱;11、管接头;12、夹紧滑块;13、兼容弹簧;14、复位杆; 15、稳速阀;16、消音器;17、支撑板;18、夹紧固定块;19、兼容弹簧托板;20、面板;2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一种辅助生产用气动夹具,包括气缸1,出料杆2,固定螺钉3,斜楔块4,复位拉簧5,气缸固定板6,控制开关7,固定螺母8,弹簧固定销9,支撑柱10,管接头11,夹紧滑块12,兼容弹簧13,复位杆14,稳速阀15,消音器16,支撑板17,夹紧固定块18,兼容弹簧托板19,面板20,底座21,所述底座21在结构最下方,设置有螺纹固定孔和椭圆固定孔,用于其他部件或自身固定,其两侧固定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通过固定螺钉3固定在底座21两侧,并在上端设置有台阶,所述面板20覆盖于两侧支撑板17上端,利用支撑板17设置的台阶进行限位,并通过固定螺钉3进行固定,所述夹紧滑块12通过所设置的燕尾
槽与面板20上设置的燕尾槽进行配合,并在自身上设置有复位杆14固定通孔,其夹紧头部设置为90
°
的v型开口,另一端设置有与斜楔块4斜面配合的斜面,使用时通过产生的力量使该开口与夹紧固定块18开口将工件夹紧,所述夹紧固定块18,一侧为多个90
°ꢀ
v型开口状,并在厚度方向有定位固定孔,通过固定螺钉3将其固定在面板20上所设置的凹槽中,所述复位杆14为方条状,两端打孔,便于复位拉簧5固定,所述复位拉簧5,与复位杆14连接,并与安装在面板20上的固定螺钉3连接,在斜楔块4复位后,通过自身拉力,将夹紧滑块12 拉回待装夹工件的初始位置,所述斜楔块4,一侧带有斜面,上端通过面板20上设置的斜楔块4通孔,其斜面与夹紧滑块12斜面配合,下端通过弹簧固定销9与兼容弹簧托板19连接,其中中间的斜楔块4通过支撑柱 10与下方兼容弹簧托板19连接,所述弹簧固定销9,为一头带有固定螺纹的圆棒型,一端与斜楔块4底部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兼容弹簧托板 19通孔,用于固定兼容弹簧13,形成柔性连接结构,所述兼容弹簧托板 19为一方块,中间设置有若干螺纹孔,上端与兼容弹簧13接触,下端与气缸1连接,所述兼容弹簧13,与弹簧固定销9配和使用,所述支撑柱 10,一头与中间斜楔块4固定,另一头通过兼容弹簧托板19通孔与气缸 1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8定位,且未安装兼容弹簧13,形成刚性连接结构,所述气缸1为标准件,通过固定螺钉3与固定螺母8与兼容弹簧托板 19和底座21固定,并采用若干气缸固定板6对其位置进行固定,所述气缸固定板6为l型薄板结构,上面设置有固定用通孔,所述稳速阀15安装于支撑板17上,用于调整出料速度,防止瞬间蹦出伤人,所述出料杆 2安装在装夹后的工件下方,与气缸1连接,通过气缸1提升后将工件从夹具中脱出,所述管接头11安装于支撑板17上,用于连接夹具所需用气的气管,所述消音器16安装气缸1泄压出口,用于释放气体时消除噪音,所述控制开关7安装于支撑板17上,用于控制气缸1进气排气,所述固定螺钉3为标准件,用于紧固,所述紧固螺母8为标准件,与固定螺钉3 配合使用,所有部件组合后形成整体结构。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夹紧滑块12斜面角度为9
°
自锁角。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斜楔块4斜面角度为9
°
自锁角。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支撑柱10,一头与中间斜楔块4固定,另一头通过兼容弹簧托板19通孔与气缸1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8定位,且未安装兼容弹簧13,形成刚性连接结构。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弹簧固定销 9,一端与斜楔块4底部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兼容弹簧托板19通孔,用于固定兼容弹簧13,形成柔性连接结构。
23.本实用新型在夹紧工件时,通过打开控制开关7,向气缸1 输气产生上升力给兼容弹簧托板19,首先通过支撑柱10的刚性连接结构将力传递给斜楔块4,通过力驱动斜楔块4上升,通过所设置的斜面推动夹紧滑块12滑动,从而夹紧所在面板20工件,同时在支撑柱10的刚性连接结构上升的同时,兼容弹簧托板19驱动弹簧固定销9与兼容弹簧13 组成柔性连接结构,通过兼容弹簧13所转化的力和弹簧作用距离,产生上升力,通过力驱动斜楔块4上升,通过所设置的斜面推动夹紧滑块12 滑动,从而夹紧所在面板20工件。
24.本实用新型在取出工件时,通过关闭控制开关7,对气缸1 进行排气,并利用消音器16进行消音,利用排气产生的下拉力给兼容弹簧托板19,将斜楔块4向下拉,同时通过所设置的复位弹簧5的自身拉力,将夹紧滑块12拉回待装夹工件的初始位置,同时通过气缸1将设置在工件下方的出料杆2提升,直至将工件从夹具中脱出。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法,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