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加工用机壳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0062发布日期:2023-01-04 10:0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加工用机壳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缩机加工用机壳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

冷凝(放热)

膨胀

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在生产压缩机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机壳进行开孔,压缩机的外壳大都为圆形,因此在打孔的过程中,需要对机壳进行旋转。
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加工的电机壳打孔装置【申请号:cn202121305395.8;公开号:cn215786850u】。这种用于电机加工的电机壳打孔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将电机壳放置在转盘上方中部,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推杆能够推动限位夹在左右方向上运动,两个限位夹相配合能够对电机壳进行固定,启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能够带动转盘转动,调节电机壳至合适的方位,启动第三气缸,第三推杆能够带动升降板和打孔机构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直至使电机壳所需要的打孔位点位于钻头左侧,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推杆能够推动压板向下运动直至压板紧贴电机壳,启动打孔电机,则打孔电机的输出轴能够带动钻头转动,启动第四气缸,第四推杆能够带动滑块、打孔电机和钻头向左运动,从而进行打孔操作。
4.上述装置能够对圆形的电机外壳进行打孔,同样适用于圆形的压缩机机壳,上述装置在对机壳进行夹持的过程中,仅采用气缸带动限位夹在机壳的外侧进行夹持固定,机壳的外部单方面受力,此时机壳的内部缺少支撑,一旦气缸的压力过大,很容易造成机壳形变,而且上述装置的转盘在旋转过程中,虽然能够改变机壳的方位,从而方便钻头对机壳的不同位置进行打孔,但是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气缸是固定在转盘上的,第一气缸、第一推杆和限位夹这些夹持部件均跟随转盘和机壳旋转,势必会造成机壳表面被夹持部件遮挡的部分无法被打孔,需要解除机壳的固定后,手动旋转机壳来使这些被遮挡的部分远离夹持部件,然后再对机壳进行固定,才能够使钻头对这些刚刚被夹持部件遮挡的部分进行打孔,整个过程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加工用机壳打孔装置,其在对机壳的外部进行夹持的过程中,还能够对机壳的内部进行支撑,有效防止机壳出现形变的状况。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机加工用机壳打孔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电机、钻头本体和旋转柱,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栓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钻头调节机构,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圆台,所述圆台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气缸,所述圆台顶部的边缘处栓接有若干个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框架,所述
第二气缸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和第二框架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圆台的一侧栓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输出轴栓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顶部栓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柱固定。
7.优选的,所述钻头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螺杆、移动套、升降板、第一液压杆和移动板,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支架的底部,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移动套与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与移动套固定,所述第一液压杆固定在升降板的底部,且移动板与第一液压杆的输出轴栓接,所述第一电机栓接在移动板的底部。
8.优选的,所述圆台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间的宽度大于移动板的宽度。
9.优选的,所述圆台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辊。
10.优选的,所述旋转柱表面的材质为橡胶,且旋转柱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数量与第二气缸的数量相同,且第一气缸的位置与第二气缸的位置相互对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启第一气缸使第一框架带动第一转辊贴合机壳内壁的表面,并通过开启第二气缸使第二框架带动第二转辊贴合机壳外表面,在对机壳进行夹持的同时,也能够在机壳的内壁进行支撑,不仅提升夹持固定的效果,而且也防止机壳产生形变。
14.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夹持下使机壳能够进行自旋,同时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旋转柱转动,旋转柱通过表面的摩擦力带动机壳自旋,来使机壳在自旋的过程中调整打孔的位置,同时机壳在自旋时,夹持部件不会跟随机壳一起运动,从而避免了夹持部件遮挡住打孔的部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钻头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第一电机;3、钻头本体;4、支架;5、钻头调节机构;51、第二电机;52、螺杆;53、移动套;54、升降板;55、第一液压杆;56、移动板;6、圆台;7、中心柱;8、第一气缸;9、第一框架;10、第一转辊;11、竖板;12、第二气缸;13、第二框架;14、第二转辊;15、支撑台;16、第二液压杆;17、移动座;18、第三电机;19、旋转柱;20、环形槽;21、支撑辊;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压缩机加工用机壳打孔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电机2、钻头本体3和旋转柱19,底座1顶部的一侧栓接有支架4,支架4的下方设置有用来调节钻头本体3位置的钻头调节机构5,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圆台6,圆台6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中心柱7,中心柱7的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气缸8,圆台6顶部的边缘处栓接有若干个竖板11,竖板1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8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框架9,第二气缸12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二框架13,第一框架9的内侧和第二框架13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10和第二转辊14,第一气缸8的数量与第二气缸12的数量相同,且第一气缸8的位置与第二气缸12的位置相互对应,从而使第一转辊10和第二转辊14在对机壳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内外夹持的方向一致,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圆台6的一侧栓接有支撑台15,支撑台15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第二液压杆16,第二液压杆16的输出轴栓接有移动座17,移动座17的顶部栓接有第三电机18,第三电机18的输出轴与旋转柱19固定,旋转柱19表面的材质为橡胶,旋转柱19内部为金属柱,橡胶是包裹在金属柱的表面,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橡胶辊,而第三电机18的输出轴是与金属部分固定的,橡胶材质的旋转柱19能够更好地贴合机壳的外表面,而且不会对机壳造成伤害,且旋转柱19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凸起能够增大旋转柱19与机壳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机壳与旋转柱19之间打滑。
24.钻头调节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螺杆52、移动套53、升降板54、第一液压杆55和移动板56,第二电机51安装在支架4的底部,螺杆5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支架4转动连接,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与螺杆5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移动套53与螺杆52的表面螺纹连接,升降板54与移动套53固定,第一液压杆55固定在升降板54的底部,且移动板56与第一液压杆55的输出轴栓接,移动板56呈l型设置,第一电机2栓接在移动板56的底部,开启第二电机51,其输出轴通过皮带和皮带盘带动螺杆52旋转,然后两组螺杆52同步旋转,其使螺杆52表面的移动套53在螺纹的作用下做向上或向下的运动,从而带动下方的升降板54和第一电机2一同在竖直方向上做运动,并改变钻头本体3的上下高度,来对机壳不同的位置进行打孔,同时开启第一液压杆55,其输出轴伸长能够带动移动板56和第一电机2接近固定在圆台6上的机壳,并使用钻头本体3进行打孔,而开启第一液压杆55使其输出轴收缩,便可带动移动板56和第一电机2远离机壳,为了使移动板56和第一电机2下降更低的高度,同时使第一电机2能够更加接近机壳,圆台6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2,其使移动板56和第一电机2能够进入凹槽22的内部,并使第一电机2和钻头本体3更加接近机壳表面的下方,而且为了避免移动板56卡在凹槽22的内部,因此设计凹槽22内壁间的宽度大于移动板56的宽度。
25.由于机壳在夹持固定后,其底部与圆台6的顶部直接接触,使机壳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圆台6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20,环形槽2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辊21,机壳的底部与支撑辊21接触,支撑辊21能够旋转,从而起到降低摩擦力的作用。
26.工作原理:在工作时,首先将机壳吊装至圆台6的顶部,并使其底部与支撑辊21接触,然后开启所有的第一气缸8和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8的输出轴伸长带动第一框架9运动,然后第一转辊10与机壳的内壁接触,多个第一转辊10贴合机壳内壁的表面,同时第二气缸12的输出轴伸长带动第二框架13运动,然后第二转辊14贴合机壳的外表面,在多个第一转辊10和第二转辊14的作用下,形成对机壳的夹持,而且第一转辊10能够在机壳的内部进
行支撑,有效防止夹持过程中因受力较大而致机壳产生形变,然后开启第二液压杆16,其输出轴伸长带动移动座17和第三电机18一同运动,直至旋转柱19贴合机壳的表面,之后便可操作钻头调节机构5带动第一电机2和钻头本体3移动,来进行打孔,在打孔的过程中,旋转柱19贴合机壳的表面,使其在打孔的过程中不会转动,当一个位置打孔完毕后,需要对同一高度的其他位置进行打孔时,便可开启第三电机18,第三电机18带动旋转柱19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转辊10和第二转辊14均能够进行旋转,其使机壳能够自旋,然后旋转柱19通过其表面的摩擦力带动机壳做自旋运动,改变机壳表面打孔的位置,而且机壳在自旋的过程中,竖板11、第二气缸12、第二框架13等夹持部件不会跟随旋转,从而避免了这些夹持部件遮挡住打孔的部位。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