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及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9195发布日期:2022-10-26 02: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包括内部形成回转空间的前壳体;输出轴,沿所述回转空间的轴线插于所述前壳体,所述输出轴插于所述前壳体的一端用于接受动力输入产生周向转动;冲击组件,至少具有对所述输出轴施加轴向作用力使输出轴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状态;支撑组件,被设置为至少在两位位置对所述输出轴提供径向支撑,以提升输出轴的周向转动的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冲击定环,同轴固定于所述回转空间内,所述冲击定环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周面留有间隙,所述冲击定环远离输出轴输入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齿部;冲击齿环,同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所述冲击齿环与第一齿部相对的端面设有与第一齿部适配的第二齿部;当所述冲击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接触,随着输出轴的转动,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相对转动,从而使输出轴沿轴向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还包括:冲击动环,同轴设于所述回转空间内,所述冲击动环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周面留有间隙,所述冲击动环远离冲击定环的一侧与所述支撑组件抵触;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接冲击定环和冲击动环,所述弹性件保持原长时,所述冲击定环的第一齿部和冲击齿环的第二齿部相互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定环的外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冲击动环的外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沿轴线方向抵触时,所述冲击定环的第一齿部和冲击齿环的第二齿部相互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动环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沿径向验证形成拨片结构,所述拨片结构被设置为拨动冲击动环转动,以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相对或者错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抵触时,所述冲击定环和冲击动环之间的具体大于冲击齿环沿轴向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套,滑动设于所述前壳体的回转空间;第一轴承,外圈同轴设于所述活动套内,内圈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二轴承,外圈同轴设于所述前壳体的回转空间,内圈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采用滚珠轴承。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回转空间内壁在后端的位置进项收缩形成环形台阶,所述第二轴承同轴设于所述环形台阶中。10.一种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冲击钻的冲击机构及冲击钻,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其中,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包括:前壳体、输出轴、冲击组件以及支撑组件。输出轴插于所述前壳体内,通过接受动力输入实现周向转动。而冲击组件用于对所述输出轴施加轴向作用力使输出轴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支撑组件至少在两位位置对所述输出轴提供径向支撑,以提升输出轴的周向转动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结构,便于缩小冲击结构尺寸;且能够有效降低输出轴的径向跳动,使输出轴转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持较好的稳定性。持较好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汤峰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0/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